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游戏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席勒的游戏说。


    参考答案:席勒认为,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对立而分离的因素: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感性冲动遵守自然法则,理性冲动遵守精神法则,两种冲动强制着人心,使人陷入不自由地困境,只有通过第三种冲动,才能使自然与精神的强制相互抵消,人的生存才能达到尽善尽美境界,这新的冲动就是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是以美为对象冲动。

  • 第2题:

    简述席勒游戏说的贡献及不足?
    第一,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思路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席勒游戏说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 第3题:

    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是人们在闲暇之余自由自在的消遣和创造活动。

  • 第4题:

    神话产生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

    • A、劳动说、宗教说
    • B、游戏说、进化说
    • C、劳动说、巫术说
    • D、游戏说、劳动说

    正确答案:D

  • 第5题:

    艺术发生理论“游戏说”又称为()理论。


    正确答案:席勒、斯宾塞

  • 第6题:

    如何评价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和劳动说?


    正确答案:模仿说:艺术产生于人的模仿本能,合对模仿的作品感到快感,不仅主张艺术对自然的模仿,而且也主张艺术对社会人生,包括人真实感情的模仿。
    巫术说:巫术说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都包含者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由于巫术的思维状态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劳动说:劳动说既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 第7题:

    最早从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


    正确答案:康德

  • 第8题:

    问答题
    比较席勒与康德的“游戏说”。

    正确答案: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人类的文学艺术,从其内在的自由活动特征来看,与游戏是相通的。席勒从自己的美学观与文艺观出发,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见解。
    席勒认为,人身上存在着感性与理性两种对立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就其理想的完整人格而言,两种冲动应是统一为一体的。而在席勒看来,在已有的人类文明中,两种冲动尚没有在人身上获得统一,常常呈现为分离状态。席勒提出,只有通过第三种冲动,才能消除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对立,才能使自然的强制与精神的强制相互抵消,人的生存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这种新的冲动即“游戏冲动”。
    席勒所说的“游戏冲动”实际上是以美为对象的冲动。席勒认为,美是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共同对象,也正是游戏的对象。席勒还指出,感性冲动的对象是“生活”,理性冲动的对象是“形象”,游戏冲动的对象则是“活的形象”。作为游戏冲动对象的“活的形象”指的正是审美形象,其中主要是艺术形象。
    从将自由活动视为艺术的本质这一点来看,席勒的“游戏说”与康德的见解之间并无赶本的区别,但席勒的见解显然更为系统化,也更为深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席勒进一步阐述了人类“游戏冲动”产生的原因,这就是“剩余精力说”。
    人与动物不同,不仅有体力的“剩余”,更有超出物质需求的精神力量的“余”,正是这两种“剩余”,促使人开始了“审美的游戏”。席勒这里实际上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起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泰勒

    C亚理士多德

    D托尔斯泰


    A

  • 第10题:

    游戏说最早是由()提出的。

    A歌德

    B席勒

    C康德

    D黑格尔


    C

  • 第11题:

    简述王国维创作起源“游戏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王国维的“游戏说”受到康德、席勒、斯宾塞等人的影响。
    (2)王国维要求主体必须摆脱现实的物质利益而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游戏活动,并且对自身的感情及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摹写,才能称之为文学。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主体把自己的精神意志对象化于文学创作。
    (3)游戏说的立足点有二:其一是直观论,王国维认为直观是真正的知识,可以解决使主体精神超然于利害之外的问题;其二是指出传统文学创作之弊,他一方面否定了我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目的、方法和题材,另一方面希望文学主体去创作真正的“纯文学”。
    (4)王国维游戏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层次思考和反叛,是一种解决主体精神自由并进行创作的理论,因为游戏就是一种精神自由的象征。游戏说与天才说是王国维阐释文学创作起源的两大理论。

  • 第12题:

    语言游戏说


    正确答案: 维特根斯坦对奥古斯丁语言图像论进行了批判,语言图像论基于这样一个传统的语言观:每个词都有一个意义,后者是这个词所代表的对象。但这种语言观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他就此提出,我们使用的所有语言实际上不过是如同儿童玩耍的游戏或人们常玩的其他各种游戏。维特根斯坦把这些游戏称之为“语言游戏”,并且有时将把原始语言说成是语言游戏,也将把由语言和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

  • 第13题:

    艺术起源说有五种学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和劳动说。


    正确答案:模仿说

  • 第14题:

    “游戏说”补最早可追溯到()

    • A、康德
    • B、格罗斯
    • C、席勒
    • D、黑带尔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单选题
    神话产生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
    A

    劳动说、宗教说

    B

    游戏说、进化说

    C

    劳动说、巫术说

    D

    游戏说、劳动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游戏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席勒认为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就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去

    B

    斯宾塞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C

    游戏说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

    D

    “游戏说”未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E

    “游戏说”又被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游戏说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一时。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认为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就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去。游戏与艺术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尤其是这种说法把“游戏”看做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更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