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蝇性信息素的作用为短距离吸引和增加雄性家蝇的活动。

题目

家蝇性信息素的作用为短距离吸引和增加雄性家蝇的活动。


相似考题
更多“家蝇性信息素的作用为短距离吸引和增加雄性家蝇的活动。”相关问题
  • 第1题:

    市蝇也属于蝇科家蝇属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为什么决定家蝇世代的数目比较困难?


    正确答案: 因为(1)家蝇能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越冬,成虫越冬比幼虫或蛹越冬开始繁殖的时期要早很多;(2)雌蝇的产卵不止是一次,因而在自然界整个季节中就有属于不同世代的个体。

  • 第3题:

    家蝇的活动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与光线
    • B、温度与气压
    • C、温度与湿度
    • D、气压与湿度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家蝇卵的发育需要()湿。


    正确答案:

  • 第5题:

    ()蝇俗称小家蝇。


    正确答案:厩腐

  • 第6题:

    关于家蝇的生态习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家蝇的生存影响较大,任何液体和潮湿的表面都能引诱家蝇
    • B、家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4-9度时家蝇仅能爬行;30-35度时最为活跃;35-40度时呈静止状态
    • C、蝇类有趋光性,喜欢向亮处飞行
    • D、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区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江南地区家蝇的季节高峰为每年8月。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家蝇发育的起点温度是当温度高于该起点温度时,家蝇即开始发育。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被称为小家蝇的是()。

    • A、元(夏)厕蝇
    • B、厩腐蝇
    • C、市蝇
    • D、家蝇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科学家在克隆某种家蝇时,改变了家蝇的某单个基因,如此克隆出的家蝇不具有紫外视觉,因为它们缺少使家蝇具有紫外视觉的眼细胞。而同时以常规方式(未改变基因)克隆出的家蝇具有正常的视觉。科学家由此表明,不具有紫外视觉的这种家蝇必定在这个基因上有某种缺陷或损坏。以下哪项陈述是这个论证所需要的假设()
    A

    科学家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家蝇的基因与其视觉之间的关系。

    B

    这种家蝇在生成紫外视觉细胞时不需要其他的基因。

    C

    所有种类的家蝇都具有紫外视觉。

    D

    除缺少紫外视觉细胞外,改变这个基因对家蝇没有其他影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被称为小家蝇的是()。
    A

    元(夏)厕蝇

    B

    厩腐蝇

    C

    市蝇

    D

    家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家蝇属()目蝇科。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在我国只分布于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称舍蝇、饭蝇或南方家蝇,在我国广泛分布,是室内最常见的蝇种。
    A

    同翅;东方亚种;欧洲亚种

    B

    双翅;欧洲亚种;东方亚种

    C

    膜翅;欧洲亚种;东方亚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家蝇卵的发育需要80%湿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家蝇数量第1次增高时的苍蝇属于不同的世代。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比家蝇略小,体色略浅,体长4.0~7.0毫米,胸部背面只有两条纵纹且前端分叉的蝇类是()

    • A、黑蝇
    • B、腐蝇
    • C、家蝇
    • D、市蝇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家蝇的活动温度在()

    • A、18℃-35℃
    • B、20℃-35℃
    • C、18℃-40℃
    • D、20℃-40℃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比家蝇小,比家蝇颜色略淡,可传播眼疾,复眼无毛额,描述的是:()

    • A、厩腐蝇
    • B、巨尾阿丽蝇
    • C、丝光绿蝇
    • D、市蝇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越冬家蝇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越冬的家蝇由不活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时日间最高温度需大于10℃,此时多在原地产卵或在小范围内活动。
    (2)环境中家蝇数量增多,一般在平均温度大于10℃以后,此时家蝇可以在自然环境中产卵。
    (3)越冬家蝇幼虫及蛹开始活动的温度要高于成虫,一般在平均13-14℃以上,当然也取决于小环境的气候。
    (4)早春家蝇成虫首次产卵的温度需大于平均17℃,一般在成虫飞出2-4周后。家蝇数量第1次的增高,发生在发现第1次产卵的1个月后,也就是家蝇飞出到外面的2个月后。
    (5)在第1代家蝇飞出之后,家蝇的数量大约平稳地增加到2.5~3倍。但是,这一过程是逐渐的,可能开始得还要早些,因为从家蝇转变成活动状态到下一代家蝇飞出之间,还有许多家蝇由越冬的幼虫及蛹中羽化出来。

  • 第19题:

    家蝇常以孳生地为中心的100-200米半径的范围内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元厕蝇俗称大家蝇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氯胺磷、家蝇磷、灭蚜磷等


    正确答案:2930909064

  • 第22题:

    问答题
    家蝇有何生物学特性?

