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病原和寄生虫。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甲壳动物等
    非生物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包括非正常的环境因素、营养不良、机械损伤和先天性生理缺陷等。

  • 第2题: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应该如何诊断疾病?


    正确答案: 一、现场调查
    1.调查发病环境和发病史
    (1)调查养殖环境确定该环境是否适合养殖
    (2)调查养殖史和发病史
    2.水质情况调查与分析
    (1)水温
    (2)水色和透明度
    (3)PH值
    (4)溶氧
    (5)水的化学性质:如硫化氢、氨氮、各种重金属的含量等。
    3.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4.了解鱼群的异常表现
    二、肉眼检查
    1.体表的检查
    2.鳃的检查
    3.内脏的检查:以肠道为主。
    三、显微镜检查
    镜检一般是根据肉眼检查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作全面检查。
    1.镜检的方法
    (1)玻片压展法
    (2)载玻片压展法
    (3)病理切片检查
    2.各器官的镜检
    (1)体表
    (2)鳃
    (3)肠、胃
    (4)其他器官(如血液)(图2、3、4)
    四、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2.血清学诊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
    五、疾病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如果发生暴发性的大批死鱼,一般依“急剧缺氧——农药或工业废水污染——暴发性流行性鱼病——人为投毒”的思路去分析鱼类的死亡原因。
    2.要用活的或刚死亡的养殖动物检查,检查数应在5-10尾以上
    3.要保持鱼体湿润
    4.取出鱼内部器官,要保持器官的完整和湿润
    5.用过的工具要洗干净后再用,避免把病原从一个器官带到另一器官或从一个机体带到另一个机体
    6.一时无法诊断的疾病要保留标本

  • 第3题:

    阐述水产动物疾病诊断过程。


    正确答案: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先肉眼后镜检,由外到内逐步检查,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细菌鉴定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A.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B.电镜检查:
    C.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

  • 第4题: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简史。


    正确答案: 建国前
    中国鱼病的研究停留在零散的不系统的阶段。
    建国后
    50年代,鱼病学飞速发展阶段。
    60年代,鱼病学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更加系统化的阶段。
    70年代开展了鱼类免疫学、鱼类病毒病、药理学和鱼类肿瘤的研究。
    80年代到90年代,是鱼病学发展最快的阶段。

  • 第5题: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学定义。


    正确答案: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 第6题:

    简述水产动物的范畴?


    正确答案: 1、脊椎动物门的鱼类。
    2、脊椎动物门两栖纲的无尾类蛙类和有尾类蝾螈类;爬行纲的龟鳖、鳄类;鸟纲的水禽类;哺乳纲的水生动物,如豚等。
    3、软体动物门的贝类。
    4、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虾蟹类。
    5、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海参;海胆纲的海胆等。
    6、腔肠动物门的海蜇、水螅、水母和珊瑚等。
    7、多孔动物门的海绵等。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寄生甲壳类等)。
    2.环境因素(水温、溶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氢等)。
    3.人为因素(放养密度、混养比例、营养、操作及使用工具不当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简史。

    正确答案: 建国前
    中国鱼病的研究停留在零散的不系统的阶段。
    建国后
    50年代,鱼病学飞速发展阶段。
    60年代,鱼病学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更加系统化的阶段。
    70年代开展了鱼类免疫学、鱼类病毒病、药理学和鱼类肿瘤的研究。
    80年代到90年代,是鱼病学发展最快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水产动物疾病的正确诊断来自()、()、()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 宿主,病原(或病因),环境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有哪些主要的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1、遍洒法
    优点:杀灭病原菌彻底(水中、体表)
    缺点:用药量大、安全性差、副作用大、污染水体、杀灭水中有益生物
    注意事项:
    ①准确计算药量
    ②勿用金属容器盛药
    ③泼药时间与方法
    ④泼药后注意观察,有异常及时补救
    2、浸浴法优点:药少,疗效好,不污染水体缺点:拉网易损机体;不可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注意事项:①先配药再放鱼
    ②药浴时间灵活掌握
    ③细心操作避免受伤
    3、挂袋挂篓法
    优点:药少、简单、无危险、毒副作用小
    缺点: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适合预防和前期治疗
    注意事项:
    ①药物最小有效浓度﹤回避浓度
    ②最小有效浓度﹤使用浓
    度﹤回避浓度
    ③放药前停食1-2天,保证前来摄食
    4、浸沤法:只适于中草药的使用;
    缺点:发挥药效慢,只适于预防。
    5、涂抹法
    优点:用药少,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缺点:适用范围小
    注意事项:涂药后鱼体的头部应稍微高于尾部,防止药液进入口中或鳃中。
    6、口服法
    优点:杀灭体内病原体,用药少,方便,不污染水体
    缺点:难于控制个体服药量(食欲)
    7、注射法
    优点: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好,用药量少,疾病较严重时也可使用
    缺点:麻烦,易损机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应该如何诊断疾病?

