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如下:
(1)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庇古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2)主要代表人物罗宾斯、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的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罗宾斯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效用可衡量性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不能成立,福利经济学的主张和要求没有科学根据。继罗宾斯之后,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等人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也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他们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代之以实证研究;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之上;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员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希克斯、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认为边际效用不能衡量,个人间效用无法比较,不能用基数数词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只能用序数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新福利经济学根据效用序数论反对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特别是第二个命题,反对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的主张。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前两个命题是为了回避效用的计算和个人间福利的比较,从而回避收入分配问题,后一个命题则公然把垄断资产阶级福利的增进说成是社会福利的增进。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勒纳、霍特林等人对经济效率问题作了论述。经济效率指社会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帕累托的最优状态“具有高度限制性”,不利于用来为资本主义辩解,为了扩大帕累托最优条件的适用性,一些新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福利标准和补偿原则。
(3)伯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福利经济理论,受到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批判。伯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提出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新方向”,认为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新福利经济学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题分开、把效率问题和公平等问题分开的企图完全失败。继伯格森之后,萨缪尔森等人对社会福利函数作了进一步论述,形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社会福利函数论者通常用多元函数来表示。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帕累托未能指出在哪一种状态下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他们认为,要达到唯一最优状态,除了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这就是福利应当在个人间进行合理分配。 经济效率是最大的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社会福利函数论者根据假定存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出一组表示社会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并根据契约曲线作出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代表受到限制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4)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罗继续研究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才能从社会偏好次序中确定最优社会位置。 阿罗定理在福利经济学中被称作“不可能定理”。阿罗本想通过大量的论证对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社会福利函数修残补缺,但客观上却证明了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也就是不可能得出包括社会经济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家着重对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公平和效率交替学说、宏观福利理论等领域进行了讨论。这些“新”理论一方面企图说明,现代西方国家可以通过政府 干预调节价格和产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企图说明,现代西方国家的分配制度虽不合理,但是如果加以改变,则可能更不合理,一切人为的改善分配状况和增进福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更多“试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的代表人物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A、制度经济学

    B、产业经济学

    C、福利经济学

    D、古典经济学


    答案:C

  • 第2题:

    试述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人类学派是国际民俗学派别之一。创始人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们认为万物有灵,神话来源于关于灵魂的观念,并用这一观念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代人觉得怪诞的故事,在原始时代正与其社会意识形态相融合,民俗中的野蛮因素,正是原始时代的残留物。他们主张“题材自生说”,认为世界各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等方面极端相似,原因在于人类具有共同的本质、心理、思维方法和共同的文化发展道路。

  • 第3题:

    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 B、皮古
    • C、哈耶克
    • D、布坎南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主张实行“仁政”,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节用”等。
    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是非、生死、祸福都没有区别。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前期有李悝、商鞅等,战国末年突出代表是韩非。主张君主专制,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第5题:

    试述桐城派三祖及其主要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方苞提倡“义法论”,他要求作文“明于体要”、语言“雅洁”,重新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
    姚鼐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义理、考据、同章”三者合一的创作主张,把散文的艺术要素概括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既提倡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又把美感分为“阳刚”与“阴柔”,要求二美相济,协和为体。
    刘大櫆为桐城派的中坚,着重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探讨“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

  • 第6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及其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有:
    ①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主要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②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 第7题:

    试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


    正确答案:“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
    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主张实行“仁政”,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节用”等。
    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是非、生死、祸福都没有区别。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前期有李悝、商鞅等,战国末年突出代表是韩非。主张君主专制,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
    (2)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3)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是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内容。
    (4)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B

    庇古

    C

    帕累托

    D

    弗里德曼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当代经济学关于税收原则的理论主要源于().
    A

