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侯景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十字军东征历来是中世纪研究的一个重点。本题中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考生可对其中几个方面具体来谈,例如:对教会的影响、对商业和城市兴起的影响等。

  • 第2题: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大同十一年,针对近臣上疏的意见非但没有从谏反思,反而强词夺理予以辩驳。最终始于侯景之乱。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南梁太清年间,侯景叛魏投梁,梁武帝萧衍派遣()为主将统兵十万北上迎接侯景,结果兵败被俘。


    正确答案:萧渊明(梁闵帝,字靖通)

  • 第4题:

    士族的权威受到挑战的表现有()。

    • A、《氏族志》的编订事件
    • B、侯景之乱
    • C、佛教对礼法的冲击
    • D、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侯景之乱


    正确答案: 梁太清元年(547),原东魏大将侯景因惧为高欢子澄所害,降梁。旋为东魏慕容昭宗所败,于次年正月率残部渡淮,袭据寿春。八月,与梁临贺王萧正德勾结,举兵反。正德时为梁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利用职权用船只潜运景军于采石上岸,景推之为天子,改元正平。景陷东府城,恣意杀掠,台城虽得羊侃监守而内外断绝。援台诸军号令不一。自相离贰,终无成功。时梁武帝已将政务交付萧纲。景军乏食,佯称请和,纲竟许之,下令撤遣散援台诸军,景得以运东城米以济军,复围台城。
    三年三月,台城终陷。景复太清之号,杀正德。武帝饥兵而死,景立纲为帝,即简文帝,自为相国,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又进攻东方各
    郡,陷会稽,尽有三吴,到处烧杀戮掠,江南受到严重破坏。大宝二年(551),湘东王萧绎所遣王僧辩诸军,大破景军于巴陵,景东还,废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又矫栋诏禅位于己,改元太始,国号汉。三年二月,僧辩与其兵岭南之陈霸先会师于江州白茅湾,刑牲结盟讨景。三月,攻克建康,景自沪渎入海,企图北逃,为妻兄羊鲲所杀。景之乱梁,历时五年。

  • 第6题:

    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1)是12世纪以来英法两国争夺大陆领土的斗争和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2)弗兰德尔问题。英法都在争夺法国北部的商业区,尤其是毛纺业发达的弗兰德尔地区(3)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瓦罗亚家族的菲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要求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继位,王位继承问题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国国王,战争开始。
    经过: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勒丁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第二阶段(1360年—1400年)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法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第三阶段(1415年—1429年)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法王查理六世在
    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影响: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同时战争使法国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融合过程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 第7题:

    试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1)中央:中央政治腐败。(2)地方: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3)经济:土地高度集中。时间:755—763年。影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第8题:

    问答题
    曾经平定侯景之乱的陈霸先废掉了谁,自立陈朝政权?

    正确答案: 陈霸先废掉了梁敬帝(萧方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均田制以及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府兵制瓦解,造成中央集权衰弱,方镇势力日强,形成了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当时京师的兵力,不到边镇的1/6,军镇节度使总揽了地方的军、民、财权等各项大权,具备了割据的客观条件。
    (2)安禄山为人狡诈,善于奉迎,自结识杨贵妃后,逐渐取得玄宗的信任,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超过15万。为他叛乱提供了条件和实力。此外,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直接矛盾冲突,也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导火线。
    (3)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政治黑暗。唐玄宗统治后期,由锐意改革转向志得意满,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陶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先后任用奸诈的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统治混乱,激化了社会矛盾,给安史之乱造成了可乘之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1)中央:中央政治腐败。(2)地方: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3)经济:土地高度集中。时间:755—763年。影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侯景之乱

