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北宋建隆四年颁行《宋刑统》,分 12 篇 213 门,内容多承唐律,是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刷的法典,终宋行用。
(2)编敕。两宋编敕分不同层次,仁宋时律敕并行,其后敕的地位日重。
(3)南宋孝宋后,将敕、令、格、式分编一体,称《条法事类》。
(4)编例。分条例与断例。
更多“简述宋代的立法活动。”相关问题
  • 第1题:

    宋代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叫做()。

    A.编敕

    B.编例

    C.条法事类

    D.《宋刑统》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简述法律制定活动(立法)的特征。


    答案:
    解析: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现代国家的职能主要包括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等,其中立法职能是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和前提。 (2)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法律制定只能由特定的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 (3)法律制定是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法律制定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 (5)法律制定是一项系统性、多层次性的综合性法律创制活动。 (6)法律制定的目的在于产生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 第3题:

    简述元代主要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 《至元新格》。元代第一部成文法汇编。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刻版颁行;《风宪宏纲》。仁宗时将“有关风纪者,类集成书”;《元典章》。英宗时地方官府编集的法规,分60卷10类;《大元通制》。英宗时完成的一部较完备的法典,分为四部分20篇。

  • 第4题:

    编敕成为经常性立法活动是在()。

    • A、隋代
    • B、唐代
    • C、宋代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宋代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叫做()。

    • A、编敕
    • B、编例
    • C、条法事类
    • D、《宋刑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宋代的刑事立法的变化包括:()。

    • A、创立折杖刑
    • B、重典治贪
    • C、设立刺配刑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宋代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宋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正确答案: 宋代文教政策的内容是:“兴文教”和“儒、佛、道三教并用”。这一文教政策对宋代教育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
    (1)在“兴文教”政策的指导下,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大力推行科举,积极鼓励世人读书学文,并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官学,促进了官学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2)“儒、佛、道三教并用”的政策使得儒、佛、道三教得以长期共存,在相互斗争中相互融合,最终融合为一形成理学。理学对于宋代官学的发展、书院的兴盛等都有重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活动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宋代商事立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正确答案: 宋代以商业繁荣为基础,商事立法比唐代更为发达。宋代商事立法的特点在于,其一,从形式上看,商事立法多以敕令的形式颁行;其二,从内容上说,其宗旨在于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经济的流通、规范市场秩序。
    宋代商事立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流通。①唐代法令对市场贸易的规模、贸易的时间、贸易的地点有很多限制。宋代则打破了城市的坊市制度,并以法令保证夜市。②除了城市贸易之外,随着村镇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草市、镇市,宋政府对其依法进行管理、征收商税。③发行纸币和票据,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北宋时期的纸币称“交子”,南宋时期称“会子”,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印行和管理纸币,对于伪造纸币者科以刑罚;宋代的票据有便钱、帖子、盐钞等。
    (2)保护商人合法权益,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①宋代的商人被编入坊廓户中,有了正式的户籍;并允许工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当商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酌情允许越级申诉。②为促进海外贸易,特颁敕令,严禁留难邀阻商人;还制定、颁行市舶法则,对国内商船出海的手续、市舶机构的设置、市舶税的征收加以规定;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对他们以礼优待。
    (3)严格市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宋代不仅在《宋刑统》中规定了生产者的责任,而且还以敕令严禁出售不合格的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第一,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
    第二、法典体例增加了科学性。
    第三、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
    第四、对刑罚制度不断改革,基本上确立了封建制的五刑(笞、杖、徒、流、死)体系。
    第五、因地制宜地丰富了封建法典的内容,使之更全面地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封建时代的代表性法典《永微律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宋代的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 (1)北宋建隆四年颁行《宋刑统》,分 12 篇 213 门,内容多承唐律,是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刷的法典,终宋行用。
    (2)编敕。两宋编敕分不同层次,仁宋时律敕并行,其后敕的地位日重。
    (3)南宋孝宋后,将敕、令、格、式分编一体,称《条法事类》。
    (4)编例。分条例与断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春秋末期郑国的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简述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1)采用、删改清末新定法律。北洋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清末政府封建买办政权的继续。北洋政府的法律大多是以清末新定的法律为蓝本的,然后又根据实际需要稍加删改而成。
    (2)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立法原则。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促使北洋军阀不得不采取一些与民主、共和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因而参酌外国资本主义立法成为当时立法活动的特色。在强大的民主主义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北洋政府被迫表面上接受了部分民主要求,同时参考外国立法,这使得北洋政府的立法多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的色彩。
    (3)制定颁布众多的单行法规。北洋政府在沿用清末法律的同时,还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单行法规,这些单行法规都属于特别法,其效力高于普通法。大量制定和颁行特别法规,成为北洋政府的重要立法特点之一。
    (4)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北洋政府广泛运用判例与解释例,使之成为审判案件的重要依据,既补充了成文法的不足,又便于发挥成文法所不易发挥的作用。

