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形象及其悲剧根源。


    正确答案:《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经济改革、精神探索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两种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苦苦探求。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美好的素质却一直被封建婚姻束缚着。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主要兴趣在官场。对她来说,妻子不过是件附属品。安娜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那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安娜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拒绝丈夫的劝说,反抗丈夫的阻挠,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制,公开与渥伦斯基一起生活。然而,在她尽情享受爱的幸福与生活的欢乐之后,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和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逐渐使她难以忍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和危机感愈演愈烈。失去了一切的安娜想从渥伦斯基身上找回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则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的生是为了爱,她的死也是为了爱,这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会,妻子欺骗丈夫,丈夫欺骗妻子的事屡见不鲜,但只要表面上保持“体面”,即丈夫和妻子保持虚伪的“正常”关系,就算合乎常规和体统。安娜是个感情真挚的人,她不愿意过那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所以毅然离开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结合。因此,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她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敌视她、侮辱她,对她关上了社交大门。安娜在临死前恨恨地说:“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也是托尔斯泰对那个社会所作的判决。
    托尔斯泰既对安娜的不幸寄予深切同情,又对她的道德原则和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有所谴责。但同时又认为,世人无权谴责她,只有上帝才有权指责她破坏了家庭和睦,“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 第2题: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正确答案: 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1、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2、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1、个人奋斗的理想。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2、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小说的思想:1、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2、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
    分析祥子的形象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1、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积极向上)2、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不甘失败)3、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自甘堕落)
    形象的意义:1、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2、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积极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 第3题:

    分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正确答案: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 第4题: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造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祥子原是一个憨厚、勤劳、能执著追求理想的人力车夫。他靠自己的努力买到一辆人力车,却被军阀逃兵连人带车抢走;为了再攒钱买车,他不顾一切地抢生意,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抢走;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车,不料虎妞又难产而死,只好又卖了车安葬虎妞,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车。在生活的不断打击下,经过“三起三落”的祥子终于走向了堕落。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二。从外在的社会原因看,是由于军阀部队、国民党侦探、车厂老板以及虎妞代表的社会腐朽势力,像一张大网把他团团围住,只凭他个人的奋斗也无能为力;从内在的原因看,是由于祥子本身是一个在城里拉车的农民,目光短浅,只相信钱,企图靠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 第5题:

    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正确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城市平民的命运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认识,通常认为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从而描绘了旧中国城市底层社会的黑暗图景,批判了祥子农民式的个人奋斗的弱点。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就是祥子的悲剧是一个关于人性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悲剧,小说所表现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写了祥子堕落的过程,祥子作为现代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包括虎妞对祥子精神上的剥夺,都映现了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祥子自身固有的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这些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趋向堕落的深渊。老舍在城市下层平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破灭后的苟且忍让,都表现了“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都属于“批判国民性的弱点”的范畴。
    在作品中,作者自觉地表现和思考城市文明病是如何与人性冲突的。祥子为什么会堕落?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作者说他写《骆驼祥子》的目的就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伦丧的社会,也是被金钱所腐蚀了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变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祥子正是在这种“心狱”中,一步步给自己纯洁的心灵泼上污水,一步步走向沉沦,成为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因此,小说揭示了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和兽性”。老舍对城市“欲”(主要是情欲、物欲)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的“丑”的反感,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读者从《骆驼祥子》中看到的城市病态社会的阴暗龌龊的图景中,从中能感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深深的忧虑。

  • 第6题:

