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较之鱼类原种,经科学育种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某种或几种优良特性,如生长较快、抗病能力强、易管理等,投入少、产出多,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不管是鱼类、虾类还是贝类的养殖,良种的选择和培育都是增产的有效途径。一般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优良的品种可增产20%~30%。养殖优良品种不仅能减少投入,而且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保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所以优良品种是渔民养殖的首选。
更多“渔民养殖鱼类原种好还是养殖优良品种好?”相关问题
  • 第1题: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有哪些优良品种?


    正确答案:我国主要养殖对虾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俗称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4种,新对虾等对虾也有部分养殖。

  • 第2题:

    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为()

    • A、原种
    • B、良种
    • C、杂交种
    • D、育成品种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正确答案: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还会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的代谢加强摄食增加,生长也加快。

  • 第4题:

    氧对养殖鱼类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低氧对鱼类生长是很不利的。日本叶氏用含氧量2.1—7.2毫克/升的水(22℃)进行饲养鲤鱼的试验表明,鲤鱼的生长量,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在含氧量4.1毫克/升以下时均急剧下降,水中含氧在4.1毫克/升以上,饲料利用率才保持平衡,生长和摄食量的突变点为2.1毫克/升氧,而且摄食和生长髓含氧量升高而加快。鱼池中过饱和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但饱和度很高有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溶氧过低则会引起鱼类浮头,严重时窒息死亡,水中溶氧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池塘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特别是底层水的溶氧条件,能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消除或减少有机酸和氨等有害的中间产物,改良水质,加强池塘物质循环强度,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饵料生物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养鱼生产中,应十分重视池塘的氧气条件,改善溶氧状况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 第5题:

    试述养殖鱼类选择标准?


    正确答案: 1.鱼类的规格和品质
    2.当地的需求情况
    3.当地的条件

  • 第6题:

    鱼类增养殖


    正确答案: 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 第7题:

    为缩短养殖周期,鱼类养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正确答案: 1.在大水体中发展网箱养鱼,以降低水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增加投饲量,缩短养鱼周期。
    2.发展工业化养鱼,建立人工小气候,为鱼类提供生长的最适温度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缩短养成鱼周期。
    3.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的养殖鱼类,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
    4.提前繁育苗种,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
    5.提供最佳的适口饲料和应用配合饲料,促进鱼类快速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改革和创新养殖工业,推广健康养殖新工艺加速鱼类成长,缩短鱼类的养殖周期。

  • 第8题:

    凶猛鱼类是有害鱼类,所以在养殖水体中应捕尽杀绝。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鱼类增养殖学


    正确答案: 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 第10题:

    多选题
    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主要有()。
    A

    非常好的沿海海岸线

    B

    海洋科技力量雄厚

    C

    自身拥有一个北方养殖中心

    D

    渔民经验丰富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渔民养殖鱼类原种好还是养殖优良品种好?

    正确答案: 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较之鱼类原种,经科学育种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某种或几种优良特性,如生长较快、抗病能力强、易管理等,投入少、产出多,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不管是鱼类、虾类还是贝类的养殖,良种的选择和培育都是增产的有效途径。一般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优良的品种可增产20%~30%。养殖优良品种不仅能减少投入,而且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保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所以优良品种是渔民养殖的首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有()、()、()等三类,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吸虫类病原有()、()两类。

    正确答案: 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单殖吸虫,复殖吸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有()、()和()等三类,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吸虫类病原有()和()两类。


    正确答案:鞭毛虫、纤毛虫和孢子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 第14题:

    养殖鱼类浮头常表明养殖水体()

    • A、水质过肥
    • B、水质败坏
    • C、溶氧过高
    • D、溶氧过低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池塘鱼类养殖包括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亲鱼经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2.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3.鱼种经过数月或1—3年养成食用鱼;
    4.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 第16题:

    以下时影响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的是()。

    • A、滥用药物
    • B、饲料供应不足
    • C、没有使用生态养殖方法
    • D、养殖渔民科学知识掌握不足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为什么松浦银鲫是鲫鱼养殖的好品种?


