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硫化氢具有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浓硝酸等氧化性物质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在低洼处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主要是通过吸入途径,同可通过皮肤和眼粘膜接触硫化氢而导致中毒。硫化氢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对眼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有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中度者有头痛、头晕、昏迷、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度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浓度过高可出现“电击” 样死亡。
(3)环境危害
硫化氢或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在怀疑有不安全硫化氢的场所,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周围设置水幕和使用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对气体进行隔离、稀释和驱散,降低硫化氢的危害,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硫化氢,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可采取水喷雾稀释、防爆机械送风等驱散方法。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3)化学处置
稀碱液能吸收、中和泄漏的硫化氢气体,生成的硫化钠稀溶液应收集处置。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措施,切断泄漏气源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含有二氧化硫的有毒烟气,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使用喷雾水枪进行稀释、驱散时,射流范围以接近地面为宜。
(2)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对于储罐火灾,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扑救。
更多“论述硫化氢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硫化氢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硫化氢具有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浓硝酸等氧化性物质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在低洼处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主要是通过吸入途径,同可通过皮肤和眼粘膜接触硫化氢而导致中毒。硫化氢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对眼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有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中度者有头痛、头晕、昏迷、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度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浓度过高可出现“电击” 样死亡。
    (3)环境危害
    硫化氢或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在怀疑有不安全硫化氢的场所,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周围设置水幕和使用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对气体进行隔离、稀释和驱散,降低硫化氢的危害,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硫化氢,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可采取水喷雾稀释、防爆机械送风等驱散方法。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3)化学处置
    稀碱液能吸收、中和泄漏的硫化氢气体,生成的硫化钠稀溶液应收集处置。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措施,切断泄漏气源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含有二氧化硫的有毒烟气,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使用喷雾水枪进行稀释、驱散时,射流范围以接近地面为宜。
    (2)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对于储罐火灾,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扑救。

  • 第2题:

    危险物品的事故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对事故进行处置的基本形式可采取()。

    • A、单位自救
    • B、个人自救
    • C、社会救援
    • D、集体救援

    正确答案:A,C

  • 第3题:

    装置硫化氢泄漏并发生人员中毒事故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装置硫化氢泄漏并发生人员中毒事故,抢险人员立即戴好空气呼吸器,进入毒区迅速将中毒者救出有毒区域,并视情况是否进进现场急救,同时关闭阀门,切断毒源。
    2、事故的当时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消防大队、炼化医院报警,报警内容:
    (1)发生事故的地点;
    (2)毒物的名称;
    (3)泄漏的部位和扩散情况;
    (4)人员中毒情况(气防电话:12300;急救电话:120)。
    3、急救注意事项:
    a.首先应迅速将中毒者脱离毒区,正确静卧于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的地方。
    b.脱去中毒者被毒物污染的衣服,并将身上的毒物抹洗干净。清除口内污染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气候条件,注意保暖。
    c.凡中毒者有面色青紫的缺氧现象,应及时输氧。
    d.如发现中毒者呼吸停止,应迅速正确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急救:如发现中毒者心跳停止,应立即正确施行心肺复苏术急救。
    4、现场急救程序:
    a.放置妥病人的体位,把病人放置在水平仰卧位背靠硬板或硬地。通畅气道,去除口腔中引起气道阻塞的污物。通常可用一手抬举颈部或抬举下颏,对已有颈部损伤者,则常抬举下颏而不抬举颈部使其头后仰。
    b.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
    c.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很多,但现场最常用最有效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方法如下:操作者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操作者深吸一口气后,使口唇与病人口唇外缘密合后吹气,(若患者牙关紧闭,则可改为口对鼻呼吸)。在复苏开始时,应先予以4次快速吸气后的大吹气,以后则每胸外挤压15次,连续快速吹气2次;若有两人操作,可每5次胸外挤压后,予以吹气一次。
    d.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可用手触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来断定。
    e.人工胸外挤压:操作者一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并与胸骨长轴平等,另一手掌根重叠于前者之上,双肘关节伸直,自背肩部直接向前臂,掌根垂直加压,使胸骨下端下降4~5cm挤压后应放松,使胸部弹回原来形状。一般成人,若单人操作每分钟挤压80次,若两人操作则60次。若操作有效,则后颈动脉或股动脉可能有搏动。
    f.操作时应防止肋骨骨折、胸骨骨折、气胸肺挫伤、肝脾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g.现场急救要坚持到气防救护人员,医院急救人员到现场方可结束。

