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都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有哪些缔约方?


    正确答案:自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截止到2015年3月17日,全世界已经有194个缔约方

  • 第2题:

    保护国际的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1998年,保护国际(CI)确认了17个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这些国家是(按英文名称排序)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瓜多尔、印度、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南非、美国、委内瑞拉。这些国家具有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而且大多数都位于热带地区。

  • 第3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都有哪些履约义务?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方或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明确的履约义务和责任,公约明确指出,为了实现设定的目标,主要责任在缔约方自己。公约规定,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指导私营企业、土地所有者、渔民和农牧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规、保护国有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公约还规定,缔约方政府具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义务,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到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规划中。其他履约义务包括:
    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促进保护区以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方式发展;
    与当地居民合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持有关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
    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当地物种的外来物种,对已经引进并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
    控制由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在评价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 第4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公约的义务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方或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明确的义务和责任,公约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公约设定的目标,主要责任在缔约方自己。
    公约规定,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指导私营企业、土地所有者、渔民和农牧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规、在保护国有土地上和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公约还规定,缔约方政府具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义务,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到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规划中。其他履约义务包括:
    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促进保护区以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方式发展;
    与当地居民合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持有关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
    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物种的外来物种,对已经引进并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
    控制由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在评价那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 第5题: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成员单位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于1992年年底成立,成员单位从当初的13个部门发展到2015年的25个部门。他们是:
    1.环境保护部
    2.外交部
    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4.教育部
    5.科技部
    6.公安部
    7.财政部
    8.国土资源部
    9.建设部
    10.水利部
    11.农业部
    12.商务部
    13.海关总署
    1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1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6.国家质检总局
    17.国家林业局
    18.国家知识产权局
    19.新华社
    20.中国科学院
    21.国家海洋局
    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3.人民日报
    24.光明日报
    25.中宣部

  • 第6题: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其复杂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影响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
    生物生态位的分化及重叠程度。
    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质历史。
    干扰体制。

  • 第7题:

    多选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所指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
    A