    正确答案:松浦银鲫是人工诱导方正银鲫雌核发育和性别控制技术获得生理雄鱼,再与方正银鲫交配,从后代中筛选出与方正银鲫形态有明显不同的个体,由这些个体与生理雄鱼回交其后代经连续三代自繁筛选,培育出遗传性状十分稳定的一个鲫鱼新品种。松浦银鲫体型高,头小,个体大,侧线鳞31~32个,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各为7个,易与其它鲫(一般侧线上下鳞为6个)区别。其肉质鲜美、细嫩,含肉率、肥满度高于同龄方正银鲫,生长快,产量高。适于在各种大、小水体养殖,已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适于全国各地养殖的良种。

  • 第18题:

    简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及养殖价值


    正确答案: 1.青鱼
    食性:①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有壳类为食②日摄食量为体重的40%,最大70%-80%
    生活习性:①青鱼性情温和,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②喜清洁水质,不耐低氧③水温:适应范围0.5-38℃,25-32℃最佳
    养殖价值:肉质好,饲料难解决
    2.草鱼
    食性:以各类水草为食,食量大
    生活习性:①情性活泼,可跃出水面摄岸边的陆草②通常在水体中下层,觅食时在上层活动③喜清洁水质,耐低氧的能力差(5mg/L)④水温:在0.5-38℃均能生存,最适27-30℃
    养殖价值:肉质好,产量高,但病害较多
    3.鲢鱼
    食性:鳃耙发达,以滤食水中浮游植物为食。
    生活习性:鲢鱼是中上层鱼类,性情活泼,善于跳跃;对水温的适应和青草鱼基本相同;对溶氧的要求稍高于青、草鱼(5.5mg/L)
    养殖价值: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本低,但肉质差
    4.鳙鱼
    食性:以虑食浮游动物为食
    生活习性:鳙鱼亦属中上层鱼类,但低于鲢鱼;性情温驯,不跳网,易捕捞;鳙鱼对水温的适应比草、鲢鱼略高;耐低氧的能力较其他家鱼稍强(4-5)
    养殖价值:适应性强,食用价值较高,但产量低
    5.鲤鱼
    食性:杂食性,以底栖动物、水草、植物籽实为食
    生活习性:是典型的底层鱼类;触觉灵敏,善于拱泥,难捕捉;对水温的适应和四大家鱼相似;耐低氧,在3mg/L以上均能正常生长
    6.鲫鱼
    食性:杂食性,以有机碎片、藻类、水草、植物籽实、底栖水生昆虫、浮游动物为食生活习性:鲫鱼也是典型的底层鱼类,适应性特强,耐低氧(0.1mg/L);在pH9.8以下的强碱性水体中能正常生活
    养殖价值: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但个体小,生长慢,小刺多
    7.团头鲂
    食性:草食性,以苦草、轮叶黑藻、沮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
    生活习性:团头鲂性情温和,喜在静水湖泊生活;主要栖息在敞水区的中下层;能在含盐5‰一下的水体中正常生活;不耐低氧。对D.O要求高于四大家鱼
    养殖价值:肉质鲜美,但不易养殖
    8.鲮鱼
    食性:刮食性,主要以刮食着生藻类为食
    生活习性:底层鱼类,性情活泼,善跳,喜流水;适宜水温15-30℃,低于7℃死亡;耐低氧,1mg/L以上即能正常摄食
    9.罗非鱼
    生活习性:最适温度为24―32℃,下限为10℃;广盐性,海淡水均可养殖
    物种特点: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快,骨刺少,肉质细嫩,富于弹性,味道鲜美
    食性: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兼有滤食性,消化能力极强
    10.淡水白鲳
    食性:食性较杂,饲料利用率高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淡水白鲳能耐低溶氧;不耐低温,最适温度为28―30℃。;水温降至10℃时开始死亡;垂钓时极易上钩,且咬钩凶猛,力量大

  • 第19题: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养殖的,水产品产量都应包括()。

    • A、海水鱼类
    • B、海水藻类
    • C、淡水鱼类
    • D、淡水生植物
    • E、淡水贝类

    正确答案:A,B,C,E

  • 第20题:

    传统鱼类养殖方式为什么需要改变?


