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卵巢发育分为几期?各期特点是什么?

题目

中国对虾卵巢发育分为几期?各期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对虾卵巢发育分为几期?各期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虾蟹类卵巢发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各期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依据细胞学、发生学,结合卵巢的形态,将卵巢的发育分为:形成期、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恢复期。
    各期特征:
    1.形成期:卵巢的形成阶段。
    2.增殖期。卵原细胞分类增值,然后发育为卵母细胞。由于卵原细胞增加,卵巢逐渐增大,变透明。
    3.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发育期,细胞核增大,细胞质增多,卵母细胞增大,卵巢也增大。卵黄颗粒形成(淡绿色)。
    4.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卵黄积累期,卵径增大,卵巢增大,颜色加深。
    5.成熟期:卵黄积累终止,卵进入成熟分裂,卵核消失。周边体呈辐射状排列。(从成熟到排卵是个很快的过程。)
    6.恢复期:成熟卵子排出,另一批卵子开始进入生长期,完成卵黄积累再次成熟。

  • 第2题:

    简述对虾的幼体发育分期及各期特征。


    正确答案: 对虾幼体的发育通常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期。
    (1)无节幼体
    无节幼体分为6期,从无节幼体N1发育到溞状幼体Z1,要经过6次蜕皮的变态发育,28~30℃水温,约需40~48小时。(主要决定于水温),属于内源性营养阶段(根据尾棘的数量来区别)。
    (2)溞状幼体
    溞状幼体分为3期,正常情况下,从Z1发育到糠虾幼体M1通常要3-4天,特征是眼柄、额角和尾扇的出现和拖粪现象。
    溞状1期幼体不具额角,复眼不具眼柄;
    溞状2期幼体具额角,复眼具眼柄,但尾节不具尾扇;
    溞状2期幼体具额角,复眼具眼柄,尾节长出尾扇。
    (3)糠虾幼体
    糠虾幼体最大特征为身体呈倒挂现象,呈弓弹运动。糠虾幼体亦分为三期,从Z1发育到仔虾P1期通常要3-4天,每期特征:
    M1游泳足:每个腹节的游泳足呈突状物
    M2游泳足为二节
    M3游泳足为三节
    (4)仔虾期
    特征:呈水平游泳,形态与成虾相象。P5以后,出现附壁、附底的现象。

  • 第3题:

    压疮分为几期?各期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压疮分三期是:
    ①瘀血红润期;
    ②炎性浸润期;
    ③溃疡期。
    I.期表现为:受压皮肤呈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I度损伤仅限于表皮。
    Ⅱ期表现为: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性渗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溃后,表皮易脱落而形成潮湿红润的溃疡面。损伤延伸到皮下脂肪层。
    Ⅲ期表现为:根据组织坏死程度又可分为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前者较轻,为浅层组织感染、化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后者严重,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抵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若细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环,还可造成败血症。

  • 第4题:

    白疕寻常型分为哪几期?各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原皮疹不断扩大,颜色鲜红,鳞屑较多,针刺、摩擦、外伤处可出现皮疹,即同型反应阳性。
    ②静止期:病情稳定,基本无新疹出现,原皮疹色暗红,鳞屑减少,既不扩大,也不消退。
    ③退行期:皮损缩小,颜色变淡,鳞屑减少,或从中心开始消退,遗留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

  • 第5题:

    尸斑分为几期,根据各期怎样推断死亡时间?


