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案件,该案涉案卷烟假冒卷烟13条,案值2000余元。案件审理员在整理完资料后,提请案件集体讨论,结论性意见是对当事人罚款,假冒卷烟予以销毁。对假冒卷烟的销毁涉及何种文书?如果假冒卷烟未集中销毁时,为保证结案率,制作档案时应注明什么?

题目

某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案件,该案涉案卷烟假冒卷烟13条,案值2000余元。案件审理员在整理完资料后,提请案件集体讨论,结论性意见是对当事人罚款,假冒卷烟予以销毁。对假冒卷烟的销毁涉及何种文书?如果假冒卷烟未集中销毁时,为保证结案率,制作档案时应注明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违法物品销毁记录表。违法物品销毁记录表是对依法公开销毁的违法物品的品种数量及销毁情况进行记录的文书。
在实践中,由于违法物品通常要集中销毁,可能影响结案。为保证及时结案,可将已办理完毕的文书连同本文书归档入卷,但应当在结案报告和卷内备考表中注明“违法物品待统一公开销毁”。
更多“某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案件,该案涉案卷烟假冒卷烟13条,案值20”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无”产品卷烟属于()

    • A、真品卷烟
    • B、假冒注册商标卷烟
    • C、伪劣卷烟
    • D、假冒注册商标卷烟且伪劣卷烟

    正确答案:C

  • 第2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在卷烟零售户王某经营的商店内查获非法卷烟共计40条。经鉴定,其中真品卷烟10条,价值3600元;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0条,标值7800元。经调查,周某所经营的真品卷烟系本人从市场收购,假冒卷烟系非法烟贩送货上门。该案应当适用哪个类型的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移送哪个执法机关,具体理由?


    正确答案: 应当适用外部移送和部分移送。应将30条假冒注册商标卷烟移送同级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理由:按照职能管辖划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烟草制品的行为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案件部分移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 第3题:

    2008年3月的一天,A市烟草专卖局查获某零售户王某涉嫌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卷烟29条,案值4000余元,和销售假冒卷烟31条,案值5000余元。A市烟草专卖局将王某销售假冒卷烟违法行为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根据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的对象不同,分为哪两种,并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内部移送和外部移送。
    内部移送是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所查获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移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法律关于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外部移送是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所查获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管辖。外部移送产生的原因是法律关于职能管辖的规定。

  • 第4题:

    近日,某市烟草专卖局稽查员小赵在某起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涉案零售户A销售“塔山”牌卷烟异常,经侦查在A的仓库现场邻市防伪标识的“塔山”牌卷烟2件,案值2万余元。经A交代,这批卷烟是从邻市的B超市一性购得,并提供购货凭证。按照领导要求,小赵整理近期的案件线索,此案线索属于专卖管理部门自身发现的案件线索的哪一种?


    正确答案:查处案件时发现并牵连出其他案件线索。

  • 第5题:

    2010年6月以来,被告人罗某某在明知系假冒伪劣卷烟的情况下,为刘某某为首的假烟生产团伙生产假冒伪劣卷烟提供生产场所。经公安机关查实,刘某某为首的团伙先后非法生产假冒伪劣卷烟2万余件,价值人民币280万元。罗某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罗某某明知他人实施生产假冒伪劣卷烟的行为,仍然为其提供生产场所,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共犯,应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理。
    根据两高司法解释(法释【2010】7号)第6条之规定,明知他人实施本解释第1条所列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运输、仓储、保管、邮寄、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生产技术、卷烟配方的,应当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 第6题:

    2010年6月7日,A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该县**路卷烟零售户李某(持有该县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店中检查时,查获其涉嫌违法经营的卷烟215条。经查明,该批卷烟中有100条为当事人李某从该县卷烟零售户王某、张某处购进的真品国产卷烟,进货额10000元;该批卷烟的其余115条卷烟为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均为假冒注册商标且伪劣卷烟。2010年6月9日,A县烟草专卖局以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卷烟对当事人李某作出行政处罚。结合本案谈谈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根据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内部移送和外部移送,本案属于外部移送;根据案件违法行为还可以分为部分移送和全案移送,本案属于部分移送。

  • 第7题:

    2011年3月2日,小赵带领3名队员走访市场中,发现某零售户A正在帮助客户向三轮车上搬运卷烟一个品种共30条,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于是在亮证检查后发现是这个卷烟牌号不认识,未在当地烟草批发企业销售过,于是按照涉嫌销售非法生产卷烟对这批卷烟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后经鉴定后,该批卷烟为真品卷烟。该案件初步定性为何种违法行为较为合理?


