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A、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B、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C、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D、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题目

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 A、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 B、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 C、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 D、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更多“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相关问题
  • 第1题:

    转轨型国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实行“激进式”战略模式的国家包括()。

    A、匈牙利

    B、东欧国家

    C、前苏联

    D、匈牙利以外的前苏联


    标准答案:BD

  • 第2题:

    俄罗斯是实行()战略模式进行经济转轨的典型国家。

    A、“渐进式”

    B、“递进式”

    C、“激进式”

    D、“渐退式”


    参考答案:C

  • 第3题:

    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

    • A、俄罗斯
    • B、波兰
    • C、罗马尼亚
    • D、乌克兰
    • E、匈牙利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1999年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有:()

    • A、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 B、波兰、捷克、匈牙利
    • C、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
    • D、波兰、捷克、罗马尼亚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实行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

    • A、俄罗斯
    • B、波兰
    • C、罗马尼亚
    • D、乌克兰
    • E、匈牙利

    正确答案:E

  • 第6题: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方式是()

    • A、渐进式的
    • B、激进式的
    • C、“休克疗法”式的
    • D、一步到位式的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上采取“天鹅绒式的休克疗法”的国家是()。

    • A、匈牙利
    • B、捷克
    • C、波兰
    • D、保加利亚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俄罗斯是实行()战略模式进行经济转轨的典型国家。
    A

    “渐进式”

    B

    “递进式”

    C

    “激进式”

    D

    “渐退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改革的具体战略路径与方法上,中国是()典型代表。
    A

    休克疗法

    B

    实验室方式

    C

    激进式

    D

    爆发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转轨型国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实行“激进式”战略模式的国家包括()。
    A

    匈牙利

    B

    东欧国家

    C

    前苏联

    D

    匈牙利以外的前苏联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南斯拉夫,匈牙利及波兰改革的异同比较。

