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学寻根”的提出,和当时传统文学思潮的回归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
    (一)区别:文学流派侧重在创作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方面,一个文学流派必须有一批作家作家努力创作了一批作品,而文学思潮则可以侧重在文学观念与文学思想的层面,它往往造成一定的文学创作潮流,但有时却可能主要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主观要求而未必有很好的创作实绩。
    (二)联系:如一种文学思潮之内或一个文学流派之内都有具有着某一共同或相近的文学理念。

  • 第2题:

    【判断题】可以说解放区文学重新回归传统,是一种寻根文学。()

    A.Y.是

    B.N.否


    正确

  • 第3题:

    19、寻根文学真正标志着当代文学的转向——中国作家开始按自己思想写作。


    现在一般认为“寻根文学”形成于1985年。其实,早在1982年,在被称作朦胧诗人的杨炼的作品中,已经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如他的大型组诗《半坡》、《诺日朗》、《西藏》、《敦煌》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而在散文、小说领域,1983年,贾平凹发表散文《商洲初录》,1984年张承志发表《北方的河》,阿城发表《棋王》,都已经显示出后来在“寻根文学”的宣言中所体现的主张。“寻根文学”的命名,是由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一起来完成的。1984年,《上海文学》杂志社和杭州《西湖》杂志社联合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与会的批评家和作家针对当时出现的这种写作方向,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初步提出了寻根文学的说法。会后,韩少功在《作家》1985年第6期发表《文学的“根”》一文,该文通常被称作寻根文学的“宣言”。在文章中韩少功指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其他的作家也纷纷撰文,阐述对于“文化寻根”的理解,比较重要的文章有: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他们的具体观点略有差异,但都有一个根本点,就是要致力于对民族文化深层的开掘,认为挖掘出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才可能和世界文学对话。

  • 第4题:

    寻根文学真正标志着当代文学的转向——中国作家开始按自己思想写作。


    B

  • 第5题:

    寻根文学真正标志着当代文学的转向——中国作家开始按自己思想写作。

    寻根文学真正标志着当代文学的转向——中国作家开始按自己思想写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