    正确答案:涉嫌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违法行为。

  • 第8题:

    王某是A县卷烟零售户,持有A县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2010年4月5日,A县烟草专卖局根据消费者投诉,并在鲁某店中查获尚未售出的假冒卷烟5条,但店主鲁某并不承认该5条卷烟是假冒卷烟,要求对该5条卷烟进行鉴别检测。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需要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该案件中店主鲁某要求对卷烟进行鉴别检测属于哪种鉴定?


    正确答案: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需要鉴定的内容有物证鉴定、书证鉴定以及会计鉴定等。该案件中店主鲁某要求对卷烟进行鉴别检测属于物证鉴定。

  • 第9题:

    某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案件,该案涉案卷烟假冒卷烟13条,案值2000余元。案件审理员在整理完资料后,提请案件集体讨论,结论性意见是对当事人罚款,假冒卷烟予以销毁。什么是案件集体讨论记录?有哪些制作要求?


    正确答案: 案件集体讨论记录是记录案件讨论情况的内部文书。制作要求:
    ①要实事求是地记载讨论过程中与会人员的各种意见,并经与会人员核对。
    ②“结论性意见”是指与会人员对本案处理形成的结论性意见。
    ③讨论结束后,参与讨论的人员要签署“同意”“不同意”“保留”或者“弃权”意见并签名。

  • 第10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在卷烟零售户王某经营的商店内查获非法卷烟共计40条。经鉴定,其中真品卷烟10条,价值3600元;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0条,标值7800元。经调查,周某所经营的真品卷烟系本人从市场收购,假冒卷烟系非法烟贩送货上门。移送案件过程中应附哪些材料?


    正确答案:需要移送下列材料:案件移送材料目录、案件移送函、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其他有关涉案材。

  • 第11题:

    问答题
    2010年9月15日,何某利用一辆微型车,在装了三十件事先藏匿在其住宅的卷烟后迅速离开,当何某驾车行驶到本市一商店进行卸货时,被接到举报的某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查获,当场查获涉嫌假冒软“玉溪”牌卷烟22件,标值20万元,并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在何某另一商店内查获涉嫌假冒软“中华”、软“玉溪”牌卷烟等卷烟数十件,其中,软“中华”和软“玉溪”各15件,标值55万余元,经查实,所查获的卷烟均为何某待售卷烟,经鉴定全部为假冒伪劣卷烟。何某涉嫌违法经营的数额较大,该烟草专卖局因此依法将案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何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罪名?应如何定罪处罚?(请列出具体的法条及内容)

    正确答案: 何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即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两高”司法解释(法释【2010】7号),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定罪起点数额标准的3倍以上的,或者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本案中,何某欲销售的假冒伪劣卷烟标值达70万元,已涉嫌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因此,应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何某的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2010年6月5日,被告人张某将标值90000余元的“熊猫”牌卷烟100条,软“中华”牌卷烟20条,雇佣李某将卷烟运往某县,在某县一地点进行销售时被该县公安机关查获,查获时张某已销售51800元。同月6日,在被告人张某住处查获“中华”、“熊猫”、“利群”等品牌卷烟800余条,价值人民币285000元。经鉴定,所查获的张某的所有卷烟均为假冒伪劣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标值54000元,同时查实李某在运输前已经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假冒卷烟,但李某认为自己所运的卷烟数量并不算很大,不构成犯罪。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正确答案: 被告人张某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其行为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0年11月份,甲县局查获了3起较大规模的案件,案件A:张某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案,涉案金额8.9万元。案件B:李某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案,案情疑难复杂,性质难以认定。案件C://陈某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案,涉案卷烟均为真品卷烟,案值2.4万元。甲县局应如何就A、B、C三起案件做好与其他执法部门的衔接?