    正确答案: 分为坠积期、扩散期、浸润期三个阶段。尸斑通常在死后2~4小时出现,12~14小时发展到高峰,24~36小时后固定下来不能转移,一直保持到尸体腐败。

  • 第6题:

    抗癌新药临床研究分几期,简述各期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抗癌新药临床研究分四期。
    Ⅰ期临床研究为人体的初始研究,主要是人体耐受性试验、考察其毒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Ⅱ期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新药对各种肿瘤的客观疗效,淘汰无效的品种;
    Ⅲ期临床研究是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证是否对癌症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Ⅳ期临床研究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重点是新药的安全性,尤其是其剂量累积毒性及意外毒性。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对虾的幼体发育分期及各期特征。

    正确答案: 对虾幼体的发育通常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期。
    (1)无节幼体
    无节幼体分为6期,从无节幼体N1发育到溞状幼体Z1,要经过6次蜕皮的变态发育,28~30℃水温,约需40~48小时。(主要决定于水温),属于内源性营养阶段(根据尾棘的数量来区别)。
    (2)溞状幼体
    溞状幼体分为3期,正常情况下,从Z1发育到糠虾幼体M1通常要3-4天,特征是眼柄、额角和尾扇的出现和拖粪现象。
    溞状1期幼体不具额角,复眼不具眼柄;
    溞状2期幼体具额角,复眼具眼柄,但尾节不具尾扇;
    溞状2期幼体具额角,复眼具眼柄,尾节长出尾扇。
    (3)糠虾幼体
    糠虾幼体最大特征为身体呈倒挂现象,呈弓弹运动。糠虾幼体亦分为三期,从Z1发育到仔虾P1期通常要3-4天,每期特征:
    M1游泳足:每个腹节的游泳足呈突状物
    M2游泳足为二节
    M3游泳足为三节
    (4)仔虾期
    特征:呈水平游泳,形态与成虾相象。P5以后,出现附壁、附底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对虾发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雌雄异体,异形

    B

    交接器底部有受精囊

    C

    对虾卵巢的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

    D

    对虾卵属于中黄卵,比重比海水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对虾卵巢的发育可分为发育前期、发育早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枯竭期六个时期。

  • 第9题:

    问答题
    中国对虾卵巢发育分为几期?各期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VI期
    I体积小,乳白色;
    II期期或淡粉红色,体积增大;
    III期棕色或橙黄色,肉眼能见细小的卵母细胞;
    IV期紫褐色或黄色,卵巢和肝脏担当,卵粒清晰可见,卵巢;
    V期深紫色,卵粒在卵巢内相互游离,于前期;
    VI期卵巢出现黄色或桔黄色卵粒,卵巢体积缩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发热的过程分几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热的过程分三期:
    (1)体温上升期:其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的调节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后天梅毒按其病程发展可分为几期?各期梅毒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分三期
    (2)第—期梅毒——硬性下疳形成
    (3)第二期梅毒——梅毒疹
    (4)第三期梅毒——器官梅毒期,树胶肿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虾蟹类卵巢发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各期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依据细胞学、发生学,结合卵巢的形态,将卵巢的发育分为:形成期、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恢复期。
    各期特征:
    1.形成期:卵巢的形成阶段。
    2.增殖期。卵原细胞分类增值,然后发育为卵母细胞。由于卵原细胞增加,卵巢逐渐增大,变透明。
    3.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发育期,细胞核增大,细胞质增多,卵母细胞增大,卵巢也增大。卵黄颗粒形成(淡绿色)。
    4.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卵黄积累期,卵径增大,卵巢增大,颜色加深。
    5.成熟期:卵黄积累终止,卵进入成熟分裂,卵核消失。周边体呈辐射状排列。(从成熟到排卵是个很快的过程。)
    6.恢复期:成熟卵子排出,另一批卵子开始进入生长期,完成卵黄积累再次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后天梅毒按其病程发展可分为几期?各期梅毒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分三期
    (2)第—期梅毒——硬性下疳形成
    (3)第二期梅毒——梅毒疹
    (4)第三期梅毒——器官梅毒期,树胶肿形成

  • 第14题:

    鱼类卵巢发育分几个时期?各期有何细胞和组织特点?


