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国民收入决定与国民收核算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
(1)两者的组成相同。以两部门为例,它们均为C和I,前者是把C和I作为经济变量,研究C和I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的;后者是按Y=C+I计算国民收入。
(2)共同运用了AS=AD的原理。前者把AS=AD作为恒定的分析方法,以此来决定国民收入;而后者是把AS=AD作为恒定的统计方法,据此计算国民收入。区别:国民收入决定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水平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核算是回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的数量是多少,是对客观经济的如实反映。它是要解决国民收入总量计算问题。
更多“简述国民收入决定和国民收入核算的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折旧就可以得出国民生产净值。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间接税就得出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去企业所得税,加上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加上政府向居民户支付的利息就是个人收入。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交纳的税收(例如所得税,财产税等)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 第2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正确答案:产品市场

  • 第3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正确答案: 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按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家庭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GDP=C+I+G;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之和,即GDP=C+S+T。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因此,得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C十I十G=C+S+T
    两边消去C可以得到:
    I十G=S+T
    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 第4题:

    所谓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总供给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正确答案:两部门经济是指由家庭和厂商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在两部门经济中,依照支出方法测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个人消费C和私人投资I即GD、P=C+I,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C与储蓄S之和,即GDP=C+S。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相等的,因此,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有:
    C+I=C+S
    两边消去C,得到
    I=S
    这表明,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投资等于储蓄的均等。

  • 第6题:

    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有()。

    • A、投资是国民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B、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引起国民收入多倍的增加或减少
    • C、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将导致投资加速地扩张或收缩
    • D、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在长期中
    • E、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收入决定和国民收入核算的关系。

    正确答案: 国民收入决定与国民收核算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
    (1)两者的组成相同。以两部门为例,它们均为C和I,前者是把C和I作为经济变量,研究C和I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的;后者是按Y=C+I计算国民收入。
    (2)共同运用了AS=AD的原理。前者把AS=AD作为恒定的分析方法,以此来决定国民收入;而后者是把AS=AD作为恒定的统计方法,据此计算国民收入。区别:国民收入决定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水平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核算是回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的数量是多少,是对客观经济的如实反映。它是要解决国民收入总量计算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正确答案: 两部门经济是指由家庭和厂商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在两部门经济中,依照支出方法测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个人消费C和私人投资I即GD、P=C+I,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C与储蓄S之和,即GDP=C+S。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相等的,因此,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有:
    C+I=C+S
    两边消去C,得到
    I=S
    这表明,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投资等于储蓄的均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正确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2)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这个角度计算的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正确答案: 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按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家庭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GDP=C+I+G;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之和,即GDP=C+S+T。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因此,得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C十I十G=C+S+T
    两边消去C可以得到:
    I十G=S+T
    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

    B

    运用生产法核算国民收入,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

    C

    运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

    D

    计算最终消费率需要三种方法综合运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折旧就可以得出国民生产净值。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间接税就得出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去企业所得税,加上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加上政府向居民户支付的利息就是个人收入。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交纳的税收(例如所得税,财产税等)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
    B.运用生产法核算国民收入,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
    C.运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
    D.计算最终消费率需要三种方法综合运用

    答案:C
    解析: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这些产品最终使用的去向,一是用于最终消费,二是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将一定时期内这三项最终使用价值相加,就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公式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3、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故,选项C正确。

  • 第14题: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正确答案: 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动。从总支出角度看,这时的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假定政府购买是G=G0;政府税收对消费和投资都产生影响,假定政府征收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Y-T0。由此,消费函数为C=α+βYd=α+β(Y—T0)。从而,由计划支出与计划收入的均衡所决定的国民收入为:
    C.I+G=α+β(Y—T0)+I0+G0=Y
    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 第15题: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国民收入核算


    正确答案: 宏观经济学将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来衡量和表现。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和体系就称为国民收入核算。

  • 第17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正确答案: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G)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TA,当征收比例所得税时,TA=tY)与转移支付(TR)影响产出与可支配收入(YD=Y+TR-TA),而消费决定于可支配收入,在I给定,G也固定不变时,可求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AD和均衡国民收入。并且可以描述在几何图形中,此时AD曲线的截距高于两部门经济的,其斜率小于两部门经济。

  • 第18题: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正确答案: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以西方经济学为依据,认为所有经济活动均创造价值,所以国民收入是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和劳务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的价值总和。

  • 第19题:

    问答题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
    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一个结算。它可以运用支出法和收 入法来衡量。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支出与收入核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如 果经济处于匀衡的运行之中,可以认为,经济的运行结果是核算的结果。因此,为了分析国 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把经济中的支出和收入分别置于事先加以考察,则恒等式恰好是这些因 素运行的均衡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 需求和来自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 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事先计划的形 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折旧是总投资的一部分,既然按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计入的是总投资(私人投资+政府投资),所以为了使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与支出法核算的国民收入相一致,在按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时,必须计入折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在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的经济含义是一致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正确答案: 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G)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TA,当征收比例所得税时,TA=tY)与转移支付(TR)影响产出与可支配收入(YD=Y+TR-TA),而消费决定于可支配收入,在I给定,G也固定不变时,可求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AD和均衡国民收入。并且可以描述在几何图形中,此时AD曲线的截距高于两部门经济的,其斜率小于两部门经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正确答案: 产品市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