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为碑学中兴推波助澜的三本理论著作及其作者?”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代碑学理论家阮元的著作包括()。

    A.《艺舟双楫》

    B.《南北书派论》

    C.《北碑南帖论》

    D.《广艺舟双楫》


    参考答案:B, C

  • 第2题:

    我国公民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 ()
    A.作者终生 B. 50年C. 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答案:D
    解析:
    【精析】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专利申请日起计算;我国公民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 第3题:

    我国公民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

    A:作者终生
    B:50年
    C: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答案:D
    解析:
    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专利申请日起计算;我国公民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 第4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为()。

    •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清代碑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著作?它们的特点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的主要理论著作有阮元著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著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它们和过去的书学理论不同,过去是先有了实践,然后才进行研究和总结,而清代碑学理论却改变了书学史上这种被动状况,第一次使理论走到了艺术实践的前头,成为实践的指导。当帖学的颓风弥漫整个书坛时,阮元首倡碑学,发表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二文,文中断然摒弃了千年陈说,主张为救帖学之弊,就非学习北朝碑版不可,为书法艺术展示了一个新领域。包世臣著《艺舟双楫》,为碑学进行大力鼓吹而天下景从,一时书风大变,使学碑成为社会俗尚。最后,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对碑学进行了全面总结,这样,碑学就成为一个有高度艺术成就和有系统理论的书法流派。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对书法演变的源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把南北朝不同风格的书法区分为“碑”和“帖”两派。又在《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为纠正帖学晚期出现的软弱、僵化的流弊,他在二文中极力倡导写汉碑、北碑,为碑学进行了有力的鼓吹。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认真品评了当代各家探求笔法的优劣,推出邓石如作为探索碑学成功的代表,公开了邓石如的新笔法。他追溯了古人书法的真谛,认为应“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和“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并以此为标准,尊魏卑唐,颂碑贬帖,使碑学在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共六卷二十七章,一、二卷主要谈书体的源流发展,三、四卷主要是评论碑品,五、六卷主要是谈用笔技巧、学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要求。他在书中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以主“变”为宗旨,认为碑学中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把六朝碑版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十大美,来作为新崛起的碑学的十项美学标准。全书广征博引,运用了当时金石考证学上的最新资料和掌握的书坛全部状况,虽在卑视唐书方面持论未免偏颇,但此书仍不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史书性的著作。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他们的碑学理论是层层相因,逐步发展,直待《广艺舟双楫》出后,碑学理论才最后牢固地确立了。

  • 第6题:

    标出作者和注释者的姓名、时代、学衔、官职及其著作方式。


    正确答案: 《史记》,卷端题署“汉太史令司马迁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骃集解,唐国事博士弘文殿学士司马贞索隐,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表明作者是司马迁,注释者是裴骃、司马贞、张守节;“汉、唐、宋”为他们分别所处的时代;“太史令”、“中郎外兵曹参军”、“国学博士、弘文殿学士”等,分别是他们的官职、学衔;“撰”、“集解”、“索隐”、“正义”是他们参与的著作方式。

  • 第7题:

    清代碑学理论家阮元的著作包括()。

    • A、《艺舟双楫》
    • B、《南北书派论》
    • C、《北碑南帖论》
    • D、《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B,C

  • 第8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

    • A、作者终生及其死后20年
    • B、作者终生及其死后30年
    • C、作者终生及其死后40年
    • D、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试列出为碑学中兴推波助澜的三本理论著作及其作者。

    正确答案: 《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阮元;《艺舟双楫》包世臣;《广艺舟双楫》康有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碑学中兴推波助澜的三本理论著作及其作者?

    正确答案: 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清代碑学理论家阮元的著作包括()。
    A

    《艺舟双楫》

    B

    《南北书派论》

    C

    《北碑南帖论》

    D

    《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著作发表权的保护期为()
    A

    作者终生

    B

    作者死亡后50年

    C

    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D

    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为( )。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70年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10年

    答案:B
    解析:
    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这一保护期限适用于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如果是单独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保护期截止于该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 第14题:

    我国公民著作权的保护期为()。[2007年真题]

    A:作者终生
    B:50年
    C: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答案:D
    解析: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 第15题:

    著作权全部权利内容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


    答案:错
    解析: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 第16题:

    饮食理论著作《食经》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崔浩

  • 第17题:

    清代的碑学理论有什么贡献?


