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题目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初,以《斯人独憔悴》为代表,揭露“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斯人独憔悴》写兄弟两人因参加学生运动被顽固守旧的父亲责令停止上学待在家中不得离家外出,真实反映了“五四”时期较为普遍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矛盾与冲突,表达了青年广代被旧家庭束缚的苦闷心理。这一阶段的冰心小说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意义。第二阶段是20年代前期,以《超人》为代表,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爱”的哲学的药方。《超人》是冰心讴歌母爱的代表作,主人公何冰是冷心肠的青年,他信奉尼采超人哲学,对一切都没有感情,但终于为学徒禄儿的行为和一封信所感动,在“母爱”与童心的驱使下,转而相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这一类作品还有《烦闷》、《悟》,构成冰心“爱的三部曲”。母爱、童心是一种纯真的感情,但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是不行的。第三阶段是30年代初,以《分》为代表作品,《分》具有童话色彩,写教授与屠夫的两个婴儿由于出身的不同,虽出自同一医院,但将会有不同的前途,透露了冰心对“爱”的哲学已有所超拔,开始萌生某种阶级观念。《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阶段。
更多“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冰心的散文较之小说、诗歌成就更大。冰心在美期间曾因病住院,身在容中,又卧病在床,思念故乡之情、慰冰湖的秀色,凝结为情真意切的感情实录,除了她在小说和诗歌中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礼赞以外,同期所作的《寄小读者》又加进了对“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在另一本散文集《往事》中,她写道:“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揉着头发,发上揉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将她过去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赋予其作品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在《寄小读者》中还一如既往地倾注着她对儿童的爱,她以优美亲切的文笔,“童心来复”的情愫、温情款款的风度,与小朋友娓娓谈心,陶冶他们纯洁进取的情操,字里行间倾注了一腔挚爱。冰心的散文,回响着“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别人的情操的作用。
    冰心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是情感的抒发胜干事实的描述,她善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作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中,冰心的表现手法委婉细腻,语言清新曲雅,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彩。

  • 第2题:

    简析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正确答案: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是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透视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心理,有历史小说集《将军的头》和小说集《梅雨之夕》。历史小说多从古人身上翻出性欲心理作为人物行为的心理动因。如《石秀》一篇将水浒英雄石秀仗义为义兄杨雄杀奸夫淫妇,诠释为是由于石秀的性苦闷、性嫉妒和变态性快感所致。心理分析小说“写各种心理”,而重心是性心理。《梅雨之夕》一篇写主人公“我”回家途中邂逅一少女而与之同步前行,一会儿觉得她像初恋情人而欣喜、沉醉,一会儿又似看见妻子凄楚神色,通篇是心理流动而针脚绵密。施蛰存以严肃的态度描写、创造系列性心理小说,为小说创作及技巧开辟了新领域。有的小说富有社会意义,《春阳》写一因殇婚而成富孀的女人在春阳下萌发的性爱心理,暴露了金钱和封建节烈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压抑,是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而融进了现代心理分析方法,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增益或深化。

  • 第3题:

    简析徐小说的特点?


    正确答案: A、以“人性与爱”为贯穿母体,以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基本的小说格调,有着感觉化和抒情性的风格;
    B、浓郁的异域色调,边缘色彩和传奇性情节;
    C、意境优美、文笔清新、含蓄蕴藉、富有神趣。

  • 第4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说创作的不同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19~1920年,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两个家庭》、《斯人独樵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斯人独樵悴》写参加学生运动的颖铭、颖石两兄弟与顽固守旧的父亲之间的矛盾。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一班不甘被家庭所拘圃的新青年的苦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小说来自投身于“五四”学生运动的青年冰心的真切感受,敏锐地捕捉住时代的脉搏,目的在“感化社会”、“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想去改良”,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窗口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此时的冰心也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不幸和凄楚,如《三儿》等。
    第二阶段以1921年发表的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他作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药方”——爱的哲学。《超人》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原本冷心肠的何彬,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在“母爱”与童心的感化下,转而虔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可以看为《超人》、续篇的《须闷》和《悟》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爱的哲学”,把亲子之爱推及万物之爱。
    第三阶段,从美国学成归国后沉默数年的冰心在1931年发表了《分》,宣告了她的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作品显然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的“爱的哲学”与早就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略具童话色彩的《分》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的独特旋律。

