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是陆柬之。陆柬之,今苏州人,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陆自小随其舅父学书,后又学习二王和欧阳询,颇得出蓝之誉。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他的书法,用笔精妙,并善用“振笔”之法。作品理法通达,趣味盎然,格调高古。宋朝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称赞他的书法“意古笔老,如乔松依壑,野鹤盘空”。人评其字为“一览无穷”、“三年乃得其味”。但是他的书法虽古朴、精绝,却仅仅是工于摹仿,缺乏独创精神,难于自成一体,故当时虽然名声与欧、褚并肩,最终不为后人所广传。其传世书迹除《书陆机文赋》外,还有《颐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立东山碑》、《兰若碑》、《兰亭诗》、《千文》、《临王羲之兰亭序》等。
更多“著名法帖《书陆机文赋》的作者是谁?其书艺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唐太宗的书艺如何?其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唐太宗临摹钻研王羲之书法的功力很深,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所撰写的行书《晋祠铭》、《温泉铭》,笔力遒劲,神气飞动;草书《屏风帖》轻灵俊美,流丽可爱。他的飞白书苍劲练达,常书以赐人。贞观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场挥毫作飞白书,大臣们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踏在御座上伸手抢去,没拿到的人就说刘洎登御座,罪当处死,唐太宗笑而释之。

  • 第2题:

    著名章草法帖《月仪帖》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是索靖。索靖,三国蜀汉后主延熙二年生,晋惠帝太安二年卒(公元二三九——三○三年)。敦煌人,字幼安,是草书大家张芝姐姐的孙子,曾为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其书出入韦诞,与尚书令卫瓘齐名。索靖章草,极为后世注重。历代书论,曾以大量玄神幽妙、振人心弦的语言,评赞其章草。如梁武帝萧衍称誉索靖书法“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张怀瓘将其章草列为神品,八分、草书列为妙品,并评论其书云:“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认为他的书法雄劲刚勇的气势超过了其舅祖张芝。历代学其书者如云,且多成为大家。如唐朝欧阳询,已成著名的书法家之后,路见索靖书碑,竟卧地观碑,三日不忍离去。晋王廙曾得到索靖的一幅法帖,在突遭兵乱的情况下,缝到衣襟里面才渡江逃命。索靖对自己的书法亦非常看重,认为自己的书势如“银钩虿尾”。其传世书迹颇多,除《月仪帖》外还有《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篇》、《毋丘兴碑》等。他还著有书论《草书状》,全文载入《晋书·索靖传》流传至今。

  • 第3题:

    清人朱彝尊称谁的八分书为“古今第一”?他的学书经历和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 郑簠(公元一六二二——一六九四年)。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末莆田人宋珏流寓南京,因临摹东汉《夏承碑》而形成自己苍健斩然的隶书风格。郑簠被他的奇特书风所吸引,就模仿宋珏的隶书。持续学了二十年,字越写越糟,日益支离破碎,离开古隶法度愈来愈远。后来终于使他醒悟到学宋珏的隶书是舍本逐末的愚事,应该溯流追源,从习汉碑入手,才是一条正路。于是他就不辞艰辛,先后到泰山、华山、曲阜等处搜求碑版,山岩遗字、古壁残文从不放过。遇到苔鲜满布的,就亲手清苔剔藓,加以磨洗,直至锋铩毕出,然后又施墨摹拓。在家中,他又构筑灌木楼以珍藏历年所得,仅拓片就装满了四大橱。他临摹汉碑,经常夜以继日,不分冬夏,客人来了也不放下笔,三十年下来,东汉名碑如《乙瑛》、《郙阁》、《张迁》、《尹宙》、《衡方》等都被临摹殆遍,其中《曹全》、《史晨》两碑功力尤深。又与朱彝尊等人研讨书法,认识到朴而自古,拙而自奇,从汉碑中融会贯通可得古拙、真奇之妙。
    郑簠在学汉碑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运笔方法。每当写字时,他总是正襟危坐,神情肃然,不肯轻易下笔。他说:“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同拉千钧硬弓,稍微松弛一下,力就败了。”他临摹时既注意形体,还重视性情。郑簠晚年书风又有突变,他对汉碑的欹斜老丑、反正疏密,已游刃有余,了然于胸,并在隶书中参入草法,于古拙中兼有飘逸飞舞的韵味,终于超越了同时代的隶书名家,成为一代名手。他的隶书点画多变、结体新异夸张,用笔纵放,韵味淳古,被朱彝尊称为“古今第一”。书迹有《尔雅三章》、《唐诗七绝诗卷》、《王建春闺词》、《杨巨源酹于附马诗》等。此外,郑簠还兼精行草书,更能行医治病。

