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的顺序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适用于( )的效益计算。

    A.水蚀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B.水蚀、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C.大、中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D.不同范围行政单元(如省、地、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答案:A,B,C,D
    解析: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本标准确定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综合指标体系,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同时在大、中流域和不同范围行政单元(如省、地、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中也可采用。

  • 第2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以()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

    • A、种植区
    • B、行政管辖区
    • C、江河流域
    • D、小流域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简述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顺序的确定)。


    正确答案: 1.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为了有利于保证安全,降低造价,一般先治坡,后治沟;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上游后下游。先易后难,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措施先上。有的措施虽然投入较多、见效较慢,但对小流域设计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妥善安排。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需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
    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个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一般对危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区域,优先安排;另外投入少、见效快的措施优先安排。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优先安排。经过研究确定为重点治理区的,应优先安排。

  • 第4题: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是(),对水土流失地区实施治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 A、以大中流域(或区域)为框架
    • B、以小流域(或小片区)为单元
    • C、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 D、采取农业(农艺)、林牧(林草)、工程等综合措施

    正确答案:A,B,D

  • 第5题: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类用地,实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小流域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目的。

  • 第6题:

    结合实际阐述对小流域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设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流域。
    在进行小流域治理时,根据这里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①保塬,平整地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的作用。
    ③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固定了沟床,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是“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的景象,一般暴雨时水不下塬,泥不出沟。
    与单项治理相比,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1)符合水土流失的客观规律,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安排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治理措施相辅相成的群体作用。
    (2)能够合理确定农林牧用地比例,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水土资源优势,合理地确定农业生产结构,有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做到水尽其用,土尽其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
    (3)便于统一规划,做到上下游、左右岸治理中的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理效益。有利于解决上下游、左右岸的矛盾,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克服那种顾此失彼,一岸得利一岸受害、上游得利下游受害的弊端,从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4)便于统一领导,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人力物力财力相对集中,做到协调治理。组织农林牧水等各方面的力量打总体战,集中攻克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发展主导产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更快更好地发展山区潜力大、见效快、产量高、质量优的商品经济。

  • 第7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其措施体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其措施体系有:
    ①生物措施防护体系;
    ②工程措施防护体系;
    ③排水与蓄水防护体系;
    ④耕作措施防护体系。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内容?

    正确答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原则:
    一.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以流域四周分水岭为界,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毛沟到干沟上游到下游,进行全面规划,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二.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再在规划后的各类土地上配制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四.项措施的平面配置,必须逐项到位,落实到措施规划图上,明确反应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以便于实施。
    五.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其治理措施有不同的配制方式,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大中流域为框架,以()为单元,采取农业(农艺)、林牧(林草)、工程等综合措施,对水土流失地区实施治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A

    大流域

    B

    中流域

    C

    大中流域

    D

    小流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设计,首先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初步设计,把各项治理措施(如坡面上的梯田、林、草,沟道中的谷坊、坝、库等),逐项落实到小流域内具体位置上;其次是根据各项治理措施落实的具体位置的当地条件(地形、土质、气候等),分别进行相应的技术设计,作为施工的依据。

  • 第10题:

    问答题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流域治理规划;
    ②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③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④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⑤近、中远期效益相结合;
    ⑥面积要适当<30-50km2
    ⑦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⑧坚持连续性;
    ⑨切实加强领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削洪补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沟川径流总量
    4.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
    5.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
    6.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其措施体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其措施体系有:
    ①生物措施防护体系;
    ②工程措施防护体系;
    ③排水与蓄水防护体系;
    ④耕作措施防护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适用于()的效益计算。

    • A、水蚀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 B、水蚀、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 C、大、中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 D、不同范围行政单元(如省、地、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标准?