    问答题
    试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

    正确答案: 他是旧北京二、三十年代的人力车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典型。祥子原是破产农民十八岁来北京谋生,(一次)他要强、勤俭、正义,希望买辆洋车,做一个独立自主洋车夫。三年挣出一辆,但被军阀战乱中大兵夺去。(二次)他并没认输,不顾同行义气,积攒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三次他牺牲人格和尊严,勉强和车行老板女儿虎妞结婚,用老婆私房钱买辆旧车,一年后老婆难产死掉,不得不卖车葬殓虎妞。卖车的三起三落,概括了祥子悲剧的一生。非人的生活摧残了他的身体,也毁灭了他的灵魂,祥子堕落成为吃喝嫖赌,打架使坏的丑类。作者在小说结尾表示了对祥子堕落的痛惜和对黑暗社会悲愤的控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分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正确答案: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的重要人物。她是车行老板刘四的独女,又老又丑,三十七八岁还没人敢娶,但治理车厂和办事却一把好手。她一眼看中祥子,不择手段诱骗结婚,一年后难产而死。
    虎妞的性格是复杂的:一方面好逸恶劳、轻视穷人,为人泼辣厉害,把丈夫当作奴隶和玩物;另一方面又值得同情,被刘四榨取了她的劳动力,得知她和祥子关系,一脚踢开。虎妞对祥子的爱虽带有剥削阶级的鲜明印记,但却是热烈、真诚。
    作者披露了一个曾经参与剥削,又被剥削;既给祥子以爱,又加深他的悲剧和痛苦;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吃的旧中国剥削阶级出身的妇女的灵魂,和被扭曲的人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骆驼祥子悲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祥子的悲剧与动荡的社会背景有关

    B

    祥子自身固有的缺陷是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

    C

    祥子的悲剧体现了独立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毁灭

    D

    祥子的悲剧都是虎妞造成的,体现了封建贵族对底层平民的压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论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正确答案: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年轻、健壮、自信、要强,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从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而是坚持认为“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尽管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并不想以剥削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的生活。这是一个善良的小私有者合情合理的心理状态,为了这一点,他不顾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直至希望彻底破灭。然而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里,祥子这点起码的微小的希望得不到实现,然而祥子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社会的悲剧。在祥子的身上,还有许多美好的精神与心灵;他做事认真负责,守信用、讲义气、忠于职守、冒着生命危险给曹先生报信,送包子给老马、小马这些比自己处境更艰难的人们,同情并帮助受摧残与凌辱的小福子,这些都表现祥子作为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美好心灵。正因这样,他后来的悲惨结局才更能深深的打动人。然而祥子的悲剧,除来自时代、社会的等因素外,也来自他本身的性格弱点。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是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这就成为导致他命运悲剧的主观契机。
    既然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所有权,也不能摆脱种种压制,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因此,祥子的愿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是他从已开始就陷入盲目,一切真诚的努力的毫无意义,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与悲剧。他出于个人奋斗的目的,因而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而其采取的手段更是错误的,这不仅不可能使他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正确途径,反而使他远离朋友,孤立无援,更无力抵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从一个善良的青年,变为要强的人,更变为头等的“刺头”,最后终于堕落,成为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小说在同情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对他的个人主义,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想法进行批判。祥子的典型意义,一方面在于从他的悲剧中让人们看到时代,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在于从他的悲剧中让人看到个人奋斗的渺茫与错误。缺乏组织领导的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求得解放的正确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析沈从文《边城》的人物悲剧命运。

