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怎样进行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养殖过程中出现病、死个体时应()

    • A、立即打捞出池塘、请专门人员诊断,然后深埋
    • B、水体消毒
    • C、请专门人员开处方进行药物治疗
    • D、作好防治记录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下列不是池塘养殖底质恶化的表现的是()

    • A、水体表面出现泡沫
    • B、底泥变黑且发臭
    • C、底泥产生气泡
    • D、饵料台有黑臭有机物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养殖池塘水体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水生浮游生物()消耗。


    正确答案:光合作用

  • 第4题:

    池塘养殖食用鱼养殖的特点和技术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水:指养鱼的池塘环境件。如水源、水质、池塘面积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影响养殖鱼的生存环境水。从而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种:品质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数量充足,规格合适的鱼种
    饵:要求充足、适口、营养丰富全面的饵料。包括天然饲料
    混:实行不同种类、不同习性、不同规格的鱼类混养。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池塘的最大潜力。
    密:合理的密度,在池塘负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放,提高单产,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轮:轮捕轮放,捕大补小,使饲养过程始终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充分利用池塘。
    防:指鱼类的病害防治,是渔业生产中最易引起忽视,同时也最易引起巨大的损失的一个方面。鱼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病害生物多,人为控制较难,一但发病治疗起来较困难。管:即渔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内容很多,涉及生产的方面,是保证生产正常顺利地进行的必要手段。如生产安排,物资供应,信息和销售等。

  • 第5题:

    比较静水池塘与流水池塘的养殖特点和差别、以及管理重点。


    正确答案: ①养殖特点间的差别:静水池塘养殖饵料来源广,易实现搭配混养,饲料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推广范围严重受水源的限制,饲养成本较高,不易搭配混养多种鱼。
    ②静水池塘管理要点:
    A.经常巡塘、看天、看水、看鱼B.做好鱼池的清洁卫生工作(除草、防病)
    C.搞好投饵管理(实施四定饲喂)
    D.加强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
    E.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定期消毒、中药预防)
    F.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③流水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A.做好前期驯食工作
    B.控制好水体流量
    C.加强投饵管理
    D.定时排污
    E.经常巡塘、防盗、防投毒、防断水
    F.重视鱼病防治工作

  • 第6题:

    ()类型-般不用投喂饲料。

    • A、湖泊养殖
    • B、网箱养殖
    • C、池塘养殖
    • D、驯化养殖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淡水养殖鱼类多数品种可以在池塘进行鱼苗培育,其原因是什么?鱼苗夏花鱼苗怎样进行?

    正确答案: 一、原因
    因为池塘里的各种理化因子及营养条件都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从而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存活率及其质量等
    二、夏花放养
    1、混养搭配由于各种鱼类鱼种阶段的活动水层、食性、生活习性已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将多种鱼进行适当的混养搭配,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
    2、放养密度夏花放养的密度主要依据食用鱼水体所要求的鱼种放养规格而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不能增加池塘水温的因素是(  )。
    A

    池塘灌较少的水

    B

    池塘边上种植树木,水中种植挺水植物

    C

    秋冬季节建设简易大棚

    D

    在养殖水体的北面或西北面建筑高1.5~2m的防风墙


    正确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在养殖过程中增加池塘水温的措施有:①池塘灌较少的水;②秋冬季节建设简易大棚;③在养殖水体的北面或西北面建筑高1.5~2m的防风墙;④利用温泉或电场的温排水。B项,一般情况下,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池中不应生长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免遮蔽阳光影响水温升高。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进行池塘养殖排放水的处理?

