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症状核病理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对虾呼肠弧病毒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生长缓慢,摄食量减少,活力差,自洁能力减弱,引起肝胰脏坏死或者萎缩。

  • 第2题:

    简述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初期感染无特殊症状
    后期:活动力差,摄食减少,虾的肝胰腺糜烂
    组织切片:出现大量包涵体,使得核肿大,核仁被积压在核边缘呈新月型。
    电镜观察:包涵体内有大量病毒颗粒
    可引起肝细胞腐烂,常见包涵体,脱落而进入肝管中

  • 第3题:

    简述肠袋虫病的症状核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寄生在草鱼各年龄的鱼的后肠,中肠后段也有少量寄生,但是前肠则始终没有发现,它主要寄生在肠粘膜褶间,单纯的这种寄生虫寄生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肠道内有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肠炎或者其他寄生虫感染,肠袋虫就会起到促使病情加重的作用。据国外学者报道,虫体能引起肠上皮破坏和萎缩,有的甚至损伤上皮后直接进入固有层。它可引起溃疡而使得上皮脱落形成卡它性肠炎。

  • 第4题:

    下列疾病中危害的对象是对虾的是()。

    • A、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 B、中肠腺坏死病毒病
    • C、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 D、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危害日本对虾,尤其是幼体时期以及仔虾,幼体8~9天累积死亡率可达90%,目前只在日本发现。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 杆状病毒,分布再肝胰脏细胞核内,双股DNA,大小310×72nm,无包涵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对虾杆状病毒主要侵害对虾的(  )。
    A

    肝胰腺腺管、中肠等上皮细胞

    B

    胃粘膜层

    C

    心肌组织

    D

    生殖器官


    正确答案: A
    解析:
    对虾杆状病毒主要侵害肝胰腺腺管、中肠等上皮细胞。

  • 第8题:

    单选题
    症状只侵害日本囊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白浊”由此可判断疾病为(  )。
    A

    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B

    对虾杆状病毒病

    C

    日本囊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

    D

    桃拉综合征


    正确答案: D
    解析:
    C项,日本囊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胰腺。幼体和仔虾患病后,首先可看到白浊的肝胰腺(中肠腺)呈雾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白浊化越来越明显。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初期感染无特殊症状
    后期:活动力差,摄食减少,虾的肝胰腺糜烂
    组织切片:出现大量包涵体,使得核肿大,核仁被积压在核边缘呈新月型。
    电镜观察:包涵体内有大量病毒颗粒
    可引起肝细胞腐烂,常见包涵体,脱落而进入肝管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诊断方式。

    正确答案: 1、电镜观察,见到许多杆状病毒,但是无包涵体,即为此病
    2、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进行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新鱼蚤病的症状合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寄生在池塘养殖中各种淡水鱼的鳃,鳍,鼻腔内。少量寄生时候不出现症状。大量寄生时候,常常引起“浮头”现象,引起当年鱼种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活力下降,不摄食,甲壳上面有白斑,头胸甲容易与肌肉分离,体表粘脏。
    血淋巴不凝固或者凝固时间增长,病虾在短期内暴发死亡,死亡率90%以上
    细胞肿大,核肿大——空泡化——核破裂,内质网变形、断裂,溶酶体数目增多
    吴垠等对中国对虾进行血液生化病理研究,总蛋白。血糖、甘油三脂、碱性磷酸酶等九个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主要表现为核肿大,核内有1~n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染色质减少,边移。

  • 第14题:

    简述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的外形和生态习性上的区别。


    正确答案: 斑节对虾喜欢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一般白天潜底不动,傍晚食欲最强,相互残杀严重。体被黑褐色、土黄色相间的横斑花纹,附肢的柄部外面呈明显黄色,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
    日本对虾喜欢栖息沙泥底,白天潜伏沙层内,夜间活动,具有耐低温、活力强,耐干力强等优点。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1~2齿。

  • 第15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活力下降,不摄食,甲壳上面有白斑,头胸甲容易与肌肉分离,体表粘脏。
    血淋巴不凝固或者凝固时间增长,病虾在短期内暴发死亡,死亡率90%以上
    细胞肿大,核肿大——空泡化——核破裂,内质网变形、断裂,溶酶体数目增多
    吴垠等对中国对虾进行血液生化病理研究,总蛋白。血糖、甘油三脂、碱性磷酸酶等九个指标

  • 第16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诊断方式。


    正确答案:1、电镜观察,见到许多杆状病毒,但是无包涵体,即为此病
    2、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进行诊断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对虾软壳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因:
    (1)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全(Ca和P含量过少或含量不均衡)
    (2)饲料储存不当,腐败变质
    (3)水体水质变差,有毒物质积累
    (4)水体pH过高,导致P以CaPO4沉淀,使水体可溶性P减少
    (5)水体中含有有机锡或有机磷等消毒剂
    2.症状:甲壳薄而软,壳与肌肉分离
    3.防治:
    (1)改善水质,加大换水量;
    (2)多投放鲜饵,如投放贝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肠袋虫病的症状核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寄生在草鱼各年龄的鱼的后肠,中肠后段也有少量寄生,但是前肠则始终没有发现,它主要寄生在肠粘膜褶间,单纯的这种寄生虫寄生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肠道内有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肠炎或者其他寄生虫感染,肠袋虫就会起到促使病情加重的作用。据国外学者报道,虫体能引起肠上皮破坏和萎缩,有的甚至损伤上皮后直接进入固有层。它可引起溃疡而使得上皮脱落形成卡它性肠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的外形和生态习性上的区别。

    正确答案: 斑节对虾喜欢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一般白天潜底不动,傍晚食欲最强,相互残杀严重。体被黑褐色、土黄色相间的横斑花纹,附肢的柄部外面呈明显黄色,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
    日本对虾喜欢栖息沙泥底,白天潜伏沙层内,夜间活动,具有耐低温、活力强,耐干力强等优点。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1~2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危害日本对虾,尤其是幼体时期以及仔虾,幼体8~9天累积死亡率可达90%,目前只在日本发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的症状核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病虾活力差,核肥大,严重时候对细胞坏死,电镜观察可见到许多病毒颗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主要表现为核肿大,核内有1~n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染色质减少,边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对虾呼肠弧病毒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生长缓慢,摄食量减少,活力差,自洁能力减弱,引起肝胰脏坏死或者萎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