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题目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考题
更多“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相关问题
  • 第1题:

    判定能否构成“新闻诽谤”的基础性要件是()。

    A.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B.新闻报道的措辞

    C.新闻报道的立场

    D.新闻报道的针对性


    参考答案:A

  • 第2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个人若是在生活中感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经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了。②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在60岁学习版画,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A.征候麻木枯竭

    B.迹象麻木枯竭

    C.迹象迟钝衰竭

    D.征候迟钝衰竭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习近平主席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其中()要求党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枯竭的政治本色。

    • A、信念坚定
    • B、勤政务实
    • C、敢于担当
    • D、清正廉洁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解释海水永不枯竭的中国古代代表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 《庄子•秋水》、《天问》、《天对》

  • 第5题:

    ()是世界上公认永不枯竭的优质能源。

    • A、核能
    • B、生物质能
    • C、太阳能
    • D、水能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第7题:

    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材料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政策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正确答案: ①立足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并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第8题:

    在黎曼几何中,两条平行线是永不相交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分别设立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基层党委每届任期三至五年,总支、支部每届任期() 。

    • A、两年或三年
    • B、三至五年
    • C、一至两年
    • D、三至四年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分别设立()。基层党委每届任期三至五年,总支、支部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 A、基层委员会
    • B、基层党总支
    • C、总支部委员会
    • D、支部委员会

    正确答案:A,C,D

  • 第11题:

    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新闻体裁。


    正确答案:最简练、最短小

  • 第12题:

    单选题
    以重点报道“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主的新闻报道被称为()。
    A

    意义性的新闻报道

    B

    事件性的新闻报道

    C

    专题性新闻报道

    D

    言论性新闻报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闻舆论分析的内容包括()。

    A、新闻报道的量的分析

    B、新闻报道涵盖面的分析

    C、新闻报道质的分析

    D、新闻报道生动性的分析

    E、新闻报道时机的分析


    正确答案:ACE

  • 第14题:

    持续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是文化产业最根本的能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集团公司组织(人事)部统一在基层单位开展的集中性工作,原则上采用标题新闻报道,不配发图片。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以重点报道“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主的新闻报道被称为()。

    • A、意义性的新闻报道
    • B、事件性的新闻报道
    • C、专题性新闻报道
    • D、言论性新闻报道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发现和获取安全信息,作为我们基层的员工主要从哪方面来注意()

    • A、情报
    • B、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
    • C、新闻报道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职业倦怠形成过程中,个体的需求大于本身资源的阶段。疲乏性为此阶段的典型特征表现生理枯竭和才智枯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召开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该项活动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大批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来到学校厂矿,远涉边疆山寨,“一头汗两腿泥,拉近与群众距离。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广播电视节目,讴歌了群众创造,反映出时代风貌,回应了社会关切,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新闻战线文化创新为什么强调“走基层”?


    正确答案: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新闻工作者只有投身实践,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才能创造出反映实践的优秀文化作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深入基层才能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优秀文化作品。
    (4)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为社会实践服务。深入基层,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第20题:

    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材料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政策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正确答案: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才能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真实可信、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闻报道。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通过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提供群众喜爱的、有实用价值的新闻信息服务。
    ④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闻工作者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第21题: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底面基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了哪些政党的道理?


    正确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是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 第23题:

    问答题
    解释海水永不枯竭的中国古代代表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 《庄子•秋水》、《天问》、《天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