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是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句。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章意、篇意。它在各章末尾总括一下章旨。
更多“简述章句体训诂的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章句体


    正确答案: 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 第2题:

    简述训诂的内容。


    正确答案:训诂是以解释词义为基础工作的,实际上为后来的语法学和修辞学提供了素材。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是后来的语法学;研究特殊的表达方式是后来的修辞学。串讲大意和分析篇章结构,扩大了训诂的单位。七项内容: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析篇章结构(扩大单位)。

  • 第3题:

    简述传注体训诂的类型。


    正确答案:(1)从传注的对象来说,可以分为注(对原文的注解)和疏(既注解原文又注解注)。
    (2)从传注的作者来分,可分为自注和他注。
    (3)从训诂的内容来说,可分为释义类传注和叙事类传注。
    (4)从注解之间的关系说,可分为原注、补注、集注。

  • 第4题:

    简述清代训诂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内容。


    正确答案:1、由于学术思想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清代学者具备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能够采用因声求义和综合比较的手法,对古书故注进行了专门和全面的研究。
    2、有朴素的历史主义观点作指导,在训诂工作中注意到了语言有古今之别,对汉字形音义的观察,都能从古今不同的角度去看。
    3、不墨守故训,有求实精神。
    4、古音学、文字学和语法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突破。

  • 第5题:

    简述正文体训诂的类型。


    正确答案: (1)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这种类型的训诂都是正文论述的内容,因而也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2)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这种类型的训诂,只是单纯地为正文中出现的词语做说明,并非正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因而也不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6题:

    “章句”与一般的“传”、“注”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传”、“注”体的注疏一般以解释字词的意义为主,而“章句”体的注疏除了字义词义之外,其主旨则是分章析句,串讲全句或全章的大意。这就是二者旨趣的不同。

  • 第7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四书章句集注》的三个层次?()
    A

    语理的训诂与考据

    B

    事理的剖析与解读

    C

    义理的探求与创新

    D

    历史的还原与审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章句体训诂的内容。

    正确答案: 是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句。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章意、篇意。它在各章末尾总括一下章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进入古典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训诂

    B

    章句

    C

    义理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训诂的实践形式。

    正确答案: 训诂的实践形式也就是训诂成果的表现形式。章炳麟在《国故论衡》中归纳为通论、驸经、序录、略例四种。《训诂学导论》则概括为如下几类:
    一是解释语义的专著。包括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释名》、《广雅》等;专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说雅》、《选雅》等;解释部分词语的,如《通俗文》、《训诂文字略》、《恒言录》等。
    二是音义兼注的专著。也包括注释群书音义的,如《经典释文》、《群经音辨》、《玄应音义》等;单注一书音义的,如大量的注释书。
    三是形音义合解的专著。包括每一字都解说形音义的,如《说文解字》、《字林》、《玉篇》、《类篇》、《字汇》等l不是每字都解说形音义的,如《匡谬正俗》、《通雅》等。
    四是注释书。即历代训诘家给古书作的注解。从汉代开始.直至现代,此类训话形式最为普遍。
    五是其他。包括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和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如《周易·蒙》:“蒙者,蒙也”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传注体训诂的类型。

    正确答案: (1)从传注的对象来说,可以分为注(对原文的注解)和疏(既注解原文又注解注)。
    (2)从传注的作者来分,可分为自注和他注。
    (3)从训诂的内容来说,可分为释义类传注和叙事类传注。
    (4)从注解之间的关系说,可分为原注、补注、集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训诂的七项内容是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析篇章结构(扩大单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训诂学的现实的原则。


    正确答案:训诂学要坚持现实的原则,这主要是指在训诂时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要时时注意从今人的角度出发,以今语释古语,以易释难使我们的训诂能很容易地为今人所接受。
    二是要以已知释未知,凡不为今人所了解的词义、句意等,都要用已知的知识想尽办法去解释它,使之成为已知。
    三是在训诘时,既要尊重故训,对前人的训诂成果给以充分地肯定,又要认识耕前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因此也不能旨从。要善于发现前人训诂中的错误,敢于纠正旧训诂的弊病,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这样,训诂学才能得到振兴。

  • 第14题:

    简述“训诂”的含义。


    正确答案:“训诂”最初单称为“诂”或“训”,“诂”也作“故”。“训诂”合称始于汉代毛亨所著《毛诗诂训传》。前人如许慎、段玉裁、钱大昕、孔颖达、马瑞辰、黄侃等都对训诂的含义进行过解释。许慎认为:“训”是说教的意思;“诂”是训释故言的意思。
    黄侃对训诂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辞海》则说:“训诂就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用当代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训诂。”综合各说,训诂就是对语言、主要是古代语言作解释。用语言解释语言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 第15题:

    简述汉代训诂的成就。


    正确答案:(1)古书注释大批出现:
    1.儒家经典的注释大批出现;
    2.道家和其他著作也有一些注释。
    (2)出现了通释语义的专著。《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扬雄的《方言》、刘熙《释名》、服虔《通俗文》、佚名《小尔雅》。《方言》不仅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而且是我国方言学的先驱。《释名》因声求义,推求事物名称的由来,为我国语源学开了先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是我国训诂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 第16题:

    简述训诂简史。


    正确答案: (1)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2)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3)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
    (4)变革时期――宋代的训诂;
    (5)衰落时期――元、明两代的训诂;
    (6)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

  • 第17题:

    简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注释不主一家,常引不同解释。唐人作疏,惯于宗奉一家之说,未免拘泥,朱注则不同:于前代学者中征引马融、郑玄、赵岐、陆德明等人解释,于当代学者中征引二程、程门弟子及他人解释,征引十分广泛。
    2)注释时释词、串讲、评点相结合,错落有致。释词加串讲,是东汉经师已有的传统,朱注中很常见。同时评点之风盛行于宋。
    3)汉末以来,为注解注音的很少,但《集注》注明音读,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辞海》对“训诂”的解释。

    正确答案: 《辞海》在总结前人对训诂的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各有关说法,给训诂所下定义及引例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如《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诂”,如《尔雅·释诂》:“乔、嵩、崇,高也。”《方言》第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日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训诂简史。

    正确答案: (1)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2)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3)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
    (4)变革时期――宋代的训诂;
    (5)衰落时期――元、明两代的训诂;
    (6)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宋代经学对章句训诂的使用补给汉代经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清代训诂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内容。

    正确答案: 1、由于学术思想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清代学者具备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能够采用因声求义和综合比较的手法,对古书故注进行了专门和全面的研究。
    2、有朴素的历史主义观点作指导,在训诂工作中注意到了语言有古今之别,对汉字形音义的观察,都能从古今不同的角度去看。
    3、不墨守故训,有求实精神。
    4、古音学、文字学和语法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突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 1)引二程及其弟子或自己借题发挥的地方随处可见,喋喋不休,令人心烦。
    2)注音释义,时有可商处。
    3)注音时沿袭了前人提出的“叶韵”说,主张临时改变韵字的读音,以求韵脚和谐,而不明白古今语音的演变,是十分错误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训诂的内容。

    正确答案: 训诂是以解释词义为基础工作的,实际上为后来的语法学和修辞学提供了素材。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是后来的语法学;研究特殊的表达方式是后来的修辞学。串讲大意和分析篇章结构,扩大了训诂的单位。七项内容: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析篇章结构(扩大单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