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第一,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谴告和威慑。第二,他还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不仅是他的宇宙观,也是他的历史观。第三,对于人君的统治,他主张效法天道,人君的统治必须阴阳相兼,德刑并用。
更多“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相关问题
  • 第1题: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那些方面。


    参考答案:第一,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谴告和威慑。第二,他还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不仅是他的宇宙观,也是他的历史观。第三,对于人君的统治,他主张效法天道,人君的统治必须阴阳相兼,德刑并用。

  • 第2题:

    董仲舒提出了“()”的理论体系,使()思想上升为官方的指导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 第3题:

    董仲舒的形而上学思想贯穿他的整个思想体系。

    A

    B



  • 第4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在哲学史上对天人感应第一次进行了自觉而系统地阐发。天人感应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天人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天与人能互相影响。
    (2)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第一步,是将天神化,将自然属性人格化。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非天不生。阴阳即是天的刑德,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克则体现了天的刑罚,而春秋四季则体现的是天的爱、乐、严、哀的志向。
    (3)第二步是讲天人同类、人副天数。天人能够“合一”的基础,在于二者本是同类。认为天是人之曾祖父,而人则是天的副本,举凡天有什么,人也就有什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标准的“天人合一”的提法。
    (4)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认为,天人感应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是上传,即人以行感天;另一则是下达,天根据人的行为的好坏,或降下“祥瑞”以资鼓励,或降下灾异以示遣告和惩罚,后者又随着人是否反省和改正其恶行而逐步加重。
    (5)如此的双向天人感应的目的,在董仲舒是想要利用上天来劝诫统治者随时注意调整君民关系,防止官逼民反,它既包括“屈民而伸君”,也包括“屈君而伸天”,二者可以相互发明。

  • 第5题: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第一,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谴告和威慑。第二,他还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不仅是他的宇宙观,也是他的历史观。第三,对于人君的统治,他主张效法天道,人君的统治必须阴阳相兼,德刑并用。

  • 第6题:

    故宫的建筑思想里面体现了谁的思想()?

    • A、董仲舒
    • B、庄子
    • C、孟子
    • D、朱熹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正确答案: 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揉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造出一个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一类相感。由于天人同类,所以人的意识和作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非常变化,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气节的变化,天有自然之天,神性之天,道德之天。
    2人副天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他认为“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天”主宰万物的作用是通过阴阳和五行之气表现出来的,“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他宇宙演化论,也是用来论证天人感应的目的论。
    3遣告,利用宗教对人君的“失道”加以限制,但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根本利益来说,体现天对人君的一种爱护,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君权神授”。在他看来,“道”和“天”一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病存在是偏离了“道”。社会改革和变化只是对“失道”的补救。“合各有阴阳”是说相配合的两个方面,在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阳是主导地位,阴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了论证封建伦常秩序的永恒性。

  • 第8题:

    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


    正确答案: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在贤良策中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他想以政治的手段,借着国家的力量,推行其教育主张:第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综合了先秦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尤其折中调和了孟荀的善性、性恶论,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论,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一种先验的素质,这种素质具有善的可能性,也具有恶的可能性。董仲舒还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基于此,董仲舒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政治上的首要事情就是“德教”,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在董仲舒看来无非“三纲五常”。董仲舒把信与仁义礼智加在一起成为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他从五伦中提出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此,三纲五常遂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公式。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了四点:一是“正我”,二是“正其谊不谋其利”,三是“必仁且智”。董仲舒从他的教学目的出发,主张以“六经”为教材。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特别是“独尊儒术”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这些都有助于当时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但是,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独尊的地位,无疑对各种非儒学的学术思想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阻碍了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 第9题:

    问答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正确答案: 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揉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造出一个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一类相感。由于天人同类,所以人的意识和作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非常变化,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气节的变化,天有自然之天,神性之天,道德之天。
    2人副天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他认为“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天”主宰万物的作用是通过阴阳和五行之气表现出来的,“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他宇宙演化论,也是用来论证天人感应的目的论。
    3遣告,利用宗教对人君的“失道”加以限制,但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根本利益来说,体现天对人君的一种爱护,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君权神授”。在他看来,“道”和“天”一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病存在是偏离了“道”。社会改革和变化只是对“失道”的补救。“合各有阴阳”是说相配合的两个方面,在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阳是主导地位,阴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了论证封建伦常秩序的永恒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此时(西汉)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下列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

