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为克服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但在选择反应时中,不必安插“侦察试验”,因为对被试的要求不仅是反应要快,而且要准确。
2.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必须相同。
更多“简述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学习“汽化” 知识时, 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 实验。 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水。选择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的酒精灯,以防止由于火焰无力,温度上升过慢,而给观察带来不便。选择温度较高的温水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一般温度为90℃的水为宜。同时要避免使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的水,其空气含量较低,再次沸腾时,其内部和表面难以出现大量气泡,无法直观地呈现剧烈的沸腾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会导致酒精燃烧不充分,影响加热速度。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
    (3)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应悬垂入水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否则会导致测定的温度不准。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热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导致读出的温度不准。
    (4)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实验中,要边加热边搅拌,增加热对流,减少水沸腾
    所需要的时间^玻璃杯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损失。
    (5)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90℃初温度为宜,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持续5min即可。
    (6)选择端走烧杯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以停止加热。

  • 第2题:

    简述在插花的色彩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1)花色不宜过多;
    (2)颜色搭配应有主次;
    (3)花色搭配不宜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相配;
    (4)花色相邻间宜互有穿插和呼应。

  • 第3题:

    简述在装置停工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高温条件下,以防金属设备温度变化剧烈,热胀冷缩造成设备泄漏.
    (2).开关阀门的操作在正常情况下开关要缓慢,尤其开阀门时,打开头两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畅通情况,然后再逐渐开大至达到要求为止.
    (3).加热炉未全部熄火或者炉膛温度很高,有引燃瓦斯的危险,这时,装置不得进行排空或低排凝,以防引燃爆炸着火.
    (4).高温真空设备的停用,必须先破坏真空恢复常压,待设备内的介质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时方可与大气相通.以防设备内的爆炸.
    (5).装置停工时设备内的液体物料应尽可能抽空送出装置外.
    (6).设备吹扫和置换,必须按停工方案吹扫置换程序和时间进行.

  • 第4题:

    简述承办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认真遵循承办规则。
    (2)合理安排承办次序。
    (3)及时反馈承办结果。

  • 第5题:

    简述酶反应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酶的稳定性对酶反应器的功效是很重要的。在操作过程中,有时需要用酸或碱来调节反应液PH。如果局部的pH过高或过低,就会引起酶的失活,或者使底物和产物发生水解反应。这时,可用加快搅拌已促使混合均匀。如果底物和产物在反应器中不够稳定的话,可以采用高浓度的酶,以减少底物和产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损失。防止微生物污染:酶反应器操作中,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固定化酶活性降低或损失。

  • 第6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请简述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三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也称实验处理
    (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 第7题:

    简述单摆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摆长的测定中,眼睛与摆球最低点平行,视线与尺垂直,以避免误差。
    (2)测定周期T(50)时,要从摆球摆至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从最低点停止计时。这样可以把反应延迟时间前后抵消,并减少人为的判断位置产生的误差。

  • 第8题:

    简述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正确判断感生电动势的最大值,即左右稍微转动探测线圈,指针都将偏离最大位置,此时探测线圈法线方向与该处磁感应强度方向一致;次接线时要断电,请勿带电操作;转动线圈时动作要缓慢均匀,确定位置要准确;探测线圈内部接线较细,要注意保护线圈。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为克服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但在选择反应时中,不必安插“侦察试验”,因为对被试的要求不仅是反应要快,而且要准确。
    2.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必须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许多问题,请简述之。

    正确答案: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PCR反应体系,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PCR原理: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两个与靶DNA两侧序列互补的引物,在体外进行靶DNA的重复合成。
    包括3个步骤:
    (1)DNA变性: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靶DNA的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引物延伸是5’→3’方向)。新合成DNA在新一轮变性解离后形成更多的模版与引物退火,在DNA聚合酶催化行,合成新一轮的靶DNA。每一轮DNA的合成均以所有DNA为模版,靶DNA数量呈指数增加。
    2.注意问题:引物
    (1)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
    (2)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点条件下课扩增至10kb
    (3)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太少扩增效果不佳,太多易出血非特异性条带;ATGC最后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成串排列
    (4)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条带
    (5)引物3’末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
    (6)引物中有货最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
    (7)引物特异性:引物与核苷酸序列数据库的其他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8)引物量: 每条引物浓度0.1~1μ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过高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增加引物之间形成聚体的机会
    P.CR循环次数:循环次数觉得PCR扩增程度。主要取决于模版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在30~40次,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量亦随之增多
    设立对照:PCR反应应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是PCR反应是否成功、产物条带位置及大小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实验中设置处理因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抓住主要矛盾:选择能反映“假说”的主要处理因素和恰当的水平;2)注意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3)注意因素的强度;4)注意区别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 第14题:

    实验中设置处理因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抓住主要矛盾:选择能反映“假说”的主要处理因素和恰当的水平;2)注意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3)注意因素的强度;4)注意区别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

  • 第15题:

    简述PCR反应体系,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1.PCR原理: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两个与靶DNA两侧序列互补的引物,在体外进行靶DNA的重复合成。
    包括3个步骤:
    (1)DNA变性: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靶DNA的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引物延伸是5’→3’方向)。新合成DNA在新一轮变性解离后形成更多的模版与引物退火,在DNA聚合酶催化行,合成新一轮的靶DNA。每一轮DNA的合成均以所有DNA为模版,靶DNA数量呈指数增加。
    2.注意问题:引物
    (1)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
    (2)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点条件下课扩增至10kb
    (3)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太少扩增效果不佳,太多易出血非特异性条带;ATGC最后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成串排列
    (4)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条带
    (5)引物3’末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
    (6)引物中有货最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
    (7)引物特异性:引物与核苷酸序列数据库的其他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8)引物量: 每条引物浓度0.1~1μ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过高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增加引物之间形成聚体的机会
    P.CR循环次数:循环次数觉得PCR扩增程度。主要取决于模版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在30~40次,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量亦随之增多
    设立对照:PCR反应应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是PCR反应是否成功、产物条带位置及大小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第16题:

    简述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⑴在选用动物时,注意尽可能选择其机构、机能和代谢特点接近于人类的种属。
    ⑵在动物个体选择上,应注意动物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健康情况等,以减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 第17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许多问题,请简述之。


    正确答案: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 第18题:

    简述实验报告中问题的提出部分应包括的内容。


    正确答案: 问题的提出相当于引言,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必须简明扼要地阐述以下内容。
    (1)该实验研究的时代背景。
    (2)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现状、问题和趋势,即理论背景。
    (3)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即现实背景。
    (4)该实验研究的意义。
    (5)该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假设。

  • 第19题:

    简述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不能带电连接电路;接线时,所有的电池的正、负极不能接错,否则补偿回路不可能调到补偿状态;电路连接好后,必须等老师检查无误才可以动手做实验;实验中发现问题立即关掉电源,然后找老师。

  • 第20题:

    问答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承办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认真遵循承办规则。
    (2)合理安排承办次序。
    (3)及时反馈承办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请简述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三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也称实验处理
    (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学习“汽化”知识时,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实验。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