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毕业生就业的权益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享受哪些政策和服务?


    正确答案:(1)获得基本生活补助(基本生活补助费用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基本生活补助标准;
    (2)免费办理人事代理;
    (3)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见习期满未被录用可继续享受就业指导与服务。

  • 第2题:

    毕业生就业的权益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获取信息权
    (二)接受就业指导
    (三)被推荐权
    (四)选择权
    (五)公平待遇权
    (六)违约及求偿权

  • 第3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为了帮助()

    • A、回到原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 B、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 C、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 D、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毕业生就业后,档案、户口关系如何转移?毕业生档案中应包括哪些材料?


    正确答案: 档案: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学校按其就业的单位,经机要局统一投寄到毕业生工作单位所归属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户口迁移证:毕业生户口关系的转移,由学校户口管理部门到辖区公安机关按规定办理,公安部门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或就业报到证)上标明的单位地址迁移户口关系。毕业生不得自行指定迁移地址。领到户口迁移证后,毕业生应仔细核对并妥善保管,不要折皱污损,更不能丢失,有错漏不能自行涂改,否则作废。到工作单位报到后,持户口关系迁移证和就业报到证及工作单位证明到辖区公安部门办理入户手续。
    档案中材料毕业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前家庭情况、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身体状况等情况的文字记载材料。毕业生档案由组织按规定逐级转递。根据有关规定,毕业生档案中除入学时有关材料外,还必须包括以下材料:
    (1)《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2)记录在校期间所学全部课程及实验、实习、设计、劳动等成绩的《学习成绩登记表》;
    (3)在校期间的一切奖惩材料;
    (4)入团、入党志愿书;
    (5)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
    (6)担任学生干部及尽职情况的有关材料;
    (7)毕业生报到通知书。

  • 第5题:

    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的重点对象是()。

    • A、全体高校毕业生
    • B、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
    • C、全体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 D、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帮助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简称特困生)是指符合城乡低保、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特殊情况,就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山东生源(省外生源毕业生可享受本省的优惠政策)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升学、出国、参军、指令性就业、暂无就业意愿的除外。帮助特困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
    (1)发放求职补贴。从2008年起,凡经认定的高校特困生,毕业前由省财政按500元/人的标准提供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由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各高校报送的申请报告和《山东省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申请表》,确定求职补贴发放名单,将资金拨付各高校,由高校负责发放。
    (2)组织就业实习。各高校要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未就业特困生到企业参加实习,提高特困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3)提供岗位援助。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对城市绿化、保洁、保安、交通协管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解决特困生就业。鼓励和支持再就业基地建设,集中安排未就业特困生就业。通过“双向选择”方式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业,要拿出一定岗位专门用于招聘特困生;凡接收应届毕业生10人以上未接收特困生的,由设区的市或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首次就业安置。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录用(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特困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计划、“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招募特困生。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特困生就业搭建供需平台,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双向选择活动,给予重点推荐,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生源所在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向持有就业服务卡的特困生,提供不少于2次的推荐机会。特困生在就业服务卡有效期内2次不接受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推荐安排的,不再享受相关推荐政策。
    (4)鼓励用人单位吸纳特困生就业。各地要制定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接收特困生的政策措施。企业吸纳特困生就业,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6〕3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45号)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5)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特困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费用减免政策;有创业愿望的,鼓励参加创业培训,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持《失业证》落实培训补贴;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办理了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特困生,符合鲁政发〔2006〕3号或鲁政发〔2007〕45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6)加强就业培训。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特困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帮助他们凭素质技能实现就业。未就业的特困生可凭《失业证》,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7)强化就业服务。人才中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特困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信息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对成功介绍已进行失业登记的特困生就业、且用人单位与特困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每推荐成功1人由当地政府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8)实行特困生择业服务“一卡通”。特困生在全省范围择业过程中,参加各类招聘考选活动、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代理、查询就业信息等,凭就业服务卡和身份证一律免收入场费、报名费、手续费、工本费等相关费用。

  • 第7题:

    下列哪些毕业生需要在网上上报就业方案或就业信息()

    • A、出国、升学毕业生
    • B、开网店毕业生
    • C、从事家教毕业生
    • D、自由职业毕业生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问答题
    毕业生就业的权益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获取信息权
    (二)接受就业指导
    (三)被推荐权
    (四)选择权
    (五)公平待遇权
    (六)违约及求偿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哪些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A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B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C

    职业中介机构

    D

    银行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有哪些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户籍与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毕业生需要在网上上报就业方案或就业信息()
    A

    出国、升学毕业生

    B

    开网店毕业生

    C

    从事家教毕业生

    D

    自由职业毕业生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毕业生权益的保护最为直接
    A

    学校

    B

    就业主管部门

    C

    家长

    D

    毕业生本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国家对引导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和《关于做好2013-2014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分配〔2013〕37号等文件规定:
    1.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新疆任务的中央企业要结合援助项目建设,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2.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3.规范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的程序和流程。加强招聘过程管理,创新监督形式,在招录岗位、资格要求、招收程序等方面统一安排,及时准确公布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以及招聘结果等相关信息,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禁在招聘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对性别、户籍、学历、院校等条件进行限制。

  • 第14题:

    毕业生就业有哪些程序?