    正确答案: 1)年生活史在自然条件下,每年发生代数因地方而异,一般1年7~8代,在热带和温带地区1年可繁殖10~20代。在人工冬季加温饲养条件下,每个世代约15天,全年可正常繁殖24代左右。在温暖地区终年繁殖,在寒冷地区主要以蛹越冬。
    2)主要习性。
    成蝇羽化后2~24h开始活动与取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雄性家蝇羽化后约1天,至少18h,雌性家蝇约30h后方能交配,有效交配时间约1h,大多数一生仅交配1次。产卵前期35℃下1.8d,15℃下9d,低于15℃一般不能产卵。雌蝇爬进小缝隙,将产卵管神入孳生物质堆更深处产卵。雌蝇每次产卵40~100粒,5d左右产1次卵,一生可产卵4~6次,多的可达10多次。成虫寿命30~60d,在越冬状态下可生活达半年之久,通常雌性长于雄性。成蝇杂食性,混血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人的食物、厨余和其它垃圾以及植物汁液等均可取食。
    家蝇成虫善于飞行,有趋光性,喜在白天有光亮处活动,在阴暗或夜间,则常停落在天花板、悬挂的绳索、电灯线上。
    幼虫又称蝇蛆,在20~35℃下,约经8~24h幼虫孵出,具有负趋光性,以孳生地的有机质为食,活动活跃,善钻小孔,活动范围一般不离其原产卵场所。幼虫成熟后,爬到较干燥的环境中化蛹。
    家蝇卵的孵化和幼虫生存要求较高的基质含水量,最佳基质含水量为60%~70%,蛹期的发育则要求较低的基质含水量,一般以40%~50%较为适宜。成虫期则以空气相对湿度50%~80%为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家蝇如何进行人工繁殖?

    正确答案: 1)成蝇的饲养饲养成蝇是为了获得大量的优良蝇卵。
    (1)养殖方式有两种方式,即笼养和房养。笼养隔离较好,比较卫生,能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但房舍利用率不高房养则可提高房舍利用率,且设备简单,省工省本,比较适宜于大规模连续生产,但管理不便,成蝇易逃逸。
    (2)种蝇的获得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家蝇活动季节,将适宜的产卵基质暴露于室内外,引诱产卵,此后羽化出的成蝇即可作为种蝇。产卵基质用麦麸、米糠加万分之一碳酸该水溶液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即成,或直接采用饲养蝇蛆的畜禽粪便亦可。
    (3)成蝇饲养密度蝇笼饲养每只种蝇最佳空间为11~13cm3,每立方米饲养8~9万只成蝇为宜。
    房养的成蝇密度,春秋季节每立方米空间可养2~3万只成蝇,夏季高温季节,以每立方米放养1~2万只成蝇为宜。
    (4)成蝇饲料种蝇同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质、糖和水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力。
    (5)成蝇产卵垫与卵的收集诱集成蝇产卵的物质,一般有四种,即麦麸、米糠、鸡粪、猪粪。麸皮是比较稳定可靠的优良产卵垫,但成本高。经试验证明,以笼养雏鸡新鲜鸡粪作产卵垫,其集卵效果很好。成蝇产卵时间一天多在8~15时之间,每天可集卵2次,中午12时收集1次,下午16时收集1次。收集卵时,可将产卵垫盘中的产卵垫及蝇卵一并倒入幼虫培养基中培养。空盘洗净后加入新鲜产卵垫,再重新放入成蝇笼或蝇房中集卵。
    (6)蝇群结构蝇群结构是指不同日龄种群在整个蝇群中的比例。每隔7d投放一次蛹,每次投蛹数量为所需蝇群总量的1/3这样,鲜蛆产量曲线比较平稳,蝇群亦相对稳定,工作量小,易于操作。
    (7)成蝇室的管理成蝇室的温度以23~30℃为宜,不能低于20℃或高于35℃,空气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羽化后应及时供给饵料、清水,饵料的量应控制在当天吃光为准。家蝇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5d左右,产卵高峰在第15d之前,一般羽化后的成蝇饲养20d后就要淘汰。
    2)、蝇蛆的饲养
    (1)饲养设备室内饲养有缸、箱、池、多层饲养架等。室外育蛆主要是建立一个育蛆栅。
    (2)培养基质蝇蛆培养基可分两类:一类是农副产品下脚料如麦麸、米糠、酒糟、豆渣、糖糟、屠宰场下脚等配制的一类是以动物粪便如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经配合沤制发酵而成的。
    (3)饲养管理幼虫室应保持较为黑暗的条件。室内以粪便池养的幼虫,能消耗相当体重10倍的食物,应注意及时补充新鲜粪料,以免粪料不足时幼虫爬出池外。室内以农产品下脚料箱养的幼虫,也应加强管理,随时添加饲料,防止幼虫外逃。
    (4)幼虫的分离采收通常采用光分离法。采收幼虫时,可利用幼虫的负趋光性,在分离箱中将幼虫从培养基质中分离出来。或利用蝇蛆发育成熟后寻找干燥地方化蛹的习性,摸索出蛆料自分离技术,把混有大量幼虫的培养基质盛在塑料盒内,放在阴暗干燥处,发育成熟的蝇蛆即会从培养料中自行爬出来,集中到一起,分离率可达90%。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