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要求,实现信息的分层分布式管理。变电站只上送重要信息和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对原始信息只提供()模式供调度(调控)中心调阅。

题目

为了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要求,实现信息的分层分布式管理。变电站只上送重要信息和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对原始信息只提供()模式供调度(调控)中心调阅。


相似考题

4.2.13设备集中监控管理 2.13.1 调控机构按监控范围开展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告警信息监视。 2.13.2 设备监控管理主要包括变电站设备实时监控、监控信息管理、变电站集中监控许可管理、集中监控缺陷管理和监控运行分析评价等内容。 2.13.3 监控运行管理 2.13.3.1 值班监控员按照监控范围监视变电站运行工况,负责监控告警信息监视。当监控系统发出告警信息时,值班监控员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置,通知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必要时汇报值班调度员;对影响电网运行的严重缺陷,消缺结束后应及时汇报值班调度员。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开展设备核查,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2.13.3.2 输变电设备运维人员现场发现设备异常和缺陷情况,应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若该异常或缺陷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调控机构集中监控,应及时汇报相关调控机构。 2.13.3.3 因调度端监控系统故障、现场数据无法上传等情况,造成无法实现所控设备集中监控时,监控员应通知运维单位专业人员处理,将变电站内部分设备或全站设备监控职责转移给相应运维单位,并按照调管范围汇报相关调控机构调度员。在异常处理结束,监控员与运维单位人员核对站内信息正常后,将设备监控职责收回,并汇报相关调度。 2.13.4 设备监控管理 2.13.4.1 调控机构负责监控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表的制定和下发,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负责按规定落实,保证监控信息的规范和统一。 2.13.4.2 调控机构负责监控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包括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的接入和变更验收工作;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配合做好接入和验收工作,保证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息的正确性。 2.13.4.3 调控机构负责监控变电站集中监控许可管理,严格执行申请、审核、验收、评估、移交的管理流程;相关调控机构按调度关系参与验收和评估工作;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负责提交许可申请,并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2.13.4.4 调控机构对监控范围集中监控缺陷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分析,定期组织召开监控运行分析例会;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依据相关规定及时消除缺陷。 2.13.4.5地调按月、季度和年度开展监控运行评价工作,对监控范围变电站监控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并将报表和总结报送区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远程浏览
更多“为了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要求,实现信息的分层分布式管理。变电站只上送重要信息和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对原始信息只提供()模式供调度(调控)中心调阅。”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过程中,( )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信息加以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信息模型,并依照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转换成为数据的(请作答此空),再依照软硬件环境,最终实现数据的合理存储。

    A. 物理模式
    B. 逻辑模式
    C. 内模式
    D. 概念模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应试者对数据库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第一空、第二空的正确答案分别为D和B。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照需求分析中的信息要求,对用户信息方加以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信息模型,并依照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转换成为数据库的逻辑模式,再依照软硬件环境,最终实现数据的合理存储。这—过程也称为数据建模。

  • 第2题: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按照()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综合信息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 A、全站信息数字化
    • B、通信平台网络化
    • C、信息共享标准化
    • D、保护测控一体化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远程浏览应满足如下要求:()

    • A、 数据通信网关机应为调度(调控)中心提供远程浏览和调阅服务;
    • B、 远程浏览只允许浏览,不允许操作;
    • C、 远程浏览内容包括一次接线图、 电网实时运行数据、 设备状态等;
    • D、 远程调阅内容包括历史记录、 操作记录、 故障综合分析结果等信息。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中综合应用服务器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直接采集站内数据,通过专用通道向调度中心传输实时信息,同时接收调度中心的控制和操作命令
    • B、实现II区数据向调度中心的数据传输,具备远方查询和浏览功能
    • C、实现与PMS、输变站设备状态检测等其他主站系统的传输
    • D、接收站内一次设备在线数据监测、站内辅助应用、设备基础信息等,进行集中处理、分析和展示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根据《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信息处置管理规定》(试行)要求,监控信息处置分为()阶段。

    • A、检查考核
    • B、信息收集
    • C、分析处理
    • D、实时处置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I区数据网关机传输的内容包括()

    • A、电网实时运行的量测值和状态信息
    • B、保护动作及告警信息
    • C、设备运行状态的告警信息
    • D、调度操作控制命令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远动信息应满足的要求是()。

    • A、实现远动信息的直采直送
    • B、应能实现与各级调度中心/集控站的数据通信
    • C、远动信息接口≥6个
    • D、主传输方式应采用数据网方式,备传输方式采用点对点方式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调控机构监控信息变更和验收时设备监控管理处负责()。

    • A、监控信息调度端和变电站端之间的验收
    • B、审核变电站接入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监控信息
    • C、责监控信息数据的接入和维护
    • D、制定验收工作方案

    正确答案:B,D

  • 第9题:

    下述关于调控系统信息分流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实时告警信息窗只显示本责任区范围内的告警信息,无关的告警信息不出现
    • B、调控系统中可以通过挂牌实现信息分流
    • C、调控系统不能对正在调试的变电站所上送的信号进行信息分流
    • D、人工操作如遥控、置数、标识牌操作等只对本责任区范围内的对象有效,禁止操作无关的对象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按不同()的变电站划分,将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纳入相应调控机构统一管理,实现各级调度的调控一体化运作。

