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次文献的概念、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和缺点。

题目
简述一次文献的概念、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和缺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一次文献的概念、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和缺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学科课程论的特点及其缺点。


    答案:
    解析:
    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
    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
    缺点: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 第2题:

    简述林班区划的三种方法及其概念与优缺点。


    正确答案: 1.人工区划法: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规整的图形,林班需伐开,呈直线或折线状。此法适用于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
    2.优缺点:优点是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林班线的走向容易辨别。缺点是起伏较大的地形,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大。
    3.自然区划法:是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分水岭及道路等作为区划线划分林班的方法。此法适用于山区。
    4.优缺点:缺点是林班面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优点是保持自然景观,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有积极的意义,对自然保护区也有特殊的作用。
    综合区划法: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加人工区划而成。
    5.优缺点:综合区划法的林班面积大小亦不一至,但能避免过大过小,比自然区划法要好些。它是我国在山区的区划方法。虽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但在组织实施上,技术要求比人工区划法复杂些,现地区划时仍有时出现林班线不易正确落实的情况。

  • 第3题:

    简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一)、主题活动是指围绕贴近幼儿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二)、主题活动特点:特点一知识的横向联系;特点二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特点三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主特点四富有弹性的计划。

  • 第4题:

    简述文献研究法的主要缺点。


    正确答案: (1)文献对研究法来说具有不完全性;
    (2)文献作者的偏见对研究者来说也是个麻烦、棘手的问题;
    (3)整理、分析文献费工夫,编码困难。

  • 第5题:

    简述一次文献的概念


    正确答案:也叫一级文献或原始文献,是作者根据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和实践体会为依据形成的处于原始形式中的文献。

  • 第6题:

    简述参考文献查找法及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参考文献法即一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
    优点:所查文献比较集中,效率高,能及时反映最新动态。
    缺点:所的文献资料不够全面,误检率也较大。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文献研究法的主要缺点。

    正确答案: (1)文献对研究法来说具有不完全性;
    (2)文献作者的偏见对研究者来说也是个麻烦、棘手的问题;
    (3)整理、分析文献费工夫,编码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正确答案: 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现代广义的文献个概念是它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东西叫做文献。
    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论语.八佾》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此说至今仍有影响。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随后流传于世。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强调文献是情报的主体,其传递与使用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电子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正确答案: (1)概念: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它外部设备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2)特点:存储介质和传播形式的改变、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文献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具备检索系统或功能、检索访问不受时空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关税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购物中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大的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其中;有庞大的停车场设施,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
    根据购物中心所处位置可分为:中心城区购物中心与郊区购物中心。
    其特点是:
    (1)由发起者有计划地开设,布局统一规划,店铺独立经营;
    (2)地址为中心商业区或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
    (3)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超级市场作为核心店,与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快餐店、娱乐场所等组合构成;
    (4)设施好话、店堂典雅、宽敞明亮,实行专场租赁制;
    (5)核心店的面积一般不超过购物中心面积的80%;
    (6)服务功能齐全,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
    (7)根据销售面积,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劳工问题的含义和特点,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劳工问题的含义
    劳工问题是伴随劳动关系现象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问题。劳工问题就是对劳动者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利益群体和组织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是众多劳动者个人及其团体或社会整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社会状况。
    (2)劳工问题的特点
    劳工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具有下述特点:
    ①客观性。劳工问题的存在总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志以外,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②主观性。并不是所有的与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现象及其事实都会构成劳工问题,只有在特定的利益群体或权力阶层就社会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事实做出反应以后,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事实才会成为劳工问题。
    ③社会性。劳工问题的社会性特征表现为:a.劳工问题产生原因的社会性:劳工问题并不是因某一个别劳动者的原因而产生,它是一种社会问题;b.劳工问题的内容与形式的社会性:劳工问题绝不是个别劳动者、个别劳动关系的矛盾事实或利益冲突,它不是一种个体性现象,而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性现象;c.劳工问题后果的社会性:矛盾事实或利益冲突处理不当会造成社会性的后果甚或是整个社会的震荡;d.劳工问题责任的社会性;e.解决劳工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社会性等。
    ④历史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人们对劳工问题主观价值判断的不同,在某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存在着特定的劳工问题。它是一个历史的、变化的问题。
    (3)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重大劳动安全事故。企业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是劳动关系运行中突发事件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具体可以表现为:重大工厂安全技术事故;矿山安全事故;建筑安装工程安全事故。
    ②重大的劳动卫生事故。因未能有效地执行国家劳动卫生规程,致使较多的劳动者发生职业危害或其他重大劳动卫生事故。例如,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粉尘危害、噪声和强光刺激、电磁辐射危害、中暑、冻伤,以及职业病防治不力等导致的突发事件。
    ③重大劳动争议,包括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劳动争议,特别是订立、变更集体合同争议以及履行集体合同争议。
    ④劳资冲突又称群体性事件。按照对社会秩序的危害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依据《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中关于是否使用警力的规定,其具体表现形式分为两大类:尚未严重激化的群体性事件;矛盾严重激化的群体性事件。
    ⑤其他突发事件,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或负有重大职责的职工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或内部劳动规则规定的义务,违反法律、法规,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或生产经营条件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
    (4)突发事件的特点:
    ①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是突发事件的典型特征。但是这种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蕴涵着其内在的必然性。
    ②群体性。突发事件通常并不仅仅涉及个别劳动者,而是影响到处于同一条件下的其他劳动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要求。
    ③社会的影响性。重大的劳动安全卫生事故,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团体劳动争议以及劳资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有时会以消极怠工、静坐、罢工、示威、请愿等无序形式出现,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甚至超越事发地区,有的甚至造成国际性影响,绝不像一般民事纠纷那样,影响范围仅局限于争议主体之间。
    ④利益的矛盾性。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突发事件,其实质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与生产经营条件,与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劳动者的职业保障及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电子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它外部设备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2)特点:存储介质和传播形式的改变、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文献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具备检索系统或功能、检索访问不受时空限制。