    正确答案: 1.了解就业政策及形势。
    2.自我分析,确定基本就业目标。
    3.做好材料及心理准备。
    4.应聘。应聘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接触,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笔试,面试的一系列的过程。
    5.签约。
    6.办理离校手续。
    7.报到。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准备好报道的材料(就业报到证、户口关系、毕业证书、身份证、党,团关系照片等)到用人单位报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 第15题: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就业者不但要实现自己的就业,还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于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熟悉和了解有关法律常识及规定,自觉提高毕业生个人法律意识。
    • B、遵循市场规则,预防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 C、签好就业协议书,充分发挥就业协议书的作用。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哪些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 A、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 B、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 C、职业中介机构
    • D、银行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下列属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要措施有()

    • A、能力提升行动
    • B、创业引领行动
    • C、就业帮扶行动
    • D、权益保护行动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简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纠纷,应从几个方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 (一)毕业生首先要依靠学校来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出现纠纷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三)毕业生在维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毕业生在就业时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次,如果毕业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要求毕业生注意平时要搜集一些能证明跟用人单位确实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还可以使用录音工具等收集相关的证人证词,以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争议;另外,毕业生还需要注意,如果要通过仲裁或诉讼途径维护自己权益时,可以聘请有关的律师、法律工作者。毕业生遇到就业问题时也可以到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
    (四)处理纠纷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思路。如果出现劳动纠纷的情况时,毕业生要及时的转变思维,积极的去在拓展就业的市场,抓紧时间再找一份妥当的工作,应届毕业生时间非常宝贵,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 第19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哪些?()

    • A、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 B、寄送学生档案
    • C、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 D、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单项选择活动
    • E、开展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正确答案:A,C,E

  • 第20题:

    问答题
    毕业生就业有哪些程序?

    正确答案: 1.了解就业政策及形势。
    2.自我分析,确定基本就业目标。
    3.做好材料及心理准备。
    4.应聘。应聘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接触,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笔试,面试的一系列的过程。
    5.签约。
    6.办理离校手续。
    7.报到。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准备好报道的材料(就业报到证、户口关系、毕业证书、身份证、党,团关系照片等)到用人单位报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哪些?()
    A

    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B

    寄送学生档案

    C

    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D

    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单项选择活动

    E

    开展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正确答案: D,E
    解析: 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协助办理学生离校手续各项工作。

  • 第22题:

    问答题
    国家对引导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和《关于做好2013-2014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分配〔2013〕37号等文件规定:
    1.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新疆任务的中央企业要结合援助项目建设,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2.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3.规范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的程序和流程。加强招聘过程管理,创新监督形式,在招录岗位、资格要求、招收程序等方面统一安排,及时准确公布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以及招聘结果等相关信息,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禁在招聘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对性别、户籍、学历、院校等条件进行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帮助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简称特困生)是指符合城乡低保、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特殊情况,就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山东生源(省外生源毕业生可享受本省的优惠政策)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升学、出国、参军、指令性就业、暂无就业意愿的除外。帮助特困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
    (1)发放求职补贴。从2008年起,凡经认定的高校特困生,毕业前由省财政按500元/人的标准提供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由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各高校报送的申请报告和《山东省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申请表》,确定求职补贴发放名单,将资金拨付各高校,由高校负责发放。
    (2)组织就业实习。各高校要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未就业特困生到企业参加实习,提高特困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3)提供岗位援助。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对城市绿化、保洁、保安、交通协管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解决特困生就业。鼓励和支持再就业基地建设,集中安排未就业特困生就业。通过“双向选择”方式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业,要拿出一定岗位专门用于招聘特困生;凡接收应届毕业生10人以上未接收特困生的,由设区的市或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首次就业安置。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录用(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特困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计划、“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招募特困生。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特困生就业搭建供需平台,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双向选择活动,给予重点推荐,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生源所在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向持有就业服务卡的特困生,提供不少于2次的推荐机会。特困生在就业服务卡有效期内2次不接受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推荐安排的,不再享受相关推荐政策。
    (4)鼓励用人单位吸纳特困生就业。各地要制定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接收特困生的政策措施。企业吸纳特困生就业,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6〕3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45号)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5)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特困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费用减免政策;有创业愿望的,鼓励参加创业培训,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持《失业证》落实培训补贴;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办理了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特困生,符合鲁政发〔2006〕3号或鲁政发〔2007〕45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6)加强就业培训。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特困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帮助他们凭素质技能实现就业。未就业的特困生可凭《失业证》,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7)强化就业服务。人才中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特困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信息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对成功介绍已进行失业登记的特困生就业、且用人单位与特困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每推荐成功1人由当地政府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8)实行特困生择业服务“一卡通”。特困生在全省范围择业过程中,参加各类招聘考选活动、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代理、查询就业信息等,凭就业服务卡和身份证一律免收入场费、报名费、手续费、工本费等相关费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浏览各类就业信息网站,包括中央有关部门主办的全国性就业信息网站、地方有关部门主办的就业信息网站、各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及校内bbs求职版面、其他专业性就业网站等;
    (2)参加各类招聘和双向选择活动,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各地、学校、用人单位等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现场或网络招聘活动;
    (3)参与校企合作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
    (4)查阅媒体广告,如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视频媒体等;
    (5)他人推荐,如导师、校友、亲友等;
    (6)主动到单位求职自荐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