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A、某化工厂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B、某鞭炮生产企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C、某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仍然要求进行煤炭生产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D、某电力工程公司是某大型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违反国家规定,私自改

题目

下列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某化工厂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
  • B、某鞭炮生产企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
  • C、某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仍然要求进行煤炭生产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 D、某电力工程公司是某大型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违反国家规定,私自改变施工方案,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10人伤亡。其直接责任人员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对拆迁不满,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将其分成两堆后离开。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成立放火罪
    B.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如认为甲的行为不成立放火罪,那么其行为也不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放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甲在公路上点起火堆,但该火堆的燃烧范围和能量既不能将公路烧坏,也不能对过往车辆造成危害,甲的行为并不能对公共安全形成具体危险,因而在客观上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甲点小火堆的行为也说明其在主观上并没有制造火灾的放火罪故意。因此,不构成放火罪,也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C项正确。

  • 第2题:

    甲卖迷药,明知乙将使用迷药进行犯罪活动,仍然教乙迷药的使用方法等知识,乙用迷药迷倒丙后拿走了财物。后乙多次使用该迷药实施犯罪行为。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该行为会导致乙实施不特定的犯罪

    B.甲的行为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出售迷药的行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

    C.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

    D.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的帮助犯,亦触犯了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想象竞合

    答案:A
    解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危险,即犯罪行为可能侵害的对象或造成的后果无法估计且难以控制,行为造成的侵害对象或危险及实害结果可能随时增加或扩大。本案中,乙使用迷药实施抢劫等犯罪行为,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甲出售迷药的行为也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因此,甲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A项错误,当选。B项正确,不当选。乙使用迷药迷倒丙后取走财物的行为,属于以暴力、胁迫之外的“其他方法”排除被害人的反抗,成立抢劫罪。甲帮助乙实施该行为,成立抢劫罪的共犯(帮助犯),甲向乙传授如何“迷倒”他人进而取得财物的方法,亦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想象竞合。C、D两项正确,不当选。

  • 第3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列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

    • A、放火
    • B、驾车撞人
    • C、爆炸
    • D、投放危险物质
    • E、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

    正确答案:B,E

  • 第4题:

    关于放火罪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B、放火罪客观方面实施了放火行为
    • C、主体已满16周岁
    • D、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正确答案:不特定多数人;重大公私财产

  • 第6题: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 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列关于爆炸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爆炸罪的成立必须要求发生具体侵害结果
    • B、行为人采用爆炸方法引起火灾,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爆炸罪
    • C、行为人采用爆炸方法决堤制造水患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爆炸罪
    • D、在爆炸引起火灾的情况下,爆炸行为本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且爆炸情节重于放火情节,应认定为爆炸罪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行为只侵犯某一特定的人身或者特定的财产,而不直接危及公共安全,就不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 B、明知是他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的枪支、弹药而为其存放的行为,构成非法储存枪支罪
    • C、甲捡拾一包,乘坐地铁时,经检查,该包内有手枪三把,甲不构成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
    • D、乙将雷管放置在某防洪大堤某处,引爆雷管后,导致防洪大堤决口,造成水患,构成决水罪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有()。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6岁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国内安全保卫,是对()的侦查和防范]二作。

    • A、违法行为
    • B、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 C、犯罪行为
    • D、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对拆迁不满,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将其分成两堆后离开。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甲的行为成立放火罪

    B

    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如认为甲的行为不成立放火罪,那么其行为也不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C三项,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现实危险。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同放火罪相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也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现实危险。本题中,甲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点燃一个焰高20厘米的火堆,并不足以危害车辆的通行安全,未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现实危险,小火堆事实上也很快被通行车辆轧灭。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放火罪,也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行为人必须使用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所以如果行为只是危害公共安全,但并非采用满足要求的危险方法,不能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12题:

    填空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正确答案: 不特定多数人,重大公私财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本欲驾驶汽车在繁华街道见人就撞,不料尚未撞人便直接撞到墙上,未造成人员损伤。甲的行为构成

    A.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预备)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止)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危险犯,只需要达到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就构成该罪的既遂,而不需要造成实际损害结果。

  • 第14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列不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

    • A、放火
    • B、驾车撞人
    • C、爆炸
    • D、投放危险物质
    • E、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

    正确答案:A,C,D

  • 第15题:

    失火罪是指行为人因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 A、在公开场所,以驾车肆意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 B、在电影院里肆意开枪射击的
    • C、谎称在超市里安装炸弹,制造混乱的
    • D、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下列关于爆炸罪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爆炸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为故意
    • B、成立爆炸罪不要求发生具体的侵害结果
    • C、爆炸的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 D、以爆炸的方法引起火灾的,应认定为爆炸罪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有().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下列关于爆炸罪的犯罪构成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下列关于决水罪的犯罪构成表述错误的有()。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多选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列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
    A

    放火

    B

    驾车撞人

    C

    爆炸

    D

    投放危险物质

    E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列不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等。
    A

    遵守劳动纪律

    B

    服从管理

    C

    听从指挥

    D

    保守工作秘密

    E

    履行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放火罪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

    放火罪客观方面实施了放火行为

    C

    主体已满16周岁

    D

    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放火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