    正确答案: 1.卵原细胞增殖期(第Ⅰ期卵巢)
    卵细胞:
    ①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数量;
    ②细胞小,卵径5-15微米,核占直径的一半;
    ③由第一时相卵原细胞组成
    卵巢:
    ①仅为宽约1mm左右的白色半透明细线;
    ②无法分辨雄、雌。一生只出现一次
    2.小生长期(第Ⅱ期卵巢)
    卵细胞:
    ①只是原生质的不断增加,无卵黄的积累;
    ②细胞为多角形或圆形,为小生长期的卵母细胞;
    ③此时期称第二时相初级卵母细胞;
    ④Ⅱ期卵巢可直接发育而来,也可以是产卵后退化到第Ⅱ期的卵巢。
    卵巢:
    ①此时的卵巢叫第Ⅱ期卵巢;
    ②扁带状,宽10mm,白色透明,看不到卵粒;
    ③但卵巢表面有微血管分布。
    3.大生长期(第Ⅲ期卵巢)
    卵巢:
    ①块状,淡青灰色,约占腹腔1/2;
    ②肉眼可见卵粒,但相互粘连,血管明显;
    ③卵巢中以处于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为主;
    ④只有性成熟后的鱼,卵巢才能发育到这一期
    卵子:
    ①卵黄的积累初期;
    ②d=300-500微米,卵外有两层滤泡
    大生长期(第Ⅳ期卵巢)
    卵巢:
    ①长囊状,宽4.5cm,青灰色,也有黄色或棕黄色细胞;
    ②内已充满卵黄颗粒,卵大而饱满,已游离,卵巢有粗血管分布,占体重15-20%(占腹腔的2/3);
    ③卵巢中以处于大生长末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为主;
    ④家鱼此期维持约1月,若不能排卵,卵巢将退化
    卵子:
    ①卵黄的积累后期,卵黄充满细胞;
    ②d=500-1100微米,比卵原细胞大几十倍;
    ③从第Ⅳ期末过渡到第V期,一般只需几小时,否则,便会过熟而失去受精能力
    4.成熟期(第Ⅴ期卵巢)
    卵巢:
    ①青灰色,松软,卵巢内充满成熟卵子,卵粒大而饱满,呈游离状态;
    ②卵巢发育到第Ⅳ期只完成生长成熟,为二倍体,不能受精;
    ③此时在内、外源性激素的作用下,进行两次减数分裂,并停留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等待受精。这一过程叫生理成熟。
    5.退化期(第Ⅵ期卵巢)
    特点:
    ①产卵后的卵巢或退化吸收的卵巢为第Ⅵ期卵巢;
    ②卵巢缩小,呈深红色,其中有许多残卵;
    ③此期主要是卵巢恢复整理阶段:吸收残卵、卵巢修复;结束后,卵巢又回到第Ⅱ期,新一代的性细胞又开始发育,进入第二个周期

  • 第15题:

    后天性梅毒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1)后天性梅毒分三期: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
    (2)病变特点:①第一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后3周左右,在外生殖器形成硬性下疳;
    ②第二期梅毒感染后10周左右,全身广泛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和全身性淋巴结大;
    ④第三期梅毒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肝和骨骼等器官出现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小血管周围炎、树胶样肿和瘢痕形成。

  • 第16题:

    典型霍乱病程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典型霍乱的病程一般可分三期。一是泻、吐期,在起病后持续数小时至1~2天。其特点是剧烈腹泻,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腹痛和里急后重。腹泄物除最初几次含有粪质外,基本上是水样便。二是脱水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天出现脱水和循环衰竭的表现,主要为口渴、烦躁、声嘶、耳鸣、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脱水外观、脉搏增快且微弱、血压下降等。三是恢复期。其特点是病人经治疗,及时纠正脱水之后,大多数症状逐渐消失,腹泻减少至停止,病人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该期有反应性发热,故又称为反应期,以儿童多见。霍乱的全病程平均3~7天。

  • 第17题:

    大叶性肺炎分为哪几期?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①充血水肿期: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红色肝样变期:肿大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叶肿大但充血消退;镜下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
    ④溶解消散期: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胸膜渗出物亦被吸收和机化。