    正确答案:一.理程度逐步达到75%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草宜林面积的80%以上,治理程度按一下式计算:治理程度=(流域内的治理面积/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100%
    如:总面积100,流失面积80,现状治理面积20,规划40km平方答:(40/80)*100%
    二.设好基本是农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做到粮食自给。三,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50%。四,缓洪效益显著,减沙效益答70%以上。五,工程设施拦蓄雨量标准,按有关工程规定标准,做到汛期安全。

  • 第15题:

    简述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削洪补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沟川径流总量
    4.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
    5.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
    6.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16题: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大中流域为框架,以()为单元,采取农业(农艺)、林牧(林草)、工程等综合措施,对水土流失地区实施治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 A、大流域
    • B、中流域
    • C、大中流域
    • D、小流域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持续发展。

  • 第18题:

    试论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正确答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范围较广,包括大部分旱地农业栽培技术,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的部分按作用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
    ①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等高耕作、高等带状间作、水平沟种植(套犁沟播)、垄作区田(平播培垄、中耕换垄)、等高沟垄、蓄水聚肥耕作(也可叫做丰产沟)、坑田(包括区田、掏体种、大窝种)、水平犁沟等措施;
    ②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留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草田轮作、宽行密植、草间带状间作、少耕覆盖、免耕、间作、混作、套种、复种等措施;
    ③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包括深耕松土法、施肥改土、等高耕作、水平沟种植、蓄水聚肥耕作等措施。这些措施通过改变小地形、农田耕种方式、地面覆盖形式,以达到蓄水保墒保肥的效果,从而提高耕作质量和产量,优化小流域农业栽培技术。
    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林草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复合农林业、沟道防护林、塘库防护林、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方面。
    ①建设水土保持林:在小流域内保持现有天然林、人工乔灌木林、经济林和四旁植树的前提下,建设水土保持林,以防护林为主体,同时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各林种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和效益。
    ②复合农林业是农业实践中采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多种土地经营与利用方式,在同一土地利用单元中,将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养殖等多种成分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都得以可持续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农林业复合模式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A.等高生物篱埂梯地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是我国山区常见的水土保持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在坡地上每隔一定的坡间距种植生物篱,沿等高线种植一行或数行,每年坡地径流或耕作使埂坎逐渐增高,最终形成生物篱梯地;
