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A、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B、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C、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D、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题目

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 A、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 B、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 C、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 D、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相似考题
更多“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
    (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
    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 第2题:

    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什么基本规律?动作发展在幼儿思维中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1.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孩子1岁以后,各种动作在继续发展,比以前熟练、复杂,而且增加了随意性,可以比较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动作。学会了自由行走,能自由行动,主动接近别人,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接触更多事物,这对幼儿前期儿童独立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 第4题:

    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正确答案: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 第5题: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 第6题:

    简述教师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正确答案:(1)仔细观察(2)及时指导(3)积极评价

  • 第7题:

    简述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 第8题:

    问答题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A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B

    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C

    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D

    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正确答案: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会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正确答案: 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1)幼儿自身的因素
    ①幼儿的行为特征影响同伴交往。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特征有:是否友好,能否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胆子大小等。
    ②幼儿的外表也会影响同伴交往。在婴儿时期,幼儿就开始显示出对身体外部特征的偏好。如幼儿更喜欢和那些长得漂亮、穿得漂亮、干净整洁的孩子一起玩。需要说明的是,漂亮在幼儿的同伴接纳中因幼儿性别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女孩的同伴接纳中,漂亮占有重要地位;而在男孩的同伴接纳中,漂亮的影响则不怎么明显。
    (2)外在因素
    ①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到同伴对他的评价。
    ②家庭教养方式、排行、性别、年龄等也会影响同伴关系。

  • 第14题: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 第15题:

    ()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 A、同伴交往
    • B、意志
    • C、气质
    • D、性格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交往系统包括()等。

    • A、同伴关系
    • B、评价水平
    • C、交往态度
    • D、自我认识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正确答案:(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第18题:

    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哪几种,各类型的公式是什么?在幼儿群体中分布的比例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2)“+”提名总分
    受欢迎型≥×2
    “+”提名人数
    “-”提名总分
    被拒绝型≥×2
    “-”提名人数
    被忽视型=正提名或负提名总分为0
    一般型<正提名平均分2倍
    <负提名平均分4倍
    在幼儿群体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约占14.31%,被忽视幼儿占19.41%,一般型幼儿占52.94%。

  • 第19题:

    以下关于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 B、同伴交往促进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
    • C、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 D、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最初只是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而不是幼儿本身。(2)学步儿(1—2岁)的游戏中包括了大量的、模式化的社会性交往,学步儿游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幼儿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3)2岁以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最初他们交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交往的目的也越来越倾向于同伴本身,即他们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者为使同伴与自己合作、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什么基本规律?动作发展在幼儿思维中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孩子1岁以后,各种动作在继续发展,比以前熟练、复杂,而且增加了随意性,可以比较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动作。学会了自由行走,能自由行动,主动接近别人,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接触更多事物,这对幼儿前期儿童独立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