    基因多样性

    B

    营养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多样性

    E

    环境多样性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成员单位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于1992年年底成立,成员单位从当初的13个部门发展到2015年的25个部门。他们是:
    1.环境保护部
    2.外交部
    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4.教育部
    5.科技部
    6.公安部
    7.财政部
    8.国土资源部
    9.建设部
    10.水利部
    11.农业部
    12.商务部
    13.海关总署
    1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1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6.国家质检总局
    17.国家林业局
    18.国家知识产权局
    19.新华社
    20.中国科学院
    21.国家海洋局
    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3.人民日报
    24.光明日报
    25.中宣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保护国际的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998年,保护国际(CI)确认了17个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这些国家是(按英文名称排序)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瓜多尔、印度、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南非、美国、委内瑞拉。这些国家具有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而且大多数都位于热带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包括:
    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of the Parties-COP):
    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推动履约工作进程的正式决策实体,它由每个签约方的官方代表团(含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组成,1994-1996年间,大会每年一次,之后则逐渐减少,到2000年,对大会议事规程进行了修订,确定会议为每两年召开一次。截止2014年,共召开了12次缔约方大会。
    除各签约方政府代表团以外,其他对生物多样性问题感兴趣的组织或团体,经认可后,也可作为“旁听者”参加缔约方大会的相关会议,这些组织包括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土著居民的组织。每次参加缔约方大会的人数从1500人到2000人不等。
    缔约方大会主要负责对各种广泛的主题做出正式的“决定”,检查履行公约的进展,为缔约方确定新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制定工作计划。缔约方大会还负责公约的修订,决定是否修改公约或增加附件条款,在其认为必要时可成立专门委员会或机制或各类专家工作组,缔约方大会还审阅缔约方递交的履约进展报告并与其它组织和公约开展合作。自公约签署到2014,已经召开了12次缔约方大会,一次临时大会。截止到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共产生了365项程序性和实体性决定。截止到2014年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共产生1131个文件。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
    公约秘书处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秘书处与联合国环境署紧密联系,主要职能是管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具体任务包括组织会议、起草文件、协助成员国履行工作计划、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收集和提供信息等。秘书处还负责处公约理行政管理的日常事务,如协调会议、准备文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发布信息、帮助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的工作等。
    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Subsidiary Body on Scientific,Technical and Technological Advice–SBSTTA):
    SBSTTA是一个由缔约方政府代表、技术专家、科学家组成的顾问团体,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最主要的一个科学和技术支持机构,它在向缔约方大会提供科学和技术问题建议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机构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根据公约的实施情况对缔约方提出完善和加强履约工作的建议。该机构实际上是缔约方大会的一个准备机构,它的具体职能包括:提供生物多样性等级评估;对缔约方提出有关工作计划和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各缔约方应采取行动的建议;回答缔约方提出的特殊问题。“旁听者”也可以参加SBSTTA会议。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特设技术专家组(Ad Hoc Technical Expert Groupon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AHTEG):
    AHTEG是一个不同国际公约间协同增效和互惠的典型案例。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上,提出了加强与其他国际公约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防治荒漠化公约》等协同增效和互惠机会的建议,成立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特设技术专家组是为了SBSTTA能够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联系的工作。第八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又明确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间的密切关系。SBSTTA在其第十三次会议期间,执行秘书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防治荒漠化公约》协商,就可能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特设技术专家组职责拟定一项提案,随后成立了AHTEG。根据提议,特设专家组的成员应包括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提名的专家,同时应考虑地域和性别平衡,该专家组的职责主要包括
    1)利用各种方式,为将生物多样性因素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生计的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影响和脆弱性评估,以及为气候变化适应问题提供科技咨询建议;
    2)利用各种方式,提供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方面的信息,并提出各种方式方法,以更好地使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其中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是指那些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措施,如减少因毁林、森林退化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林业经营所产生的排放等。
    履约审查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Ad Hoc Open-ended Working Group on the Review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WGRI)
    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同意采纳《<生物多样性公约>2002-2010战略计划》,并承诺将采取更有效的履约行动,到2010年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这就是生物多样性2010年目标。该目标后来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的认可,并写入其实施方案中。为了实现2010年目标,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现有工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审查,包括缔约方大会、SBSTTA、国家联络点以及秘书处等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鉴于评估、报告、审查履约和战略计划实施都需要一个更有效的程序,为此,在2004年的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决定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审查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
    不限成员名额特设政府间委员会(Open-ended Ad Hoc 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ICNP)
    第十次缔约方大会的第一号决议,决定建立一个不限名额特设政府间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为《名古屋议定书》而设。作为议定书的临时管理机构,委员会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召开。委员会将在执行秘书的支持下,为议定书第一次签约方大会做各种准备工作。按要求,委员会应该在闭会期间召开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在2011年6月召开,第二次会议于2012年7月在印度召开。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j)条和相关条款的闭会期间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Ad hoc Open-Ended Working Group on Article 8(j) and related provisions)
    工作组是根据1998年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第9号决议而设的。公约早已认识到土著和地方社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性及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的独特作用,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序言和各章节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公约第八条第10款中规定:“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尊重、保护和维持土著和地方社区传统生活方式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创新和做法并促进其广泛应用,但这种应用必须获得这些知识、创新和做法拥有者的认可和参与,鼓励公平地分享因利用这些知识、创新和做法而获得的惠益”。而鉴于与履约工作的相关性,土著和地方社区的传统知识也被纳入了公约的所有工作计划中。2000年,第五次缔约方大会采纳了实施和推动公约第8(j)条的工作计划,目的是加强土著和地方社区在实现公约目标过程中的参与和作用。该工作组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土著和地方社区传统知识的现状与趋势,《阿格维古准则》(Akwé:Kon Voluntary Guidelines),土著和地方社区的能力建设和参与,对执行公约活动的支持以及遗传资源利用的限制等。
    保护地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Ad Hoc Open-ended Working Group on Protected Areas)
    保护地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是根据2004年第七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第28号决议而设立的。其任务是支持和审查相关工作计划的实施,并负责向公约缔约方报告。具体的职责覆盖
    1)公海上的海洋保护地;
    2)支持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实施保护地工作计划;
    3)开发网络或保护地确认、设计、管理、监测、评价等所需工具;
    4)编辑整理来自各方关于保护地的工作计划实施进展报告;
    5)为缔约方大会提供改善保护地工作计划实施的建议。
    此外,缔约方大会在其认为适当的时候可成立专门委员会或机制,缔约方大会于1996至1999年间还成立了生物安全工作组、土著知识和地方社区工作组等。事实上,随着形势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工作组或其他机构也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全球环境基金(GEF)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业务领域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重点业务领域中,除生物多样性领域外,还有其他领域也都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水域领域和土地退化领域等。而且全球环境基金优先支持这些不同领域的协同增效项目。
    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的业务领域包括: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领域
    OP1干旱和半干旱区生态系统
    OP2海岸、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
    OP3森林生态系统
    OP4山地生态系统
    OP5重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OP6清除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障碍
    OP7通过清除障碍和降低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OP8降低低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技术的长期成本
    OP9促进环境可持续的交通运输
    国际水域(International Waters)领域
    OP10水体
    OP11土地和水资源综合领域
    OP12污染物综合领域(Multifocal Area)领域
    OP13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领域
    OP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地退化(Land Degradation)领域
    OP15可持续土地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对《国家报告》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缔约方有义务定期向缔约方大会提交关于公约实施进展情况的《国家报告》。缔约方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提交一次报告。《国家报告》是一个用来评估本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情况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政府汇报其成果的绝好机会。报告同时为缔约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检验他们自己政府是否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付诸行动。《国家报告》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网站上发布。
    关于《国家报告》的应包含的内容,《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6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履约措施及其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国家报告》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6条保持一致,《国家报告》中针对各自国家的具体措施,都应包含在本国的《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中。一个有效的《国家报告》体系,将能够支持缔约方大会做到如下几条:
    1)缔约方在履约中汲取教训;
    2)发现在国家、区域和全球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能力欠缺,包括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需求;
    3)为缔约方及附属机构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指导,包括秘书处、融资机制以及其他具有履约相关知识的组织。公开的《国家报告》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如政府间机构、非政府组织、科学团体等)制定自己支持缔约方履约的战略和方案,它还可以支持缔约方确定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而支持制定高效、互相支持的区域履约行动。上述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国家报告》所应该包括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对《国家报告》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缔约方有义务定期向缔约方大会提交关于公约实施进展情况的《国家报告》。缔约方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提交一次报告。《国家报告》是一个用来评估本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情况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政府汇报其成果的绝好机会。报告同时为缔约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检验他们自己政府是否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付诸行动。《国家报告》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网站上发布。
    关于《国家报告》的应包含的内容,《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6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履约措施及其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国家报告》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6条保持一致,《国家报告》中针对各自国家的具体措施,都应包含在本国的《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中。一个有效的《国家报告》体系,将能够支持缔约方大会做到如下几条:
    1)缔约方在履约中汲取教训;
    2)发现在国家、区域和全球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能力欠缺,包括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需求;
    3)为缔约方及附属机构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指导,包括秘书处、融资机制以及其他具有履约相关知识的组织。公开的《国家报告》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如政府间机构、非政府组织、科学团体等)制定自己支持缔约方履约的战略和方案,它还可以支持缔约方确定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而支持制定高效、互相支持的区域履约行动。上述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国家报告》所应该包括的内容。