  • 第4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欧阳通。欧阳通,字通师。父亲欧阳询是唐代最著名的书家之一,曾因创“欧体书”而称雄一时。父亲去世时,欧阳通年纪还很小,母亲徐氏教他欧体书。为激励他努力学习,徐氏常常给他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这样一来,欧阳通便因为仰慕父亲的美名而锐意进取,数年之间,就书艺大成。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的书法在险峻劲拔方面稍越其父,但在含蓄浑穆上则略有逊色。他最著名的碑版为《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泉男生墓志》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 第5题:

    《文赋》的作者是()。

    • A、曹丕
    • B、曹植
    • C、陆机
    • D、钟嵘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文赋》是作者是()

    • A、陆机
    • B、刘勰
    • C、司空图
    • D、孔子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书伐》的作者是清代的笪重光。他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二三——一六九二年),享年七十。江苏丹徒人。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等。其著《书伐》计二十九则,是笪重光著作中的佼佼者。王文治在该书的题跋中称赞道:“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过庭)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竺重光的书法也写得很好。笔势放纵飘逸,以章草、行书为最。其小楷也法度严谨。还能以唐朝法度写魏、晋体势,很受时人称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陆机的文学批评专著是()
    A

    《点论·论文》

    B

    《与杨得祖书》

    C

    《文章流别论》

    D

    《文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文赋》的作者是()。
    A

    江淹

    B

    贾谊

    C

    班固

    D

    陆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 是欧阳通。欧阳通,字通师。父亲欧阳询是唐代最著名的书家之一,曾因创“欧体书”而称雄一时。父亲去世时,欧阳通年纪还很小,母亲徐氏教他欧体书。为激励他努力学习,徐氏常常给他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这样一来,欧阳通便因为仰慕父亲的美名而锐意进取,数年之间,就书艺大成。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的书法在险峻劲拔方面稍越其父,但在含蓄浑穆上则略有逊色。他最著名的碑版为《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泉男生墓志》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唐太宗的书艺如何?其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唐太宗临摹钻研王羲之书法的功力很深,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所撰写的行书《晋祠铭》、《温泉铭》,笔力遒劲,神气飞动;草书《屏风帖》轻灵俊美,流丽可爱。他的飞白书苍劲练达,常书以赐人。贞观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场挥毫作飞白书,大臣们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踏在御座上伸手抢去,没拿到的人就说刘洎登御座,罪当处死,唐太宗笑而释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寿门书”和“板桥体”的书艺创新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金农长郑板桥六岁,二人是乾隆年间画坛宿将,“扬州八怪”的主要画家,又以别开蹊径的书艺驰名书林。“扬州八怪”画家皆善书,以金农和郑板桥影响最大。他们的书艺都得力于碑版篆隶书,金农书苍古奇逸,魄力沉厚;郑板桥书灵巧生动,横斜有致。虽造诣不同,取经各异,但冲绝帖学约束的叛逆精神却是异曲同工的。他们“在帖学盛行时代,能独辟蹊径,可谓豪杰之士矣”。(向燊语,见《书林藻鉴》)可以说在清代书坛是较早开拓碑学风气的书家,与那些在帖学圈子里打转转的书家相比,对我国古代传统有较深的理解和较突出的创造性。
