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卡脖子”。”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种子组合全适宜点播的是()。

    • A、马尾松、杉木、侧柏
    • B、杉木、桂花、银杏
    • C、桉树、杉木、鱼尾葵
    • D、桂花、银杏、假槟榔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下列属于检疫对象的是()

    • A、松针褐斑病
    • B、毛竹枯梢病
    • C、松材线虫病
    • D、杉木炭疽病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炭疽病类的典型症状是什么?锈病类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典型症状:病斑较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状,黄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其上散生或轮生许多小黑点,病健交界处稍隆起。潮湿条件下,小黑点上产生淡红色粘液(分生孢子堆)。
    防治措施:
    ⑴在园林设计栽培时,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防止转主寄生的锈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为了预防海棠锈病,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要避免海棠和桧柏类针叶树混栽;如因景观需要必须一起栽植,则应考虑将桧柏类针叶树栽在下风向,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⑵结合庭院清理和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⑶在休眠期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 第4题:

    油茶炭疽病症状、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症状:为害果、叶、枝、梢和花蕾等部位。
    ①果实:病斑黑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有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或露水湿润,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果实从中间开裂。
    ②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内轮生小黑点。
    ③新梢:多发生在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褐色,中部带灰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
    ④枝干:病斑呈梭形溃疡状或不规则下陷,病斑和枝干有明显界限。
    ⑤花蕾:多发生在基部鳞片上,呈不规则形,黑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边缘,也不隆起;病梗后期呈灰白色,上有黑点。病重时芽枯,蕾落。
    发病规律:①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枝干或病枝上越冬。
    ②传播方式:雨水,昆虫传播;
    ③4月初开始发病,危害嫩叶梢;5月中旬至6月侵染果实。
    ④油茶不同物种,品种和类型抗炭疽病程度不同。

  • 第5题:

    炭疽病急性、亚急性临床症状及常用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 症状:高温、肿、血尿、便中带血等症状,另外呈现天然孔流血,血液呈黑红色,凝固不全,脾脏高度肿大。
    常用诊断方法:细菌学诊断,炭疽杆菌:长而直的大杆菌,长3-8um,宽1-1.5um,在培养基中形成长链;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和空气接触能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血清学诊断:采用沉淀反应来进行。
    重叠法:吸炭疽沉淀素血清加入管内→用另一毛细血管吸沉淀原沿管壁加等量于血清上→15min内判定。
    逆叠法:先加入沉淀原→用另一支吸管吸炭疽沉淀素血清→插入管底→因血清比重大,故沉淀原浮起→3min内判定。

  • 第6题:

    杉木炭疽病多在春季和初夏发生,头年秋梢受害最重。通常在枝梢顶芽以下10厘米左右的茎叶发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针对炭疽病例的严重中毒症状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 严重病例可用皮质激素缓解中毒症状,常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静脉滴注。

  • 第8题:

    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 第9题:

    问答题
    杉木炭疽病。

    正确答案: 1.症状:枯叶、枯梢、枯枝、全株枯死。有些有颈枯现象。
    2.病原:子囊菌亚门炭疽菌。弱寄生。分生孢子为单胞,子囊孢子也为单胞。
    3.侵染循环:菌丝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直接侵染,有潜伏侵染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或颈枯。

    正确答案: “卡脖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炭疽病类的典型症状是什么?锈病类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典型症状:病斑较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状,黄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其上散生或轮生许多小黑点,病健交界处稍隆起。潮湿条件下,小黑点上产生淡红色粘液(分生孢子堆)。
    防治措施:
    ⑴在园林设计栽培时,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防止转主寄生的锈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为了预防海棠锈病,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要避免海棠和桧柏类针叶树混栽;如因景观需要必须一起栽植,则应考虑将桧柏类针叶树栽在下风向,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⑵结合庭院清理和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⑶在休眠期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属于检疫对象的是()

    • A、毛竹枯梢病
    • B、松针褐斑病
    • C、杉木炭疽病
    • D、柑桔溃疡病

    正确答案:A,B,D

  • 第14题:

    下列属于检疫对象的是()

    • A、杉木炭疽病
    • B、种苗猝倒病
    • C、木麻黄青枯病
    • D、松材线虫病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或颈枯。


    正确答案:“卡脖子”

  • 第16题:

    杉木炭疽病。


    正确答案: 1.症状:枯叶、枯梢、枯枝、全株枯死。有些有颈枯现象。
    2.病原:子囊菌亚门炭疽菌。弱寄生。分生孢子为单胞,子囊孢子也为单胞。
    3.侵染循环:菌丝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直接侵染,有潜伏侵染现象。

  • 第17题:

    棉花炭疽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棉籽和幼芽受害,变褐腐烂;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斑,渐呈红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病重时斑包围茎基部或根部,呈黑褐色湿腐状,棉苗枯萎而死。子叶受害,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

  • 第18题:

    青椒炭疽病的表现症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青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果也可受害。
    果实染病表现为:表面初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随后扩大,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班面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往往由许多小点偏大杨,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温时,病斑上产生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斑常干缩呈膜状,破裂。
    叶片染病表现为:先产生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逐渐变成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为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
    果柄梁病表现为:生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往往开裂。

  • 第19题:

    稳定塔顶压力控制方案有()。

    • A、热旁路
    • B、卡脖子
    • C、热旁路和卡脖子结合
    • D、调节冷却水流量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炭疽病类在侵染及症状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①有潜伏侵染特点;
    ②发病部位呈现出轮状排列的子实体(小黑点),潮湿时病斑上有粉红色粘质物(孢子团)出现。

  • 第21题:

    判断题
    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卡脖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杉木炭疽病发生的特点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经人工接种试验,在20~27℃潜育期约8~3天。在自然条件下有潜伏侵染现象,即秋季侵染,至次年春才发病,一般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6月以后停止。到秋季黄化的新梢,又有少量发病。浅山丘陵地区,由于土壤瘠薄,粘重板结,透水不良或低洼积水,营造杉木因根系发育不良,发生黄化现象后,最易感染炭疽病。
    防治:
    1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提高整地标准和造林质量,加强抚育管理、施肥、压青,促使幼林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
    2 对黄化的杉木幼林,除加强土肥水管理外,在晚秋和早春病菌侵染期,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托布津、多菌灵800倍液防治;还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175g,兑水40~60kg喷雾防治。
    3 杉木幼树已郁闭成林,在傍晚静风条件下,可施放五氯酚钠等杀菌烟剂防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