    正确答案: 清代倡导碑学的理论家主要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三人,他们在理论上递相承接,并与碑学的艺术实践同步,对清代书法艺术由帖学向碑学转化和碑学的兴盛及深入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卒谥文达。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经学家、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文章《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从书艺发展和书体衍变着眼,认为隶书衍变为真、行、草书是在汉末魏晋之间,真、行、草书从此分为南、北不同的书派。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北书派的不同特点和风格是“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篆隶遗法得以保存。“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因初唐太宗喜王羲之书,王氏一家独胜而兼掩南北,宋代阁帖盛行以后,中原古法已成绝响,元明书家多为帖学所囿,北派愈发势微,“无复隶古遗意”,而在书艺上南北各有所长,“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由此阮元认为要正本清源,追踪古人笔法,非深研碑版不可。从目前能够见到的南北朝时期的碑版、墓志及残片看,南北书艺的传统是一致的。阮元抛开书法的不同用途,以南北风格的差异来概括书派的不同,实与事实有出入。但他能在帖学盛行之时,为碑学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确立碑版书艺的地位,的确有胆有识。阮元看到帖学发展已到末路,以碑学补救帖学流弊,匡正书学的目的是很具卓见的。他的理论是碑学萌幼时期的理论总结,并对碑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是阮元的学生,嘉庆至咸丰年间的书法家。他没有系统的书法理论著作,把平时的信札、题记、问答书札及诗文辑成《艺舟双楫》,前半论文,后半论书。继承阮元的书法理论,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学书心得经验,执笔、运笔、用墨、章法布局、点画等技法问题,古人及碑版书艺品评、书法发展规律等。对碑版书艺之美分析得比阮元具体充分。尤其在《国朝书品》里独标邓石如,推为国朝第一,从理论上确立以碑版起家的邓石如的崇高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道光、咸丰以后的碑学实践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书家的包世臣,“中年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于北魏,晚习二王”,他的书法实践没有脱离帖学,其书“终伤婉弱”,影响不大。但在书法教育上却有成果,受他影响的吴让之、赵之谦、沈曾植等都是成就颇高的书家。
    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是我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的思想家、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直承包世臣,所以他的书学专著名《广艺舟双楫》,是碑学理论第三个里程碑,也是碑学有系统的重要理论著作。康有为的这篇著作在广泛占有资料并吸收金石学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书体衍变、书法流派、碑品及执笔、运笔等书法技法和学书经验及各体书艺要求的系统论述,力倡碑学,继承并发展了阮元、包世臣以来的碑学理论。贬斥帖学风靡之弊,溯源篆分,充分揭示六朝碑版书艺之美,是晚清碑学发展的全面总结。并且匡正了阮元南北书派论在理论上的遗误,指出书可分派而南北不可分派。又对包世臣的“执笔”论提出异议,否定包世臣“五指齐力”和“以指运笔”说,提出“四指争力”,强调运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但是,康有为“尊碑”有“卑唐”之论,在理论上过于偏颇。品评人物和风格技法时,亦有过激之病。但他的书论充溢着感情色彩,有批评锋芒,从书艺发展上把握以“求变”来取得事物发展的思想是很可贵的,表现了他的革新和进取精神。因此他的理论在当时影响很大,其书翻印多次,流传甚广,波及日本,在碑学理论上有突出的贡献。
    康有为在书法实践上推求北碑,与他的书论是一致的。曾自述:“吾执笔用朱九江先生法,临碑用包慎伯法,通张廉卿之意而知下笔用墨,浸淫于南北朝而知气韵胎格”。他的书艺“大抵至于《石门铭》,而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诸种参之”。(霎岳楼笔谈),其书气象雄伟,作字横画平直,撇捺波折多姿;运笔迟送涩进而跌宕,折处多圆转;结字中宫紧敛而体势宽阔,收放有情致。颇有纵横奇宕的气概和潇洒的风韵。自言;“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自知眼高手低,他的书艺虽未大成,但不失为晚清碑学有影响的书家。

  • 第18题:

    试列出为碑学中兴推波助澜的三本理论著作及其作者。


    正确答案: 《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阮元;《艺舟双楫》包世臣;《广艺舟双楫》康有为。

  • 第19题: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及其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三篇著作。其中主要观点:
    (1)以形写神
    (2)悟对神通
    (3)迁想妙得。
    都是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第20题:

    著作发表权的保护期为()

    • A、作者终生
    • B、作者死亡后50年
    •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 D、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
    A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20年

    B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30年

    C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40年

    D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清代碑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著作?它们的特点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的主要理论著作有阮元著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著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它们和过去的书学理论不同,过去是先有了实践,然后才进行研究和总结,而清代碑学理论却改变了书学史上这种被动状况,第一次使理论走到了艺术实践的前头,成为实践的指导。当帖学的颓风弥漫整个书坛时,阮元首倡碑学,发表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二文,文中断然摒弃了千年陈说,主张为救帖学之弊,就非学习北朝碑版不可,为书法艺术展示了一个新领域。包世臣著《艺舟双楫》,为碑学进行大力鼓吹而天下景从,一时书风大变,使学碑成为社会俗尚。最后,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对碑学进行了全面总结,这样,碑学就成为一个有高度艺术成就和有系统理论的书法流派。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对书法演变的源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把南北朝不同风格的书法区分为“碑”和“帖”两派。又在《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为纠正帖学晚期出现的软弱、僵化的流弊,他在二文中极力倡导写汉碑、北碑,为碑学进行了有力的鼓吹。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认真品评了当代各家探求笔法的优劣,推出邓石如作为探索碑学成功的代表,公开了邓石如的新笔法。他追溯了古人书法的真谛,认为应“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和“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并以此为标准,尊魏卑唐,颂碑贬帖,使碑学在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共六卷二十七章,一、二卷主要谈书体的源流发展,三、四卷主要是评论碑品,五、六卷主要是谈用笔技巧、学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要求。他在书中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以主“变”为宗旨,认为碑学中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把六朝碑版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十大美,来作为新崛起的碑学的十项美学标准。全书广征博引,运用了当时金石考证学上的最新资料和掌握的书坛全部状况,虽在卑视唐书方面持论未免偏颇,但此书仍不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史书性的著作。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他们的碑学理论是层层相因,逐步发展,直待《广艺舟双楫》出后,碑学理论才最后牢固地确立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清代的碑学理论有什么贡献?

