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网箱养殖成鱼的主要放养模式
①以养殖滤食性的鲢、鳙为主,搭配罗非鱼和其他刮食性鱼类5%~l0%,不投饵或少投人工饵料。选择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有水流的水域设置网箱。
②以高密度养罗非鱼为主,适当投喂饲料。选择水质特别肥沃,或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设置网箱。
③以放养草鱼、鳊、鲤、加州鲈、斑点叉尾鲴、鳜等优质鱼为主,搭配罗非鱼及鲢、鳙。鱼类放养规格要大,放养量按水质状况、鱼种来源、饵料情况及养殖技术而定,每立方米放养20~200尾。全靠人工投喂精粗饲料,还要将精粗饲料按营养要求配合,加工制备成颗粒饵料投喂。在水质较好的水域里设置网箱。
(2)成鱼养殖放养密度的确定水质条件好、溶氧充足、水中生物饵料丰富、水体交换量好的水域,鲢、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反之,应适当减小。耐肥和耐密养的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比相互残食的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高。
更多“网箱养殖成鱼的技术措施有几项?请详述之。”相关问题
  • 第1题:

    池塘养殖成鱼要求塘水深度为多少?


    正确答案:2.0~2.5米。

  • 第2题:

    网箱养殖


    正确答案: 在天然水域中,用合成纤维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网箱,然后将鱼养殖在网箱中,投饵或者不投饵,最后养殖成为商品鱼的方式。
    特点:养殖方式灵活、简便,不占土地,借助自然海水的流动和潮位的涨落而达到较好的水质条件,节约了动力,属集约化养殖方式。自81年发展起来后,已成为海水鱼最重要的养殖方式之一

  • 第3题:

    试述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的养殖环境?


    正确答案: 深水抗风浪网箱的海区除要考虑社会环境、海区底质状况外,与浅海筏式养殖不同的是还要考虑海区的海流、水深与潮差等。
    1.海流:一方面需要流速,另一方面流速又不能过大。一般来说,选择流速0.3~0.8m/s的海区较为理想。网箱本身对海流有阻碍作用,海流的流速会因网箱设置数量、鱼类放养密度和网衣的清洁程度而有变化。在流速过大的海区,必须选择阻流能力强的网箱类型。
    2.水深:深水网箱必须设置于水深在15m以上的海域。
    3.潮差:深水网箱应设在潮差变化不大的海区。

  • 第4题:

    鳜鱼成鱼养殖过程中的饵料要求?


    正确答案: 鱼终生以活的鱼虾为饵料,鳜鱼在1月~2月份摄食强度较差,6月~7月份摄食强度最为旺盛。生殖季节强度稍有下降,冬季摄食很少

  • 第5题:

    挪威深水网箱养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正确答案:(1)政府重视,
    (2)深水网箱养殖的箱体向大型超大型化发展;
    (3)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限制无度发展;
    (4)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5)在管理方面实行企业化;
    (6)重视加工技术的开发。

  • 第6题:

    网箱养殖投料要坚持“()”的原则。


    正确答案:少吃多餐

  • 第7题:

    “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请详述之。


    正确答案: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 第8题:

    问答题
    成鱼池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几项?

    正确答案: (1)投饵和施肥要根据主养鱼种类、放养密度及其他因素,合理投放,保证鱼类有足够的营养。
    (2)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遇?到天气闷热或雷雨暴雨,防止鱼类浮头、翻塘和外逃。(3)经常清除残饵、杂草,保持池水和食场的清洁卫生。
    (4)做好药物防治鱼病,定期消毒食场,每亩池塘每月用20─25公斤生石灰加水调均泼洒全池,对调节水质和预防鱼病有一定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网箱养殖为了减少鱼种逃跑,网箱网目越小越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网箱养殖

    正确答案: 在天然水域中,用合成纤维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网箱,然后将鱼养殖在网箱中,投饵或者不投饵,最后养殖成为商品鱼的方式。
    特点:养殖方式灵活、简便,不占土地,借助自然海水的流动和潮位的涨落而达到较好的水质条件,节约了动力,属集约化养殖方式。自81年发展起来后,已成为海水鱼最重要的养殖方式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淡水网箱养鱼的养殖环境?

    正确答案: 1.水面要相对宽阔,光照要充足。
    2.最好有外源性营养物质输人或水质较肥、浮游生物较丰富的区段。水域底部要相对平坦,有机沉积物不能过多,以免影响箱内水质状况。
    3.设置区域还要求环境安静,避开旅游区、游泳场、航道以及工厂、城镇的排污口。
    4.由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等运输量很大,还需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5.设箱区的水深应在4~5m以上,最低水位时水深不足3ra的地方不宜设置网箱。足够的水深有利于箱内残饵、鱼的代谢废物和粪便的排除。这些有机废物下沉水底后,距离网箱较深而不致影响网箱内水质。
    6.设置网箱区水体的流速不应过大或过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网箱养殖成鱼的技术措施有几项?请详述之。

    正确答案: (1)网箱养殖成鱼的主要放养模式
    ①以养殖滤食性的鲢、鳙为主,搭配罗非鱼和其他刮食性鱼类5%~l0%,不投饵或少投人工饵料。选择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有水流的水域设置网箱。
    ②以高密度养罗非鱼为主,适当投喂饲料。选择水质特别肥沃,或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设置网箱。
    ③以放养草鱼、鳊、鲤、加州鲈、斑点叉尾鲴、鳜等优质鱼为主,搭配罗非鱼及鲢、鳙。鱼类放养规格要大,放养量按水质状况、鱼种来源、饵料情况及养殖技术而定,每立方米放养20~200尾。全靠人工投喂精粗饲料,还要将精粗饲料按营养要求配合,加工制备成颗粒饵料投喂。在水质较好的水域里设置网箱。
    (2)成鱼养殖放养密度的确定水质条件好、溶氧充足、水中生物饵料丰富、水体交换量好的水域,鲢、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反之,应适当减小。耐肥和耐密养的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比相互残食的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任何鱼类都可以进行网箱养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成鱼池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几项?


