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释名》的作者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第一部探求词源推究事物命名由来的词典《释名》的作者是()。

    A、西汉刘向

    B、西汉杨雄

    C、东汉刘熙

    D、东汉郑玄


    标准答案:C

  • 第2题:

    简述《释名》的声训方法。


    正确答案:同音字为训;近音字为训;双声字为训;叠韵字为训。

  • 第3题:

    下列哪项是雅系字书() 

    • A、《类篇》
    • B、《玉篇》
    • C、《释名》
    • D、《佩文韵府》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释名》对今天研究的启示作用。


    正确答案:《释名》从声音的角度来解释词语,它首创声讯的方法,当然《释名》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先秦以来用音同音近的字来释义,即用语音入手的新训法,早为训诂家采用。如《尔雅》《说文解字》等。但其与《释名》有2点不同。
    其一在数量上,过去只是偶一为之,而《释名》则全部采用声训。
    其二在语言学思想上也大不相同。过去使用声训来宣扬儒家思想,而《释名》则是从语言学上来研究词源,突破了文学形体,突破了拿文字宣扬儒家思想,用语言声音以探求意义。
    《释名》保存了许多词语古义,记录了许多有关名物、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的知识,提供了许多探求语源的线索。此外,它所提供的东汉末年语音资料,可以据此考察当时语音的演变,也是很宝贵的。

  • 第5题: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的体例是什么?


    正确答案:先在每条下照录毕沅注语,再列他人说法或自加按语于后,毕氏无说时则直接引用他人的校释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 第6题:

    《释名》是一本什么样的一本书?


    正确答案: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这部书是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刘熙在自序里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
    今本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刘熙解释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
    如“日,实也”、“月,阙也”,这种解释已见于《说文解字》,但是刘熙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全书都是这样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缘由来。如说:“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伸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诸如此类都是就音以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也称音训。刘熙所加的声训,虽然有些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大部分都出于主观的推想,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不过,远在1700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学性质的书,还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下来而没有亡佚,与人民很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释名》这部书对后代学者提倡因声以求义的训诂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释名》书中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以跟《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近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不能等闲视之。

  • 第7题:

    解释名词:基频,倍频,合频,差频,泛频。


    正确答案: 基频:分子从基态(υ=0)到第一振动激发态(υ=1)之间的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基频吸收带,相应的频率称为基频;
    倍频:从振动基态到第二激发态(υ=2)的吸收频率称为倍频ν0,倍频比基频的二倍低6υx,一般倍频吸收带较弱;
    合频:当电磁波的能量正好等于两个基频跃迁的能量的总和时,可能同时激发两个基频振动基态到激发态,这种吸收称为合频,合频吸收带强度比倍频更弱;
    差频:当电磁辐射波的能量等于两个基频跃迁能量之差时,也可能产生等于两个基频频率之差的吸收谱带,称为差频,差频吸收带比合频更弱;
    倍频、合频、差频又统称为泛频。

  • 第8题:

    说“词”是“意内而言外”的最早著作是()。

    • A、《尔雅》
    • B、《释名》
    • C、《说文》
    • D、《词选•序》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释名》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段玉裁

    C

    刘熙

    D

    黄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广雅》《食论》《释名》《食经》的作者分别是()
    A

    张辑、华佗、刘熙、谢讽

    B

    张辑、华佗、陆羽、忽思慧

    C

    张辑、华佗、刘熙、陆羽

    D

    陆羽、忽思慧、刘熙、谢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释名》的声训方法。

    正确答案: 同音字为训;近音字为训;双声字为训;叠韵字为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释名》的缺点。

    正确答案: 单纯采用声训的方法,没有严格的限制,解释语源近利猜迹;对复音词的完整性缺少认识,往往割裂为训,穿凿附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最早的词典是( )

    A、《释名》

    B、《经传释词》

    C、《经籍纂诂》

    D、《尔雅》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最早对汉字结构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是()

    • A、《尔雅》 
    • B、《释名》 
    • C、《说文解字》 
    • D、《左传》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释名》


    正确答案:《释名》东汉刘熙著,分为二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名源的专书,也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书,是一种义书。《释名》不同于一般的训释书,它不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词义,而是要解释词语音义的来源。

  • 第16题:

    《广雅》《食论》《释名》《食经》的作者分别是()

    • A、张辑、华佗、刘熙、谢讽
    • B、张辑、华佗、陆羽、忽思慧
    • C、张辑、华佗、刘熙、陆羽
    • D、陆羽、忽思慧、刘熙、谢讽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简述《释名》的缺点。


    正确答案:单纯采用声训的方法,没有严格的限制,解释语源近利猜迹;对复音词的完整性缺少认识,往往割裂为训,穿凿附会。

  • 第18题:

    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 A、《尔雅》
    • B、《经传释词》
    • C、《经典释文》
    • D、《释名》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汉代重要的四部小学著作是《()》、《方言》、《()》《释名》。


    正确答案:尔雅;说文解字

  • 第20题:

    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 A、说文解字》
    • B、尔雅》
    • C、释名》
    • D、方言》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释名》

    正确答案: 东汉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词的理据词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汉代几乎全用声训的训诂专著是()。
    A

    《尔雅》

    B

    《说文》

    C

    《释名》

    D

    《方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释名》是一本什么样的一本书?

    正确答案: 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这部书是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刘熙在自序里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
    今本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刘熙解释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
    如“日,实也”、“月,阙也”,这种解释已见于《说文解字》,但是刘熙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全书都是这样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缘由来。如说:“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伸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诸如此类都是就音以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也称音训。刘熙所加的声训,虽然有些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大部分都出于主观的推想,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不过,远在1700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学性质的书,还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下来而没有亡佚,与人民很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释名》这部书对后代学者提倡因声以求义的训诂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释名》书中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以跟《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近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不能等闲视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