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七损八益,是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运用房中养生术中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可以使人体精气充实,耳目聪明,身体轻巧强健;反之用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则使阴阳二气不能调摄,耗损精气,过早衰老。因此,调摄阴阳二气必须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遵七损八益之理进行养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更多“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七损八益”之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与现代之“治病求本”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此句从哲学的角度提示了治疗疾病的总则,即以调节阴阳为治疗总纲。现代的“治病求本”之“本”是与“标”相对而言的,治本为针对疾病主要矛盾而制定的原则。两者层次不同。

  • 第2题:

    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正确答案:(1)认识生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三对“清阳”、“浊阴”含义各异,但均指生理活动。
    (2)解释精气的生化过程:药食气味分阴阳,滋养形体,充实精气,而气化作用又促使药食转化为精气。如饮食不节气味太过,也可损伤阴精阳气。
    (3)说明病因致病特点和规律:六气致病特点:“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不同病邪所伤不同:“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4)分析病机:阴阳升降失常:“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5)指导辨证:阳证:“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阴证:“阴盛则寒,汗出,身常清”等。阴证、阳证是病机的反映,同一症状,可见于不同病机,如“腹满”,既可由阳盛伤阴,邪实中焦所致,也可由阴盛阳衰,中焦不运所引起。
    (6)归纳药性功用:气味分阴阳:“阳为气,阴为味”。“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少火、壮火: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后世将少火引申为人体的正常阳气,生理之火;壮火引申为过亢的阳气,病理之火。
    (7)指导诊法:以阴阳为辨证总纲,如“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8)指导针刺治疗:如“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
    (9)指导养生:“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10)以五行沟通天人关系:人体脏腑与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体、五志、五色、五音、五声、五味的关系,通过五行归类和生克制化,建立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时五气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大体勾画出《内经》理论体系中“四时五藏阴阳”的系统结构,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

  • 第3题:

    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体现了《内经》什么学术特征?


    正确答案:“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句经文以寒热互变为例,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相互转化规律。“重”的含义有二:第一,重,重复、重叠。如冬日感寒为重寒,夏日感热为重热。第二,作“极”解。义同上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其义为:由于重复感寒(热),或寒(热)过极,物极必反,寒可转化为热,热可转化为寒。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是“重寒则热”的体现。

  • 第4题:

    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试述辩证如何法阴阳。


    正确答案: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寃,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

  • 第5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二者"是指()

    • A、气血
    • B、脏腑
    • C、阴阳
    • D、表里
    • E、虚实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单选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关于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是()
    A

    体重,耳目不聪明

    B

    阴气自半

    C

    七损八益

    D

    下虚上实

    E

    气大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二者”是指()
    A

    气血

    B

    脏腑

    C

    阴阳

    D

    表里

    E

    虚实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正确答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此处阴胜是指服用酸苦涌泄之品太过而言,阴盛则伤阳,故导致阳病;阳胜是指服用辛甘发散之品太过而言,阳盛则耗阴,故导致阴病。指出药食气味阴阳太过,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后世医家对此句有所发挥,认为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虚之证;反之,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并以此作为分析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原则。

  • 第9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经文中“之”是指()

    • A、阴阳五行
    • B、脏腑气血
    • C、养生规律
    • D、呼吸精气
    • E、七损八益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你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是怎样理解的?


    正确答案:此段原文说明了针刺要掌握时机。“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主要指疟病的治疗。《素问•疟论》提出:“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待)其自衰乃刺之……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不昌,此之谓也。”《灵枢•逆顺》论针刺治病时云:“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并引《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逆顺》还说:“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 第11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关于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是()

    • A、体重,耳目不聪明
    • B、阴气自半
    • C、七损八益
    • D、下虚上实
    • E、气大衰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多选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年四十则出现()。
    A

    阴气自半

    B

    起居衰

    C

    体重

    D

    九窍不利

    E

    耳目不聪明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出自()
    A

    《素问·咳论》

    B

    《素问·痹论》

    C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D

    《素问·生气通天论》

    E

    《素问·至真要大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与现代之“治病求本”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此句从哲学的角度提示了治疗疾病的总则,即以调节阴阳为治疗总纲。现代的“治病求本”之“本”是与“标”相对而言的,治本为针对疾病主要矛盾而制定的原则。两者层次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