    正确答案: (1)投饵和施肥要根据主养鱼种类、放养密度及其他因素,合理投放,保证鱼类有足够的营养。
    (2)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遇?到天气闷热或雷雨暴雨,防止鱼类浮头、翻塘和外逃。(3)经常清除残饵、杂草,保持池水和食场的清洁卫生。
    (4)做好药物防治鱼病,定期消毒食场,每亩池塘每月用20─25公斤生石灰加水调均泼洒全池,对调节水质和预防鱼病有一定效果。

  • 第15题:

    增氧机的作用有哪些?池塘成鱼养殖使用增氧机能达到什么效果?


    正确答案: 作用:增氧、搅水、曝气
    效果:
    1.增加溶氧,释放有害气体、促进物质循环;
    2.使水质保持稳定、良好;
    3.减少鱼病发生,减少浮头泛池的次数
    提高池塘生产力:可使亩净产增加14%

  • 第16题:

    简述网箱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1)养殖水域的选择。一般多应设置在交通方便但要避开航道或交通要道,避风条件良好风浪不大于1米,水深5~40米左右,流速为1.0米/秒以下,硬砂泥或泥砂底质,水质良好无污染,透明度在1.5~3米以上的水域。
    (2)养殖方式主要是单品种、半精养、肉食性鱼类的鱼种和成鱼养殖。
    (3)放养规格,一般产出规格在500~1000g左右较为适宜,以个体增重6~9倍计算,入箱尾重以80~150g为宜。
    (4)放养密度常根据水温、Do、水流、网箱设置位置、苗种种类与规格、收获规格、网箱规格、网目大小,饵料,技术及管理水平等条件来确定,目前国内大多浮动式网箱一般以
    310Kg/m左右为度来投放。
    (5)投饲技术。投饵种类:主要有鲜活饵料、冷冻饵料、配合饲料三种。投饵方法有自动投饵机投饵和人工手撒两种方式。人工手撒时,一般应掌握“慢、快、慢”三步节奏,掌握“八分饱”的投饲量方法。日投饵量的确定大多由当日养殖对象的群体重量与投饵率决定,即:日投饵量=鱼体重量×投饵率
    (6)日常管理主要有分级疏养和进出箱,投饵、巡箱检查和记录测量、网位调整、网箱的清洗和换网、设施修补、隐蔽物和遮阴物的投放、鱼病防治、水质监测及防灾防盗等。

  • 第17题:

    斑点叉尾鮰的网箱养殖技术?


    正确答案: A.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属底栖鱼类,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在水温低于10~13℃时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在溶氧2.5mg/L以上即能正常生活,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正常生长PH值范围是6.5—8.9。其食性原属肉食性鱼类,经多年养殖驯化,已转变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
    B.养殖技术:
    ①海区和网箱的选择:网箱规格为3米×4米×2.8米、4米×4米×2.8米或4米×5米×2.8米,并用纲绳(规格Φ0.5cm)连接成敞口式五面体。所有的网箱上面应设置一块活动的遮阳网,以防太阳直照和鸟类危害。网箱入水深度为2.5米,露出水面为0.3米。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10天下水。
    ②放养:放养的鮰鱼种要求个体尾重达50~100克,同一个网箱的鱼种一定要保持同样的规格,个体之间的差异最好不要超过±5克。放养密度根据网箱的大小放养量不同,一般每平方米放养鱼种75~125尾,并一次性放足。要求上市规格达750克以上,网箱每平方米产食用鮰鱼50-85公斤。
    ③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投饵、换洗网箱和清除网箱附着物、网箱检查和防病防逃等。
    ④饵料:斑点叉尾鮰摄食量较大,日投饲量的计算一般为鱼体重量的1~4.5%,具体的日投饲量应依据水温与摄食情况确定。

  • 第18题:

    ()类型-般不用投喂饲料。

    • A、湖泊养殖
    • B、网箱养殖
    • C、池塘养殖
    • D、驯化养殖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增氧机的作用有哪些?池塘成鱼养殖使用增氧机能达到什么效果?

    正确答案: 作用:增氧、搅水、曝气
    效果:
    1.增加溶氧,释放有害气体、促进物质循环;
    2.使水质保持稳定、良好;
    3.减少鱼病发生,减少浮头泛池的次数
    提高池塘生产力:可使亩净产增加1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类型-般不用投喂饲料。
    A

    湖泊养殖

    B

    网箱养殖

    C

    池塘养殖

    D

    驯化养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网箱养殖投料要坚持“()”的原则。

    正确答案: 少吃多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挪威深水网箱养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政府重视
    (2)深水网箱养殖的箱体向大型超大型化发展
    (3)实 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限制无度发展;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4)在管理方面实行企业化
    (5)重视加工技术的开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请详述之。

    正确答案: 善治模式的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其二,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其三,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其五,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
    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