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表现。


    正确答案:含义: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本质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偏差。
    表现形式:(1)、象征性政策执行;
    (2)、附加式政策执行;
    (3)、残缺式政策执行;
    (4)、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
    (7)、规避式政策执行。

  • 第2题:

    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1)象征性执行。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6)照搬式政策执行。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 第3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 第4题:

    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是指()。

    • A、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 B、公共政策执行错误
    • C、公共政策执行失误
    • D、公共政策执行不力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对政策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发挥着“马路清道夫”作用的是()。

    • A、公共政策制定
    • B、公共政策执行
    • C、公共政策评估
    • D、公共政策监控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正确答案:(1)执行者的认识缺陷,执行者的认识缺陷具体表现为:
    第一,由于执行者对政策的认识问题,导致对政策的消极或抵触的态度。
    第二,由于理解错误而导致对政策的错误执行。
    (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如果政策执行者把自己所代表的局部或个人利益的损益作为政策执行的参数,就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
    (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领导的管理水平低;
    3、执行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差;
    4、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4)执行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执行者在执行之前没有很好地领会政策意图或没有做充分的政策宣传。

  • 第7题:

    结合实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原因与纠正的具体对策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原因:1、利益不一致,2、信息不对称,3、认识缺陷,4、资源不足,5、环境缺陷,6、监督管理不善,7、政策目标不配合,8、纠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具体对策。
    纠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具体对策方法有: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政策执行公开化,5、及时跟踪评估,6、强化监督控制,7、加强舆论监督。.纠正的对象为:1、政策本身,2、政策执行组织,3、政策目标群体。
    结合实例略。

  • 第8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作用: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
    3、公共政策执行是后继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 第9题:

    单选题
    ()是指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的综合。
    A

    政策执行后果

    B

    政策执行偏差

    C

    政策执行成效

    D

    政策执行成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正确答案: (1)执行者的认识缺陷,执行者的认识缺陷具体表现为:
    第一,由于执行者对政策的认识问题,导致对政策的消极或抵触的态度。
    第二,由于理解错误而导致对政策的错误执行。
    (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如果政策执行者把自己所代表的局部或个人利益的损益作为政策执行的参数,就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
    (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领导的管理水平低;
    3.执行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差;
    4.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4)执行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执行者在执行之前没有很好地领会政策意图或没有做充分的政策宣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正确答案:1.忠实原则
    2.民主原则
    3.法治原则
    4.创新原则

  • 第14题:

    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 第15题:

    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公共政策的()。

    • A、政策偏差
    • B、无效执行
    • C、政策替代
    • D、政策明确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及其被奉为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有如下:(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使公共政策领域大大扩展,通过政策履行国家职能由政治统治的领域大张旗鼓地进入宏观管理的领域,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政策一个接一个地被政府制定出来。为改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系统,提高政策的质量,公共政策学就成为一门呼之欲出的学科了。(2)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的知识仍然大大地超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二是实行政策咨询。结果,政策分析、政策咨询、政策评估开始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有些国家应运而生。这也对公共政策学的诞生起了直接的催化作用。

  • 第17题: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

  • 第18题:

    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1、社会问题的压力:公共政策的兴起与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和人们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现的不满相关联。
    2、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来临,科学技术得到提高。
    3、思想库的成熟及其在公共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政府管理的实际需要
    5、政治科学的发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出现
    6、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出一些可以改善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把注意力转向与公共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9题:

    简述产生冷漠行为的主观原因。


    正确答案:1.个人付出代价的权衡。人们在作出救助行为之前,首先要估量一下自己所负的代价,代价越大,则越有可能不救助。主要包括:
    a、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有多少;
    b、担心个人的安全。
    2.个人对受害者的认识。认识伤害的严重性与人们的救助行为也有关系。语言表达与目光注视是受害者向助人者发出求助的线索。
    3.个人受当时情境的影响。个人的救助行为也受到当时情景的影响。

  • 第20题:

    简述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的挑战?


    正确答案: (1)治理能力强调在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中对社会进行治理,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政府职能的专属性、垄断性、强制性和排他性也不再是其能力的前提。
    (2)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政治统治能力或行政管理能力相比,治理能力所追求的目标和评估标准都有所不同,它拥有更多的民主要素和灵活性,这就对公共政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治理能力更多地强调“最小国家”、“廉价政府”的意义,良好的治理能力是一个作用范围较小、但却强有力的政府,是一个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的政府,也是一个服务的、负责任的政府,这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治理能力强调运用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并以此克服传统官僚体制固有的惰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以及机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产生冷漠行为的主观原因。

    正确答案: 1.个人付出代价的权衡。人们在作出救助行为之前,首先要估量一下自己所负的代价,代价越大,则越有可能不救助。主要包括:
    a、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有多少;
    b、担心个人的安全。
    2.个人对受害者的认识。认识伤害的严重性与人们的救助行为也有关系。语言表达与目光注视是受害者向助人者发出求助的线索。
    3.个人受当时情境的影响。个人的救助行为也受到当时情景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