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 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 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日知录集释》卷五) 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日知录集释》卷七) 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日知录集释》卷九)

题目

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 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 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日知录集释》卷五) 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日知录集释》卷七) 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日知录集释》卷九)


相似考题
更多“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 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 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日知录集释》卷五) 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日知录集释》卷七) 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日知录集释》卷九)”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A
    解析:
    A。知之者不知

  •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第3题:

    曾与吴其沆、归庄起兵抗清,又与台湾郑成功交通,留心经世之术,为清代朴学之导师,着有《日知录》《亭林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哪一位?


    正确答案: 顾炎武

  • 第4题: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阳明《传习录》
    • B、文征明《点阐贴》
    • C、顾炎武《日知录》
    • D、吴承恩《西游记》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第6题:

    下列各句中,“知”字可以释作“知道”的是()。

    • A、由!诲女知之乎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限制君权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君权神授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第9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 D、1935年的华北事变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此语被后人引申为哪一句话?

    正确答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入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正确答案:
    (1)标点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入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翻译
    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曾与吴其沆、归庄起兵抗清,又与台湾郑成功交通,留心经世之术,为清代朴学之导师,着有《日知录》《亭林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哪一位?

    正确答案: 顾炎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此语被后人引申为哪一句话?


    正确答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第14题:

    下列反应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的是()。

    • A、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 B、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C、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D、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正确答案:A,D

  • 第15题: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 A、皇权被削弱
    • B、相权得到加强
    • C、中书省独揽大权
    • D、中书省职能专一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正确答案: 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 第17题: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

    • A、提出“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
    • 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 C、提倡“天下之法”,反对“人治”
    • 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翻译: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是故兵无敌而今行于天下。万乘之国不敢苏其兵中原;千乘之国不敢捍城。万乘之国,若有苏其兵中原者,战将覆其军;千乘之国,若有捍城者,攻将凌其城。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尽城而有之,尽宾而致之,虽厚庆赏何费匮有矣?昔汤封于赞茅,文王封于岐周,方百里。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之中,大破九军,卒裂土封诸侯,士卒坐陈者,里有书社。车休息不乘,纵马华山之阳,纵牛于农泽,纵之老而不收。此汤、武之赏也。故曰:赞茅、岐周之粟,以赏天下之人,不人得一升;以其钱赏天下之人,不人得一钱。故曰:百里之君而封侯其臣,大其旧;自士卒坐陈者,里有书社;赏之所加,宽于牛马者;何也?善因天下之货,以赏天下之人。故曰:明赏不费。汤、武既破桀、纣,海内无害,天下大定,筑五库,藏五兵,偃武事,行文教,倒载干戈,笏,作为乐,以申其德,当此时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故曰: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


    正确答案: 所说的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专一根据在战争中的功绩赐给,没有其它不同的恩惠。因此聪慧、愚昧、富贵、低贱、勇敢、胆怯、贤德、不贤德的,都全部用尽自己的智慧、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出生入死而替君主卖命。天下的英雄豪杰像流水一样追随君主,所以军队就天下无敌而政令得以在天下贯彻实行。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谁敢在野外同他的军队对抗,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不敢守卫城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有在原野中同它对抗的军队,只要战争打起来就会让他全军覆没;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如果防守城池,只要他一进攻就会登上他的城池。打仗就一定消灭别人的军队,进攻就一定占领别人的城池,那么所有的城池便都能占领它,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能来朝贡,即使对立功的军队多加奖赏,财务怎么会浪费不足呢?从前商汤在赞茅建立国家,周文王在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国家,方圆也只有百里。商汤与夏桀在鸣条的原野上开战,周武王与商纣王在牧野地区交战,他们都大败夏桀和商纣王的强大军队,最后商汤和周武王都划分土地,分封诸侯,凡是坚守阵地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按社里登记入册的人口拥有土地,战车放在那里不再乘坐,将马放到华山的南坡,将牛放到弘农一带的地里,一直到老死也不收回来。这就是商汤和周武王的奖赏啊。因此说:赞茅、岐周的粮食,如果用来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得不到一升;如果用赞茅、岐周的钱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不能得到一文钱。所以说:本来只拥有方圆百里土地的君主,却封自己的大臣为诸侯,这些诸侯的封地也比他们原来的国土大;对临阵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拥有里社按书册登记人口分得的土地;他们的奖赏所涉及的对象,甚至放宽到了牛和马,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天下的财物,用来奖赏天下的民众。所以说: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商汤、周武王已经攻破了夏桀、商纣王,国内没有什么祸害,天下十分安定。他们修建了五种仓库,收藏起来各种兵器,停止了征战之事,实行文化品德教育。将兵器倒着放好,不再征伐打仗,大臣们都穿着朝服,将朝笏插在腰间,创制了音乐,用来彰明自己的功德。正当这个时候,奖赏和利禄都不实行,可是民众却很有规矩。所以说: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 第19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

  • 第21题:

    钱谦益入清以后的作品收在()。

    • A、《日知录》
    • B、《有学集》
    • C、《初学集》
    • D、《谈龙录》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钱谦益入清以后的作品收在()。
    A

    《日知录》

    B

    《有学集》

    C

    《初学集》

    D

    《谈龙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指出“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居中的主要对比成分。

    正确答案: 一是“千百之卒”与“百万之师”对比。二是“就尽”与“日滋”进行对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