    正确答案: 一、现场调查
    1.调查发病环境和发病史
    (1)调查养殖环境确定该环境是否适合养殖
    (2)调查养殖史和发病史
    2.水质情况调查与分析
    (1)水温
    (2)水色和透明度
    (3)PH值
    (4)溶氧
    (5)水的化学性质:如硫化氢、氨氮、各种重金属的含量等。
    3.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4.了解鱼群的异常表现
    二、肉眼检查
    1.体表的检查
    2.鳃的检查
    3.内脏的检查:以肠道为主。
    三、显微镜检查
    镜检一般是根据肉眼检查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作全面检查。
    1.镜检的方法
    (1)玻片压展法
    (2)载玻片压展法
    (3)病理切片检查
    2.各器官的镜检
    (1)体表
    (2)鳃
    (3)肠、胃
    (4)其他器官(如血液)(图2、3、4)
    四、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2.血清学诊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
    五、疾病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如果发生暴发性的大批死鱼,一般依“急剧缺氧——农药或工业废水污染——暴发性流行性鱼病——人为投毒”的思路去分析鱼类的死亡原因。
    2.要用活的或刚死亡的养殖动物检查,检查数应在5-10尾以上
    3.要保持鱼体湿润
    4.取出鱼内部器官,要保持器官的完整和湿润
    5.用过的工具要洗干净后再用,避免把病原从一个器官带到另一器官或从一个机体带到另一个机体
    6.一时无法诊断的疾病要保留标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水产动物疾病的正确诊断来自()、()和()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 宿主、病原(因)、环境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产动物疾病的正确诊断来自()、()和()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宿主、病原(因)、环境条件。

  • 第14题:

    如何正确的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正确答案: 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疾病的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包括:水源、水温、盐度、DO、pH值、H2S、NH3-N、池塘环境条件等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避免抗药性疾病的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病原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病原种类鉴定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电镜检查、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等。

  • 第15题:

    水产动物疾病微观诊断的内容?


    正确答案: 目检:一般是体表—鳃—内脏体表:头部—嘴—眼睛—鳃盖—鳞片——鳍条;鳃,重点鳃丝及鳃盖;内脏,主要检查肠道、肝胰脏。
    镜检:显微镜+少量病变组织+少量水于载玻片+盖玻片看寄生性病原体及组织情况。

  • 第16题:

    水产动物疾病学


    正确答案: 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

  • 第17题:

    水产动物的疾病学


    正确答案: 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消亡规律及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 第18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水产药物的作用不包括(  )。
    A

    预防和治疗疾病

    B

    诊断疾病

    C

    改善养殖环境

    D

    改良水产动物的品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水产药物具有以下作用:①预防和治疗疾病;②消灭、控制敌害;③改善水产养殖环境;④增进水生动、植物机体的健康和抗病力;⑤促进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和调节其生理功能;⑥诊断疾病。

  • 第19题:

    问答题
    水产动物疾病微观诊断的内容?

    正确答案: 目检:一般是体表—鳃—内脏体表:头部—嘴—眼睛—鳃盖—鳞片——鳍条;鳃,重点鳃丝及鳃盖;内脏,主要检查肠道、肝胰脏。
    镜检:显微镜+少量病变组织+少量水于载玻片+盖玻片看寄生性病原体及组织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

    正确答案: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微观观察诊断: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细菌鉴定、药敏实验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A.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B.电镜检查:
    C.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学定义。

    正确答案: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阐述水产动物疾病诊断过程。

    正确答案: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先肉眼后镜检,由外到内逐步检查,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细菌鉴定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A.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B.电镜检查:
    C.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正确的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正确答案: 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疾病的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包括:水源、水温、盐度、DO、pH值、H2S、NH3-N、池塘环境条件等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避免抗药性疾病的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病原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病原种类鉴定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电镜检查、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