    正确答案: 梁太清元年(547),原东魏大将侯景因惧为高欢子澄所害,降梁。旋为东魏慕容昭宗所败,于次年正月率残部渡淮,袭据寿春。八月,与梁临贺王萧正德勾结,举兵反。正德时为梁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利用职权用船只潜运景军于采石上岸,景推之为天子,改元正平。景陷东府城,恣意杀掠,台城虽得羊侃监守而内外断绝。援台诸军号令不一。自相离贰,终无成功。时梁武帝已将政务交付萧纲。景军乏食,佯称请和,纲竟许之,下令撤遣散援台诸军,景得以运东城米以济军,复围台城。
    三年三月,台城终陷。景复太清之号,杀正德。武帝饥兵而死,景立纲为帝,即简文帝,自为相国,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又进攻东方各
    郡,陷会稽,尽有三吴,到处烧杀戮掠,江南受到严重破坏。大宝二年(551),湘东王萧绎所遣王僧辩诸军,大破景军于巴陵,景东还,废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又矫栋诏禅位于己,改元太始,国号汉。三年二月,僧辩与其兵岭南之陈霸先会师于江州白茅湾,刑牲结盟讨景。三月,攻克建康,景自沪渎入海,企图北逃,为妻兄羊鲲所杀。景之乱梁,历时五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侯景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正确答案: 侯景是北魏怀朔镇已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幼时和高欢极为友好。六镇起义失败后,景先后降于尔朱荣、高欢、西魏。高欢死后,面对欢子高澄和西魏宇文泰的东西夹击,被迫向南朝梁武帝乞降求援,梁武帝错误的以为一统中原的机会已经来到,遂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派兵攻击东魏以为之援,可惜彭城一战,大败而回。侯景由此进入南朝,成为盘踞一方的南朝军阀。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勾结因立嫡未遂的萧正德举兵造反,攻陷建康后,他很快废萧正德,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立梁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是年十月,杀简文帝;十一月,侯景自立,建国号“汉”。
    侯景在南朝之时,肆意纵兵掳掠,且残暴凶杀对江南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史书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富庶繁华的江南竟被破坏到这种程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安史之乱的影响。


    正确答案:安史之乱后,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赋役繁苛,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无疑加速了唐的灭亡。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 第14题:

    桩景则一般是来自山野,采集那些经过多年樵伐或者由于其它自然原因的影响而形成的()、()、(),经过短时间的培养而制作形成的盆景。


    正确答案:古树桩;怪树桩;枯树桩

  • 第15题:

    曾经平定侯景之乱的陈霸先废掉了谁,自立陈朝政权?


    正确答案: 陈霸先废掉了梁敬帝(萧方智)。

  • 第16题:

    简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均田制以及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府兵制瓦解,造成中央集权衰弱,方镇势力日强,形成了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当时京师的兵力,不到边镇的1/6,军镇节度使总揽了地方的军、民、财权等各项大权,具备了割据的客观条件。
    (2)安禄山为人狡诈,善于奉迎,自结识杨贵妃后,逐渐取得玄宗的信任,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超过15万。为他叛乱提供了条件和实力。此外,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直接矛盾冲突,也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导火线。
    (3)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政治黑暗。唐玄宗统治后期,由锐意改革转向志得意满,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陶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先后任用奸诈的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统治混乱,激化了社会矛盾,给安史之乱造成了可乘之机。

  • 第17题:

    简述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1)原因:
    1)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司马氏宗室为王,以郡建国。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推行都督制,诸王拥有行政权力和军队,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西晋的“八王之乱”主要是由于宗室诸王持节都督诸军事,军权太重造成的。
    2)皇帝的委托不得其人,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任用的官吏大多是无才之人,许多大臣骄奢逸乐,贪取钱财,乐虞我诈,争权夺利。
    3)皇帝大权旁落,外戚、后妃与宗师诸王争相操纵朝廷。外戚、后妃与宗室诸王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直接酿成了晋初的“八王之乱”。
    (2)影响: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破坏了太康年间的安定局面,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动摇了西晋苦心经营的政治格局。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反叛西晋的统治,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 第18题:

    简述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而德国移民上层逐渐成为捷克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捷克教会的改革家胡司成为人民反抗的领袖,而1415年胡司被“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成为战争爆发的另一个原因。
    经过:1419年7月30日,传教士约翰·哲里夫领导的布拉格市民起义标志着战争的爆发。1420年春,德皇纠集10万大军,亲自指挥第一次十字军征讨,而起义军两派联合对敌,很快的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而随后的1421和1422年又两次打败了教皇和德皇组织的十字军。并在后来的1427年和1431年分别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入侵。但1422年再击退了第三次十字军的进攻后,起义军中的圣杯派打算与敌人妥协,结束战争。1434年,教会和圣杯派勾结反对塔波尔派的战争阴谋爆发,5月,双方激战于里旁。而因为内部有人叛变,塔波尔派全军就义,但残部仍坚守着南方的一些据点,直至1452年。
    影响:捷克胡司战争,再整个欧洲历史上是最著名的农民战争之一,无论是在持久性上、斗争规模上,还是在纲领的鲜明性、军队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韧性上,均为此前欧洲任何农民战争所不及。这次战争给教皇德皇为首的世俗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同时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胡司和塔波尔派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特别是一个世纪后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 第19题:

    多选题
    士族的权威受到挑战的表现有()。
    A

    《氏族志》的编订事件

    B

    侯景之乱

    C

    佛教对礼法的冲击

    D

    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1)原因:
    1)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司马氏宗室为王,以郡建国。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推行都督制,诸王拥有行政权力和军队,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西晋的“八王之乱”主要是由于宗室诸王持节都督诸军事,军权太重造成的。
    2)皇帝的委托不得其人,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任用的官吏大多是无才之人,许多大臣骄奢逸乐,贪取钱财,乐虞我诈,争权夺利。
    3)皇帝大权旁落,外戚、后妃与宗师诸王争相操纵朝廷。外戚、后妃与宗室诸王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直接酿成了晋初的“八王之乱”。
    (2)影响: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破坏了太康年间的安定局面,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动摇了西晋苦心经营的政治格局。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反叛西晋的统治,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大同十一年,针对近臣上疏的意见非但没有从谏反思,反而强词夺理予以辩驳。最终始于侯景之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而德国移民上层逐渐成为捷克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捷克教会的改革家胡司成为人民反抗的领袖,而1415年胡司被“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成为战争爆发的另一个原因。
    经过:1419年7月30日,传教士约翰·哲里夫领导的布拉格市民起义标志着战争的爆发。1420年春,德皇纠集10万大军,亲自指挥第一次十字军征讨,而起义军两派联合对敌,很快的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而随后的1421和1422年又两次打败了教皇和德皇组织的十字军。并在后来的1427年和1431年分别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入侵。但1422年再击退了第三次十字军的进攻后,起义军中的圣杯派打算与敌人妥协,结束战争。1434年,教会和圣杯派勾结反对塔波尔派的战争阴谋爆发,5月,双方激战于里旁。而因为内部有人叛变,塔波尔派全军就义,但残部仍坚守着南方的一些据点,直至1452年。
    影响:捷克胡司战争,再整个欧洲历史上是最著名的农民战争之一,无论是在持久性上、斗争规模上,还是在纲领的鲜明性、军队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韧性上,均为此前欧洲任何农民战争所不及。这次战争给教皇德皇为首的世俗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同时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胡司和塔波尔派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特别是一个世纪后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1)是12世纪以来英法两国争夺大陆领土的斗争和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2)弗兰德尔问题。英法都在争夺法国北部的商业区,尤其是毛纺业发达的弗兰德尔地区(3)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瓦罗亚家族的菲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要求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继位,王位继承问题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国国王,战争开始。
    经过: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勒丁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第二阶段(1360年—1400年)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法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第三阶段(1415年—1429年)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法王查理六世在
    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影响: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同时战争使法国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融合过程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