    正确答案: 案件A:该案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应由烟草部门协调公安机关介入,并做好相关证据的保存和案件移送。
    案件B:该案属疑难复杂,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烟草部门可以及时向司法机关咨询或商请介入。
    案件C://该案属无证经营案件,烟草部门应及时向甲县工商部门通报,由工商部门或者由其根据烟草部门的意见依法进行处理。

  • 第14题:

    某烟草专卖局查获一批假冒卷烟,该批假冒卷烟通过手工包装,但卷接为机器卷接,按照假冒卷烟属于()。

    • A、机器制造类假冒卷烟
    • B、改换包装类假冒卷烟
    • C、置换烟支类假冒卷烟
    • D、手工制造类假冒卷烟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近日,某市烟草专卖局稽查员小赵在某起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涉案零售户A销售“塔山”牌卷烟异常,经侦查在A的仓库现场邻市防伪标识的“塔山”牌卷烟2件,案值2万余元。经A交代,这批卷烟是从邻市的B超市一性购得,并提供购货凭证。案件来源的途径主要哪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专卖管理部门自身发现的案件线索;通过社会及外部环境获取的案件线索。

  • 第16题:

    2010年6月5日,被告人张某将标值90000余元的“熊猫”牌卷烟100条,软“中华”牌卷烟20条,雇佣李某将卷烟运往某县,在某县一地点进行销售时被该县公安机关查获,查获时张某已销售51800元。同月6日,在被告人张某住处查获“中华”、“熊猫”、“利群”等品牌卷烟800余条,价值人民币285000元。经鉴定,所查获的张某的所有卷烟均为假冒伪劣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标值54000元,同时查实李某在运输前已经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假冒卷烟,但李某认为自己所运的卷烟数量并不算很大,不构成犯罪。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正确答案:被告人张某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其行为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 第17题:

    2010年6月5日,被告人张某将标值90000余元的“熊猫”牌卷烟100条,软“中华”牌卷烟20条,雇佣李某将卷烟运往某县,在某县一地点进行销售时被该县公安机关查获,查获时张某已销售51800元。同月6日,在被告人张某住处查获“中华”、“熊猫”、“利群”等品牌卷烟800余条,价值人民币285000元。经鉴定,所查获的张某的所有卷烟均为假冒伪劣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标值54000元,同时查实李某在运输前已经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假冒卷烟,但李某认为自己所运的卷烟数量并不算很大,不构成犯罪。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销售金额如何计算?货值金额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 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是: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能够查清销售价格的,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无法查清实际销售价格,有品牌的,按照该品牌卷烟、雪茄烟的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零售价格计算;无品牌的,按照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上年度卷烟平均零售价格计算。

  • 第18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在卷烟零售户王某经营的商店内查获非法卷烟共计40条。经鉴定,其中真品卷烟10条,价值3600元;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0条,标值7800元。经调查,周某所经营的真品卷烟系本人从市场收购,假冒卷烟系非法烟贩送货上门。办理案件移送应遵循哪些程序?


    正确答案: 办理案件移送应遵循以下程序:
    (1)审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调查取证的情况,及时审查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管辖权限,该案应部分移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2)提出移送书面报告。县烟草专卖局应当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专卖执法人员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行政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
    (3)负责人审核批准。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及时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需要研究决定的,可以召开专题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案。决定不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4)移送。经负责人审核决定批准移送的,应当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专卖执法人员及时制作案件移送函、涉案物品清单等文书,及时办理移送手续。

  • 第19题:

    2008年3月的一天,A市烟草专卖局查获某零售户王某涉嫌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卷烟29条,案值4000余元,和销售假冒卷烟31条,案值5000余元。A市烟草专卖局将王某销售假冒卷烟违法行为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A市烟草专卖局将王某销售假冒卷烟违法行为属于移送的哪种,并说明。


