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大眼幼体经1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Ⅰ期仔蟹;经3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Ⅲ期仔蟹,经过5次蜕壳即成Ⅴ期仔蟹,营底栖生活,规格为5000~6000只/kg。
更多“仔蟹”相关问题
  • 第1题:

    幼仔哺育存活率主要

    A.妊娠的雌鼠数/交配雌鼠数×100%

    B.正常分娩雌鼠数/妊娠雌鼠数×100%

    C.出生时活产的胎仔数/胎仔的总数×100%

    D.出生后第一天存活仔数/胎仔总数×100%

    E.出生时活产的胎仔数/胎仔总数×100%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仔犬在刚出生时不能马上注射疫苗的原因是()

    • A、仔犬皮肤过嫩
    • B、仔犬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
    • C、仔犬肌肉发育尚未完全
    • D、受母源抗体的影响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 第4题:

    成蟹池能否套养当年仔蟹?


    正确答案:池塘单养河蟹,面积小而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尽管采取了种植大量水生植物等措施,但自相残食的机率还是较高。如将仔蟹套养在成蟹池中,则绝大部分被二龄蟹残食,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就是同一年龄的蟹种,为了提高成活率,其规格大小也务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同步蜕壳、同步生长。因此,成蟹池不能套养当年仔蟹。而湖泊等大水体,河蟹密度小,隐蔽物多,不同年龄、不同规格

  • 第5题:

    为什么将蟹苗养至Ⅲ期仔蟹作为仔蟹培育阶段?


    正确答案:蟹苗蜕3次壳即为Ⅲ期仔蟹,标志着仔蟹阶段结束。这是因为:
    (1)Ⅲ期仔蟹已开始具备河蟹的基本形态。I期仔蟹尽管已形成蟹的形状,但其头脑甲长度大于头胸甲的宽度,而从Ⅲ期仔蟹开始,其头胸甲长小于头胸甲宽。
    (2)Ⅲ期仔蟹已开始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在蟹苗阶段其最适盐度为7‰~8‰,I期仔蟹的最适盐度为5‰左右,Ⅱ期仔蟹为3‰左右,Ⅲ期仔蟹为0.5‰以下(淡水),它们发育到Ⅲ期仔蟹以后,只有在淡水中,耗氧率低,能需量小,生长快,蜕壳间隔时间短,成活率高。如果此时Ⅲ期仔蟹仍在咸淡水中生活,其生长速度比淡水中低得多。
    (3)Ⅲ期仔蟹已开始挖洞穴居,与成蟹的生活习性相似。通常I期、Ⅱ期仔蟹不会挖洞穴居,仅过隐居生活。而Ⅲ期仔蟹开始挖洞穴居,其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明显加强。
    (4)Ⅲ期仔蟹的食性已属杂食性。蟹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少量有机碎屑。到I期仔蟹,肠道内植物性饵料以及有机碎屑的含量逐步增加。到Ⅲ期仔蟹阶段,其食性已与成蟹相近似,唯食谱范围比成蟹狭,均属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类型。
    由此可见,从蟹苗到Ⅲ期仔蟹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形态上由龙虾型过渡到真正的蟹型;在生态上从海水逐步过渡到淡水。从浮游逐步过渡到穴居,其食性从食浮游生物过渡到杂食性。因此在养殖上必须提供这种过渡所要求的条件,采用专门的池塘给予精心的培育。
    此外,从生产上看,蟹苗经l5~20天的培育,随着个体增大,养殖的密度与水质、饵料的矛盾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培育后期,水温越来越高,给出池、分养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要达到Ⅲ期仔蟹,幼体已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其抗逆能力大大增强,即可出池分养、运输和销售。仔蟹培育阶段相当于鱼苗培育成夏花阶段。

  • 第6题:

    关于大闸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触碰蟹眼睛,没反应的蟹不新鲜
    • B、把蟹翻至腹部朝上,能迅速翻转且爬行快的是好蟹
    • C、吃蟹时应去除蟹鳃、蟹心、蟹肠和蟹胃
    • D、个头越大、价钱越高的蟹越好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吃蟹时要清除蟹胃、蟹肠、蟹腮(蟹眉毛)和()。

    • A、蟹黄
    • B、蟹壳
    • C、蟹心
    • D、蟹脚

    正确答案:C

  • 第8题:

    蟹仔由我国沿海所产的三疣梭子蟹的卵加工而成,有红蟹仔和黑蟹仔两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被称为“蟹中之王”的是()

    • A、阳澄湖蟹
    • B、太湖蟹
    • C、固城湖蟹
    • D、洞庭湖蟹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 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香港的常见菜色,发展出了以避风塘炒蟹为代表的避风塘菜色。以下不属于避风塘菜单的是(  )。
    A

