更多“简述CSMA/CD的控制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网络拓扑结构上说CSMA/CD与TokenRing是针对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设计的

    B.从网络拓扑结构上说CSMA/CD与TokenRing是针对总线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设计的

    C.从网络拓扑结构上说CSMA/CD与TokenBus是针对总线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设计的

    D.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性质角度看,CSMA/CD与TokenBus都属于随机型介质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谈谈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发送具有广播的特点,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若总线忙,则不发送。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工作站边发送边检测总线,是否与自己发送的数据有冲突。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阻塞信号的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

  • 第3题:

    简述CSMA/CD的工作过程。
    C.SMA/CD是一种局域网的共享介质协议,它是基于竞争机制的,其工作过程如下
    (1)发送站发送时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昕载波并推迟发送直至网络空闲。
    (4)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
    (5)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
    (6)每个卷入碰撞的站都进人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进行重发,亦即重复上述1一6步骤,直至发送成功。

  • 第4题:

    简述CSMA/CD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CSMA/CD是带有冲突检测的CSMA,他的基本思想是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新到,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监听到冲突,则应立刻停止数据发送,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尝试发送。

  • 第5题:

    ()标准定义了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IEEE 802.3

  • 第6题:

    Ethernet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 A、Token
    • B、RingTCP/IP
    • C、X.25
    • D、CSMA/CD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什么是CSMA/CD?简述CSMA/CD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CSMA/CD属于计算机网络以太网的工作类型,即在总线上不段的发出信号去探测线路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则随机等待一定时间,在继续探测。直到发出型号为止。
    (1)当一个站点想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它检测网络查看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传输,即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2)如果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信道闲,站点就传输数据。
    (3)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站点继续监听网络确信没有其他站点在同时传输数据。因为有可能两个或多个站点都同时检测到网络空闲然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开始传输数据。如果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产生冲突。
    (4)当一个传输节点识别出一个冲突,它就发送一个拥塞信号,这个信号使得冲突的时间足够长,让其他的节点都能发现。
    (5)其他节点收到拥塞信号后,都停止传输,等待一个随机产生的时间间隙(回退时间,Backoff Time)后重发。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 第8题:

    简述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成“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其实现过程可以分成以下4步:
    第一步:如果媒体信道空闲,则可进行发送。
    第二步:如果媒体信道有载波(忙),则继续对信道进行侦听。一旦发现空闲,便立即发送。
    第三步: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短暂的干扰信号,强化冲突信号,使LAN上所有站都能知道出现了冲突。
    第四步: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

  • 第9题:

    以太网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而FDDI则使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令牌环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CSMA/CD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及其次序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在CSMA/CD算法中,为了保证这种退避操作维持稳定,采用了一种称为二进制指数退避的算法,其规则如下:
    (1)对每个数据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
    (2)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两站点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
    (3)当数据帧再次发生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是按后进先出LIFO(LastInFirstOut)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数据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发生过多次冲突的数据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就更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CSMA/CA算法的原理,与CSMA/CD算法的区别。

    正确答案: 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
    (1)首先检测信道是否有使用,如果检测出信道空闲,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才送出数据。
    (2)接收端如果正确收到此帧,则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帧ACK。
    (3)发送端收到ACK帧,确定数据正确传输,在经历一段时间间隔后,会出现一段空闲时间。C
    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传输前监听
    (2)如果忙则等待 
    (3)如果空闲则传输并检测冲突 
    (4)如果冲突发生,重传前等待 
    (5)重传或夭折
    区别: 
    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可以检测冲突,但无法“避免” 
    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 
    1.两者的传输介质不同,CSMA/CD用于总线式以太网,而CSMA/CA则用于无线局域网802.11a/b/g/n等等; 
    2.检测方式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3.WLAN中,对某个节点来说,其刚刚发出的信号强度要远高于来自其他节点的信号强度,也就是说它自己的信号会把其他的信号给覆盖掉; 
    4.本节点处有冲突并不意味着在接收节点处就有冲突。 综上,在WLAN中实现CSMA/CD是比较困难的。  
    CSMA/CA与CSMA/CD的区别 
    (1)载波检测方式: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的检测方式也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2)信道利用率比较CSMA/CA协议信道利用率低于CSMA/CD协议信道利用率。但是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性,在无线局域网不能采用有线局域网的CSMA/CD协议。信道利用率受传输距离和空旷程度的影响,当距离远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时会存在隐藏终端问题,降低信道利用率。具体最高的信道利用率与传输速率有关。在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中,在1Mb/s速率时最高信道利用率可到90%,而在11Mb/s时最高信道利用率只有65%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CSMA/CD的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C.SMA/CD的控制方法为:
    一个站要发送信息,首先对总线进行监听,看介质上是否有其他站发送的信息存在。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信息。
    在发送信息帧的同时,继续监听总线,即“边发边听”。当检测到有冲突发生时,便立即停止发送,并发出报警信号,告知其他各工作站已发生冲突,防止它们再发送新的信息介入冲突。若发送完成后,尚未检测到冲突,则发送成功。
    检测到冲突的站发出报警信号后,退让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00BASE—T和100VG—Any在MAC层使用的访问控制方法分别是( )。