    正确答案:部分移送。部分移送是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查获的案件不仅有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有违反其他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将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违法行为移送有管辖权的其他行政执法机关。

  • 第20题:

    2009年2月,A县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根据群众举报,联合公安部门在辖区一村民出租窝发现制造假烟窝点,当场查缴假冒中华、南京等成品卷烟6件,以及卷烟包装手工器械若干,涉案标值35万元。公安部门当场留置制假嫌疑人张某等人。经省级烟草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所查卷烟全部为假冒伪劣卷烟。由于案情重大,当事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A县烟草专卖局办理相关案件答卷手续后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2009年9月,经过司法机关侦查、公诉、审判,张某的行为构成了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一审判决后张某未提出上诉。移送该案的简要理由?


    正确答案:从该案查获现场和检测结果看,现场查获的假冒卷烟违法金额达35万元,该案违法事实涉及的情节、后果、金额等涉嫌构成犯罪。将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可以充分运用刑事制裁手段,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 第21题:

    2009年2月,A县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根据群众举报,联合公安部门在辖区一村民出租窝发现制造假烟窝点,当场查缴假冒中华、南京等成品卷烟6件,以及卷烟包装手工器械若干,涉案标值35万元。公安部门当场留置制假嫌疑人张某等人。经省级烟草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所查卷烟全部为假冒伪劣卷烟。由于案情重大,当事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A县烟草专卖局办理相关案件答卷手续后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2009年9月,经过司法机关侦查、公诉、审判,张某的行为构成了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一审判决后张某未提出上诉。A县烟草专卖局办理该案移送手续主要有哪些步骤?


    正确答案: (1)立即制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2)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3)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并附下列材料: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4)公安机关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
    (5)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

  • 第22题:

    问答题
    2010年6月20日,某市烟草专卖局拦下一辆装载有卷烟的货车,当场查获“娇子”、“南京”等注册商标卷烟共计15个品牌10500条,承运人王某无法提供运输该批卷烟的合法手续,经鉴定,该批卷烟全部为假冒且伪劣卷烟,货值金额达85万元。经查明,王某即为该批卷烟货主,欲运往A市进行销售。该案应移送哪级公安机关?如移送公安机关,移送程序是什么?

    正确答案: 应移送某市烟草专卖局同级的公安机关。
    涉烟刑事案件的移送程序是:
    (1)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2)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3)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并附下列材料: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4)公安机关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
    (5)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2010年6月5日,被告人张某将标值90000余元的“熊猫”牌卷烟100条,软“中华”牌卷烟20条,雇佣李某将卷烟运往某县,在某县一地点进行销售时被该县公安机关查获,查获时张某已销售51800元。同月6日,在被告人张某住处查获“中华”、“熊猫”、“利群”等品牌卷烟800余条,价值人民币285000元。经鉴定,所查获的张某的所有卷烟均为假冒伪劣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标值54000元,同时查实李某在运输前已经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假冒卷烟,但李某认为自己所运的卷烟数量并不算很大,不构成犯罪。本案中,有人认为李某虽不知道其行为涉嫌违法,但客观上造成了对市场秩序的危害,应指控李某犯非法经营罪,你认为该说法是否准确(李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理由是什么?应如何定罪?),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该说法不准确。在该案中李某虽然没有直接销售假冒伪劣卷烟,但为张某运输假冒伪劣卷烟提供了运输,这一运输行为是张某实现销售行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到了辅助作用,系从犯。在刑法中,只要行为人明知实行犯实施犯罪仍帮助其实施的,就构成共同犯罪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李某构成犯罪。但李某应对照实行犯定罪,即犯销售伪劣产品罪,说李某犯非法经营罪是不准确的。至于李某不知道该行为违法并不能免除其责任,在刑法上这属于违法性认识错误,即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事实,但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被法律所禁止(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的刑法没有学好,其犯罪行为并不能免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