  • 第4题:

    论述氢氰酸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氢氰酸易挥发,蒸汽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略轻,无论是氢氰酸或其水溶液,泄漏后液体沿地面流淌,挥发的蒸气随风扩散,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或因聚合放热,使压力剧增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氢氰酸即使在很低的浓度时毒性也极强,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 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对眼、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并出现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出现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或恶心、头昏、胸闷等症状。重度者产生意识不明及呼吸停止造成死亡。
    氢氰酸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氰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3)环境危害
    氢氰酸及其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特效解毒剂,如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并及时就医。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并及时就医。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稀释、驱散空气中的氢氰酸,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3)围堤堵截
    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含有氢氰酸的残液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降低蒸发量,防止引发池火。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进入雨排线。
    (4)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氢氰酸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5)化学处置
    氢氰酸与碱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氢氰酸盐。如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氰化钠,氰化钠仍剧毒,但在碱性条件下氰化钠能被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此外,氰化钠能与亚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的稳定配合物亚铁氰化钠(俗称黄血盐)。
    因此,可通过向氢氰酸残液中加入次氯酸盐的碱溶液或亚铁盐的碱溶液消除或降低氢氰酸毒性和易燃性。残液被收集后,集中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这些药剂,配制成稀溶液,或将泄漏的残液导入这些药剂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
    (6)收容
    对于大量泄漏,可用防爆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泄漏量较小时,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用无火花工具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事故现场空气流动性较差的空间,如封闭房间内的死角处、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应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洗消液等彻底吹扫。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切断泄漏源,从而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驱散有毒烟气,或设置水幕,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驱散液体蒸气时,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在对着火的氢氰酸储罐冷却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泄漏处火焰变亮耀眼、容器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应及时撤退。
    (6)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彻底洗消。

  • 第5题:

    论述丙烯腈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丙烯腈易挥发,蒸汽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重,泄漏时液体沿地面流淌,挥发的蒸气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聚集滞留,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导致聚合放热,使压力剧增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丙烯腈有毒、有刺激性。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出现眼睛肿痛、头晕、头痛甚至呕吐,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粘膜等危害。重度者产生意识不明及呼吸停止造成死亡。
    丙烯腈燃烧后产生氰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3)环境危害
    丙烯腈及其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特效解毒剂,如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并及时就医。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并及时就医。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驱散空气中的丙烯腈蒸汽,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蒸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根据泄漏状况,可通过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3)围堤堵截
    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泄漏的丙烯腈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降低蒸发量,防止引发池火。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进入雨排线。
    (4)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丙烯腈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5)化学处置
    稀碱液能使丙烯腈水解生成丙烯酸铵水溶液,降低了丙烯腈的危险性。而在高锰酸钾水溶液中,丙烯腈能被氧化聚合生成固体产物。因此,通过向丙烯腈残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稀碱液,可以降低丙烯腈的易燃性和毒性。残液被收集后,集中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这些药剂,配制成稀溶液,或将泄漏的残液导入这些药剂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
    (6)收容
    对于大量泄漏,可用防爆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泄漏量较小时,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用无火花工具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洗消液等彻底吹扫。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切断泄漏源,从而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驱散有毒烟气,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驱散液体蒸气时,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使用喷雾水枪进行驱散时,射流范围以接近地面为宜。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在对着火的丙烯腈容器冷却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泄漏处火焰变亮耀眼、容器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应及时撤退。
    (6)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彻底洗消。

  • 第6题:

    当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时应选择什么措施离开现场?


    正确答案: 观察风向,以湿物掩住口鼻逆风离开现场。

  • 第7题:

    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关键是泄漏源控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和处置难度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氯气泄漏事故处置要点?