    鲜虾腐皮卷

    B

    蚝仔菜泡饭

    C

    菠萝海鲜炒饭

    D

    蚵仔煎


    正确答案: D
    解析:
    避风塘菜单主要有:菠萝海鲜炒饭、净云吞、鲜虾腐皮卷、乳鸽、叉烧酥、叉烧肠粉、虾仁肠粉、菠萝包、凤爪、腊味煲仔饭、雪梅娘、秘制叉烧、烤生蚝、干炒牛河、菠萝咕噜虾球、瑶柱叉烧炒饭、白灼金针菇、蚝仔菜泡饭、云吞面、馋嘴牛蛙。D项,蚵仔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沿海,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大闸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触碰蟹眼睛,没反应的蟹不新鲜

    B

    把蟹翻至腹部朝上,能迅速翻转且爬行快的是好蟹

    C

    吃蟹时应去除蟹鳃、蟹心、蟹肠和蟹胃

    D

    个头越大、价钱越高的蟹越好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提高仔兔成活率仔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吃好初乳;调整体重:采取"开小灶"、"吃偏饭"的方法;保温防冻;预防疾病;预防兽害;及早补料;适时断奶。

  • 第14题:

    中华绒螯蟹又名(),是蟹中上品。

    • A、青蟹
    • B、大花蟹
    • C、大闸蟹
    • D、梭子蟹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 第16题:

    仔蟹


    正确答案: 大眼幼体经1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Ⅰ期仔蟹;经3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Ⅲ期仔蟹,经过5次蜕壳即成Ⅴ期仔蟹,营底栖生活,规格为5000~6000只/kg。

  • 第17题:

    清朝时艺德、品德都好的著名小生金锦堂被称呼什么?()

    • A、“木公仔”
    • B、“银公仔”
    • C、“金公仔”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哺乳期仔猪的活仔成活率是怎样计算的?()

    • A、该批次断奶仔猪数/该批次断奶母猪数
    • B、该批次断奶仔猪数/该批次产活仔数
    • C、该批次死淘数/该批次产活仔数
    • D、该批次断奶健仔数/该批次产活仔数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使用抱汁芡进行增稠处理的菜肴是炸烹仔蟹、油爆()。


    正确答案:双脆

  • 第20题:

    以下各种蟹属于海蟹的是()

    • A、中华绒螯蟹
    • B、奄仔蟹
    • C、黄油蟹
    • D、梭子蟹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仔蟹

    正确答案: 大眼幼体经1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Ⅰ期仔蟹;经3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Ⅲ期仔蟹,经过5次蜕壳即成Ⅴ期仔蟹,营底栖生活,规格为5000~6000只/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将蟹苗养至Ⅲ期仔蟹作为仔蟹培育阶段?

    正确答案: 蟹苗蜕3次壳即为Ⅲ期仔蟹,标志着仔蟹阶段结束。这是因为:
    (1)Ⅲ期仔蟹已开始具备河蟹的基本形态。I期仔蟹尽管已形成蟹的形状,但其头脑甲长度大于头胸甲的宽度,而从Ⅲ期仔蟹开始,其头胸甲长小于头胸甲宽。
    (2)Ⅲ期仔蟹已开始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在蟹苗阶段其最适盐度为7‰~8‰,I期仔蟹的最适盐度为5‰左右,Ⅱ期仔蟹为3‰左右,Ⅲ期仔蟹为0.5‰以下(淡水),它们发育到Ⅲ期仔蟹以后,只有在淡水中,耗氧率低,能需量小,生长快,蜕壳间隔时间短,成活率高。如果此时Ⅲ期仔蟹仍在咸淡水中生活,其生长速度比淡水中低得多。
    (3)Ⅲ期仔蟹已开始挖洞穴居,与成蟹的生活习性相似。通常I期、Ⅱ期仔蟹不会挖洞穴居,仅过隐居生活。而Ⅲ期仔蟹开始挖洞穴居,其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明显加强。
    (4)Ⅲ期仔蟹的食性已属杂食性。蟹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少量有机碎屑。到I期仔蟹,肠道内植物性饵料以及有机碎屑的含量逐步增加。到Ⅲ期仔蟹阶段,其食性已与成蟹相近似,唯食谱范围比成蟹狭,均属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类型。
    由此可见,从蟹苗到Ⅲ期仔蟹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形态上由龙虾型过渡到真正的蟹型;在生态上从海水逐步过渡到淡水。从浮游逐步过渡到穴居,其食性从食浮游生物过渡到杂食性。因此在养殖上必须提供这种过渡所要求的条件,采用专门的池塘给予精心的培育。
    此外,从生产上看,蟹苗经l5~20天的培育,随着个体增大,养殖的密度与水质、饵料的矛盾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培育后期,水温越来越高,给出池、分养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要达到Ⅲ期仔蟹,幼体已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其抗逆能力大大增强,即可出池分养、运输和销售。仔蟹培育阶段相当于鱼苗培育成夏花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 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成蟹池能否套养当年仔蟹?

    正确答案: 池塘单养河蟹,面积小而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尽管采取了种植大量水生植物等措施,但自相残食的机率还是较高。如将仔蟹套养在成蟹池中,则绝大部分被二龄蟹残食,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就是同一年龄的蟹种,为了提高成活率,其规格大小也务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同步蜕壳、同步生长。因此,成蟹池不能套养当年仔蟹。而湖泊等大水体,河蟹密度小,隐蔽物多,不同年龄、不同规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