  • 第14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什么时候生效的?


    正确答案:1993年12月29日,也就是在公约的第30个缔约方正式批准后的90天后,公约正式生效。随后,于1994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巴哈马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

  • 第15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正确答案: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社会就已经意识到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并已着手开展生物资源的保护。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各国政府签署了若干地区性和国际协议以处理如保护湿地、管理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等议题,这些协议或议题的出台,尽管未能彻底扭转生物资源退化的趋势,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例如,其中关于捕猎、挖掘和倒卖动植物的国际禁令和限制并已成功减少了滥猎、滥挖和偷猎行为。虽然当时并未使用“生物多样性”一词,但事实上也为后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属于全球的财产。生物多样性不仅对当代,对子孙后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当时全球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物种灭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为了应对这一情况,198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专家成立一个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开始探讨签署一个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5月又成立了一个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专门负责起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法律文件。到了1991年2月,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改名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继续文本的准备工作,1992年5月22日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工作组的工作也随之终结。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即里约地球峰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署,开放签署期一直持续到1993年6月4日,期间共有168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 第16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处理那些议题?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处理的议题包括一般性议题和特殊议题,
    一般性议题包括: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激励手段;
    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包括生物技术的相关技术的转让;
    科技合作;
    影响评估;
    教育和公众意识提升;
    融资;
    履行公约义务的国家报告。
    这些议题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公约采用的是发展和动态的管理方式,通过两年一度的缔约方大会,不断对上述议题进行完善或增删。特殊议题则是一些针对当时具体情况的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议题都属于特殊议题。

  • 第17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约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生物多样性公约》中规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正确答案:《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生物多样性被定义为“来自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等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就包括了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同时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途径就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 第19题:

    问答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都有哪些履约义务?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方或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明确的履约义务和责任,公约明确指出,为了实现设定的目标,主要责任在缔约方自己。公约规定,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指导私营企业、土地所有者、渔民和农牧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规、保护国有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公约还规定,缔约方政府具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义务,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到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规划中。其他履约义务包括:
    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促进保护区以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方式发展;
    与当地居民合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持有关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
    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当地物种的外来物种,对已经引进并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
    控制由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在评价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界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涵盖了()。 ①遗传多样性 ②生命形式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景观多样性 ⑤生物物种多样性 ⑥生物群落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故参考答案选C。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生物多样性公约》中规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生物多样性被定义为“来自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等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就包括了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同时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途径就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有哪些缔约方?

    正确答案: 自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截止到2015年3月17日,全世界已经有194个缔约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公约的义务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方或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明确的义务和责任,公约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公约设定的目标,主要责任在缔约方自己。
    公约规定,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指导私营企业、土地所有者、渔民和农牧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规、在保护国有土地上和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公约还规定,缔约方政府具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义务,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到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规划中。其他履约义务包括:
    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促进保护区以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方式发展;
    与当地居民合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持有关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
    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物种的外来物种,对已经引进并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
    控制由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在评价那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