    正确答案: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1)生态沟渠是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
    (2)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3)生态净化塘是一种类似于生态沟渠的池塘,其净化原理与生物氧化塘一致。塘内可种植经济性的水生植物,用于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殖排放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2)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3)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4)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5)合理施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绒氧平衡。减少耗养因子:
    1、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
    2、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
    3、降低放氧密度
    4、使用腐熟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池塘底质中的C/N比值可以决定(  )向养殖水体的释放量。
    A

    N

    B

    P

    C

    Ca

    D

    S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氮在土壤中同时以有机和无机物质出现。池塘底质中的氮向养殖水体的释放量主要取决于底质中的C/N比值,C/N值为20以下时可以释放出氮,大于20时一般不会释放氮。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进行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

    正确答案: 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以达到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净化的目的,主要有生物浮床、生态坡、水层交换设备、藻类调控设施等。
    生物浮床净化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在池塘水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为多种生物生息繁衍提供条件,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
    生态坡是利用池塘边坡和堤埂修建的水质净化设施。一般是利用砂石、绿化砖、植被网等固着物铺设在池塘边坡上,并在上面栽种植物,利用水泵和布水管线将池塘底部的水提升并均匀地撒到生态坡上,由生态坡的渗滤作用和植物吸收截流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层交换主要是利用机械搅拌、水流交换等方式,打破池塘光合作用形成的水分层现象,充分利用白天池塘上层水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弥补底层水的耗氧需求,实现池塘水体的溶氧平衡。水层交换机械主要有增氧机、水力搅拌机、射流泵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饮用水源水库严禁()。

    • A、进行肥水养鱼
    • B、进行其他的养殖活动
    • C、进行水体和库岸养殖活动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池塘养殖


    正确答案: 指在小面积的池塘内进行精养生产的一种方式,多在1公顷范围内。
    特点:水体小,管理方便,适于密养、混养、施肥、投饵等,能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凡是生长迅速、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种苗易获得、饲料易解决、适应性较强的海水及咸淡水鱼类,均可作为养殖的对象。

  • 第15题:

    为什么要进行池塘养殖排放水的处理?


    正确答案: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1)生态沟渠是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
    (2)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3)生态净化塘是一种类似于生态沟渠的池塘,其净化原理与生物氧化塘一致。塘内可种植经济性的水生植物,用于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殖排放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

  • 第16题:

    简述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和“肥、活、嫩、爽”的意义。


    正确答案: 措施:减少耗氧因子: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降低放养密度;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增加溶氧,施无机肥(特别是P肥改善池塘N、P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及时加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药物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增加水体透明度,黄泥浆+食盐、明矾、生石灰注新水;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大,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即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且出现频率高。透明度不再变化
    “嫩”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
    “爽”表示池水呈油绿色,黄褐色,表明浮游生物组成好。

  • 第17题:

    某池塘养殖下列几种鱼类,()大量浮头时水体缺氧最为严重,需立即开动增氧机。

    • A、鲫鱼
    • B、草鱼
    • C、鳙鱼
    • D、鲢鱼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盐碱地池塘应如何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


    正确答案:盐碱地池塘养鱼应因地制宜,以渔为主,综合开发。鱼草结构:台面、坡边种植饲草,以草喂鱼,则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主养草鱼、鲂鱼,带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鱼农结构:台田种粮,粮食及其副产品加工成颗粒饲料喂鱼,池塘则主养鲤鱼等。具体为: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放养比例为草鱼50%~55%、鳊鱼10%~20%、鲢15%~30%、鳙5%、鲤5%。②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并重:放养比例为草鱼35%、鲤与10%、团头鲂5%、鲢45%、鳙5%。亩产350千克的池塘,一般亩放养鱼种850~950尾,重量60~65千克;亩产450千克池塘,亩放鱼种950~1000尾,重75~8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池塘,亩放鱼种1000~1200尾,重100~110千克。

  • 第19题:

    单选题
    ()类型-般不用投喂饲料。
    A

    湖泊养殖

    B

    网箱养殖

    C

    池塘养殖

    D

    驯化养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养殖池塘水体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水生浮游生物()消耗。

    正确答案: 光合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养殖池塘水体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和有机物的分解。

    正确答案: 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池塘养殖下列几种鱼类,()大量浮头时水体缺氧最为严重,需立即开动增氧机。
    A

    鲫鱼

    B

    草鱼

    C

    鳙鱼

    D

    鲢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池塘养殖底质恶化的表现的是()
    A

    水体表面出现泡沫

    B

    底泥变黑且发臭

    C

    底泥产生气泡

    D

    饵料台有黑臭有机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