    正确答案: 《边城》描写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爱一个翠翠,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繁漪形象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正确答案: 繁漪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崇尚个人自由和爱情生活的精神追求,与充满封建专制主义气氛的周公馆格格不入。生活环境对她的长期窒息,使她性格变态,“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交织在她的心中,形成了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起人来像一团火,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繁漪的悲剧和周家的悲剧的根本原因虽然在周朴园身上,但繁漪的性格无疑也是造成她悲剧的重要原因。在繁漪的悲剧中,也包含着无法抗拒的命运因素。她在周家虽然感到痛苦,却无法摆脱;她以个性解放的方式进行反抗,能让她爱的却只有自己丈夫的前妻生的孩子,反抗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而且反抗愈烈,失败愈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作品,论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正确答案: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年轻、健壮、自信、要强,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从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而是坚持认为“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尽管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并不想以剥削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的生活。这是一个善良的小私有者合情合理的心理状态,为了这一点,他不顾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直至希望彻底破灭。然而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里,祥子这点起码的微小的希望得不到实现,然而祥子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社会的悲剧。在祥子的身上,还有许多美好的精神与心灵;他做事认真负责,守信用、讲义气、忠于职守、冒着生命危险给曹先生报信,送包子给老马、小马这些比自己处境更艰难的人们,同情并帮助受摧残与凌辱的小福子,这些都表现祥子作为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美好心灵。正因这样,他后来的悲惨结局才更能深深的打动人。然而祥子的悲剧,除来自时代、社会的等因素外,也来自他本身的性格弱点。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是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这就成为导致他命运悲剧的主观契机。
    既然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所有权,也不能摆脱种种压制,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因此,祥子的愿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是他从已开始就陷入盲目,一切真诚的努力的毫无意义,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与悲剧。他出于个人奋斗的目的,因而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而其采取的手段更是错误的,这不仅不可能使他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正确途径,反而使他远离朋友,孤立无援,更无力抵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从一个善良的青年,变为要强的人,更变为头等的“刺头”,最后终于堕落,成为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小说在同情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对他的个人主义,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想法进行批判。祥子的典型意义,一方面在于从他的悲剧中让人们看到时代,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在于从他的悲剧中让人看到个人奋斗的渺茫与错误。缺乏组织领导的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求得解放的正确道路。

  • 第14题:

    简析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正确答案: 虎妞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历来对她的评价不完全一致。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后来是车夫样子的妻子。她帮刘四管车厂,是剥削阶级的身分,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粗俗缺乏教养。一次她诱使祥子酒后和她发生性关系,她就诈称怀孕了,使祥子不得不和她结婚。婚后,她想买车出租,不让祥子拉车,把祥子拉上她的生活轨道。她喜欢上祥子,因为样子年轻健壮老实,可以补偿她失去的青春,可以受她支使。祥子对她的性爱纠缠是厌恶的,祥子要娶的是清白干净能劳动的穷人家女孩子,虎妞又老又丑又非处女又好逸恶劳又粗俗得像个男人,但祥子无法摆脱她。祥子和她结婚对祥子的生活理想和精神意志是个沉重打击,几乎摧毁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和精神力量。虎妞对祥子来说是个悲剧:祥子不仅无法得到他所追求的,也无法拒绝他所厌恶的。这是虎妞对祥子悲剧的一方面的意义。
    虎妞形象还有另一面。刘四出于要她管车厂的私心延误了她的青春。她追求爱情与幸福嫁给样子,对她而言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因为光棍刘四靠车夫发财,却根本瞧不起车夫,声言虎妞要嫁样子他一个子儿也不给(后来果真如此)。因此,虎妞是冒着放弃一大笔遗产,从此做车夫老婆的风险的。和祥子结婚后在大杂院里,虎妞曾做过思想斗争,想丢下样子回去,但是她舍不得祥子:“任凭他去拉车,他去要饭,也得永远跟着他。看,杂院里那些妇女,她们要是能受,她也就能受。散了,她不想到刘家去了”。这是她思想斗争的结果。她的思想在变化,想到真正做车夫老婆,像大杂院劳动妇女那样。她给祥子买了车,使样子“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虎妞真的怀孕了,给祥子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烈日暴雨下拉车,祥子生了两个月的大病,虎妞的私蓄几乎用完。虎妞难产没有钱进医院,她拿出最后几块钱叫样子去请神婆,说:“好祥子,快快去吧,花钱不要紧,等我好了,我乖乖的跟你过日子!”但是神婆解决不了难产,虎妞带着死孩子断了气。这临死的话,表现她思想彻底变化了,要真正做车夫的老婆;她和祥子的关系也转变为平等的夫妻关系。
    虎妞也是个悲剧,揭示了剥削阶级的冷酷,对不按照他们意愿而另走别路的子女绝情对待。虎妞的悲剧加深了祥子的悲剧:“没有,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看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这一段描写说明祥子从厌恶虎妞到对虎妞也有一定感情,说明样子即使降低了生活要求,努力的结果也是一场空,这一次打击更重,使祥子从此堕落下去。
    虎妞的复杂性,在于要看到她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思想在逐渐变化,和祥子的关系也逐渐变化,祥子对她的感情也在逐渐变化。用固定眼光看,就无法解释为何虎妞之死对祥子精神会有如此巨大的打击。

