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更多“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以王维的具体诗歌为例,简析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成为了王维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南朝山水诗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山水画的创作,而诗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具有许多的共同点。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借性”,这是形成“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艺术特征的内在基础。 王维工诗善画,又精音律,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他在山水田园诗中尤善将诗画艺术互为渗透交会,将诗的意境与情趣转化为具有启示性的形象,构成可见可感的“画面”。 《终南山》在布局构图、高低远近、光线色彩等方面具有“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在眼前...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王维《山水诀》)的绘画特征。同时又发挥了诗歌在运动、音响描写和时、空移换的特长,生动勾画出终南山的图景,成为诗画结合的优秀范例。 《山居秋暝》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王维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犹如几个精彩镜头剪辑而成的影片,场景在变化,人物在活动,就像浏览一幅幅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 第2题:

    请简析《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1)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它的兴建与11世纪初期以来城市的再次繁荣大有关联。它不仅作为当时巴黎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以建筑艺术上的高超水平而饮誉欧洲。这座教堂建于1163年充分显示出圣德(2)在平面的布局中它强调的是长度轴心中堂的若干布局虽然保留了罗马式教堂的特点但大气窗上的窗户、室内的采光和所有形体瘦长的造型等等都创造了一种显著的哥特风格。教堂内部的所有细节都充满着上升的直线这样室内空间也相应地具有哥特风格所有的“向上高升”的感觉这与罗马式强调巨大的支撑力(3)圣母院内部分为三层:下层以柱廊和尖拱构成中层是带侧廊的隔层上面为明亮的玻璃窗。三层之间以细长的石柱相连最后集于肋穹中心各层皆以尖拱相互呼应、统一。这种和谐而极具逻辑性的建筑语言是基于经院哲学的体系和思维方式。(4)巴黎圣母院的西面工程也别具一格各个部分在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上极为成功以中间圆形玫瑰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分布着门洞、窗户和未完成的塔楼(塔楼应该是尖顶的)达到了整体上的完美均衡这一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把所有细节都互相配合成为一个平衡、协调的整体。 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它的兴建与11世纪初期以来城市的再次繁荣大有关联。它不仅作为当时巴黎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以建筑艺术上的高超水平而饮誉欧洲。这座教堂建于1163年,充分显示出圣德(2)在平面的布局中它强调的是长度轴心,中堂的若干布局虽然保留了罗马式教堂的特点,但大气窗上的窗户、室内的采光和所有形体瘦长的造型等等都创造了一种显著的哥特风格。教堂内部的所有细节都充满着上升的直线,这样室内空间也相应地具有哥特风格所有的“向上高升”的感觉,这与罗马式强调巨大的支撑力(3)圣母院内部分为三层:下层以柱廊和尖拱构成,中层是带侧廊的隔层,上面为明亮的玻璃窗。三层之间以细长的石柱相连,最后集于肋穹中心,各层皆以尖拱相互呼应、统一。这种和谐而极具逻辑性的建筑语言,是基于经院哲学的体系和思维方式。(4)巴黎圣母院的西面工程也别具一格,各个部分在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上极为成功,以中间圆形玫瑰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分布着门洞、窗户和未完成的塔楼(塔楼应该是尖顶的)达到了整体上的完美均衡,这一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把所有细节都互相配合成为一个平衡、协调的整体。

  • 第3题:

    简答题:简析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


    1.叙述上的陌生化:人称、视角、姿态; 2.象征、隐喻、暗示、反讽手法的运用; 3.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 第4题:

    简析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


    1.叙述上的陌生化:人称、视角、姿态; 2.象征、隐喻、暗示、反讽手法的运用; 3.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 第5题:

    简析《秋兴八首》的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