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说司空图是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论,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三、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的体现。或者说,这二十四种诗境,分别是“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有机统一,是司空图意境理论的具体体现。
更多“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理论的总结。”相关问题
  • 第1题:

    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说,第二个“象”是指()。

    A韵味

    B意境

    C形象

    D旨意


    A

  • 第2题:

    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A即兴

    B比兴

    C意境

    D神韵


    A

  • 第3题: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境界

  • 第4题:

    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的滋味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正确答案:诗品

  • 第5题:

    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的“()”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正确答案:诗品;滋味

  • 第6题:

    为什么说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我国自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论述过意境问题,如刘禹锡、皎然、司空图等等,但是王国维是对意境理论论述得最全面、最充分、最深刻的一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是从文学创作的本质和特征来认识和理解意境的美学内容的。他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敢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意境就是意和境的融合、统一。是主、客观的统一。王国维的论述对意境所体现的审美特征作了很深刻的分析。这也和他对文学艺术和哲学、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的不同之认识有关。例如他比较文学和哲学,“其所欲解释者,皆宇宙人生上根本之问题”,这是共同的;“不过其解释之方法,一直观的,一思考的;一顿悟的,一合理的”,这是不同的。另外他对意境的分类,分为“写境”“造境”;“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等等。他对意境的解释,如“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真景物、真感情”“传神”“隔”与“不隔”等等,都超越了前人。

  • 第7题:

    教材认为: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 A、“即兴”
    • B、“比兴”
    • C、“意境”
    • D、“神韵”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试析司空图“滋味说”的理论内涵。

    正确答案: 司空图以“味”论诗,从文论史上看,继承、发挥了刘勰、钟嵘的见解,但他更强调“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尤重诗境的深远。并不重视作品的社会内容,这种认识影响了宋代严羽妙悟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我国自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论述过意境问题,如刘禹锡、皎然、司空图等等,但是王国维是对意境理论论述得最全面、最充分、最深刻的一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是从文学创作的本质和特征来认识和理解意境的美学内容的。他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敢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意境就是意和境的融合、统一。是主、客观的统一。王国维的论述对意境所体现的审美特征作了很深刻的分析。这也和他对文学艺术和哲学、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的不同之认识有关。例如他比较文学和哲学,“其所欲解释者,皆宇宙人生上根本之问题”,这是共同的;“不过其解释之方法,一直观的,一思考的;一顿悟的,一合理的”,这是不同的。另外他对意境的分类,分为“写境”“造境”;“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等等。他对意境的解释,如“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真景物、真感情”“传神”“隔”与“不隔”等等,都超越了前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等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美。

    正确答案: 《二十四诗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A

    即兴

    B

    比兴

    C

    意境

    D

    神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的“()”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正确答案: 诗品,滋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人间词话》;境界

  • 第14题:

    试析司空图“滋味说”的理论内涵。
    司空图以“味”论诗,从文论史上看,继承、发挥了刘勰、钟嵘的见解,但他更强调“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尤重诗境的深远。并不重视作品的社会内容,这种认识影响了宋代严羽妙悟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

  • 第15题:

    司空图提出的所谓()、()、()和(),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正确答案: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第16题:

    为什么说姚鼐的古文理论是对方苞、刘大魁古文理论的继承和总结?


    正确答案: 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就是在方苞的“义法”说基础上提出的,“义法”说强调“言有物”“言有序”,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姚鼐的“义理”“考据”即指内容而言,“辞章”即指形式而言。姚鼐在归纳文章写作方法时所提出的八个大字: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就是对刘大魁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的继承和发展。

  • 第17题:

    结合具体意境作品,谈谈你对司空图“四外”说的理解。


    正确答案: “四外”说,包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就是司空图“韵味”说的具体内容,笼统的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细分析则可分三组,内涵略有不同:“韵外之旨”,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有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味外之旨”,则应是侧重有意境的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而“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则是指有意境的作品在表层描写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这种情致、理趣、境象,在作品中都是潜伏着的假存在,要依靠鉴赏者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去体会、召唤、再现出来。

  • 第18题:

    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等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美。


    正确答案:《二十四诗品》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姚鼐的古文理论是对方苞、刘大魁古文理论的继承和总结?

    正确答案: 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就是在方苞的“义法”说基础上提出的,“义法”说强调“言有物”“言有序”,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姚鼐的“义理”“考据”即指内容而言,“辞章”即指形式而言。姚鼐在归纳文章写作方法时所提出的八个大字: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就是对刘大魁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的滋味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正确答案: 诗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理论的总结。

    正确答案: 说司空图是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论,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三、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的体现。或者说,这二十四种诗境,分别是“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有机统一,是司空图意境理论的具体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意境作品,谈谈你对司空图“四外”说的理解。

    正确答案: “四外”说,包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就是司空图“韵味”说的具体内容,笼统的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细分析则可分三组,内涵略有不同:“韵外之旨”,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有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味外之旨”,则应是侧重有意境的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而“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则是指有意境的作品在表层描写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这种情致、理趣、境象,在作品中都是潜伏着的假存在,要依靠鉴赏者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去体会、召唤、再现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教材认为: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A

    “即兴”

    B

    “比兴”

    C

    “意境”

    D

    “神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