  • 第14题: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第一,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
    第二、法典体例增加了科学性。
    第三、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
    第四、对刑罚制度不断改革,基本上确立了封建制的五刑(笞、杖、徒、流、死)体系。
    第五、因地制宜地丰富了封建法典的内容,使之更全面地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封建时代的代表性法典《永微律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 第15题:

    试述宋代商事立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正确答案:宋代以商业繁荣为基础,商事立法比唐代更为发达。宋代商事立法的特点在于,其一,从形式上看,商事立法多以敕令的形式颁行;其二,从内容上说,其宗旨在于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经济的流通、规范市场秩序。
    宋代商事立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流通。①唐代法令对市场贸易的规模、贸易的时间、贸易的地点有很多限制。宋代则打破了城市的坊市制度,并以法令保证夜市。②除了城市贸易之外,随着村镇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草市、镇市,宋政府对其依法进行管理、征收商税。③发行纸币和票据,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北宋时期的纸币称“交子”,南宋时期称“会子”,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印行和管理纸币,对于伪造纸币者科以刑罚;宋代的票据有便钱、帖子、盐钞等。
    (2)保护商人合法权益,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①宋代的商人被编入坊廓户中,有了正式的户籍;并允许工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当商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酌情允许越级申诉。②为促进海外贸易,特颁敕令,严禁留难邀阻商人;还制定、颁行市舶法则,对国内商船出海的手续、市舶机构的设置、市舶税的征收加以规定;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对他们以礼优待。
    (3)严格市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宋代不仅在《宋刑统》中规定了生产者的责任,而且还以敕令严禁出售不合格的产品。

  • 第16题:

    宋代最经常、最重要的立法活动是()

    • A、统刑统
    • B、编敕
    • C、编格
    • D、编令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宋代最重要、最经常的一种立法活动是()。

    • A、《宋刑统》
    • B、编敕
    • C、编例
    • D、编令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法学思想对清末立法活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效仿德日采取君主立宪制。
    ②人道主义精神:清末立法修律中,废除了一些残酷刑罚手段,如凌迟、枭首等;对于青少年犯罪采用教育和惩治相结合的手段等。
    ③罪刑法定理念:清末修律中,删除了自秦以来的比附原则,体现了西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
    ④自由刑的理念:仿效西方的刑法体系,并首次使用“缓刑”、“假释”等制度,体现了以自由刑为中心的理念。
    ⑤《大清民律草案》引进了西方平等、公平的民法理念,促进中国民事思想的转变。
    ⑥西方权力分立,保护私权等重要思想也对清末立法活动产生了重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宋代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叫做()。
    A

    编敕

    B

    编例

    C

    条法事类

    D

    《宋刑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元代主要立法活动。[2002年真题]

    正确答案:
    元代的主要立法活动有:
    (1)《至元新格》的制定
    元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令右丞相何荣祖等“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曰《至元新格》,令刻版颁行,使百司遵守”,成为元代立国后第一部成文法的汇编。
    (2)《风宪宏纲》与《元典章》
    元仁宗时,“以格例条画有关于风纪者,类集成书”,称之为《风宪宏纲》。英宗时,元代地方政府还编集元初至英宗时期的法律,称之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这部元代法律汇编,共有60卷10类373目,成为研究元代法制的珍贵资料。
    (3)《大元通制》的制定
    至治3年(公元1323年),英宗以《风宪宏纲》为基础,制定了元代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大元通制》。这部法典共2539条,分制诏、条格、断例、别类四部分;有名例、卫禁、职制、祭令、学规、军律、户婚、食货、大恶、奸非、盗贼、诈伪、诉讼、斗殴、杀伤、禁令、杂犯、捕亡、恤刑、平反等20篇。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法制状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宋代最重要、最经常的一种立法活动是()。
    A

    《宋刑统》

    B

    编敕

    C

    编例

    D

    编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宋代的立法活动。[2001年真题]

    正确答案:
    宋代的立法活动主要包括:
    (1)《宋刑统》的制定
    太祖建隆初年,令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等主持修律。至建隆4年(公元963年),《宋刑统》经太祖批准“模印颁行”,成为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2)编敕
    宋代自太祖制定四卷本《建隆新编敕》后,凡新帝继位或每次改元都有编敕。两宋编敕分不同层次,仁宗时律敕并行,其后敕的地位日重。
    (3)编例
    宋代很重视编纂条例(指挥)和断例工作,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神宗变法期间,首颁《熙宁法寺断例》,南宋时期高宗颁布《绍兴刑名断例》,北宋哲宗首颁“权宜指挥”,至南宋中期,“指挥”已达数万件之多,其法律地位也日趋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元代主要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 《至元新格》。元代第一部成文法汇编。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刻版颁行;《风宪宏纲》。仁宗时将“有关风纪者,类集成书”;《元典章》。英宗时地方官府编集的法规,分60卷10类;《大元通制》。英宗时完成的一部较完备的法典,分为四部分20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