    正确答案: 1、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
    南斯拉夫50年代起开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实践。针对苏联的“国家集权”模式,南斯拉夫领导人爱德华·卡德尔提出“自治”观点,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卡德尔认为,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采取社会所有制形式,社会所有制是指一切资源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财产,同时也是每个人的财产,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中,人民有权使用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从事劳动,这是不能被剥夺的基本权利;在经营方式上彻底实行非国家集权化,改指令性计划为“自治”计划,把社会计划建立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使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密切结合起来,计划企业计划由企业和劳动者自主决定,企业要具有独立商品生产者所必需的一切权利。“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体现劳动者直接管理和使用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决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分配,体现社会主义自治。
    自治制度始于“工人自治”。1949年12月,南工会联合会和联邦经济委员会主席联合发布《关于在国营企业中成立工人委员会和开展工作的指示》,拉开了工人自治制度的序幕。1950年6月,南议会颁布《关于劳动集体管理国营经济企业和高级经济联合组织基本法》,通称《工人自治法》。法令规定,“工厂、矿场、交通、贸易、农业、林业、公用事业和其他国营企业,作为全民的财产,由工人集体代替整个社会在国家范围内加以管理”。工人集体由选举产生的工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国家任命的经理(后改为招聘)组成,管理企业。这一法令标志着自治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国家所有制开始转变为社会所有制。1952年,南斯拉夫开始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了集中计划制度,实行社会计划制度。国家不再下达指令性指标,只规定生产、投资和分配的基本比例,企业可按国家计划的要求自订计划、自由经营、自负盈亏。1954年开始实行“利润分红制”,企业将所得利润的2/3上交国家,其余留归自己处理。
    在农业方面,1953年3月南斯拉夫颁布法令,允许解散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民自由退社,进而又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但限制农民最多拥有10至15公顷土地。到年底,大部分农业社已解散。同时,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征购制。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1951年春开始大规模改组和精减国家管理机关,精减掉50%的联邦机构及管理人员。1952年11月南共召开“六大”,将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并明确党今后不得干预国家事务,而应集中精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说服教育提高人们的觉悟,实行党政分开,基层不再设党的脱产干部。1953年1月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决定在联邦及共和国两级议会中增设生产者院,由劳动者选出的代表组成。新宪法还重申南斯拉夫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的自治,使南斯拉夫旗帜鲜明地确立了自己的自治体制。
    在对外关系方面,1950年南斯拉夫开始同西方国家发展合作,到50年代末,南斯拉夫从西方各国共得到20亿美元贷款,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量的60%左右。1955年5月赫鲁晓夫访南和1956年6月铁托访苏后,苏南两党两国恢复了关系。1961年,在铁托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南斯拉夫的国际影响与地位也大大提高。
    1963年起,南斯拉夫的改革进入“社会自治”阶段。4月,第三部宪法颁布,宪法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规定除党和军队外,所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自治,将工人自治扩展为社会自治。这部宪法及其几次修正案进一步缩小联邦权限,扩大共和国和自治省权限。在经济上,1965年7月起,扩大企业对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支配权,企业不再向国家交纳投资基金税,国家掌握的投资资金转归银行管理。同时调整并放开物价,实行外贸自由,外商投资自由和劳务出口自由。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成就,1952-1970年,国民收入增长近3倍,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950-1960年为10.2%,1960-1970年为8.3%,1950-1970年,谷物产量增加1.5倍。在实行自治制度初期,经济发展成效更为显著。1952-1954年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3.4%,农业产值年均增长6.1%。二五计划(1957-1961)期间,工业、农业生产以及国民收入继续以13%、4-6%、12%的速度增长,其增长幅度在欧洲国家中名列前茅。南斯拉夫的改革拉开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序幕,影响深远。但改革也带来一些问题,原来设想通过联邦权力下放和在社会自治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可充分发挥各共和国、企业及劳动群众的积极性,然而,联邦权力的“分散化”,却导致社会宏观计划失控,各企业相互竞争,盲目扩大基本投资,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员增多。60年代中期起,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而且,地方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抬头,各共和国及自治省之间的矛盾加深,罢工罢课日趋频繁。1971年春,克罗地亚民族分裂主义的活动甚至引起社会动乱。南斯拉夫的探索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波兰的改革
    1956年10月19-21日,波党顶住苏联政治、军事的巨大压力,召开八中全会。会议选举哥穆尔卡为党的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在会上作了长达六个半小时的报告,批评苏联模式的弊端,指出波兹南事件的根本原因应“在党的领导中间去寻找”,提出要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工业管理,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与企业工人自治相结合的体制,要求党的生活民主化,加强对党政机关的监督。报告还指出,实现社会主义这个目标存在不同的道路,“每个国家应当有完全的独立”。全会根据这一报告通过了改革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决议。在哥穆尔卡为首的波统一工人党领导下,波兰开始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进程。
    在政治领域,哥穆尔卡开始把权力重心向议会转移,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议员通过全民普选产生,这是国家政治权力社会化的重要步骤。哥穆尔卡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提出了三党“联合执政”的口号,增加了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在政府中的席位,鼓励它们积极参与对国家的管理。在1957年初的议会选举中,统一农民党领袖当选为议会议长。同时,大力纠正偏激的宗教政策,主张人民政权和教会、社会主义和教会长期共存,改善政府和教会的关系。并且,加强法制建设,平反冤假错案。上述措施改善了国内的政治氛围,促成了社会的稳定。
    在经济领域,波兰杰出的经济学家兰格和布鲁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兰格是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直接参加了波兰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提出“含市场机制的集中计划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经济模式,主张以分散的多层次决策来实现国家的集中管理;利用市场计划来实现计划经济。布鲁斯是对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含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即著名的分权模式。布鲁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有调节的市场机制,它同纯粹的自由市场机制有别。他还认为,社会主义各国可以有自己的经济模式,走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不仅为波兰、也为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上述经济理论影响下,哥穆尔卡改革管理体制,取消介于部与企业之间的管理局,代以实行经济核算的联合公司,联合公司和企业的领导权下放给地方。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实行三自原则,即自主、自治、和自负盈亏。扩大了的企业自主权交给由企业职工直接选举产生的工人委员会,工人委员会以集体的名义管理属于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其权限包括--制订企业计划,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监督企业行政领导,对企业活动作出评价;参与企业分配计划的制定;规定劳动定额,确定工资等级和企业的奖罚制度。在农业政策方面,减少农产品交售定额,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停止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允许农民退出农业合作社和买卖土地,实行农村自治。哥穆尔卡所掀起的强劲改革浪潮,给波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波兰人民把这次改革称为“十月里的春天”,改革初见成效。“一·五计划”(1956-1960)期间,工业增长59.6%,用于建造住宅的费用占到国家总支出的19.4%,工资增长了25%,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哥穆尔卡的改革只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1958年国际共运中开展对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的批判,波党“三大”作出“在目前阶段,修正主义是党的主要危险”的决议,对苏联的任何倡议表示支持;在国内,素有自由主义传统的波兰,随着书报检查的放开,民主力量充分释放,左右两翼均对改革不满,内外压力使哥穆尔卡的改革步伐逐渐停滞下来,并日趋走向个人极权和专断。
    政治上,党政领导的权限在企业中重又恢复扩大,工人委员会的权益受到限制,其权力仅限于“协调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哥穆尔卡所曾积极抵制的官僚主义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复活,国家政治的民主趋于减弱;精神生活重新受到禁锢。经济上,改革初期波兰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未能持续。二·五计划和三·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达8.5%,但因强调高速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市场供应紧张,甚至被迫从国外进口粮食。
    改革的倒退使原来潜伏在波兰社会中的矛盾又趋激化。1966年,教会欲举行大规模宗教活动纪念波兰建国1000周年,以扩大自身的影响,但遭政府拒绝,双方关系急剧恶化,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十分不满。1968年1月,华沙大剧院上演19世纪波兰杰出诗人密茨凯维奇的反俄诗剧《先人祭》,轰动一时。出于维护波苏关系的考虑,哥穆尔卡下令禁演该剧,却激起了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同年8月,波兰追随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波兰人民的不满,哥穆尔卡一贯维护波兰民族利益的形象严重受损。终于因物价问题爆发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
    1970年12月12日,波兰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对46种食品、日用品和工业品实行提价,其幅度分别达3.6%-92.1%,其中肉类提价17%、奶类涨价33.4%。估计每个家庭的开支将因此而增加20%左右。波兰人民极为不满,各地抗议提价的罢工斗争引发工人与当局之间的流血冲突,导致45人死亡、1165人受伤和4亿兹罗提的物质损失。为了缓和群众情绪,政府撤消提价决定,党中央全会决定解除哥穆尔卡的职务,由盖莱克接任第一书记职务。事态平息,但哥穆尔卡所的改革也至此告一段落。虽然波兰经济体制的改革未能实现,但波兰经济学家的思想对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改革的具体战略路径与方法上,中国是()典型代表。