  • 第14题:

    简述授权的概念及其缺点。


    正确答案:授权要求用户口令访问Web页,使用相同或不同的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特定的系统,对某些服务器来说,可用授权屏幕保护单独的页不受非法侵入,甚至可以保护整个目录,它的缺点就是,过于麻烦,每次连接都要敲入口令,另外也容易被人监听到用户的口令。

  • 第15题:

    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其特征的反映,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消息。
    2.知识: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规律的信息反映进行思维分析,加工提炼,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
    3.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三者从概念范畴上看,信息大于知识大于文献,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信息,文献是知识中记载下来的那部分。

  • 第16题:

    简述专卖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专卖店)专业店(specialty storE.是集中经营某一大类商品的零售业态,经营地点一般选在居民区或城市市区。其特点是:
    (1)选址多样化,多数店设在繁华商业街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
    (2)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
    (3)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主营商品占经营商品的90%;
    (4)经营的商品、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
    (5)采取开架销售;
    (6)提供较好的服务,如向消费者提供送货上门和其他服务;
    (7)从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 第17题:

    简述通风发酵罐的主要类型及其原理、优缺点或特点。


    正确答案: 一.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
    1.工作原理:
    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促使氧在发酵液中溶解,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发酵所需要的氧气。
    二.气升式发酵罐(类型:气升环流式、塔式、空气喷射式等。)
    1.工作原理
    把无菌空气通过喷嘴或喷孔喷射进入发酵液中,通过气液混合物的湍流作用而使空气泡分割细碎,同时由于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密度降低故向上运动,而气含率小的发酵液则下沉,形成循环流动,实现混合与溶氧传质。
    2.特点:
    ①反应溶液分布均匀;
    ②较高的溶氧速率和溶氧效率;
    ③剪切力小;
    ④传热良好;
    ⑤结构简单;
    ⑥能耗小;
    ⑦不易染菌;
    ⑧操作和维修方便
    三、自吸式发酵罐
    1.工作原理:不需空气压缩机提供加压空气,而依靠特设的机械吸气装置或液体喷射吸气装置吸入无菌空气,实现混合搅拌与溶氧传质的发酵罐。
    2.优点:
    ①不必配备空气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节约设备投资,减少厂房面积;
    ②溶氧速率高,溶氧效率高,能耗较低;
    ③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率高设备便于自动化、连续化。
    3.缺点:较易产生杂菌污染,需配备低阻力损失低高效空气过滤系统,罐压较低,装料系数约为40%。
    四、机械搅拌自吸式发酵罐
    原理:电机带动发酵罐底部空气转子高速运动将空气甩出,借助转子中心形成负压将空气吸入,同时由于转子旋转可起到搅拌器的作用,并将气泡破碎分散。
    五、喷射自吸式发酵罐:利用文氏罐喷射吸气装置或溢流喷射吸气装置进行混合和溶氧传质。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个人业主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一次文献的概念

    正确答案: 也叫一级文献或原始文献,是作者根据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和实践体会为依据形成的处于原始形式中的文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通风发酵罐的主要类型及其原理、优缺点或特点。

    正确答案: 一.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
    1.工作原理:
    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促使氧在发酵液中溶解,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发酵所需要的氧气。
    二.气升式发酵罐(类型:气升环流式、塔式、空气喷射式等。)
    1.工作原理
    把无菌空气通过喷嘴或喷孔喷射进入发酵液中,通过气液混合物的湍流作用而使空气泡分割细碎,同时由于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密度降低故向上运动,而气含率小的发酵液则下沉,形成循环流动,实现混合与溶氧传质。
    2.特点:
    ①反应溶液分布均匀;
    ②较高的溶氧速率和溶氧效率;
    ③剪切力小;
    ④传热良好;
    ⑤结构简单;
    ⑥能耗小;
    ⑦不易染菌;
    ⑧操作和维修方便
    三、自吸式发酵罐
    1.工作原理:不需空气压缩机提供加压空气,而依靠特设的机械吸气装置或液体喷射吸气装置吸入无菌空气,实现混合搅拌与溶氧传质的发酵罐。
    2.优点:
    ①不必配备空气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节约设备投资,减少厂房面积;
    ②溶氧速率高,溶氧效率高,能耗较低;
    ③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率高设备便于自动化、连续化。
    3.缺点:较易产生杂菌污染,需配备低阻力损失低高效空气过滤系统,罐压较低,装料系数约为40%。
    四、机械搅拌自吸式发酵罐
    原理:电机带动发酵罐底部空气转子高速运动将空气甩出,借助转子中心形成负压将空气吸入,同时由于转子旋转可起到搅拌器的作用,并将气泡破碎分散。
    五、喷射自吸式发酵罐:利用文氏罐喷射吸气装置或溢流喷射吸气装置进行混合和溶氧传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参考文献查找法及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法即一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
    优点:所查文献比较集中,效率高,能及时反映最新动态。
    缺点:所的文献资料不够全面,误检率也较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授权的概念及其缺点。

    正确答案: 授权要求用户口令访问Web页,使用相同或不同的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特定的系统,对某些服务器来说,可用授权屏幕保护单独的页不受非法侵入,甚至可以保护整个目录,它的缺点就是,过于麻烦,每次连接都要敲入口令,另外也容易被人监听到用户的口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分解法的概念、形式、优缺点。

    正确答案: 分解法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动作教学方法。
    其形式: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和逆进分解法。
    优点:可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
    缺点:易使动作割裂,破坏动作的技术结构,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