    • A、容量
    • B、电压等级
    • C、类型
    •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出现以下哪些情形,调控中心应将相应的监控职责临时移交运维单位()

    • A、变电站设备检修或者异常,频发告警信息影响正常监控功能
    • B、变电站与调控中心通信通道异常,监控数据无法上送调控中心
    • C、变电站站端监控系统异常,监控数据无法正确上送调控中心
    • D、其它原因造成调控中心无法对变电站进行正常监视
    • E、调控中心监控系统异常,无法正常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

    正确答案:A,B,C,D,E

  • 第12题:

    填空题
    《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随着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试点的深入及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应为变电站内统一的、唯一的信息平台。

    正确答案: 一体化信息平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导游员对游客行为的调控是通过对游客认知过程的调控来实现的,而游客认知过程的调控又是通过向其认知过程输送()而实现的。

    • A、调控信息
    • B、恐怖唤醒信息
    • C、理性解释信息
    • D、心理暗示信息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实现对调度对象申报的注册信息、运行信息、竞价信息等的接收、验证和处理,支持严格的身份认证和申报信息配置。

    • A、信息发布
    • B、数据申报
    • C、调度管理
    • D、发电计划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功能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 A、实现对站内实时/非实时运行数据、辅助应用信息、各种告警及事故信号等综合分析处理
    • B、系统和设备应根据对电网的影响程度提供分层、分类的告警信息
    • C、按照故障类型提供故障诊断及故障分析报告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调控中心监控人员对在线监测告警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确定告警类型、告警数据和告警设备,并通知()进行分析和处理。

    • A、经研院
    • B、运维单位
    • C、电科院
    • D、下级调控中心

    正确答案:B,C

  • 第17题:

    调控中心负责监控范围内()的集中监视。

    • A、变电站直流系统信息
    • B、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
    • C、变电站辅助设施信息
    • D、状态在线监测告警信息

    正确答案:B,D

  • 第18题: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中II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直接采集站内数据,通过专用通道向调度中心传输实时信息,同时接收调度中心的控制和操作命令。
    • B、实现II区数据向调度中心的数据传输,具备远方查询和浏览功能
    • C、实现与PMS、输变站设备状态检测等其他主站系统的传输
    • D、接收站内一次设备在线数据监测、站内辅助应用、设备基础信息等,进行集中处理、分析和展示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随着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试点的深入及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应为变电站内统一的、唯一的信息平台。


    正确答案:一体化信息平台

  • 第20题:

    变电站须具备完善的安防设施,应能实现安防系统()等主要功能,相关报警信息应传送至调控中心。

    • A、运行情况监视;
    • B、防盗报警;
    • C、其它
    • D、故障信息

    正确答案:A,B

  • 第21题: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的基本原则为()

    • A、通过各应用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实现电网运行监视、操作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功能
    • B、遵循DL/T860标准,实现站内信息、模型、设备参数的标准化和全景信息的共享
    • C、遵循Q/GDW215、Q/GDW622、Q/GDW623、Q/GDW624,满足调度对站内数据、模型和图形的应用需求
    • D、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遵循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文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县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简称“县公司调控中心”)负责提供所辖变电站设备监控、跳闸记录、不良工况等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发送到设备运维单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单选题
    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过程中,(1)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信息加以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信息模型,并依照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转换成为数据的(2),再依照软硬件环境,最终实现数据的合理存储。空白(2)处应选择()
    A

    物理模式

    B

    逻辑模式

    C

    内模式

    D

    概念模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通常将数据库设计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物理设计4个阶段。需求分析是指收集和分析用户对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得到设计系统所必需的需求信息,建立系统说明文档。其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用户的数据要求和处理要求,并按一定格式整理形成需求说明书。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对需求说明书提供的所有数据和处理要求进行抽象与综合处理,按一定的方法构造反映用户环境的数据及其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即用户的数据模型或企业数据模型。这种概念数据模型与DBMS无关,是面向现实世界的、极易为用户所理解的数据模型。为保证所设计的概念数据模型能正确、完全地反映用户的数据及其相互关系,便于进行所要求的各种处理,在本阶段设计中可吸收用户参与和评议设计。在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时,可先设计各个应用的视图,即各个应用所看到的数据及其结构,然后再进行视图集成,以形成一个单一的概念数据模型。这样形成的初步数据模型还要经过数据库设计者和用户的审查与修改,最后形成所需的概念数据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设计目标是把上一阶段得到的与DBMS无关的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等价的,并为某个特定的DBMS所接受的逻辑模型所表示的概念模式,同时将概念设计阶段得到的应用视图转换成外部模式,即特定DBMS下的应用视图。在转换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需求说明,并满足DBMS的各种限制。该阶段的结果是用DBMS所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DDL)写成的数据模式。逻辑设计的具体方法与DBMS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关。逻辑模型应满足数据库存取、一致性及运行等各方面的用户需求。物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把逻辑设计阶段得到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已确定的逻辑模型在物理上加以实现,其主要的内容是根据DBMS提供的各种手段,设计数据的存储形式和存取路径,如文件结构、索引的设计等,即设计数据库的内模式或存储模式。数据库的内模式对数据库的性能影响很大,应根据处理需求及DBMS、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性能进行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