    B.林农草轮作模式:即通过建设农田、牧场防护林网,农田、牧草定期轮作,实现以林护田,以草肥地增产,农林牧全面发展;
    C.林农间作套种模式:采用水平台地或梯地造林,临夏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或牧草饲料,实行林农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地理;
    D.林牧系统:主要利用乔灌草的不同特性,把发展牧草和水土保持林并重、牧草与林木块状混交,用于发展畜牧业;
    E.林渔系统:主要用于库区和滨湖低洼区,在水库周围和低洼地的鱼池周围种树和种草,库内和池内养鱼,使得林渔两者有机结合。
    ③沟道防护林:
    A.沟头防蚀林:集水面积小,来水量小时在沟头修筑涝池,全面造林;集水面积极小时,把沟头集水区修成小块梯田,在梯田上造林;集水区比较大,来水量比较多时,要在沟头修筑一道至数道封沟埂,在埂的周围全面造林;在集水面积大,来水量多时,修数道封沟埂,在垂直水量方向营造密集的灌木林带;
    B.沟底土柳谷坊群;
    C.沟底防蚀林:沟底栅栏状造林;
    D.沟坡防蚀林:在坡脚处造林,该处是沟坡崩塌堆积物的所在地,土壤疏松,水分条件比较好,可栽植经济林树种;
    E.沟沿防蚀林:在沟沿造深根性灌木树种,靠外侧营造乔灌木混交林带;如果沟坡没有到自然倾斜角时,可以预留崩塌线;
    ④塘库防护林:包括3部分,即库区上游集水区的各种水土保持林、坝体前面以高的地下水为特征的一些地段的造林和塘库沿岸的防护林,塘库沿岸的防护又包括防浪灌木林、防风林、防蚀林。
    ⑤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有植被遭到破坏或有条件生长植被的地段,恢复大面积因植被破坏而衰退的林草地,尤其是因过牧而沙化退化的牧场,种草固沙以恢复植被。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3方面:
    ①坡面治理工程:
    A.斜坡固定工程: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和反压填土、排水、护坡、滑动带加固、落式防护等工程;
    B.山坡截流沟;
    C.沟头防护工程:根据沟道侵蚀的形式及其相对应的程度和强度,可布置沟埂式沟头防护、埂抢涝池式沟头防护、悬臂式跌水沟头防护、圬工式陡坡跌水沟头防护、台阶式跌水沟头防护工程;
    D.梯田: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选择不同的梯田形式,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波浪式梯田等;
    E.集流整地工程:包括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整地方式;f坡面蓄水工程:有旱井和涝池。
    ②沟道治理工程:
    A.谷坊: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可修建土谷坊、石谷坊、柳桩编篱谷坊、枝梢谷坊、柳桩块石谷坊、铁丝石笼谷坊、木料谷坊、混凝土谷坊、钢筋混凝土谷坊、钢料谷坊等。
    B.拦沙坝:包括浆砌石坝、干砌石坝、土石混合坝、木石混合坝、铁丝石笼坝、隔栅坝等坝型;
    C.重力坝;
    D.淤地坝;
    E.小型水库工程:常用到的是水力充填坝;
    F.护岸工程:分为护坡工程和护脚工程,护坡工程包括干砌石和浆砌石护坡,护脚工程包括抛石护脚和石笼护脚工程;
    G.丁坝;
    H.顺坝;
    ③治滩工程:包括束河造田、改河造田、截弯造田、堵叉造田、砸洞造田,利用河道有利地形进行农业种植。
    4、计算机及图形图像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形图像技术和各个分析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比如Arcgis、AutoCAD、Photoshop、Excel、SPASS等软件,把现有的计算机数据转化成可用的图形图像数据。
    5、水土保持法律性措施:鉴于国外小流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一些成就和经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控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水土保持法、水法、土地管理法、防洪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开采法等,这样将单纯的治理措施与防治措施并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 第19题:

    搞好水土保护和水生态保护,要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 A、城市
    • B、中小
    • C、农村
    • D、城乡结合区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标准?

    正确答案: 一.理程度逐步达到75%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草宜林面积的80%以上,治理程度按一下式计算:治理程度=(流域内的治理面积/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100%
    如:总面积100,流失面积80,现状治理面积20,规划40km平方答:(40/80)*100%
    二.设好基本是农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做到粮食自给。三,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50%。四,缓洪效益显著,减沙效益答70%以上。五,工程设施拦蓄雨量标准,按有关工程规定标准,做到汛期安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的顺序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集中连片治理下的一般顺序:“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沟后干沟,逐块逐年达到全面治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正确答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范围较广,包括大部分旱地农业栽培技术,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的部分按作用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
    ①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等高耕作、高等带状间作、水平沟种植(套犁沟播)、垄作区田(平播培垄、中耕换垄)、等高沟垄、蓄水聚肥耕作(也可叫做丰产沟)、坑田(包括区田、掏体种、大窝种)、水平犁沟等措施;
    ②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留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草田轮作、宽行密植、草间带状间作、少耕覆盖、免耕、间作、混作、套种、复种等措施;
    ③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包括深耕松土法、施肥改土、等高耕作、水平沟种植、蓄水聚肥耕作等措施。这些措施通过改变小地形、农田耕种方式、地面覆盖形式,以达到蓄水保墒保肥的效果,从而提高耕作质量和产量,优化小流域农业栽培技术。
    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林草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复合农林业、沟道防护林、塘库防护林、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方面。
    ①建设水土保持林:在小流域内保持现有天然林、人工乔灌木林、经济林和四旁植树的前提下,建设水土保持林,以防护林为主体,同时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各林种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和效益。
    ②复合农林业是农业实践中采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多种土地经营与利用方式,在同一土地利用单元中,将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养殖等多种成分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都得以可持续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农林业复合模式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A.等高生物篱埂梯地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是我国山区常见的水土保持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在坡地上每隔一定的坡间距种植生物篱,沿等高线种植一行或数行,每年坡地径流或耕作使埂坎逐渐增高,最终形成生物篱梯地;
    B.林农草轮作模式:即通过建设农田、牧场防护林网,农田、牧草定期轮作,实现以林护田,以草肥地增产,农林牧全面发展;
    C.林农间作套种模式:采用水平台地或梯地造林,临夏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或牧草饲料,实行林农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地理;
    D.林牧系统:主要利用乔灌草的不同特性,把发展牧草和水土保持林并重、牧草与林木块状混交,用于发展畜牧业;
    E.林渔系统:主要用于库区和滨湖低洼区,在水库周围和低洼地的鱼池周围种树和种草,库内和池内养鱼,使得林渔两者有机结合。
    ③沟道防护林:
    A.沟头防蚀林:集水面积小,来水量小时在沟头修筑涝池,全面造林;集水面积极小时,把沟头集水区修成小块梯田,在梯田上造林;集水区比较大,来水量比较多时,要在沟头修筑一道至数道封沟埂,在埂的周围全面造林;在集水面积大,来水量多时,修数道封沟埂,在垂直水量方向营造密集的灌木林带;
    B.沟底土柳谷坊群;
    C.沟底防蚀林:沟底栅栏状造林;
    D.沟坡防蚀林:在坡脚处造林,该处是沟坡崩塌堆积物的所在地,土壤疏松,水分条件比较好,可栽植经济林树种;
    E.沟沿防蚀林:在沟沿造深根性灌木树种,靠外侧营造乔灌木混交林带;如果沟坡没有到自然倾斜角时,可以预留崩塌线;
    ④塘库防护林:包括3部分,即库区上游集水区的各种水土保持林、坝体前面以高的地下水为特征的一些地段的造林和塘库沿岸的防护林,塘库沿岸的防护又包括防浪灌木林、防风林、防蚀林。
    ⑤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有植被遭到破坏或有条件生长植被的地段,恢复大面积因植被破坏而衰退的林草地,尤其是因过牧而沙化退化的牧场,种草固沙以恢复植被。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3方面:
    ①坡面治理工程:
    A.斜坡固定工程: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和反压填土、排水、护坡、滑动带加固、落式防护等工程;
    B.山坡截流沟;
    C.沟头防护工程:根据沟道侵蚀的形式及其相对应的程度和强度,可布置沟埂式沟头防护、埂抢涝池式沟头防护、悬臂式跌水沟头防护、圬工式陡坡跌水沟头防护、台阶式跌水沟头防护工程;
    D.梯田: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选择不同的梯田形式,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波浪式梯田等;
    E.集流整地工程:包括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整地方式;f坡面蓄水工程:有旱井和涝池。
    ②沟道治理工程:
    A.谷坊: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可修建土谷坊、石谷坊、柳桩编篱谷坊、枝梢谷坊、柳桩块石谷坊、铁丝石笼谷坊、木料谷坊、混凝土谷坊、钢筋混凝土谷坊、钢料谷坊等。
    B.拦沙坝:包括浆砌石坝、干砌石坝、土石混合坝、木石混合坝、铁丝石笼坝、隔栅坝等坝型;
    C.重力坝;
    D.淤地坝;
    E.小型水库工程:常用到的是水力充填坝;
    F.护岸工程:分为护坡工程和护脚工程,护坡工程包括干砌石和浆砌石护坡,护脚工程包括抛石护脚和石笼护脚工程;
    G.丁坝;
    H.顺坝;
    ③治滩工程:包括束河造田、改河造田、截弯造田、堵叉造田、砸洞造田,利用河道有利地形进行农业种植。
    4、计算机及图形图像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形图像技术和各个分析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比如Arcgis、AutoCAD、Photoshop、Excel、SPASS等软件,把现有的计算机数据转化成可用的图形图像数据。
    5、水土保持法律性措施:鉴于国外小流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一些成就和经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控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水土保持法、水法、土地管理法、防洪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开采法等,这样将单纯的治理措施与防治措施并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类用地,实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小流域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个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连续治理,集中治理,蓄水保土,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生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