    正确答案: 清代倡导碑学的理论家主要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三人,他们在理论上递相承接,并与碑学的艺术实践同步,对清代书法艺术由帖学向碑学转化和碑学的兴盛及深入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卒谥文达。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经学家、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文章《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从书艺发展和书体衍变着眼,认为隶书衍变为真、行、草书是在汉末魏晋之间,真、行、草书从此分为南、北不同的书派。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北书派的不同特点和风格是“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篆隶遗法得以保存。“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因初唐太宗喜王羲之书,王氏一家独胜而兼掩南北,宋代阁帖盛行以后,中原古法已成绝响,元明书家多为帖学所囿,北派愈发势微,“无复隶古遗意”,而在书艺上南北各有所长,“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由此阮元认为要正本清源,追踪古人笔法,非深研碑版不可。从目前能够见到的南北朝时期的碑版、墓志及残片看,南北书艺的传统是一致的。阮元抛开书法的不同用途,以南北风格的差异来概括书派的不同,实与事实有出入。但他能在帖学盛行之时,为碑学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确立碑版书艺的地位,的确有胆有识。阮元看到帖学发展已到末路,以碑学补救帖学流弊,匡正书学的目的是很具卓见的。他的理论是碑学萌幼时期的理论总结,并对碑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是阮元的学生,嘉庆至咸丰年间的书法家。他没有系统的书法理论著作,把平时的信札、题记、问答书札及诗文辑成《艺舟双楫》,前半论文,后半论书。继承阮元的书法理论,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学书心得经验,执笔、运笔、用墨、章法布局、点画等技法问题,古人及碑版书艺品评、书法发展规律等。对碑版书艺之美分析得比阮元具体充分。尤其在《国朝书品》里独标邓石如,推为国朝第一,从理论上确立以碑版起家的邓石如的崇高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道光、咸丰以后的碑学实践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书家的包世臣,“中年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于北魏,晚习二王”,他的书法实践没有脱离帖学,其书“终伤婉弱”,影响不大。但在书法教育上却有成果,受他影响的吴让之、赵之谦、沈曾植等都是成就颇高的书家。
    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是我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的思想家、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直承包世臣,所以他的书学专著名《广艺舟双楫》,是碑学理论第三个里程碑,也是碑学有系统的重要理论著作。康有为的这篇著作在广泛占有资料并吸收金石学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书体衍变、书法流派、碑品及执笔、运笔等书法技法和学书经验及各体书艺要求的系统论述,力倡碑学,继承并发展了阮元、包世臣以来的碑学理论。贬斥帖学风靡之弊,溯源篆分,充分揭示六朝碑版书艺之美,是晚清碑学发展的全面总结。并且匡正了阮元南北书派论在理论上的遗误,指出书可分派而南北不可分派。又对包世臣的“执笔”论提出异议,否定包世臣“五指齐力”和“以指运笔”说,提出“四指争力”,强调运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但是,康有为“尊碑”有“卑唐”之论,在理论上过于偏颇。品评人物和风格技法时,亦有过激之病。但他的书论充溢着感情色彩,有批评锋芒,从书艺发展上把握以“求变”来取得事物发展的思想是很可贵的,表现了他的革新和进取精神。因此他的理论在当时影响很大,其书翻印多次,流传甚广,波及日本,在碑学理论上有突出的贡献。
    康有为在书法实践上推求北碑,与他的书论是一致的。曾自述:“吾执笔用朱九江先生法,临碑用包慎伯法,通张廉卿之意而知下笔用墨,浸淫于南北朝而知气韵胎格”。他的书艺“大抵至于《石门铭》,而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诸种参之”。(霎岳楼笔谈),其书气象雄伟,作字横画平直,撇捺波折多姿;运笔迟送涩进而跌宕,折处多圆转;结字中宫紧敛而体势宽阔,收放有情致。颇有纵横奇宕的气概和潇洒的风韵。自言;“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自知眼高手低,他的书艺虽未大成,但不失为晚清碑学有影响的书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