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蟹大小,看水草”,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栽种品种主要有:伊乐藻、()和苦草。”相关问题
  • 第1题:

    河蟹池塘中水草种植的种类和如何管理水草?


    正确答案: 水草的种类:轮叶黑藻:蟹喜食,生命力强不败水,芽孢播种,50-60%;伊乐藻:生长快,高温季节易腐烂败水,草茎栽种,20%;苦草:蟹喜食,草籽播种,10-20%
    水草的管理:
    ①、栽种前施基肥(复合肥+硫酸锌肥),种草面积为池塘60%
    ②、养殖前期投料保草,肥水防止青苔生长
    ③、养殖中期割除过多水草,控制水位,及时清除浮草烂草
    ④、养殖后期适当补草(水花生)

  • 第2题:

    养殖水体较瘦且水草多时应主养()。

    • A、鲢鱼
    • B、草鱼
    • C、鳙鱼
    • D、鲤鱼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河蟹养殖过程中放养螺蛳的作用、意义以及如何投放?


    正确答案: 作用: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新的作用;螺蛳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优质鲜活动物性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放养螺蛳的意义: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蟹池中投放螺蛳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螺蛳的放养:分三次放养,总量在800~1200斤/亩。
    第一次放养:放苗后,投放螺蛳100~200斤/亩。
    第二次放养:清明前后,也就是在4月到5月份之间,投放400~500斤/亩,放在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养200~300斤/亩。

  • 第4题:

    盘锦的河蟹新稻田养殖技术最大特点在于()

    • A、开挖环沟
    • B、大垄双行
    • C、放养密度低
    • D、种植水草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 第6题:

    从垂直成层结构的角度来看,一般可以将水生植物划分为()等层群

    • A、挺水草本
    • B、漂浮草本
    • C、沉水草
    • D、水中沉水矮草
    • E、水面高草
    • F、水底

    正确答案:A,B,C,D,E,F

  • 第7题: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可混养哪些养殖种类?


    正确答案:池塘混养的原则是凡是与主养对象在饵料上有矛盾的种类一概不混养。因此,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但可混养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和少量肉食性鱼类(鳜鱼、江黄颡鱼等)。混养滤食性鱼类的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50~100克的鲢、鳙鱼种4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实践证明,成蟹池中,混养少量鳜鱼,不仅可利用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饲料的损失,而且鳜鱼不会残杀河蟹。通常每亩养蟹池,在6月份放养夏花鳜鱼(3~5厘米)10~20尾,其混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增减。夏花鳜鱼下塘前,必须药浴消毒,防止带病鳜鱼混入池内。到年底,当年鳜鱼可长至300~600克的商品规格。
    养蟹池不能混养鳖。鳖十分凶猛,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正是鳖的最佳饵料,鳖是养蟹池的敌害生物,不能混养。养蟹池中不能混养育珠河蚌。养蟹池水质清瘦,河蚌生长缓慢,而且河蚌本身是河蟹十分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蟹常常想方设法捕食河蚌的斧足,导致育珠蚌死亡。

  • 第8题:

    问答题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可混养哪些养殖种类?

    正确答案: 池塘混养的原则是凡是与主养对象在饵料上有矛盾的种类一概不混养。因此,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但可混养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和少量肉食性鱼类(鳜鱼、江黄颡鱼等)。混养滤食性鱼类的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50~100克的鲢、鳙鱼种4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实践证明,成蟹池中,混养少量鳜鱼,不仅可利用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饲料的损失,而且鳜鱼不会残杀河蟹。通常每亩养蟹池,在6月份放养夏花鳜鱼(3~5厘米)10~20尾,其混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增减。夏花鳜鱼下塘前,必须药浴消毒,防止带病鳜鱼混入池内。到年底,当年鳜鱼可长至300~600克的商品规格。
    养蟹池不能混养鳖。鳖十分凶猛,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正是鳖的最佳饵料,鳖是养蟹池的敌害生物,不能混养。养蟹池中不能混养育珠河蚌。养蟹池水质清瘦,河蚌生长缓慢,而且河蚌本身是河蟹十分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蟹常常想方设法捕食河蚌的斧足,导致育珠蚌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盘锦的河蟹新稻田养殖技术最大特点在于()
    A

    开挖环沟

    B

    大垄双行

    C

    放养密度低

    D

    种植水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河蟹池塘中水草种植的种类和如何管理水草?

    正确答案: 水草的种类:轮叶黑藻:蟹喜食,生命力强不败水,芽孢播种,50-60%;伊乐藻:生长快,高温季节易腐烂败水,草茎栽种,20%;苦草:蟹喜食,草籽播种,10-20%
    水草的管理:
    ①、栽种前施基肥(复合肥+硫酸锌肥),种草面积为池塘60%
    ②、养殖前期投料保草,肥水防止青苔生长
    ③、养殖中期割除过多水草,控制水位,及时清除浮草烂草
    ④、养殖后期适当补草(水花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 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在长期的河蟹养殖过程中,逐渐对高品质的河蟹形成了这样的评判指标:()。

    正确答案: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红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湖泊从贫营养型到中营养型,水草优势种从()转变为眼子菜类

    • A、蓝藻
    • B、绿藻
    • C、硅藻
    • D、轮藻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养青虾池池边应()

    • A、完全清除水草
    • B、留一些水草
    • C、设置虾休息洞
    • D、布满水草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在长期的河蟹养殖过程中,逐渐对高品质的河蟹形成了这样的评判指标:()。


    正确答案: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红膏

  • 第16题:

    简述蟹塘中栽种水草的作用。


    正确答案: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具有以下作用:
    ⑴食物作用;
    ⑵净化水质,防止水质污染作用:水葫芦具有吸收有害重金属如铜、银、汞的作用;
    ⑶隐蔽作用,提供蜕壳场所;
    ⑷遮阳作用,降低水温;
    ⑸防病作用:水花生含6-甲氧樨草素7α-L-鼠李糖苷,有较好抗毒抑菌作用;
    ⑹防逃作用,有利蟹种捕捞

  • 第17题:

    水草


    正确答案: 是指植物体全部或局部淹没在水中或生长在潮湿的岸边具维管束的植物,或者整个植株漂浮于水面的种子和厥类植物,通称水生植物,俗称水草。

  • 第18题:

    风车草属哪一类植物?()

    • A、挺水草本
    • B、浮叶草本
    • C、漂浮草本
    • D、沉水草本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蟹塘中栽种水草的作用。

    正确答案: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具有以下作用:
    ⑴食物作用;
    ⑵净化水质,防止水质污染作用:水葫芦具有吸收有害重金属如铜、银、汞的作用;
    ⑶隐蔽作用,提供蜕壳场所;
    ⑷遮阳作用,降低水温;
    ⑸防病作用:水花生含6-甲氧樨草素7α-L-鼠李糖苷,有较好抗毒抑菌作用;
    ⑹防逃作用,有利蟹种捕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养青虾池池边应()
    A

    完全清除水草

    B

    留一些水草

    C

    设置虾休息洞

    D

    布满水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蟹大小,看水草”,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栽种品种主要有:伊乐藻、()和苦草。

    正确答案: 轮叶黑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具有附肢。
    A

    裸藻

    B

    原生动物

    C

    枝角类和桡足类

    D

    水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养殖大规格河蟹,每亩放养扣蟹的密度为()只。
    A

    500

    B

    800

    C

    1200

    D

    2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