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汉代人释词的三种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引之《经传释词》所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大体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1)排比结构相同的用例,概括出词语的含义。如要解释《诗经。终风》的“终风且暴”的“终”,王念孙把句式相同的文句“终温且惠”、“终且贫”等都收集排列一起,从而得出“终”与“既”同义的结论。
    2)利用文例来推敲含义。比如利用互文,解释“用”有“由”义,就是利用了《礼记。礼连》“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的材料。
    3)借助注释家的训诂。如解释“用”有“由”义,引用了《诗经》毛传的训释。
    4)因声求义。如王引之读《诗。鄘风。载驰》“众稺且狂”的“众”为“终”,也即“既”义,就是使用了这一方法。

  • 第2题:

    简述王引之《经传释词》的缺点。


    正确答案:1)过于自信,动辄破字。
    2)原文可通,而辗转为训。
    3)义项分得太细而缺乏联系。

  • 第3题: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王引之

  • 第4题:

    简述《经传释词》。


    正确答案: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经传释词》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讵”、“庸孰”4词,这是他的高明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阙漏较多,还有若干解释不确切,为杨树达、《词诠》所不取。然而这书到现在还有相当参考价值。

  • 第5题:

    别意释词


    正确答案: 为了使语言生动有趣,对词语不作本义解释,而是望文生义,引申和发挥,作别的意义解释的修辞方式。

  • 第6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汇释方言词语的工具书是汉代人编撰的,简称《方言》,其作者是()。


    正确答案:杨雄

  • 第7题:

    下列辞书,讨论虚词的专著是()。

    • A、辞源
    • B、词诠
    • C、经传释词
    • D、助字辨略
    • E、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正确答案:B,C,D,E

  • 第8题:

    按照古声母编排的虚词辞书是()。

    • A、《助字辨略》
    • B、《经传释词》
    • C、《词诠》
    • D、《古书虚字集释》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经传释词》。

    正确答案: 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经传释词》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讵”、“庸孰”4词,这是他的高明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阙漏较多,还有若干解释不确切,为杨树达、《词诠》所不取。然而这书到现在还有相当参考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王引之《经传释词》所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大体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1)排比结构相同的用例,概括出词语的含义。如要解释《诗经。终风》的“终风且暴”的“终”,王念孙把句式相同的文句“终温且惠”、“终且贫”等都收集排列一起,从而得出“终”与“既”同义的结论。
    2)利用文例来推敲含义。比如利用互文,解释“用”有“由”义,就是利用了《礼记。礼连》“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的材料。
    3)借助注释家的训诂。如解释“用”有“由”义,引用了《诗经》毛传的训释。
    4)因声求义。如王引之读《诗。鄘风。载驰》“众稺且狂”的“众”为“终”,也即“既”义,就是使用了这一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汇释方言词语的工具书是汉代人编撰的,简称《方言》,其作者是()。

    正确答案: 杨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人释词的三种方法。

    正确答案: (1)互训:用同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法。前代的A词相当于后代的B词,所以可以用后代的B词解释前代的A词。古今异言的互训,也就是不同时代的同义词。
    (2)推原:根据词的声音线索,寻找词义的来源。用推原做出来的训释材料都是声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有声音关系。同源词互训,与因声求义的方法相关。
    (3)义界:给词下定义,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个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训释词与被释词它们的差别上区分,同义词释义又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1)古语与今语相训释。
    (2)通语与方言相训释。
    (3)常用语与冷僻语相训释。
    (4)义通词相训释,这两个词在某个交叉点上有相同之处。
    (5)共名词与别名词相训释。

  • 第14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 A、定义法
    • B、描述法
    • C、否定法
    • D、比较法
    • E、引证法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训诂术语“之”的作用是()。

    • A、增字足意
    • B、增字强释
    • C、表明被释词是动词
    • D、表明被释词是代词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经传释词》


    正确答案: 清代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按古汉语36字母排列。

  • 第17题:

    下列著作中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是()

    • A、《词诠》
    • B、《经传释词》
    • C、《经籍纂诂》
    • D、《诗词曲语词汇释》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的著作,影响较大的有三四种,分别是()

    • A、《助字辨略》
    • B、《经传释词》
    • C、《词诠》
    • D、《古书虚字集释》
    • E、《诗词曲语辞汇释》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
    • B、《词诠》
    • C、《助字辨略》
    • D、《古汉语虚词通释》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王引之《经传释词》的缺点。

    正确答案: 1)过于自信,动辄破字。
    2)原文可通,而辗转为训。
    3)义项分得太细而缺乏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A

    定义法

    B

    描述法

    C

    否定法

    D

    比较法

    E

    引证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训诂术语“之”的作用是()。
    A

    增字足意

    B

    增字强释

    C

    表明被释词是动词

    D

    表明被释词是代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从训释词与被释词它们的差别上区分,同义词释义又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 (1)古语与今语相训释。
    (2)通语与方言相训释。
    (3)常用语与冷僻语相训释。
    (4)义通词相训释,这两个词在某个交叉点上有相同之处。
    (5)共名词与别名词相训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