    古典福利经济学的思想

    B

    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C

    凯恩斯主义及福利经济学的思想

    D

    货币主义经济学的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19世纪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俄国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在俄国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的学派。
    俄国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是格林卡(1804-1857),他被蔓为俄国音乐的创始人,他创作了第一部俄国民族歌剧《伊凡·苏宁》,并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闻名。
    创作特征: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国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后,著名的“强力五人团”确立了俄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
    穆索尔斯基(1839-1881)是五人中最具独创性的一位作曲家,这主要体现在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党人之乱》以及《跳蚤之歌》和声乐套曲《死之歌舞》等艺术歌曲当中,他的钢琴套曲《展览会图画》和交响诗《荒山之夜》是描绘性音乐的杰作。相比而言,科萨科夫(1844-1908)较为传统,以富于色彩的配器技巧而闻名,名作为《天方夜谭》。另外三位作曲家留世的作品不算太多,鲍罗丁(1833-1887)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部作品了。
    创作特征:
    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艺术主张,立志继承、发扬格林卡的优良传统,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关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标题性,并喜好将异国和俄国风情作对比。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作曲家,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几乎无人不知。而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悲怆交响曲》《曼弗雷的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更将俄国风格发展到了一种极致。
    创作特征: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在风格上也更多地吸收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风格特征:
    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出«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
    实施«济贫法»的目前主要是通过强迫劳动,解决贫民流浪问题,该法的内容一方面是强追劳动,另一方面是实行慈善救济,以强迫为主,兼顾救济。
    «济贫法»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其规定的救济对象有三种:一是有劳动能力的贫民;二是无劳动能力的贫民;三是无依无靠的孩儿。
    其提出的主要救济措雄是:(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 ;(2) 资助老人、商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们建立收容场所;(3) 组织穷人和儿意学艺,建立贫民习艺所;(4)提倡父母对子女的社会责任;(5)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根据«济贫法»规定,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院的责任,教区应在其所辖区内建立济贫院以教济那些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穷人,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并有责任为强壮的穷人安排工作;治安法官负责征收济贫税,监督、
    检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每个济贫区都要委任若干贫民救济官,其任务是为所有贫民和他们的家属安排不岗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一是健壮贫民,要求通过做工来实现自给;二是无工作能力的老弱残障者,以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救助;三是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来抚养。
    旧«济贫法»对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它以法律的形式将制度福利化,明确了政府在济贫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为各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了参照的样本;
    (2) 政府通过征税救济穷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成为福利制度形成的标志;
    (3) 强调穷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救济,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后,规定了家庭和社区在救济穷人的责任,为后来的一些社会福利思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 第14题:

    试述庇古的福利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所谓福利,是人们对获得效用的心理满足。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福利即社会福利,包括非经济的友谊、正义、自由、愉快等,难以计量;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尺度来衡量的社会福利部分。庇古的思想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认为在同一个国家中,人与人之间的满足或效用是可以比较的,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这样一种用计量办法比较效用的方法,被称为基数盗用论。提出了两个基本福利命题: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经济福利的增加首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绝对量的增加。其次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追求福利最大化是社会的目标,因此反对施舍性救济,主张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使他们更有效率地工作。社会总福利不是福利的简单的总和。因为私人产品的边际成本和社会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不总是相等的。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并引起不少批评。

  • 第15题:

    试述经济现象、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1、经济现象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经济学是零散经济现象的系统化与专业化的总结。经济研究可以让我们理解经济是如何运转的,并帮助社会达到它自己选择的目标。依靠经济学知识,社会将以更快的进步实现经济发展。
    2、各个时代的经济学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对象,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可以增强人们对当代经济学的理解,不同的经济学家所作的大量分析和证明能够给不可靠的概括性推论提供精密的检验,最重要的是研究经济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过去、现在正在变化的思想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 第16题:

    试述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流传学派是民间文艺学派别之一。奠基人是德国东方学家本菲。他们发现世界许多不同民族中有许多情节显著相似的故事,用神话学派的理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认为,当时流传于欧洲的许多故事,是从印度传入的。这些故事后来又通过各种途径向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 第17题:

    试述19世纪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俄国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在俄国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的学派。
    俄国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是格林卡(1804-1857),他被蔓为俄国音乐的创始人,他创作了第一部俄国民族歌剧《伊凡·苏宁》,并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闻名。
    创作特征: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国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后,著名的“强力五人团”确立了俄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
    穆索尔斯基(1839-1881)是五人中最具独创性的一位作曲家,这主要体现在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党人之乱》以及《跳蚤之歌》和声乐套曲《死之歌舞》等艺术歌曲当中,他的钢琴套曲《展览会图画》和交响诗《荒山之夜》是描绘性音乐的杰作。相比而言,科萨科夫(1844-1908)较为传统,以富于色彩的配器技巧而闻名,名作为《天方夜谭》。另外三位作曲家留世的作品不算太多,鲍罗丁(1833-1887)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部作品了。
    创作特征:
    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艺术主张,立志继承、发扬格林卡的优良传统,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关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标题性,并喜好将异国和俄国风情作对比。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作曲家,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几乎无人不知。而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悲怆交响曲》《曼弗雷的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更将俄国风格发展到了一种极致。
    创作特征: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在风格上也更多地吸收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风格特征:
    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 第18题: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有:
    (1)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2)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
    (3)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
    (4)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 第19题:

    问答题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有:
    (1)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2)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
    (3)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
    (4)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桐城派三祖及其主要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方苞提倡“义法论”,他要求作文“明于体要”、语言“雅洁”,重新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
    姚鼐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义理、考据、同章”三者合一的创作主张,把散文的艺术要素概括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既提倡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又把美感分为“阳刚”与“阴柔”,要求二美相济,协和为体。
    刘大櫆为桐城派的中坚,着重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探讨“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古典经济学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人口经济理论。

    正确答案: ①威廉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口和土地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②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他发现工资规律自动调节着工人的人口数量。但是其实,这种工资规律是不存在的。资本的增加会比人口的增加来得快,资本的增加会超过人口的增加。
    ③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学思想。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加依赖于食物增加的观点。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增长。只有自然原因,灾难,道德限制和罪恶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庇古的福利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所谓福利,是人们对获得效用的心理满足。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福利即社会福利,包括非经济的友谊、正义、自由、愉快等,难以计量;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尺度来衡量的社会福利部分。庇古的思想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认为在同一个国家中,人与人之间的满足或效用是可以比较的,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这样一种用计量办法比较效用的方法,被称为基数盗用论。提出了两个基本福利命题: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经济福利的增加首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绝对量的增加。其次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追求福利最大化是社会的目标,因此反对施舍性救济,主张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使他们更有效率地工作。社会总福利不是福利的简单的总和。因为私人产品的边际成本和社会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不总是相等的。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并引起不少批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如下:
    (1)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庇古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2)主要代表人物罗宾斯、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的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罗宾斯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效用可衡量性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不能成立,福利经济学的主张和要求没有科学根据。继罗宾斯之后,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等人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也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他们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代之以实证研究;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之上;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员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希克斯、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认为边际效用不能衡量,个人间效用无法比较,不能用基数数词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只能用序数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新福利经济学根据效用序数论反对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特别是第二个命题,反对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的主张。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前两个命题是为了回避效用的计算和个人间福利的比较,从而回避收入分配问题,后一个命题则公然把垄断资产阶级福利的增进说成是社会福利的增进。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勒纳、霍特林等人对经济效率问题作了论述。经济效率指社会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帕累托的最优状态“具有高度限制性”,不利于用来为资本主义辩解,为了扩大帕累托最优条件的适用性,一些新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福利标准和补偿原则。
    (3)伯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福利经济理论,受到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批判。伯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提出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新方向”,认为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新福利经济学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题分开、把效率问题和公平等问题分开的企图完全失败。继伯格森之后,萨缪尔森等人对社会福利函数作了进一步论述,形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社会福利函数论者通常用多元函数来表示。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帕累托未能指出在哪一种状态下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他们认为,要达到唯一最优状态,除了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这就是福利应当在个人间进行合理分配。 经济效率是最大的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社会福利函数论者根据假定存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出一组表示社会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并根据契约曲线作出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代表受到限制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4)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罗继续研究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才能从社会偏好次序中确定最优社会位置。 阿罗定理在福利经济学中被称作“不可能定理”。阿罗本想通过大量的论证对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社会福利函数修残补缺,但客观上却证明了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也就是不可能得出包括社会经济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家着重对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公平和效率交替学说、宏观福利理论等领域进行了讨论。这些“新”理论一方面企图说明,现代西方国家可以通过政府 干预调节价格和产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企图说明,现代西方国家的分配制度虽不合理,但是如果加以改变,则可能更不合理,一切人为的改善分配状况和增进福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