    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主流社会思想

    B

    董仲舒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得到采纳

    C

    董仲舒把人的正常欲望和封建秩序对立起来

    D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广大人民普遍接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析董仲舒“限民名田”思想的基本特点及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崇尚井田古制,但他终究是一位有较强现实感的思想家,他认为在汉代恢复井田古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
    (2)所谓“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3)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第一,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谴告和威慑。第二,他还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不仅是他的宇宙观,也是他的历史观。第三,对于人君的统治,他主张效法天道,人君的统治必须阴阳相兼,德刑并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概述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答案:
    解析:
    (1)德教是立政之本。 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末为辅。 (2)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所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 弟、朋友。 所谓“王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尽管“三纲”思想并非由董仲舒首先提出,但他对此进行了系统论证 并使之在教育和伦理实践中产生深刻影响。 从此以后,臣忠、子孝、妻顺成为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3) 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①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董仲舒认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比行为的效果更具有道德价值。在法律上,他属于 “原心定罪”派,认为“志邪者不待成” “本直者论其轻”。这种强调思想和行为动机的精神,落实到个人道德修养上,就是要求人们心正意诚,立志做一个适合封建国家要求的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将有损于封建纲常、有害封建国家利益的意念泯灭在内心萌芽状态。 对体现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道义和追求应髙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生 才能获得高度的和谐和最终的满足,也应是人生的基本取向。“正其谊(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正是董仲舒对这一道德修养原则的总概括。 ②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董仲舒认为,个人修养中应该特别注意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法在爱人, 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③ "必仁且智”。 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命题,认为在道德修养中必须做到"仁"与"智"的统一。他突出强调了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 第14题:

    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董仲舒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
    (1)他提出了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汉朝立法而用,故将《春秋》推至至尊,看成治国理民的法典。他的《春秋》法统说,大致有以下内容: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
    ②从秦的弊政中吸收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
    ③"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立法系统论。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君主统治是天意的体现,君主必须秉承天意来行事。另一方面,董仲舒也加强了对统治者的神化,给"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
    (3)维护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论。
    ①"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其中最主要的是"君为臣纲" 。②"五常"是指仁、义(谊)、礼、智、信。它是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准绳,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基本原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的核心是维护和巩固君主的权力,它通过调整封建社会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
    (4)主张"阳德阴刑",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董仲舒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为了阐述施行德和刑的方法,他创造了"性三品"说,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的司法主张。《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引经断狱,将儒家的经义应用到法律中去,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律化。"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

  • 第15题:

    试析董仲舒“限民名田”思想的基本特点及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崇尚井田古制,但他终究是一位有较强现实感的思想家,他认为在汉代恢复井田古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
    (2)所谓“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3)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 第16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此时(西汉)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下列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A、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主流社会思想
    • B、董仲舒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得到采纳
    • C、董仲舒把人的正常欲望和封建秩序对立起来
    • 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广大人民普遍接受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董仲舒的形而上学思想贯穿他的整个思想体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 A、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 B、阳德阴刑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三纲五常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

    • A、孟子
    • B、董仲舒
    • C、韩愈
    • D、白居易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故宫的建筑思想里面体现了谁的思想()?
    A

    董仲舒

    B

    庄子

    C

    孟子

    D

    朱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特点。

    正确答案: (1)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董仲舒改造和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把封建皇权和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神圣化、永恒化。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董仲舒把天描绘成创造一切,支配一切的神,从人的情感、意识等方面论证天与人是相适应的,即所谓“天人合一”。进而又到“天人感应”,从而为君权神授论制造理论依据。“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
    (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董仲舒提出了“大德而小刑”的法律原则,系统地论述了德主刑辅说。
    (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董仲舒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引经断狱,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董仲舒的政治法律思想,完全适应和满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但也有一些消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A

    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B

    阳德阴刑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三纲五常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在哲学史上对天人感应第一次进行了自觉而系统地阐发。天人感应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天人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天与人能互相影响。
    (2)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第一步,是将天神化,将自然属性人格化。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非天不生。阴阳即是天的刑德,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克则体现了天的刑罚,而春秋四季则体现的是天的爱、乐、严、哀的志向。
    (3)第二步是讲天人同类、人副天数。天人能够“合一”的基础,在于二者本是同类。认为天是人之曾祖父,而人则是天的副本,举凡天有什么,人也就有什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标准的“天人合一”的提法。
    (4)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认为,天人感应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是上传,即人以行感天;另一则是下达,天根据人的行为的好坏,或降下“祥瑞”以资鼓励,或降下灾异以示遣告和惩罚,后者又随着人是否反省和改正其恶行而逐步加重。
    (5)如此的双向天人感应的目的,在董仲舒是想要利用上天来劝诫统治者随时注意调整君民关系,防止官逼民反,它既包括“屈民而伸君”,也包括“屈君而伸天”,二者可以相互发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天人合一”的神权法理论。以此来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法自君出的合理性。
    2)阴阳五行说。他把阴阳五行说引入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为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德主刑辅”等主张寻找理论依据。)
    3)宗法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