  • 第5题: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正确答案: 《山雨》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后期代表作品。小说以30年代北方农村为背景,以农民奚大有一家的生活遭遇为线索,描写安分、憨直的奚大有迭遭打击,不得不离乡背井流人城市谋生,并逐步走上觉醒反抗的道路,揭示了农村崩溃的现实。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对农民心态的体察与表现细腻真切,具有浓郁的齐鲁地方色彩,并具有某种象征意味。

  • 第6题:

    简析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冰心体”。


    正确答案:在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作出历史总结时,冰心的散文文体被称作“冰心体”。”“冰心体”的说法最早是由阿英提出的:“特别是《往事》(二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以及《寄小读者》全书,在青年的读者之中,是曾经有过极大的魔力。一直到现在,从许多青年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冰心体’的文章”。而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定义,所谓“冰心体”,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恋,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融会其中。
    冰心对文学语言有自觉追求,主张“白话文言化”和“中文西文化”。
    以上这些特点在冰心的《山中杂记》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我们可以来读《山中杂记》的第七篇中的“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冰心从颜色、动静等方面强调“海比山强得多”,正如一个倔强的爱海的孩子的语气,她的语言基本是口语化的,但在比较山或海给人的主观感受时,却引用了两首古诗:“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把无法用现代口语简单表达的意思,用古诗以大家都能共同体会的意象予以表达。

  • 第7题:

    简析王安忆小说的特色。(重点)


    正确答案: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两个特色:其一,大量使用判断句式;其二,人物对话全部使用没有冒号和引号的直接引语。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本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说创作的不同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19~1920年,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两个家庭》、《斯人独樵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斯人独樵悴》写参加学生运动的颖铭、颖石两兄弟与顽固守旧的父亲之间的矛盾。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一班不甘被家庭所拘圃的新青年的苦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小说来自投身于“五四”学生运动的青年冰心的真切感受,敏锐地捕捉住时代的脉搏,目的在“感化社会”、“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想去改良”,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窗口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此时的冰心也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不幸和凄楚,如《三儿》等。
    第二阶段以1921年发表的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他作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药方”——爱的哲学。《超人》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原本冷心肠的何彬,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在“母爱”与童心的感化下,转而虔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可以看为《超人》、续篇的《须闷》和《悟》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爱的哲学”,把亲子之爱推及万物之爱。
    第三阶段,从美国学成归国后沉默数年的冰心在1931年发表了《分》,宣告了她的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作品显然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的“爱的哲学”与早就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略具童话色彩的《分》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的独特旋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析冰心散文中为人生的品格。

    正确答案: 冰心初登文坛就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慧心,从自己的人生记忆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主题与题材,那就是童心的美妙、母爱的圣洁、自然的神奇与清新。她的散文主要描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构成了她散文“为人生”的特有情趣,那就是“爱化”、“美化”、“童化”人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冯文炳的小说是一种诗化的小说,抒情小说,具有浪漫主义气息。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是他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他把小说当作诗、当成绝句来写,追求诗的独特意境与神韵。他以平淡朴讷的文字抒写田园牧歌式的人物和景色,人与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成为一种象征,表现隐逸、闲适之美,纯朴、自然之美,形成一种冲淡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犹如文人画派的写意水墨画,于古朴无华中显示淡雅秀逸。虽有对现实不满或不安,但调子微温,笔墨含蓄,绝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超越、破坏冲淡之意境。在结构上,冯文炳的小说大多属于散文化的小说结构,不重情节而重情绪、意境的渲染。行文颇具古典诗词含蓄而富有跳跃性的特点,简练跳脱,故时有艰涩之处。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冯文炳独树一帜,在现代抒情体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后起的小说大家沈从文也有直接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正确答案: A、擅长以直觉、多变的画面和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以及不安、狂乱的心态。
    B、嗜写“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
    C、大量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描写,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和于一体的新艺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析冰心散文中为人生的品格。


    正确答案: 冰心初登文坛就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慧心,从自己的人生记忆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主题与题材,那就是童心的美妙、母爱的圣洁、自然的神奇与清新。她的散文主要描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构成了她散文“为人生”的特有情趣,那就是“爱化”、“美化”、“童化”人生。

