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孔子是如何把对天命的敬畏与人的内在的道德性及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 (1)天与命:
    1人生命运分解为贫富贵贱和是非善恶两种,贫富贵贱属天命,是非善恶属人为。天涉及到人的本质和本性,首先是宗教性和道德性,天命与人为的终极一致推崇为一种信念;
    2春秋时期,天的人格神的观念已开始动摇,孔子一方面丢掉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保留着其具有最高意志的权威,另一方面又企图以不可认识的必然性去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孔子宣扬天命论,但认为主观努力正是天给予的使命,所以对人的自身道德及价值是指导作用的。
    (2)鬼神:
    1放弃鬼神具有人格神的外貌,保留鬼神的权威;
    2主张事鬼敬神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而要在对祖先的忠孝实际行动多下功夫,用以教化百姓,巩固统治。

  • 第2题:

    如何评价《礼记》中对礼之社会功能的论述?


    正确答案: 《礼记》继承发展了儒家的礼治思想。
    《礼记》中的礼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表现在维护国家机器运转方面,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第二,表现在维护社会秩序,明确等级关系方面,“礼达而分定”
    第三,表现在规范人们的言行方面,“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第四,表现在节制人的自然性而焕发人的社会性方面,礼可节人之情、达人之情、文人之情、防民之心。第五,表现在区分人与动物方面,“礼义”是根本标志。
    第六,表现在对人的教化方面,礼有潜移默化,防微杜渐之功。“故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

  • 第3题: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与一般社会生活的“不平衡”关系?


    正确答案: 正象劳动是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样,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不平衡关系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并不违反历史唯物论的发展规律。在理解不平衡的关系时,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导致不平衡的原因有几个:文学艺术高悬于社会的结构之上,远离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文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直接的,政治对文学艺术起直接的决定作用;其它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影响;文学艺术发展也着自身的规律,艺术形式的成熟,艺术技巧的探索,都得有一个过程。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平衡的出现。

  • 第4题:

    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思无邪”。“思无邪”三字原出《()》。


    正确答案:诗经•鲁颂•駉

  • 第5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形式和内容的理想关系。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
    (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
    (3)孔子不仅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要求形式美赡巧妙,总体上是文质并重。

  • 第6题:

    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正确答案: (1)《毛诗序》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进一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2)在这两种形式中,《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在穷苦无告时,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是有条件的,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失,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
    (4)《毛诗序》同时认为,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孔子是如何把对天命的敬畏与人的内在的道德性及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 (1)天与命:
    1人生命运分解为贫富贵贱和是非善恶两种,贫富贵贱属天命,是非善恶属人为。天涉及到人的本质和本性,首先是宗教性和道德性,天命与人为的终极一致推崇为一种信念;
    2春秋时期,天的人格神的观念已开始动摇,孔子一方面丢掉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保留着其具有最高意志的权威,另一方面又企图以不可认识的必然性去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孔子宣扬天命论,但认为主观努力正是天给予的使命,所以对人的自身道德及价值是指导作用的。
    (2)鬼神:
    1放弃鬼神具有人格神的外貌,保留鬼神的权威;
    2主张事鬼敬神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而要在对祖先的忠孝实际行动多下功夫,用以教化百姓,巩固统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论语·雍也》,其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孔子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美的关系。
    (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对自然山水的不同的爱好,开创了论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礼记》是论述先秦时期社会礼仪制度,孔子与弟子回答等内容的著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礼记》中对礼之社会功能的论述?

    正确答案: 《礼记》继承发展了儒家的礼治思想。
    《礼记》中的礼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表现在维护国家机器运转方面,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第二,表现在维护社会秩序,明确等级关系方面,“礼达而分定”
    第三,表现在规范人们的言行方面,“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第四,表现在节制人的自然性而焕发人的社会性方面,礼可节人之情、达人之情、文人之情、防民之心。第五,表现在区分人与动物方面,“礼义”是根本标志。
    第六,表现在对人的教化方面,礼有潜移默化,防微杜渐之功。“故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

    正确答案: 1.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化作用,可提高人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论文学世态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


    正确答案: 1.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化作用,可提高人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论文学世态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 第14题:

    严复是如何论述中西社会的差别?


    正确答案: ①中国以宗族主义为出发点,最重三纲五常,以孝治天下,尊主尊亲,亲其所亲,尊其所尊。重节流,节俭积累财富,慎终追远,好古勿今。
    ②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明平等,以公治天下,贵自由,重平等,重民,尚贤,重开源,以今胜古。

  • 第15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


    正确答案: (1)首先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其次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 第16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论语·雍也》,其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孔子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美的关系。
    (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对自然山水的不同的爱好,开创了论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

  • 第17题:

    论述文学艺术反映与科学反映的不同。


    正确答案: (一)科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手段,以抽象理论来掌握世界;而文艺通过形象、意象、意境和情感来掌握世界。
    (二)就文艺的性质言,它是人类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反映,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
    (三)文艺以审美的眼光审视世界,把现实生活中美与不美的东西,都加工创造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
    (四)文艺以唤起多种感受和体验,达到情感愉悦、感染熏陶为目的,不以单一结论为归宿;而科学以客观真理、具体结论为标准,不允许出现多义性结论。

  • 第18题:

    孔子把“()”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


    正确答案:思无邪

  • 第19题:

    问答题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正确答案: “兴、观、群、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论语·泰伯》)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的意思,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虽然对它的具体社会内容,需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但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总结了我国文学在当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诗经》所提供的丰富经验,把文学的社会功能概括得相当完整、全面,反映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十分深刻。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早期就能提出这样的理论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文学是通过生动活泼的社会艺术形象感染人、教育人,借以表现人生价值,通过审美价值的实现达到文学的教育目的的。
    文学的美悦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是文学最主要的功能。从文学这三种功能的相互关系来看,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首先,文学的认识作用是其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基础;而教育作用则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化;同时,审美作用以艺术自身独特的感染力促进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实际效果。它们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统一,并分别对人们的知、意、情发生深刻影响。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这三种功能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对人的精神世界施以全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从总体上把它看成一种审美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一部真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其作品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深深地感染着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甚至在思想上改造人,进而影响生活、影响社会,推动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严复是如何论述中西社会的差别?

    正确答案: ①中国以宗族主义为出发点,最重三纲五常,以孝治天下,尊主尊亲,亲其所亲,尊其所尊。重节流,节俭积累财富,慎终追远,好古勿今。
    ②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明平等,以公治天下,贵自由,重平等,重民,尚贤,重开源,以今胜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

    正确答案: (1)首先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其次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孔子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了“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 第23题:

    问答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的?

    正确答案: 1.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化作用,可提高人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论文学世态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作为志切救民的政治家,孔子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兴观群怨”的阶级内容显而易见,学《诗》的目的,只为“事父”、“事君”。他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了很高的估价。
    “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力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相互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政治发表批评意见;“事父”、“事君”,则是孔子从他的政治立场出发,说明诗歌要为礼教服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诗歌还能给人以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孔子把“()”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

    正确答案: 思无邪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