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缣帛与帛书文献。”相关问题
  • 第1题:

    帛书是指以缣帛为书写文字的载体的一种文献,帛书在历史上又称为( )

    A.缣书
    B.素书
    C.缯书
    D.绵书
    E.丝书

    答案:A,B,C
    解析:

  • 第2题:

    简述电子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它外部设备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2)特点:存储介质和传播形式的改变、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文献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具备检索系统或功能、检索访问不受时空限制。

  • 第3题:

    最终导致纸的发明的文献载体是()。

    • A、帛书
    • B、简牍
    • C、石头
    • D、青铜器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简述与古典文献相关的工具书。


    正确答案: 1、书目、索引:书目——刘向、刘歆——《别录》、《七略》索引——《杜诗引得》
    2、字典、词典:字典——《说文解字》、《尔雅》词典——《辞海》
    3、类书、政书:类书——《皇览》——魏文帝曹丕时编的最早的类书。
    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百氏六帖》
    宋代:《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明代:《永乐大典》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政书——“三通”唐人——杜佑——《通典》
    宋人——郑樵——《通志》
    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

  • 第5题:

    缣帛


    正确答案: 丝织品的总称。古代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成为帛书或者素书、缯书、缣书。缣帛与竹木同时使用。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有《老子》、《十大经》、《战国纵横家书》,及兵书、医书、历史、哲学、历史等著述,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

  • 第6题:

    马王堆帛书


    正确答案: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约29件12万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

  • 第7题:

    帛书


    正确答案:写在绢、缯、缣、帛上的文字为帛书,亦称素书。

  • 第8题:

    简述文献调查。


    正确答案: 文献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对媒介所传播的有关组织形象或组织发展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一种间接的调查方法。
    文献类型:①书面文献②声像文献③电子文献文献调查法的优点:①可以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②真实性、准确性高、比较可靠③实施方便④效率高、花费少
    缺点:局限性(不具体生动;受时代社会局限;落后于客观现实;不完全性;素质要高)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

    正确答案: 基本格式
    (1)序言:即为问题提出部分,主要阐明本综述撰写的目的、意义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介绍本文的基本内容、性质、适用范围和读者对象等。序言部分应力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历史发展:此部分应以时间为纲,叙述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特别要指出重大进展阶段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其特点和意义如何,以及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及其效果。
    (3)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从横的方面进行对比,论述时应当着重阐述他们之间的差异,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确提出现有的问题。
    (4)趋向预测:趋向预测应力求客观准确,务必结合我国社会、教育的实际需要以及心理科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为解决有重大价值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可能有效途径和方法。
    (5)改进建议:此部分主要根据上面的分析、评论和预测,参照国内外研究情况,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更具体的提出应采取的途径、发展步骤,新的研究方案或设想,对其进行研究的肯能性等。
    (6)参考文献目录:应该将所有参考文献准确、齐全无误地列在目录内,但因数量庞大,有的综述也仅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写作要求:
    (1)搜索文献应当全面,所引用的数据和资料要真实可靠。
    (2)坚持材料与观点统一。
    (3)综述要求针对性。
    (4)应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5)可适当使用统计图表来说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6)注意区别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地方文献的采购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 1.原则:
    (1)目的行和计划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地方文献建设;
    (2)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体系系统完备,内容完整;
    (3)制度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如呈缴本制度,内部保障如采访经费、人员、方法等。
    2.方法:
    (1)建设信息网络,收集书目和确立各种信息渠道;
    (2)采取呈缴,订购、采购,征集、交换等多种途径采集文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在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时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方法。

    正确答案: (1)注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
    (2)寻找学科研究中的空白区。
    (3)注意心理学与临近学科之间的边缘区和“结合部”。
    (4)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审视心理学问题。
    (5)揭示已有心理学资料间的内在联系。
    (6)接受哲学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最终导致纸的发明的文献载体是()。
    A

    帛书

    B

    简牍

    C

    石头

    D

    青铜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几种主要文献载体。

  • 第13题:

    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途径与步骤。
    (1)方法:常用法;追溯法;分段法。
    (2)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著者途径;号码途径;其他途径。
    (3)步骤:分析课题;选择检索工具和方法;选择检索标识和检索途径;执行检索;检索结果处理及获取原始文献。

  • 第14题:

