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8岁,全身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组织活检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观察到足细胞与基底膜间见大量小丘状致密沉积物。此例肾炎最大可能是A.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膜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E.IgA肾病

题目

男,38岁,全身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组织活检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观察到足细胞与基底膜间见大量小丘状致密沉积物。此例肾炎最大可能是

A.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E.IgA肾病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男,38岁,全身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组织活检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观察到足细胞与基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

    A、系膜细胞增生
    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
    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
    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

    答案:C
    解析:
    轻微肾小球病变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理变化光镜下肾小球无病变或仅见局灶节段性轻度异常。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空泡,故又称脂性肾病,免疫荧光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无显著变化,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沉积物,主要变化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故有人称之为足突病(footprocessdisease)。

  • 第2题:

    女性,30岁,因下肢浮肿2周就诊,体检:血压27/13kPa(200/100mmHg),尿蛋白(+++)、红细胞10~15/HP,血Cr150μmol/L,血白蛋白32g/L。

    与本病预后关系最小的是
    A.蛋白尿程度
    B.血尿程度
    C.高血压情况
    D.肾功能情况
    E.肾活检结果

    答案:B
    解析:
    1.临床诊断考虑为慢性肾炎,近期感染史可以帮助判断是否为急性发作,妊娠与分娩情况除外妊娠合并症,夜尿增多判断肾小管功能,高血压家族史帮助判断血压升高是原发性还是肾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脏损害较少见,可以表现为治疗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继发性肾淀粉样变、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及免疫复合物型肾炎,相对与本病关系最小。
    2.肾脏CT检查可以了解双肾的位置、外形及结构等,但价格相对昂贵,对于肾小球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如双肾B超检查,其他血常规检查了解贫血情况,中段尿培养除外尿路感染,血脂检查有助于肾病的判断。
    3.进一步检查应为肾活检肾脏病理检查。
    4.病理结果符合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5.本例肾功能仅轻度受损,病理类型尚可,尿蛋白较多,可以试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中医中药可作为辅助治疗,没有任何感染迹象,不必应用青霉素治疗。
    6.试用糖皮质激素8周无效应逐步减量撤药。
    7.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病变均为缓慢进展,最终将至慢性肾衰竭,病变进展速度个体差异较大,病理类型为重要因素,也与高血压、蛋白尿控制情况及肾功能有关,与血尿关系较小。

  • 第3题:

    男性患者28岁,面部及下肢水肿,尿蛋白卅,血压: 150/100minH今肾穿刺活检: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见脏层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驼峰样致密沉积物。本例肾炎属于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


    C

  • 第4题:

    男性患者28岁,面部及下肢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穿刺活检: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见脏层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驼峰样致密沉积物。本例肾炎属于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炎
    E、IgA肾病

    答案:C
    解析: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增生的细胞以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所以又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又称感染后肾炎,一般继发于A族乙型溶血链球菌(GN)感染,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不同的是发生于儿童预后好,发生于成人时预后差。
    病理变化:1)肉眼观:双侧肾轻到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有时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的粟粒大小出血点,称为蚤咬肾。2)镜下:病变为弥漫性,双侧肾小球广泛受累,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时伴有脏层上皮细胞的增生,病变发展可堵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得以滤过进入肾球囊,因此,病人尿中常有蛋白质和白细胞。轻型病人,病变不再发展,以后逐渐痊愈,比较严重的病人,病变继续发展,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加重,增生的细胞主要是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严重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并破裂出血,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及肾小管腔内,可以引起明显的血尿。不同的病例病变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有的以渗出为主,称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有些病变严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坏死,有大量出血者称为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上皮细胞一般无明显增生,少数严重的病例肾小球的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可增生,形成新月体。这种病变容易引起肾小球纤维化。如数量少,对功能影响不大。如病变广泛,可形成新月体。
    肾小球的病变常可引起相应的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有浊肿、玻璃样变、脂肪变等。管腔内含有从肾小球滤过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凝集,形成各种管型,如蛋白管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如红细胞、白细胞或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
    肾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3)电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有散在的电子密度高的沉积物在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呈驼峰状,沉积物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或基底膜内。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沉积物一般在发病几天后就可出现,在4-6周内消失,有时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和系膜内也可见小型沉积物。
    免疫荧光显示沿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有散在的IgG和补体C3的沉积,呈颗粒状荧光。
    临床病理联系:肾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可出现少尿,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预后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大都能恢复。成人预后差。少数病人可转为隐匿性肾炎或新月体性肾炎。

  • 第5题:

    男性患者28岁,面部及下肢水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今肾穿刺活检: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见脏层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驼峰样致密沉积物。本例肾炎属于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