    正确答案: 中国淡水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已有《养鱼经》问世。淡水养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池塘精养鲤科鱼类;另一类型是在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中粗养。但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主要靠投喂大量人工饲料和施入有机肥料来提高鱼类产量。残饵和粪便等在水中进行分解转化,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导致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升高。有机物氨化作用产生的氨以及由氨转变成的亚硝酸盐均是诱发水产动物疾病的环境因子,恶劣的水环境使水产动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却为病原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在渔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忽略了对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致使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病害因素的困扰和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渔业水域环境受到污染以及渔用药物的滥用、饲料中滥添各种药物及激素,导致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超标的现象非常严重,由此引起的水产品中毒和水产品贸易争议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新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为社会提供质量安全的水产品成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及养殖价值

    正确答案: 1.青鱼
    食性:①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有壳类为食②日摄食量为体重的40%,最大70%-80%
    生活习性:①青鱼性情温和,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②喜清洁水质,不耐低氧③水温:适应范围0.5-38℃,25-32℃最佳
    养殖价值:肉质好,饲料难解决
    2.草鱼
    食性:以各类水草为食,食量大
    生活习性:①情性活泼,可跃出水面摄岸边的陆草②通常在水体中下层,觅食时在上层活动③喜清洁水质,耐低氧的能力差(5mg/L)④水温:在0.5-38℃均能生存,最适27-30℃
    养殖价值:肉质好,产量高,但病害较多
    3.鲢鱼
    食性:鳃耙发达,以滤食水中浮游植物为食。
    生活习性:鲢鱼是中上层鱼类,性情活泼,善于跳跃;对水温的适应和青草鱼基本相同;对溶氧的要求稍高于青、草鱼(5.5mg/L)
    养殖价值: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本低,但肉质差
    4.鳙鱼
    食性:以虑食浮游动物为食
    生活习性:鳙鱼亦属中上层鱼类,但低于鲢鱼;性情温驯,不跳网,易捕捞;鳙鱼对水温的适应比草、鲢鱼略高;耐低氧的能力较其他家鱼稍强(4-5)
    养殖价值:适应性强,食用价值较高,但产量低
    5.鲤鱼
    食性:杂食性,以底栖动物、水草、植物籽实为食
    生活习性:是典型的底层鱼类;触觉灵敏,善于拱泥,难捕捉;对水温的适应和四大家鱼相似;耐低氧,在3mg/L以上均能正常生长
    6.鲫鱼
    食性:杂食性,以有机碎片、藻类、水草、植物籽实、底栖水生昆虫、浮游动物为食生活习性:鲫鱼也是典型的底层鱼类,适应性特强,耐低氧(0.1mg/L);在pH9.8以下的强碱性水体中能正常生活
    养殖价值: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但个体小,生长慢,小刺多
    7.团头鲂
    食性:草食性,以苦草、轮叶黑藻、沮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
    生活习性:团头鲂性情温和,喜在静水湖泊生活;主要栖息在敞水区的中下层;能在含盐5‰一下的水体中正常生活;不耐低氧。对D.O要求高于四大家鱼
    养殖价值:肉质鲜美,但不易养殖
    8.鲮鱼
    食性:刮食性,主要以刮食着生藻类为食
    生活习性:底层鱼类,性情活泼,善跳,喜流水;适宜水温15-30℃,低于7℃死亡;耐低氧,1mg/L以上即能正常摄食
    9.罗非鱼
    生活习性:最适温度为24―32℃,下限为10℃;广盐性,海淡水均可养殖
    物种特点: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快,骨刺少,肉质细嫩,富于弹性,味道鲜美
    食性: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兼有滤食性,消化能力极强
    10.淡水白鲳
    食性:食性较杂,饲料利用率高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淡水白鲳能耐低溶氧;不耐低温,最适温度为28―30℃。;水温降至10℃时开始死亡;垂钓时极易上钩,且咬钩凶猛,力量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缩短养殖周期,鱼类养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正确答案: 1.在大水体中发展网箱养鱼,以降低水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增加投饲量,缩短养鱼周期。
    2.发展工业化养鱼,建立人工小气候,为鱼类提供生长的最适温度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缩短养成鱼周期。
    3.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的养殖鱼类,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
    4.提前繁育苗种,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
    5.提供最佳的适口饲料和应用配合饲料,促进鱼类快速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改革和创新养殖工业,推广健康养殖新工艺加速鱼类成长,缩短鱼类的养殖周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为()
    A

    原种

    B

    良种

    C

    杂交种

    D

    育成品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