  • 第13题:

    简析白先勇小说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人物塑造上,以形写神;
    结构上,将传统的纵剖面写法与西方横断面的写法结合起来,总体上正写顺序与局部的时空交错结合起来;
    重视语言基调的把握,语言典雅、精美、明快。

  • 第14题:

    简析《冰心小诗四首》这几首小诗所体现的冰心的“爱的哲学”。


    正确答案: 自然、童真、母爱是冰心早期诗歌和散文的三个内容,其核心,则是融会着东西方文明的“爱的哲学”。《繁星》(二八.七一)、《春水》(一○五.一五四)以三言两语的短小体式,自由抒写内心瞬间的感触,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追求诗意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这两首诗,都在明媚的画面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

  • 第15题:

    简析茅盾中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创作在题材上的互补。


    正确答案: ①茅盾的小说创作从反映的题材来看,其中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正好形成互补态势,中长篇小说主要写都市生活,短篇小说主要写农村题材。
    ②他的中长篇小说主要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处于急剧变动中的正在走向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以及都市知识青年艰难多变的心灵历程。
    ③而其短篇小说,则展示了在帝国主义和新军阀统治下农村的破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

  • 第16题: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正确答案: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
    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5分)

  • 第17题:

    简析孙悟空这一小说形象。


    正确答案: 孙悟空大智大勇、无私无畏,他的坚忍不拔、争强好胜,蔑视礼法、桀骜不驯,机敏乖巧、乐观诙谐,是人们仰慕乃至企及的英雄。也有凡人的缺点,他容易冲动,他爱捉弄人,他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循“好男不与女斗”,他有时也使气任性,而惟其如此,神猴就更加人化,也更真实,更得到人们的喜爱。

  • 第18题:

    问答题
    简析《冰心小诗四首》这几首小诗所体现的冰心的“爱的哲学”。

    正确答案: 自然、童真、母爱是冰心早期诗歌和散文的三个内容,其核心,则是融会着东西方文明的“爱的哲学”。《繁星》(二八.七一)、《春水》(一○五.一五四)以三言两语的短小体式,自由抒写内心瞬间的感触,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追求诗意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这两首诗,都在明媚的画面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析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冰心体”。

    正确答案: 在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作出历史总结时,冰心的散文文体被称作“冰心体”。”“冰心体”的说法最早是由阿英提出的:“特别是《往事》(二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以及《寄小读者》全书,在青年的读者之中,是曾经有过极大的魔力。一直到现在,从许多青年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冰心体’的文章”。而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定义,所谓“冰心体”,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恋,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融会其中。
    冰心对文学语言有自觉追求,主张“白话文言化”和“中文西文化”。
    以上这些特点在冰心的《山中杂记》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我们可以来读《山中杂记》的第七篇中的“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冰心从颜色、动静等方面强调“海比山强得多”,正如一个倔强的爱海的孩子的语气,她的语言基本是口语化的,但在比较山或海给人的主观感受时,却引用了两首古诗:“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把无法用现代口语简单表达的意思,用古诗以大家都能共同体会的意象予以表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正确答案: 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冰心的散文较之小说、诗歌成就更大。冰心在美期间曾因病住院,身在容中,又卧病在床,思念故乡之情、慰冰湖的秀色,凝结为情真意切的感情实录,除了她在小说和诗歌中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礼赞以外,同期所作的《寄小读者》又加进了对“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在另一本散文集《往事》中,她写道:“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揉着头发,发上揉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将她过去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赋予其作品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在《寄小读者》中还一如既往地倾注着她对儿童的爱,她以优美亲切的文笔,“童心来复”的情愫、温情款款的风度,与小朋友娓娓谈心,陶冶他们纯洁进取的情操,字里行间倾注了一腔挚爱。冰心的散文,回响着“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别人的情操的作用。
    冰心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是情感的抒发胜干事实的描述,她善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作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中,冰心的表现手法委婉细腻,语言清新曲雅,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析《冰心小诗四首》这几首小诗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冰心写作小诗主要是受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诗体不拘格式,形式很自由。它们都短小精致,同时,作品用纯净的白话,有自然天成的音韵,韵脚自然,富有音乐性。再者,这几首诗语言清丽、注意寓情、寓理于景,意境恬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