    简述专利文献的特点与作用。
    (1)专利文献的特点:
    ①提供经济、技术和法律信息;
    ②内容新颖、范围广泛;
    ③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④出版迅速,重复量大;
    ⑤分类和检索方法特殊。
    (2)专利文献的作用:
    ①法律作用;
    ②技术指导作用;
    ③经济作用。

  • 第15题:

    关于"缣帛"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缣帛与简牍是在不同时期流行的
    • B、帛书也有"缯书""素书""缣书"等称谓
    • C、现存的最完整帛书是1973年在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 D、缣帛便于携带收藏和阅览,但不易于着墨书写
    • E、帛书最终导致了纸的发明

    正确答案:B,C,E

  • 第16题:

    至今出土了哪三种简帛老子?()

    • A、秦简老子、魏简老子、汉简老子
    • B、汉简老子、帛书老子、齐简老子
    • C、汉简老子、楚简老子、帛书老子
    • D、楚简老子、帛书老子、唐简老子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简述在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时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方法。


    正确答案: (1)注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
    (2)寻找学科研究中的空白区。
    (3)注意心理学与临近学科之间的边缘区和“结合部”。
    (4)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审视心理学问题。
    (5)揭示已有心理学资料间的内在联系。
    (6)接受哲学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

  • 第18题:

    简述竹木与简牍文献。


    正确答案: 1.竹简、木简、木牍竹简:长而窄的竹片;
    木简:长而窄的木片;
    木牍:较宽的木片;
    竹简、木简、木牍合称简牍,是商周至汉晋的文献载体。
    历史上重要竹木文献实例:
    2.汲冢竹书(战国竹简,发现于晋太康二年)
    3.居延汉简(额济纳河流域)时间范围: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中叶。
    4.银雀山汉简(山东临沂)1972年4月发现于两座汉初墓葬。一号汉墓4942枚。为《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六稻》、《蔚缭子》等兵书,还有《管子》、《墨子》等先秦古籍。
    5.睡虎地秦简(湖北云梦)内容特点:秦代的法律条文6.郭店楚简(湖北荆门)
    内容特点:学术著作。道家著作共2种4篇,即《老子》3篇、《太一生水》1篇。证明战国中期前《老子》其书已存在。
    7.上博藏战国楚简这批楚简中收有《周易》三十四卦的内容,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部。
    8.走马楼吴简(湖南长沙)1996年10月,长沙走马楼街一古井,出土超过15万枚三国吴简。2003年,在走马楼另一古井中又发现万枚汉简,为汉代实用文书。
    9.里耶秦简(湖南)2002年,湘西里耶古镇出土2万余枚,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
    10.郴州汉简、晋简(湖南郴州)2003年12月,湖南郴州市发现十口古井,从中发现300多枚汉简(东汉末期)。2004年2月,在同一地区另一古井中又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7捆700余枚晋简。简牍上“太安二年”(西晋惠帝年号,公元303)字样清晰可见。内容为官府文书,将对研究中国西晋历史和当时南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第19题:

    简述在文献检索中明确检索主体与范围的方法。


    正确答案:第一,确定核心概念。
    第二,列出可能与课题相关的概念。
    第三,明确检索范围。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文献检索与文献回顾的步骤。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缣帛”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缣帛与简牍是在不同时期流行的

    B

    帛书也有“缯书”“素书”“缣书”等称谓

    C

    现存的最完整帛书是1973年在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D

    缣帛便于携带收藏和阅览,但不易于着墨书写

    E

    帛书最终导致了纸的发明


    正确答案: E,D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的目的。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缣帛档案。

    正确答案: 缣帛档案是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战国时已有用嫌帛作为书写材料。缣帛作为书写材料是有许多优点的,在随意剪裁,便于携带和保管,传递迅速等方面部远胜于竹木。但其价格昂贵,无法普及使用。东晋后纸张广泛应用于书写材料,缣帛使用更为减少,少量重要的皇帝诏令文书仍用嫌帛,如唐“赦书”,宋“告身”,明清时期“诰命”“敕命”等封赠文书都用绢或绫锦。
    出土的汉代缣帛档案有马王堆帛书和帛地图。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内容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术和地图等六类,其中有《周易》、《老子》等典籍,抄写于汉高祖至汉文帝初年,计十二万余字。汉代帛地图,与缣帛档案同时出土。共三幅地图。第一幅为地形图,第二幅为驻军图;第三幅为域邑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