    正确答案: 灾害特性:1、氯气是强氧化剂,具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易溶于水和碱溶液;2、日光条件下与易燃气体混合会发生燃烧爆炸;3、属剧毒物质,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4、扩散迅速,向低洼处漂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5、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处置措施:1、侦检重点查明泄漏容器(或储罐及灌区)储量、泄漏部位、强度和遇险人员的位置、数量、营救路线和周边单位、水源、道路等情况,查明是否有能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的危化品;2、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疏散和严控人员、车辆、物资出入,转移现场内危险物品;3、启用固定设施或利用雾状射流稀释降毒;4、采取关阀堵漏的方法堵漏,不能堵漏时,采用烃泵倒灌;赖性气体置换、压力差倒灌等方法进行输转倒罐;5、利用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进行化学中和,较小的液氯钢瓶损坏可采取浸泡水解措施;6、采取简易排毒法、物理和化学消毒法措施对人员、装备、现场进行洗消。
    特别警示:1、严格警戒,车辆、人员进攻要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2、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监测;3、进入重危区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并适时观察参战人员身体状况;4、要以事故单位专业人员为主采取工艺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置;5、组织事故单位和石化、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专家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保障。

  • 第10题:

    简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特点是:危险性大、危害性大、突发性强、处置难度高。
    处置措施:
    一、隔离、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二、防护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护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三、询情和侦检
    1.询问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四、现场急救
    1.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2.现场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脏按摩;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3.使用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五、泄漏处理,危险化学品泄漏后,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遇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因此,对泄漏事故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氯气储罐底部发生泄漏(泄漏点向下),其泄漏事故的处置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使用检测仪检测氯气扩散的范围,并根据风向、风速、地形及建筑物的状况,划出警戒区域,禁止车辆、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2)消防人员佩戴空(氧)气呼吸器、穿防化服,迅速深入扩散区抢救疏散中毒人员,侦察泄漏情况;
    (3)如情况允许应迅速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4)在堵漏效果不够好的情况下,可将泄漏的贮罐(瓶)浸入石灰乳水池中进行中和反应,并调用机械设备压住浮起的罐体,排除险情;
    (5)用开花或喷雾射流稀释驱散外泄的氯气;
    (6)处置完毕应对抢险人员和器材进行洗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液氯泄漏事故特点主要为()。
    A

    扩散迅速,危害大

    B

    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C

    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D

    易造成爆炸事故

    E

    处置难度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氯气储罐底部发生泄漏(泄漏点向下),其泄漏事故的处置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1)使用检测仪检测氯气扩散的范围,并根据风向、风速、地形及建筑物的状况,划出警戒区域,禁止车辆、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2)消防人员佩戴空(氧)气呼吸器、穿防化服,迅速深入扩散区抢救疏散中毒人员,侦察泄漏情况;
    (3)如情况允许应迅速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4)在堵漏效果不够好的情况下,可将泄漏的贮罐(瓶)浸入石灰乳水池中进行中和反应,并调用机械设备压住浮起的罐体,排除险情;
    (5)用开花或喷雾射流稀释驱散外泄的氯气;
    (6)处置完毕应对抢险人员和器材进行洗消。

  • 第14题:

    硫化氢泄漏事故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装置现场或手提式硫化氢报警仪发生报警,应严禁所有人员进入装置区,操作人员戴好氧呼吸器后,才允许进入硫化氢泄漏区域,检查硫化氢泄漏部位,若能经处理消除的应立即处理,不能消除的,装置做紧急停工处理,管线或设备切除介质,上好盲板,经吹扫合格后,联系检修单位施工。

  • 第15题:

    论述硝酸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硝酸本身不燃,但与金属粉末、还原剂、可燃物接触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并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棕色烟雾。
    (2)健康危害
    硝酸蒸气中主要含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硝酸蒸气可使人中毒。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流泪、结膜炎、鼻和咽喉粘膜烧灼感、胸闷、呛咳、痰中带血。重度者紫绀、呼吸困难。
    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坏死、溃疡。
    (3)环境危害
    二氧化氮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连身式耐酸碱消防服服。
    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部灼伤时,首先要注意眼的冲洗。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尽快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
    ②根据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2)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硝酸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助操作。
    (3)疏散转移
    ①如有可能,转移未着火的容器,防止包装破损,扩大泄漏范围。
    ②迅速转移周围的可燃物,或拉开间距等疏散措施,阻止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
    (4)稀释降毒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稀释、驱散硝酸烟雾,降低烟雾的毒害作用,保护现场人员,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硝酸烟雾,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或采用机械送风、氮气吹扫进行驱散。
    (5)围堤堵截
    用不燃耐腐蚀材料,如沙袋或泥土等筑堤拦截泄漏的硝酸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并用大量的稀碱液或水稀释,降低其氧化作用和挥发量。
    (6)收容
    残液量较大时,可用耐腐蚀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集中进行处置。
    残液量较小时,可用干土、干砂、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集中进行处置。也可以用大量雾状水喷洒冲洗,冲洗后的废水必须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处置。
    (7)化学处置
    可用稀碱液处理含硝酸的泄漏残液,使之生成中性的硝酸盐溶液,降低硝酸的腐蚀性作用和挥发速度量。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和着火面积选择适合的灭火剂灭火。如通常可选择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
    若硝酸泄漏后已引起可燃物起火燃烧,则灭火的同时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疏散转移、围堤堵截等措施,尽可能阻止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射水冷却保护受火势威胁的容器和设备,控制燃烧范围。
    (2)通过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制止硝酸泄漏。
    (3)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有毒烟雾,保护现场人员,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收容现场残液,防止流入水体、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注意事项:
    (1)加强个人防护,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应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泄漏物飞溅伤人。
    (2)应用稀碱液中和泄漏的硝酸,或分散抛洒固体碱末,防止局部大量积热发生喷溅。

  • 第16题:

    简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正确答案: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介质,事故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介质,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根据不同介质和泄漏量确定夜间和日间疏散距离,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严格按专家组制定的方案执行。
    (2)泄漏源控制:喷雾稀释;引流燃烧;堵漏处置。
    (3)泄漏物处理: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废弃处理。

  • 第17题:

    论述液化石油气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液化石油气具有高度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沸点低易气化,形成冷蒸气雾,蒸气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在低洼处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易燃易爆区域,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未蒸发的低温液体沿地面流淌,遇到点火源可引发池火;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火灾特点是:火焰传播速度较快;质量燃烧速率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具有复燃、复爆性,难于扑灭。
    冷爆炸。液化石油气泄漏遇到水时,会激烈地沸腾导致液化石油气蒸气爆炸。
    (2)健康危害。
    低温冻伤。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温度低,在处理与低温液体或蒸汽相接触或接触过的任何东西时,容易导致冻伤。此外,低温液体黏度较低,它们会更快地渗进纺织物或其他多孔的衣料里去,导致冻伤,或将消防员的穿着冻结。如发生激烈的喷射或飞溅,也易使面部或眼睛受冻伤。
    低温麻醉。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人在低温下久留,会引起低温麻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急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呼吸加速、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周身乏力等。重症者可有供济失调、血压下降、生理反射减弱,表现为麻醉状态,意识不清,甚至窒息。
    (3)环境危害。
    气体或燃烧产物对大气可造成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防护:
    深入到气体扩散区域内的人员必须贴体穿着全棉衣服,佩戴头罩、手套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使用不发火工具。进入低温泄漏场所时应穿防寒服。
    现场急救:
    低温冻伤:发生冻伤时应该用大量温水(41至46℃)冲洗皮肤冻伤处,不可使用干燥加热的方法,应将伤员移至温暖的地方(约22℃),并及时就医。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①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②使用喷雾水枪、屏封水枪,设置水幕或蒸气幕,驱散积聚、流动的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③液化石油气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范围。
    ④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液化石油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和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通过液相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罐内底部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④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3)倒罐输转
    ①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
    ②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液化石油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③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将事故罐的液化石油气导入其他储罐,降低危险程度。
    应由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4)引火点燃
    在确认对泄漏储罐短时间内无法实施堵漏,且经检测泄漏点周边区域液化石油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并确认危险区人员全部撤离和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在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下,可使用点火工具采取正确的点火方法实施主动点燃。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形成稳定燃烧,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通常可选择雾状水、干粉、泡沫、蒸气、氮气及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 当大量泄漏并在泄漏处稳定燃烧时,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灭火。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在做好充分准备并有把握快速堵漏的情况下,待罐体温度或压力降低后,可以实施灭火作业。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加强对着火罐壁和比邻罐壁及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防止高温部位骤冷,发生爆裂。冷却应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防止装置、设备变形。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2)对进入危险区实施堵漏作业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应携带和使用无火花工具,应用喷雾水进行掩护,严禁用强水流冲击,以免产生静电引发爆炸。尤其在雷电天气,更应慎重采取行动。
    (3)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4)在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液化石油气时,要防止因泡沫强力冲击加快液化石油气的挥发速度。
    (5)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扑救。
    (6)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 第18题:

    压力容器事故造成最主要危害的是爆炸事故和有毒、易燃介质的泄漏事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液氯泄漏事故特点主要为()。

    • A、扩散迅速,危害大
    • B、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 C、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 D、易造成爆炸事故
    • E、处置难度大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处置要点?


    正确答案: 灾害特性:1、具有易燃性、蒸气的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易爆炸燃烧;2、大都具有毒害性,或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3、具有流动性、带电性,泄漏后能造成大面积地面、水体和物品污染,不宜洗消。
    处置措施:1、侦检重点查明泄漏容器(或储罐及罐区)储量、泄漏部位、强度、浓度、流淌扩散范围、罐体、遇险人数和位置以及周边单位、水源、电源、火源和道路等情况;2、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疏散和严控人员、车辆、物质出入,消除火源和电源;3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或开花、喷雾射流稀释防暴;4、采取关阀堵漏、圈围、拦截、吸附、输转、降解驱散等措施处置,或确保安全时点燃。
    特别警示:1、严格警戒,禁绝火种,采取严格防爆措施;2、车辆、人员进攻要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3、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检测;4进入重危区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5、要以事故单位专业人员为主采取工艺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置;6建立可靠供水线路,保证供水不间断;7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石油、化工、供水、卫生、环保、气象等部门和事故单位力量协助处置;8、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检测,防止二次污染。

  • 第21题: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不包括()。

    • A、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 B、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 C、处置难度大
    • D、易在较短时间内控制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简述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一)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易(可)燃液体泄漏后,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燃烧。同时可能造成大面积流淌火灾,直接威胁救援人员、车辆及其他装置、设备的安全,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燃的重质油发生火灾后易形成沸溢、喷溅,造成危害加重。
    (二)造成人员中毒伤亡。易(可)燃液体本身或其蒸气大都具有毒性,有的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侵入人体,造成人员中毒。
    (三)污染环境,不易洗消。易(可)燃液体具有流动性,泄漏后能造成大面积地面、水体和物品污染,洗消处置困难。
    处置措施: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液体蒸气浓度、流淌扩散范围。
    2、掌握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流淌和扩散范围、罐体等情况。
    4、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
    5、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6、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交通道路等情况。
    7、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8、了解泄漏区域建(构)筑物、地形地貌,以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禁绝火源,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消除警戒区内一切能引起爆炸燃烧的火源条件。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四)安全防护,进入危险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五)生命救助,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危险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将伤情较重人员送交医疗急救部门。
    (六)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七)现场供水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防爆,
    1、储罐、管道或容器内液体外泄时,应在适当部位组织筑堤围堰,并在液体表面上覆盖泡沫层,防止引燃。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稀释扩散的液体蒸气,但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
    3、稀释驱散液体蒸气不宜使用直流水。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3、根据泄漏物性质和泄漏状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十)输转倒罐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输转倒罐”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良好接地。
    (十一)水上泄漏处置
    1、通知水上公安、海事、航运等部门实行水域交通管制,引导事故船只向安全水域转移。
    2、通知沿岸相关单位严密监视险情,加强防范措施。
    3、组织水陆消防力量,采取堵漏、圈围、拦截等措施,控制泄漏、扩散范围。
    4、对水面上的泄漏液体使用防爆抽吸泵、吸附垫等进行吸附、输转,或用分解剂降解驱散。难于实施吸附、降解且严重污染环境时,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可采取点燃措施。
    (十二)洗消处理
    1、处置有毒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后,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根据易燃液体的理化性质可分别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三)现场清理
    1、少量液体泄漏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吸附、掩埋。
    2、大量液体泄漏可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处理。
    3、用分解剂、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4、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5、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 第23题:

    判断题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和处置难度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特点主要为()。
    A

    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B

    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C

    易造成人员伤亡

    D

    易污染环境

    E

    处置难度大。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