    金农曾是何焯(义门)的弟子,以善隶楷书著称,其书淳古质朴。以《禅国山碑》、《天发神谶碑》为本,“分隶独绝一时”,在隶书上与邓石如和稍后的伊秉绶鼎足而三。金寿门书最初从汉分隶得益,自序《冬心砚铭》说:“石文自《五凤石刻》下至汉隶八分之流别,心摹手追,私谓得其神骨。”早期“墨守汉人绳墨”,中年已脱化而出。极喜《华山庙碑》,曾双钩手摹,从唐云先生收藏的《冬心先生隶书》来看,其用笔、结字从《华山庙碑》得力不少。结体扁,取斜势。用笔方中有圆,化隶楷为一炉,舒展自然,已脱汉隶规范。有奇逸之趣,风格独特,可谓“楚调自歌,不谬风雅”。《冬心印识》又说:“余近得国山、天发神谶两碑,字法奇古,截毫作擘窠大字”,自称“漆书”。“隶楷行草以天发神谶笔意运之”,他的隶书有的杂入漆书笔意,笔画横向粗长,竖向细短,取斜势,墨色浓重乌墨,奕奕有神彩。
    他的行楷书颇类魏晋造像的碑体,用笔方硬,结体紧密,体势欹侧,用心著意于拙中见巧,体貌古朴。后世不少画家受冬心行楷的影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山东的潍县、范县做过十二年的七品官,被罢官后,他“宦海归来两袖空”,“二十年前旧板桥”在东南商业大都会扬州,“闲来写幅青竹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书画自给。郑板桥在杨州画家之中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又有真气、真意、真趣三真之妙。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徐悲鸿题郑板桥《兰竹石图》)郑板桥“少工楷书”,草书师怀素。后得力于汉魏碑版,在家书中曾自言:“字学汉魏崔(瑗)、蔡(邕)、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中年后变法维新,“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又以分隶入行楷,杂以草、篆;“亦间以画法行之”,将“画之关钮,透入于书”,创造了隶楷参半的新书体,自称“六分半书”,世称“板桥体”。蒋心余诗曰:“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晚摹瘗鹤兼山谷,别辟临池路一条。”“板桥体”在艺术上有突出的爽朗挺拔、奇趣横生的特点。结体多呈扁形,取斜势而重心平稳;用笔挺劲潇洒,转折“善用蹲笔”;章法上以画入书,大小、轻重、横斜皆有致趣;不拘常法,出之己意,常将真草隶篆各体揉合在一幅之内,形成“波磔奇古形翩翩”的意致,有“乱石铺街”、“浪里插篙”的形式美感。与馆阁体相比,大异其旨趣,其书作充溢着真气、真意、真趣,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风采。这在帖学盛行、书坛陈陈相因的形势下,其书艺的创造性、叛逆性和革新精神是十分突出的。

  • 第14题:

    《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书伐》的作者是清代的笪重光。他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二三——一六九二年),享年七十。江苏丹徒人。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等。其著《书伐》计二十九则,是笪重光著作中的佼佼者。王文治在该书的题跋中称赞道:“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过庭)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竺重光的书法也写得很好。笔势放纵飘逸,以章草、行书为最。其小楷也法度严谨。还能以唐朝法度写魏、晋体势,很受时人称赞。

  • 第15题:

    北魏著名摩崖刻石《石门铭》的作者是谁?其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远。王远生卒年不详。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于太原典签任上,书写了《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由于王远是个小官,史书不见载其书名。但《石门铭》却是北魏书体中颇能体现当时的国教——道教的哲学意识和思想情调的艺术珍品。其书法随和自然,不经意中有飘然欲仙的意境。结体疏朗跌宕,宽博圆秀中又有挺劲之姿。清朝毕沅在其《关中金石记》中说:“远无书名,而《石门铭》超逸可爱。”若非石上留名,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像王远这样优秀的书法家,只因社会地位的低微而难以名入史册,被历史湮没。

  • 第16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

  • 第17题:

    陆机的文学批评专著是()

    • A、《点论·论文》
    • B、《与杨得祖书》
    • C、《文章流别论》
    • D、《文赋》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文赋》的作者是()。

    • A、江淹
    • B、贾谊
    • C、班固
    • D、陆机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茶经》一书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苏东坡