  • 第18题:

    缓进型高血压病分几期?各期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按病变发展分为三期,各期的特点如下:
    机能期(Ⅰ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血压升高,呈波动状态。
    动脉病变期(Ⅱ期):全身细动脉玻变,小动脉纤维性增厚。
    内脏病变期(Ⅲ期):动脉硬化→供血↓,血压持续升高,出现心、脑、肾损害。

  • 第19题:

    问答题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分几期?各期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早期出现意识丧失,跌倒。随后的发作分为三期:
    ① 强直期: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眼肌收缩出现眼睑上牵、眼球上翻或凝视;咀咬肌收缩出现口强张,随后猛烈闭合,可咬伤舌尖;喉肌和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致患者尖叫一声;颈部和躯干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使颈和躯干先屈曲,后反张:上肢由上举后旋转为内收前旋,下肢先屈曲后猛烈伸直,持续10~20秒后进入阵挛期。
    ② 阵挛期:患者从强直转成阵挛,每次阵挛后都有一短暂间歇,阵挛频率逐渐变慢,间歇期延长,在一次剧烈阵挛后,发作停止,进入发作后期。以上两期均伴有呼吸停止、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唾液和其它分沁物增多。
    ③ 发作后期:此期尚有短暂阵挛,可引起牙关紧闭和大小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随后瞳孔、血压、心率渐至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恢复。从发作到意识恢复约历5~15分钟。醒后患者常感头痛、全身酸痛、嗜睡,部分患者有意识模糊,此时强行约束患者可能发生伤人和自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分为几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们刚刚入睡后的睡眠大都属于慢波睡眠。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等。根据脑电波的变化,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1、2、3、4期,分别对应于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
    慢波睡眠1期(入睡期):个体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而且有不少奇异体验,如躯体麻木、颤动和沉浮感等。头脑中还有片断的思维活动,醒后仍可回忆。脑电图上α波消失,有各种频率的低幅脑波而无纺锤波。这就是睡眠的第一阶段的波形。我们平时犯困,所谓瞌睡期或朦胧期,就是指这一期,其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慢波睡眠2期(浅睡期):个体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亦无可回忆的精神活动。脑电图表现为典型的12-14Hz纺锤波与κ复合波。这一阶段脑电图的最大特点就是慢波当中时常会出现一种所谓纺锤形波,其频率为12-14Hz,波幅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呈纺锤形。一夜中,人有一半时间处于这种浅睡眠状态(既第2阶段睡眠,占总睡眠的50%)。
    慢波睡眠3期(中睡期):脑电图上有中等程度高幅δ波,偶有纺锤波的余迹。脑电图比第2阶段明显慢,平均频率4-7Hz,波幅也较高,其中极慢频率(0.5-3Hz),也就是δ波,约占25%-50%。
    慢波睡眠4期(深睡期):脑电图上出现大量高幅δ波。睡眠最深阶段是第四阶段,此时δ波占50%以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因为脑电波均很慢,所以合称慢波睡眠;因为睡眠均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大叶性肺炎分为哪几期?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①充血水肿期: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红色肝样变期:肿大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叶肿大但充血消退;镜下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
    ④溶解消散期: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胸膜渗出物亦被吸收和机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后天性梅毒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1)后天性梅毒分三期: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
    (2)病变特点:①第一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后3周左右,在外生殖器形成硬性下疳;
    ②第二期梅毒感染后10周左右,全身广泛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和全身性淋巴结大;
    ④第三期梅毒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肝和骨骼等器官出现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小血管周围炎、树胶样肿和瘢痕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尸斑分为几期,根据各期怎样推断死亡时间?

    正确答案: 分为坠积期、扩散期、浸润期三个阶段。尸斑通常在死后2~4小时出现,12~14小时发展到高峰,24~36小时后固定下来不能转移,一直保持到尸体腐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