    A.CSMA/CD、CSMA/CD

    B.DPAM、DPAM

    C.CSMA/CD、DPAM

    D.DPAM、CSMA/CD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高速局域网的相关知识点。
    100BASE-T快速以太网,与标准以太网一样是一种共享介质技术(共享),所使用的协议是CSMA/CD。
    100VG-Any在MAC层没有使用(CSMA/CD,而是重新开发一种所谓的按需分配优先级存放方法(DPAM),这是一种集中存取方法,智能中继器Hub通过轮询的方式控制端点对网络的存取。任何一个请求帧都由发出该请求的应用软件赋予一定的优先级(普通优先级、高级优先级),作为包信息的一部分,传递给MAC层,由它使用DPAM请求对网络的存取。这样可提供一种确定性的存取方法以便提高网络性能,从而克服了传统的以太网中的碰撞和令牌环网中的令牌轮转延迟。

  • 第14题:

    简述CSMA/CD的访问控制原理与步骤。
    CSMA/CD的访问控制原理: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侦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如果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一旦发生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取用介质,重新发送帧。CSMA/CD的访问控制步骤:
    (1)如果网络上共享的传输介质空闲,就发送信息,否则就等待;
    (2)在发送开始后的一段时间T内,监听总线,判断是否有冲突;
    (3)如果在T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冲突,就获得对信道的使用权,停止监听,继续发送信息,直到传输结束;
    (4)如果检测冲突,则停止发送,发出一个阻塞信号,经过一个随机长度的时间段后,再从新开始步骤(1)。

  • 第15题:

    简述CSMA/CD的思想。


    正确答案: 任何一个站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侦听一下目前有无另一个站正在发送,即介质上有无信号传输。如果侦听的结果为总线空闲,则该站可以立即发送一帧数据;如果侦听结果为总线上有数据传送,则一直侦听下去,等发现总线上无信号传输时,该站就立即发送一帧数据。问题是在同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多个站都在各自的位置侦听。这时,它们都会发现总线是空闲的,则这些站几乎都有可能同时发送数据,造成冲突。
    此外,由于信号传播时间的存在,这种单纯的先侦听后发送的策略不可能彻底避免总线冲突。为了检测冲突,在每个站的网络接口单元中都设置有相应的电路,它可以把发送出去的和总线上接收回的信号相比较。当有冲突时,则其中一个站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再重新侦听,以使冲突的双方在下一次发送的时间上能够错开,尽量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 第16题:

    简述CSMA/CD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及其次序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在CSMA/CD算法中,为了保证这种退避操作维持稳定,采用了一种称为二进制指数退避的算法,其规则如下:
    (1)对每个数据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
    (2)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两站点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
    (3)当数据帧再次发生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是按后进先出LIFO(LastInFirstOut)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数据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发生过多次冲突的数据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就更小。

  • 第17题:

    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CSMA/CD)是指计算机在传输数据之前先监听电缆上的信号,看是否有其他的计算机也在传输。如果有的话,则计算机先等着,直到该电缆上当前的传输工作完成。每台计算机在它自己的传输过程中也进行监听,如果检测到有冲突,则阻塞电缆已警告所有的发送者,然后退回来等待一段随机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尝试。

  • 第18题:

    简述CSMA/CD媒体访问方法的步骤?


    正确答案: (1)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
    (2)如果信道有载波,则继续对其进行侦听,一旦空闲,立即发送;
    (3)如果发送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个短暂的干扰信号以强化碰撞信号,使LAN上所有站都能知道出现了碰撞;
    (4)发送干扰信号之后,退避一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发送。

  • 第19题:

    简述CSMA/CD控制协议原理。


    正确答案:CSMA/CD是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一种随机访问控制协议;网上每台机器在发送数据前首先监听信道,若信道忙则继续监听;若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同时检测是否发生冲突;若有冲突发生,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随机时间后,继续监听信道。

  • 第20题:

    关于CSMA/CD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SMA/CD是一种适用于总线型结构的分布式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 B、CSMA/CD网络中的每个站点都可以独立决定是否发送消息
    • C、CSMA/CD在重负载情况下性能明显下降
    • D、CSMA/CD具有结构简单、时延大的特点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CSMA/CD的访问控制原理与步骤。

    正确答案: CSMA/CD的访问控制原理: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侦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如果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一旦发生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取用介质,重新发送帧。CSMA/CD的访问控制步骤:
    (1)如果网络上共享的传输介质空闲,就发送信息,否则就等待;
    (2)在发送开始后的一段时间T内,监听总线,判断是否有冲突;
    (3)如果在T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冲突,就获得对信道的使用权,停止监听,继续发送信息,直到传输结束;
    (4)如果检测冲突,则停止发送,发出一个阻塞信号,经过一个随机长度的时间段后,再从新开始步骤(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谈谈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发送具有广播的特点,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若总线忙,则不发送。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工作站边发送边检测总线,是否与自己发送的数据有冲突。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阻塞信号的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CSMA/CD媒体访问方法的步骤。

    正确答案: (1)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
    (2)如果信道有载波,则继续对其进行侦听,一旦空闲,立即发送;
    (3)如果发送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个短暂的干扰信号以强化碰撞信号,使LAN上所有站都能知道出现了碰撞;
    (4)发送干扰信号之后,退避一个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发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