    A、休克疗法

    B、实验室方式

    C、激进式

    D、爆发式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欧洲议会日前通过决议,要求对波兰和匈牙利继续执行《里斯本条约》第七条惩处程序。该决议引发波兰和匈牙利强烈反弹。舆论普遍认为,欧盟和波兰、匈牙利此轮矛盾升级,再次凸显和加大了欧洲内部长期存在的“东西裂痕”。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 第15题:

    东欧各国在转型过程中,除匈牙利等少数国家外,大多采取了()

    • A、“休克疗法”
    • B、渐进改革法
    • C、暴力斗争法
    • D、和平共处法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从总体上看,可供改革者选择的基本战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综合性改革的激进战略,另一种是多项分进式改革的渐进战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采取的方式是()

    • A、渐进式改革
    • B、激进式改革
    • C、休克疗法
    • D、改良式改革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休克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政府调控
    • B、渐进式改革
    • C、放开物价和迅速私有化
    • D、取消计划经济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治疗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创造性地将其用于经济改革实践中。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后来成为转型国家实行激进改革的纲领,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1980s年代末期,萨克斯被波兰等东欧国家聘为政府经济顾问,这些国家面临反危机和经济转轨的双重任务。萨克斯决定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验应用到东欧。1992年初俄罗斯经济转轨时也聘请萨克斯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推行“休克疗法”。 曾任波兰第一副总理、财政部长(1994-1997年),被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的科勒德克认为,人为的“休克疗法”并未带来经济增长的奇迹,波兰的成功来自抛弃了“休克疗法”,而非相反。另外,匈牙利、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立陶宛、捷克等对转轨第一阶段效果不满意的国家,纷纷抛弃“休克疗法”而转向渐进改革。这些国家经过1990-1993年的负增长,1994年以后开始步入回升轨道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认识“休克疗法”?(5分) 2.中国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0分)


    正确答案: 1.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激进的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通过全面的自由化来实现整体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2.(1)盲目崇拜西方制度;(2)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3)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4)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采取的方式是()
    A

    渐进式改革

    B

    激进式改革

    C

    休克疗法

    D

    改良式改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实行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
    A

    俄罗斯

    B

    波兰

    C

    罗马尼亚

    D

    乌克兰

    E

    匈牙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
    A

    俄罗斯

    B

    波兰

    C

    罗马尼亚

    D

    乌克兰

    E

    匈牙利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方式是()
    A

    渐进式的

    B

    激进式的

    C

    “休克疗法”式的

    D

    一步到位式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