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铃薯种性退化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症状:植株生长势衰退、株型变矮、叶面皱缩,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嵌斑,甚至叶脉坏死,直到整个复叶脱落等,造成大幅度减产。原因:病理退化:由于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易感染病毒而导致种性退化。生理退化:高温还能使块茎芽的生长锥细胞在生长和贮藏过程中发生衰老,亦能导致种性退化。防治方法:冷凉季节保种:这是传统防止种性退化的技术。冬季或早春低夜温培育:20世纪80年代乃至目前的马铃薯生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茎尖脱毒技术及其良繁体系。

  • 第2题:

    请简述海带夏苗培育过程中变形烂发病时期、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发病时期:一裂细胞到八裂细胞期间,八裂细胞以后不会发病。
    发病症状:细胞肿胀,超过正常细胞体积的几倍或十几倍,藻体的色素变淡并粒状分布。随后,发病个体逐渐溃烂死亡。
    发病原因:
    1、种带发育不良或者成熟过度
    2、附着基处理不好,有害物质析出
    3、水质问题,H2S大量
    4、光线原因
    防治方法:
    1、选择发育良好,成熟度好的种带
    2、处理好附着基,防止有害物质析出
    3、用漂白粉处理育苗系统
    4、及时调好光线

  • 第3题:

    河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而诱发,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厘米~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②勤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

  • 第4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 第5题:

    简述奶牛变形蹄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因:饲养管理及营养代谢病,牛舍地面和运动场地面不平整,缺乏定期修蹄和护蹄制度,遗传因素。
    症状:多发于前蹄。跛行和蹄形态异常,多与肢变形伴发。
    防止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平衡日粮,牛舍床地要平整,注意肢蹄的品种选育。

  • 第6题: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在防治上可采用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并于定植时淘汰病弱苗。
    (2)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养壮苗。定植时要浇足底水,以便生长前期控水,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3)生态防治。采取农业技术措施,创造利于黄瓜生长,不利病害发生的条件,达到抑制病害、增产增收的目的。当温度达28℃时,小放风,32℃时大放风,使最高温度低于35℃。下午大放风,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60~70%,到半夜温度控制在13℃。若晚上大气最低温度12℃以上,则可整夜放风。阴雨天放风也很重要,但要防止雨水击溅。浇水要选晴天上午进行,设施栽培可采用膜下暗灌方式,降低空气湿度。
    (4)药剂防治。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每667m21kg,每9~10d喷1次,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250kg,每7~9d熏1次。熏烟于晚上闭棚时开始,翌日清晨放风。发病初期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霉多克66.8%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甲霜灵5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48%瑞毒锰锌500倍液、72.2%普力克600~800倍液喷雾。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

  • 第7题:

    日本沼虾的鳃是丝鳃,克氏原螯虾的鳃是叶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久服苯妥英钠可引起牙龈增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局部按摩牙龈及服用维生素C等措施防治。停药3-6个月可自行消失。

  • 第9题:

    问答题
    河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该病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而诱发,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厘米~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②勤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海带夏苗培育过程中变形烂发病时期、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发病时期:一裂细胞到八裂细胞期间,八裂细胞以后不会发病。
    发病症状:细胞肿胀,超过正常细胞体积的几倍或十几倍,藻体的色素变淡并粒状分布。随后,发病个体逐渐溃烂死亡。
    发病原因:
    1、种带发育不良或者成熟过度
    2、附着基处理不好,有害物质析出
    3、水质问题,H2S大量
    4、光线原因
    防治方法:
    1、选择发育良好,成熟度好的种带
    2、处理好附着基,防止有害物质析出
    3、用漂白粉处理育苗系统
    4、及时调好光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浓缩机溢流水发现“跑黑”现象,请分析出可能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正确答案: 引起浓缩溢流水“跑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给料量过大,且不均匀;可以通过调整给料量,并保持均匀连续方法来解决;2、排矿不畅,积矿太多;可以通过增大排矿消除积矿;3、精矿浆泡沫过多;可以通过加高压水或添加絮凝剂消泡(大面积“跑黑”,加煤油紧急处理。)4、精矿浆中微细粒过多;可以通过在四周安装泡沫挡板或打泡装置来解决;5、给料浓度过稀,来量过大,造成溢流上升水流过大;可以通过调整来量并适当增加给料浓度来解决;6、沉淀面积不够,能力不足;需要重新核定生产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2)诊断: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萝卜黑腐病的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症状识别
    黑腐病时一种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特征是维管束坏死变黑,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纹,呈株发病从叶缘和虫伤口处出现“v”字形的黄褐色病斑,植株叶片枯死,病菌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根部。使根部的维管束变黑,萝卜肉质根外部症状不明显,但切开后可见维管束环变黑,严重的内部组织干腐空心。
    2、发病规律
    本病为细菌传染所致。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5℃,最高38-39℃,耐干燥,致死温度为50℃,病菌多从叶缘水孔、气孔或伤口浸入,病菌借雨水、昆虫和肥料传播,在高温高湿下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更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在无病株上和无病区育种;采用2-3年以上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残体。(2)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min,用50%代森铵200倍液浸种15min,然后洗净晒干。(3)药剂防治用农用链霉素+露速净、如意等进行防治。

  • 第14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2.诊断: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
    3.防治:
    A.细菌性黑鳃可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B.镰刀菌、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黑鳃:福尔马林、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
    C.对于因水质恶化引起的黑鳃,可采用换水、添加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及泼洒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等措施防治;
    D.因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黑鳃可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 第15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 第16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2)诊断: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

  • 第17题:

    试述山羊痢疾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


    正确答案:此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危害出生1周龄左右的羔羊。症状:病菌侵入后,羊只精神极度不振、食欲消失、毛蓬松而背拱起、拉稀;粪便先为灰白和淡黄色,后变为红色和褐色,粪中含有气泡并有恶臭。病初体温微升,末期降到常温以下。常在2-3天内死亡。治疗:①经常发生的地区对母羊要注射痢疾菌苗。要注射2次,第一次在产前20-30天,于左股内侧皮下注射2毫升,第二次在产前10-20天,于右股内侧皮下注射3毫升;②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服氯霉素预防,每天1-2次,每次0.15-0.2克,连用3天;③可用氯霉素、复方黄连素等药物(用量详见说明书)治疗;④用捣碎的大蒜头50克,烧酒500克浸泡10,加3倍水,每头羔羊每次灌服1食匙,灌2-3次即可。

  • 第18题:

    分析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原则。


    正确答案:引起贫血的原因大致可从生成的部位、合成血红蛋白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的成熟过程、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和红细胞的破坏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出生以后主要在红骨髓造血。若骨髓造血功能受物理(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等)或化学(苯、有机砷、抗肿瘤药、氯霉素等)因素影响而抑制时,将使红细胞和其它血细胞生成减少,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
    (2)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所需的原料主要是铁和蛋白质。成人每天约需20~30mg铁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若长期慢性失血(内源性铁缺乏)或食物中长期缺铁(外源性铁缺乏),均可导致体内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其特征是红细胞色素淡而体积小。
    (3)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维生素B12和叶酸作为辅酶参与核酸代谢。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分裂成熟过程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并可加强叶酸在体内的利用。食物中的叶酸进入体内后被还原和甲基化为四氢叶酸,并转变为多谷氨酸盐,作为多种一碳基团的传递体参与DNA的合成。当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时,红细胞的分裂成熟过程延缓,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大而幼稚。
    (4)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不被胃肠消化液破坏,并与回肠末端上皮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内因子缺乏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减少,影响红细胞的分裂成熟,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或受损的红细胞其变形能力减弱而脆性增加,在通过骨髓、脾等处的微小孔隙时,易发生滞留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血管外破坏)。当脾肿大或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的破坏增加,可引起脾性贫血。
    (6)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上的EPO受体,促进其增殖并向可识别的红系前体细胞分化,也能加速红系
    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当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引起肾性贫血。

  • 第19题:

    对虾是()鳃,螯虾是()鳃,沼虾类是()鳃。


    正确答案:枝状;丝状;叶状

  • 第20题:

    居住在新装修的居室后,一些人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请分析其原因,可能的后果及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油漆、涂料、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塑料贴面等,能释放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有刺激性,0.15mg/m3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嚏、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皮炎等。甲醛还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长期接触1.34mg/m3甲醛,能引起神经衰弱症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常见的有苯、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它们有一定刺激作用,能引起机体免役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等,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并可引起变态反应等。
    长期居住在装修房间后,不仅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个别可能会发生白血病等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一是选用环保无害的装饰材料,二是加强室内通风。

  • 第21题:

    问答题
    居住在新装修的居室后,一些人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请分析其原因,可能的后果及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油漆、涂料、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塑料贴面等,能释放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有刺激性,0.15mg/m3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嚏、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皮炎等。甲醛还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长期接触1.34mg/m3甲醛,能引起神经衰弱症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常见的有苯、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它们有一定刺激作用,能引起机体免役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等,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并可引起变态反应等。
    长期居住在装修房间后,不仅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个别可能会发生白血病等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一是选用环保无害的装饰材料,二是加强室内通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分析作物营养失调症状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园艺作物营养失调是由于其体内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生理机能的失调而造成不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在外观或在内部生理,局部或整体表现出异常的症状。因此,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所表现的失调症状,从外观上就能鉴别出所缺乏或过量的某种营养元素,经确定后即可采取措施予以防治。
    形成园艺作物营养失调症状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原因与土壤环境、人工施肥等栽培管理,肥料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作物植株本身生理活动受阻等有关。
    (1)施肥不当。由于植物施肥不当,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引起营养失调。由于土壤肥力低或施肥不足,施用的时间不当,或者肥料的有效浓度低,溶解度小,利用率低等原因,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供应不足;盲目大量施肥或土壤含水量低,土壤养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系吸收量大,导致营养过剩。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地表径流严重,土壤养分流失多。
    (2)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环境条件,影响土壤养分的溶解和作物根系的吸收,导致营养失调。
    温度尤其是地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大,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养分的溶解。低温下养分的溶解度小,土壤温度低,降水量多,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可给性小,作物根系吸收量也小,降水量多的地区,土壤有效硼含量降低。钼的淋失多,作物易缺钼,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常积累过量的钼,以致作物吸钼过多而受害。土壤有机质丰富,营养状况好,多数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增多,锌、硼、锰、钼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的状况也好。
    (3)作物根系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由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作物根系首先吸收它最需要的矿质盐类的离子,对同一矿质营养的不同离子的吸收表现出明显差异,如作物吸收硫酸铵中的铵离子多于硫酸根离子,因而使土壤营养液中因硫酸根离子过多而呈酸性反应,上述结果都会导致作物的营养失调。
    (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表现在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或促进另一种离子的吸收。如磷过多会引起缺铁、缺镁症;钾离子过多会影响到对镁、钙、铰、锰的吸收;铵、钾、镁过多会抑制对钙的吸收;钙的浓度过大易引起作物缺镁,钾不足和磷、铜、锌、锰过量,都会产生缺铁症;硼缺乏会造成缺钙;缺钙会引起缺钾等等。土壤碳酸钙含量高,土壤pH升高,微量元素被碳酸钙吸附也多,影响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锌、锰被吸附,铜、铁形成难溶的化合物,硼的有效性降低,作物吸收少,钼含量增多。
    (5)pH变化引起的营养失调。土壤营养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pH变化较大,影响作物根系细胞质的带电性,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同时会影响到某些盐类的溶解度,从而导致缺素症状的产生。
    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可给性均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如pH>6.5时,有效锌含量0.58mg/kg,pH<6.5时土壤锌含量可达6.gmp/kg。在pH4.7~6.7范围有效硼却随pH升高而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2.诊断: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
    3.防治:
    A.细菌性黑鳃可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B.镰刀菌、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黑鳃:福尔马林、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
    C.对于因水质恶化引起的黑鳃,可采用换水、添加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及泼洒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等措施防治;
    D.因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黑鳃可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