    C

    陆羽

    D

    陆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清人朱彝尊称谁的八分书为“古今第一”?他的学书经历和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 郑簠(公元一六二二——一六九四年)。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末莆田人宋珏流寓南京,因临摹东汉《夏承碑》而形成自己苍健斩然的隶书风格。郑簠被他的奇特书风所吸引,就模仿宋珏的隶书。持续学了二十年,字越写越糟,日益支离破碎,离开古隶法度愈来愈远。后来终于使他醒悟到学宋珏的隶书是舍本逐末的愚事,应该溯流追源,从习汉碑入手,才是一条正路。于是他就不辞艰辛,先后到泰山、华山、曲阜等处搜求碑版,山岩遗字、古壁残文从不放过。遇到苔鲜满布的,就亲手清苔剔藓,加以磨洗,直至锋铩毕出,然后又施墨摹拓。在家中,他又构筑灌木楼以珍藏历年所得,仅拓片就装满了四大橱。他临摹汉碑,经常夜以继日,不分冬夏,客人来了也不放下笔,三十年下来,东汉名碑如《乙瑛》、《郙阁》、《张迁》、《尹宙》、《衡方》等都被临摹殆遍,其中《曹全》、《史晨》两碑功力尤深。又与朱彝尊等人研讨书法,认识到朴而自古,拙而自奇,从汉碑中融会贯通可得古拙、真奇之妙。
    郑簠在学汉碑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运笔方法。每当写字时,他总是正襟危坐,神情肃然,不肯轻易下笔。他说:“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同拉千钧硬弓,稍微松弛一下,力就败了。”他临摹时既注意形体,还重视性情。郑簠晚年书风又有突变,他对汉碑的欹斜老丑、反正疏密,已游刃有余,了然于胸,并在隶书中参入草法,于古拙中兼有飘逸飞舞的韵味,终于超越了同时代的隶书名家,成为一代名手。他的隶书点画多变、结体新异夸张,用笔纵放,韵味淳古,被朱彝尊称为“古今第一”。书迹有《尔雅三章》、《唐诗七绝诗卷》、《王建春闺词》、《杨巨源酹于附马诗》等。此外,郑簠还兼精行草书,更能行医治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著名法帖《书陆机文赋》的作者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 是陆柬之。陆柬之,今苏州人,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陆自小随其舅父学书,后又学习二王和欧阳询,颇得出蓝之誉。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他的书法,用笔精妙,并善用“振笔”之法。作品理法通达,趣味盎然,格调高古。宋朝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称赞他的书法“意古笔老,如乔松依壑,野鹤盘空”。人评其字为“一览无穷”、“三年乃得其味”。但是他的书法虽古朴、精绝,却仅仅是工于摹仿,缺乏独创精神,难于自成一体,故当时虽然名声与欧、褚并肩,最终不为后人所广传。其传世书迹除《书陆机文赋》外,还有《颐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立东山碑》、《兰若碑》、《兰亭诗》、《千文》、《临王羲之兰亭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著名章草法帖《月仪帖》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是索靖。索靖,三国蜀汉后主延熙二年生,晋惠帝太安二年卒(公元二三九——三○三年)。敦煌人,字幼安,是草书大家张芝姐姐的孙子,曾为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其书出入韦诞,与尚书令卫瓘齐名。索靖章草,极为后世注重。历代书论,曾以大量玄神幽妙、振人心弦的语言,评赞其章草。如梁武帝萧衍称誉索靖书法“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张怀瓘将其章草列为神品,八分、草书列为妙品,并评论其书云:“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认为他的书法雄劲刚勇的气势超过了其舅祖张芝。历代学其书者如云,且多成为大家。如唐朝欧阳询,已成著名的书法家之后,路见索靖书碑,竟卧地观碑,三日不忍离去。晋王廙曾得到索靖的一幅法帖,在突遭兵乱的情况下,缝到衣襟里面才渡江逃命。索靖对自己的书法亦非常看重,认为自己的书势如“银钩虿尾”。其传世书迹颇多,除《月仪帖》外还有《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篇》、《毋丘兴碑》等。他还著有书论《草书状》,全文载入《晋书·索靖传》流传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文赋》是作者是()
    A

    陆机

    B

    刘勰

    C

    司空图

    D

    孔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