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文学可以有倾向,甚至政治倾向,但应当有正确的、进步的倾向,倾向应当在情节和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面不应由作者直接说出,要以对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为基础。
更多“简述恩格斯对文学倾向性的基本见解是怎样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倾向性的见解,他认为()

    A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一定的倾向性

    B文学不应有政治的倾向

    C应当提倡德国人所说的“倾向小说”

    D倾向应当鲜明而不能隐蔽


    A

  • 第2题: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基本内容是()

    • A、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 B、历史悲剧的客观根源
    • C、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 D、关于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文艺现象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 第4题:

    恩格斯怎样论述文学的倾向性真实性?


    正确答案: 在给敏·考茨基和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较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倾向性和真实性问题。归纳起来,他关于倾向性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文学可以有倾向。
    第二,文学要有正确进步的倾向。他还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倾向;
    第三,倾向性应当从生动的形象中得到表现。
    第四、倾向性应与真实性想结合统一。
    他关于文学真实性的论述主要有:
    第一、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文学的真实必须正确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
    第三,要有细节的真实,但不是照搬生活的事实,文学的真实性允许虚构和想象。马、恩都十分重视文学形象的真实。

  • 第5题:

    恩格斯在文学的倾向性问题上的观点是()。

    • A、应当象德国人所说的“倾向小说”一样
    • B、应当把人物作为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
    • C、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最好
    • D、必须写出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基本内容是()
    A

    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B

    历史悲剧的客观根源

    C

    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D

    关于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文艺现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是文学艺术的最基本属性。
    A

    形象性

    B

    真实性

    C

    倾向性

    D

    情感性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恩格斯怎样论述文学的倾向性真实性?

    正确答案: 在给敏·考茨基和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较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倾向性和真实性问题。归纳起来,他关于倾向性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文学可以有倾向。
    第二,文学要有正确进步的倾向。他还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倾向;
    第三,倾向性应当从生动的形象中得到表现。
    第四、倾向性应与真实性想结合统一。
    他关于文学真实性的论述主要有:
    第一、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文学的真实必须正确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
    第三,要有细节的真实,但不是照搬生活的事实,文学的真实性允许虚构和想象。马、恩都十分重视文学形象的真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论述的中心问题是()
    A

    现实主义

    B

    唯物史观

    C

    典型理论

    D

    文学倾向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关于文学典的理论已经过时,主张文学的非典型化。请从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这种观点加以评论。

    正确答案: 这种非典型化的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关于文学典型的理论,一方面要求文学形象必须真实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高要求,这就要反对“恶劣的个性化”;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文学的典型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拿典型人物来说就应当是一定的单个人,要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他关于典型人物性格描绘的论述中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达到对社会生活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深入揭示,才能在个别中表现一般,在有限中表现无限,具有深厚的社会和人生的内涵,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典型性。同时。第15页共15页文学的典型又只有在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情况下,才符合艺术的规律,具有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见,恩格斯的文学典型理论并没有过时。否定这一理论,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都会滑到邪路上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文学的倾向性
    1.恩格斯在给敏娜考茨基的信中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指点出来。”从而阐述了他对文学倾向性的看法。
    2.因作家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 第14题:

    怎样理解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但丁及其创作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既有中世纪旧时代的烙印,又有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意识。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代。但丁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新旧交替时代的现实生活。青年时期的但丁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在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中站在进步势力一边。他主张城邦自主,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认为城邦之间的纷争危害意大利的进步,意大利应走和平统一的道路;但是他将统一国家的希望寄托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早期的诗集《新生》既表现了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纯真爱情的思想倾向,又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在政论著作《帝制论》中,他主张建立政教分离的统一国家,反对教皇干涉世俗政治;但又美化王权,寄希望于神圣罗马帝国。他的代表作《神曲》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旧思想的尖锐矛盾。这些都说明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诗人。

  • 第15题:

    ()是文学艺术的最基本属性。

    • A、形象性
    • B、真实性
    • C、倾向性
    • D、情感性

    正确答案:B,C

  • 第16题:

    如何从总的精神实质来把握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倾向性的思想。


    正确答案: 恩格斯既反对削弱文艺的倾向性,又反对把倾向性特别指点出来,而是主张把两者辨证统一起来,即主张把革命的倾向性寓于对生活的真实性描写之中,即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但不能借恩格斯的话就否认在作品中公开亮明见解,直接表露倾向的叙述和描写的合法性,如果完整准确到理解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就不难看出,这二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
    (1)恩格斯的这些话是针对‚青年德意志派,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旨在批评他们不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创作路线,批评他们世界观的错误,但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文艺创作,公开亮明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新的见解和由此带来的作者的政治倾向的创作是和恩格斯的主张不矛盾的。
    (2)恩格斯这些话的矛头指向是各种违背或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创作倾向,他所捍卫的是艺术的生机盎然的生命力。如果作者见解与倾向有损于艺术更不应公开表现,但成功的作品里,情节的铺叙和场面的勾勒始终是基本的,人物的具体活动始终是主要的,富有生命力的议论和抒情插笔是形象塑造的一种有效手段。
    (3)恩格斯的话主要是根据当时作家创作的实际说的,他担心作家世界观中落后的反动的部分,如果赤裸裸地加以宣扬,会给其作品带来损害,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但不排除一些作家消极思想中也有大量的先进部分。
    (4)在恩格斯时代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而且小说主要是面向资产阶级圈子里的读者,在文艺条件与读者群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作家应当泾渭分明的以各种形式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见解,畅所欲言。

  • 第17题:

    什么是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是指,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
    1)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艺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它能深入到生活深层,提示出生活固有的本质规律。而作品进步的倾向性,并不是作家主观随意的偏见,是从作品所描写的冲突产生出来的。因此真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不但是一致的,而且真实性还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
    2)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是作家在进步的世界观指导下,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的、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情感态度,是合乎生活内在规律的。进步的倾向性不但不会削弱真实性,反而能加强真实性。

  • 第18题:

    恩格斯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这句话说明()

    • A、作家的见解应通过真实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
    • B、作品不要流露作者的见解
    • C、作者的见解应该表现得隐晦
    • D、作品的倾向要通过情节与场面流露出来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但丁及其创作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既有中世纪旧时代的烙印,又有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意识。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代。但丁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新旧交替时代的现实生活。青年时期的但丁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在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中站在进步势力一边。他主张城邦自主,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认为城邦之间的纷争危害意大利的进步,意大利应走和平统一的道路;但是他将统一国家的希望寄托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早期的诗集《新生》既表现了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纯真爱情的思想倾向,又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在政论著作《帝制论》中,他主张建立政教分离的统一国家,反对教皇干涉世俗政治;但又美化王权,寄希望于神圣罗马帝国。他的代表作《神曲》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旧思想的尖锐矛盾。这些都说明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诗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恩格斯对文学倾向性的基本见解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文学可以有倾向,甚至政治倾向,但应当有正确的、进步的倾向,倾向应当在情节和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面不应由作者直接说出,要以对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为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从总的精神实质来把握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倾向性的思想。

    正确答案: 恩格斯既反对削弱文艺的倾向性,又反对把倾向性特别指点出来,而是主张把两者辨证统一起来,即主张把革命的倾向性寓于对生活的真实性描写之中,即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但不能借恩格斯的话就否认在作品中公开亮明见解,直接表露倾向的叙述和描写的合法性,如果完整准确到理解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就不难看出,这二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
    (1)恩格斯的这些话是针对‚青年德意志派,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旨在批评他们不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创作路线,批评他们世界观的错误,但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文艺创作,公开亮明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新的见解和由此带来的作者的政治倾向的创作是和恩格斯的主张不矛盾的。
    (2)恩格斯这些话的矛头指向是各种违背或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创作倾向,他所捍卫的是艺术的生机盎然的生命力。如果作者见解与倾向有损于艺术更不应公开表现,但成功的作品里,情节的铺叙和场面的勾勒始终是基本的,人物的具体活动始终是主要的,富有生命力的议论和抒情插笔是形象塑造的一种有效手段。
    (3)恩格斯的话主要是根据当时作家创作的实际说的,他担心作家世界观中落后的反动的部分,如果赤裸裸地加以宣扬,会给其作品带来损害,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但不排除一些作家消极思想中也有大量的先进部分。
    (4)在恩格斯时代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而且小说主要是面向资产阶级圈子里的读者,在文艺条件与读者群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作家应当泾渭分明的以各种形式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见解,畅所欲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倾向性的见解,他认为()
    A

    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一定的倾向性

    B

    文学不应有政治的倾向

    C

    应当提倡德国人所说的“倾向小说”

    D

    倾向应当鲜明而不能隐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是指,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
    1)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艺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它能深入到生活深层,提示出生活固有的本质规律。而作品进步的倾向性,并不是作家主观随意的偏见,是从作品所描写的冲突产生出来的。因此真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不但是一致的,而且真实性还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
    2)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是作家在进步的世界观指导下,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的、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情感态度,是合乎生活内在规律的。进步的倾向性不但不会削弱真实性,反而能加强真实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