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疫源地”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不属于疫源地消灭条件的是

    A、患者已经离开疫源地

    B、对病人家实施终末消毒

    C、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

    D、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

    E、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传染期未发现新患者


    参考答案:E

  • 第2题: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

    A、疫点
    B、疫区
    C、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
    E、传染区

    答案:C
    解析: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形成疫源地的条件包括两方面,即存在传染源和病原体能够持续传播。

  • 第3题:

    疫源地消毒


    答案:
    解析:
    1.消毒方法的选择 消毒工作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与限制,所以在消毒之前,要根据消毒的目的、条件和环境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种或几种切实可行的消毒方法。
    应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细菌芽胞,例如炭瘟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朊毒(感染性蛋白质)。因此依据下列原则选择消毒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I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6)选择消毒方法时还需考虑消毒应尽量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并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因此,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②不耐热、不耐湿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气甲醛气体消毒、灭菌;③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无腐蚀性的消毒剂;④对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2.消毒技术要求
    (1)疫区消毒原则
    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2)消毒方法的选择: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选择消毒方法。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3)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4)疑似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或按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处理要求进行。
    5)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6)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传染源的管理,疫区的封锁、隔离,杀蝇、防蝇,灭鼠、防鼠,灭蚤,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7)填报消毒工作记录,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2)疫区的随时消毒:对患者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即分住房、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即消毒分泌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被、消毒居室、.消毒生活污水和污物。
    3.消毒时限的要求为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工作进行的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越好。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 第4题: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B.流行过程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C.传染病流行强度一般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D.对疫源地进行彻底的消毒后就可宣布疫源地被消灭
    E.疫源地连成片称为疫区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什么叫疫源地消毒


    正确答案: 是对存在或曾经是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它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 第6题:

    自然疫源地


    正确答案:自然疫源地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某些人兽共患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病原体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病则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

  • 第7题:

    什么是疫源地?疫源地范围大小如何确定及其意义是什么?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除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疫源地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采取防疫措施的范围。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如隔离、死亡、移居)或已治愈;经过有效的消毒、杀虫措施,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出现新病例或新感染者。

  • 第8题:

    一般将范围较小的或由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


    正确答案:疫区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疫源地?疫源地范围大小如何确定及其意义是什么?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除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疫源地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采取防疫措施的范围。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如隔离、死亡、移居)或已治愈;经过有效的消毒、杀虫措施,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出现新病例或新感染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有关疫源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常把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

    B

    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并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C

    一连串疫源地不断发生的过程称传染过程

    D

    疫源地是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单位

    E

    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必有传染过程存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关于传染病流行及疫源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B.流行过程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C.传染病流行强度一般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D.对疫源地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后就可宣布疫源地被消灭

    E.疫源地连成片称为疫区


    本题答案:D

  • 第12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之一

    A.患者已经离开疫源地
    B.对病人家实施终末消毒
    C.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
    D.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
    E.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传染期未发现新患者

    答案:E
    解析:
    此题仍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疫源地的内容,考查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为基础性知识。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是:①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的病原体状态(治愈);②杀灭或清除了传染源排到外环境中的病原体;③所有易感接触者在达到上述两个条件后,度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出现。因此,不符合这三个条件之一的答案是E,因为疫源地的消灭与该病的传染期无关。注意此题是选择否定答案。

  • 第13题:

    下列不属于疫源地消灭条件的是

    A.患者已经离开疫源地
    B.对病人家实施终末消毒
    C.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
    D.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
    E.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传染期未发现新患者

    答案:E
    解析:
    此题仍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疫源地的内容,考查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为基础性知识。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是:①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的病原体状态(治愈);②杀灭或清除了传染源排到外环境中的病原体;③所有易感接触者在达到上述两个条件后,度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出现。因此,不符合这三个条件之一的答案是E,因为疫源地的消灭与该病的传染期无关。注意此题是选择否定答案。

  • 第14题:

    下面对疫源地的认识哪项正确

    A.疫源地即指传染源本身
    B.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停留过的地区
    C.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在的病家
    D.疫源地即指传染源本身及其家人
    E.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在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按照宿主的生物学特性,可将鼠疫自然疫源地分成哪些类型()

    • A、旱獭疫源地
    • B、黄鼠疫源地
    • C、砂土鼠疫源地
    • D、家鼠疫源地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有关疫源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把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
    • B、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并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 C、一连串疫源地不断发生的过程称传染过程
    • D、疫源地是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单位
    • E、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必有传染过程存在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疫源地


    正确答案: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 第18题:

    单选题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  )。
    A

    传染区

    B

    疫区

    C

    疫源地

    D

    疫点

    E

    自然疫源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一般将范围较小的或由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

    正确答案: 疫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叫疫源地、疫点和疫区?

    正确答案: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的地区。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疫源地的大小可分为疫点或疫区。疫点通常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一般认为是指动物所在的厩舍、栏圈、草场等。疫区则由许多在空间上相互接连的疫源地组成,指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