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的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 第2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说明人性论和人的本质的方法论特征。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对人性的既定道德判断或者人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特征来说明人性问题,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个人及其实践活动来理解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维的关系来把握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统一中来阐发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 第3题: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 A、历史主义人性论
    • B、抽象人性论
    •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
    • D、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性论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正确答案: 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其涵义包括: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即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 第5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


    正确答案: ①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
    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的本性是在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

  • 第6题:

    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正确答案:(1)劳动是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需呀既人的本质。

  • 第7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本质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正确答案: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

    正确答案: ①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
    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的本性是在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教劳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2)劳教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3)劳教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受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制约。
    (1)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是道德产生的第一个历史条件。
    (2)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复杂化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事实上,劳动实践、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人类道德产生的历史过程必须从人类两种生产的状况来说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1)前奏期,两种生产日益复杂,原始人的生理心理也发展成熟起来,为道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萌芽期,道德发生史的研究表明,人类的道德胚胎萌发于原始禁忌。
    (3)形成期,人类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个由原始群的禁忌到氏族的禁令再到共同制定道德规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在要求到内在需要,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

  • 第14题: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诸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4)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

  • 第15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本质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观点包含哪三层含义?


    正确答案: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2.国家是阶级统治
    3.国家是部机器

  • 第17题:

    简述孟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孟子用来论证“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他的抽象的天赋道德的“性善说。”“善”即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孟子认为“善”是人生而俱来的本性。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不忍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同情心”。古代帝王所以有“仁”政,那就是因为他有“不忍之心”。除此之外,人还有其他的天赋本性,即“四端”。
    (1)“四端”
    “四端”即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这四种“心”,就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观念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甚至认为,人跟禽兽的差别极其微小,仅仅在于人是有这些“心”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因此,如果没有这四种“心”,就不能算作人。
    (2)“大体”与“小体”
    “大体”指心,即先验的“善性”,“小体”指耳目之欲,即人欲。“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意思是说,“大人”善于保存心中的善性,不使它丧失,并且用“心”来主导耳目之欲,所以是“大人”;而“小人”则不善于保存心中的善性,使它失掉了,而听任耳目之欲无限发展,所以就是“小人。”但在实践中,孟子严格区分“君子(大人)”和“小人”,认为“仁、义、礼、智”这些善行,只有“君子”能保存、能恢复,而“小人”是不会保存,也不可能恢复的。

  • 第18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 第19题:

    单选题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A

    历史主义人性论

    B

    抽象人性论

    C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

    D

    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性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孟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孟子用来论证“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他的抽象的天赋道德的“性善说。”“善”即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孟子认为“善”是人生而俱来的本性。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不忍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同情心”。古代帝王所以有“仁”政,那就是因为他有“不忍之心”。除此之外,人还有其他的天赋本性,即“四端”。
    (1)“四端”
    “四端”即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这四种“心”,就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观念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甚至认为,人跟禽兽的差别极其微小,仅仅在于人是有这些“心”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因此,如果没有这四种“心”,就不能算作人。
    (2)“大体”与“小体”
    “大体”指心,即先验的“善性”,“小体”指耳目之欲,即人欲。“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意思是说,“大人”善于保存心中的善性,不使它丧失,并且用“心”来主导耳目之欲,所以是“大人”;而“小人”则不善于保存心中的善性,使它失掉了,而听任耳目之欲无限发展,所以就是“小人。”但在实践中,孟子严格区分“君子(大人)”和“小人”,认为“仁、义、礼、智”这些善行,只有“君子”能保存、能恢复,而“小人”是不会保存,也不可能恢复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
    (2)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3)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犯罪。
    (4)犯罪人是可以改造的。
    (5)犯罪是可以预防的。
    (6)犯罪是最终可以消灭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正确答案: (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诸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4)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