  • 第15题:

    论述繁漪形象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正确答案:繁漪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崇尚个人自由和爱情生活的精神追求,与充满封建专制主义气氛的周公馆格格不入。生活环境对她的长期窒息,使她性格变态,“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交织在她的心中,形成了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起人来像一团火,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繁漪的悲剧和周家的悲剧的根本原因虽然在周朴园身上,但繁漪的性格无疑也是造成她悲剧的重要原因。在繁漪的悲剧中,也包含着无法抗拒的命运因素。她在周家虽然感到痛苦,却无法摆脱;她以个性解放的方式进行反抗,能让她爱的却只有自己丈夫的前妻生的孩子,反抗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而且反抗愈烈,失败愈快。

  • 第16题: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正确答案: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追求个性解放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她不仅有动人的外貌、优雅的风度,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第一,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第二,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首先是不幸的婚姻。安娜聪明美丽、诚实善良,受过良好教育,但封建的婚姻道德窒息了她的心灵,与比她大20多岁的彼得堡的“官僚机器”卡列宁过了8年没有一点真正爱情的家庭生活,终于冲破种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与贵族军官渥伦斯基相爱。
    其次是社会邪恶势力所致。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她的真诚行为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她不仅被拒于上流社会门外,而且成了众矢之的。
    再次是对渥伦斯基盲目的爱。渥伦斯基追求安娜主要还是出于满足其贵族的虚荣心,因此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他不能理解安娜的屈辱处境和内心痛苦,只为自己失去上流社会的地位和前程而苦恼。最初他唤醒了安娜的爱情,后来又冷落了安娜,使安娜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
    最后是安娜自身的原因。安娜毕竟是一个贵族妇女,所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采用的也是个人反抗的方式;加之她又不能完全摆脱贵族妇女的种种偏见的束缚,犯罪感、羞耻感使她痛苦不堪。当她所希求的一切终于完全失去时,只得怀着对“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的贵族社会的满腔悲愤,卧轨自杀。

  • 第17题:

    试述《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是作者老舍怀着对于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时代的批判,写下的以祥子为主人公的悲剧作品,这部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老舍小说创作的高峰。《骆驼祥子》是一部苦难底层人民苟活与挣扎的悲剧作品,通过祥子的悲惨命运我们看到了旧社会贫困交加的底层人民的无奈、辛酸和悲楚、窘迫,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好人性和美好生存的毁灭、丧失。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人性和婚姻的悲剧,是个人主义的悲剧,是命运主宰人生的悲剧,更是我们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剧。透过悲剧人生的背后揭示了祥子苦难的根源来自与当时病态的人性乃至病态的个人因素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体现了一种文化形态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形成首先表现为市民社会不能容纳和接受,导致祥子文化无意识心理模式的毁灭;其次,主体内省意识的缺乏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文化形态的悲剧和作家的死亡意识密切关联,表现了作家对病态社会中秩序话语丧失的忧虑。
    社会意义:《骆驼祥子》的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阐释方法去解读。从社会学视角读,小说控诉的是当时吃人社会的黑暗不公;从文化学视角读,小说揭露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腐蚀与毒化;从哲学视角读,小说又在深深地慨叹人类逃不开命运的拨弄。
    1、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
    《骆驼祥子》是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其成功首先在于,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
    2、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骆驼祥子》更为深入的意蕴在于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从这个角度看,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 第18题:

    填空题
    祥子的悲剧,是()的悲剧,是()的悲剧。

    正确答案: 强者沉沦,性格和命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造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祥子原是一个憨厚、勤劳、能执著追求理想的人力车夫。他靠自己的努力买到一辆人力车,却被军阀逃兵连人带车抢走;为了再攒钱买车,他不顾一切地抢生意,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抢走;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车,不料虎妞又难产而死,只好又卖了车安葬虎妞,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车。在生活的不断打击下,经过“三起三落”的祥子终于走向了堕落。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二。从外在的社会原因看,是由于军阀部队、国民党侦探、车厂老板以及虎妞代表的社会腐朽势力,像一张大网把他团团围住,只凭他个人的奋斗也无能为力;从内在的原因看,是由于祥子本身是一个在城里拉车的农民,目光短浅,只相信钱,企图靠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正确答案: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城市平民的命运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认识,通常认为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从而描绘了旧中国城市底层社会的黑暗图景,批判了祥子农民式的个人奋斗的弱点。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就是祥子的悲剧是一个关于人性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悲剧,小说所表现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写了祥子堕落的过程,祥子作为现代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包括虎妞对祥子精神上的剥夺,都映现了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祥子自身固有的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这些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趋向堕落的深渊。老舍在城市下层平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破灭后的苟且忍让,都表现了“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都属于“批判国民性的弱点”的范畴。
    在作品中,作者自觉地表现和思考城市文明病是如何与人性冲突的。祥子为什么会堕落?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作者说他写《骆驼祥子》的目的就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伦丧的社会,也是被金钱所腐蚀了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变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祥子正是在这种“心狱”中,一步步给自己纯洁的心灵泼上污水,一步步走向沉沦,成为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因此,小说揭示了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和兽性”。老舍对城市“欲”(主要是情欲、物欲)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的“丑”的反感,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读者从《骆驼祥子》中看到的城市病态社会的阴暗龌龊的图景中,从中能感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深深的忧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析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正确答案: 虎妞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历来对她的评价不完全一致。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后来是车夫样子的妻子。她帮刘四管车厂,是剥削阶级的身分,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粗俗缺乏教养。一次她诱使祥子酒后和她发生性关系,她就诈称怀孕了,使祥子不得不和她结婚。婚后,她想买车出租,不让祥子拉车,把祥子拉上她的生活轨道。她喜欢上祥子,因为样子年轻健壮老实,可以补偿她失去的青春,可以受她支使。祥子对她的性爱纠缠是厌恶的,祥子要娶的是清白干净能劳动的穷人家女孩子,虎妞又老又丑又非处女又好逸恶劳又粗俗得像个男人,但祥子无法摆脱她。祥子和她结婚对祥子的生活理想和精神意志是个沉重打击,几乎摧毁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和精神力量。虎妞对祥子来说是个悲剧:祥子不仅无法得到他所追求的,也无法拒绝他所厌恶的。这是虎妞对祥子悲剧的一方面的意义。
    虎妞形象还有另一面。刘四出于要她管车厂的私心延误了她的青春。她追求爱情与幸福嫁给样子,对她而言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因为光棍刘四靠车夫发财,却根本瞧不起车夫,声言虎妞要嫁样子他一个子儿也不给(后来果真如此)。因此,虎妞是冒着放弃一大笔遗产,从此做车夫老婆的风险的。和祥子结婚后在大杂院里,虎妞曾做过思想斗争,想丢下样子回去,但是她舍不得祥子:“任凭他去拉车,他去要饭,也得永远跟着他。看,杂院里那些妇女,她们要是能受,她也就能受。散了,她不想到刘家去了”。这是她思想斗争的结果。她的思想在变化,想到真正做车夫老婆,像大杂院劳动妇女那样。她给祥子买了车,使样子“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虎妞真的怀孕了,给祥子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烈日暴雨下拉车,祥子生了两个月的大病,虎妞的私蓄几乎用完。虎妞难产没有钱进医院,她拿出最后几块钱叫样子去请神婆,说:“好祥子,快快去吧,花钱不要紧,等我好了,我乖乖的跟你过日子!”但是神婆解决不了难产,虎妞带着死孩子断了气。这临死的话,表现她思想彻底变化了,要真正做车夫的老婆;她和祥子的关系也转变为平等的夫妻关系。
    虎妞也是个悲剧,揭示了剥削阶级的冷酷,对不按照他们意愿而另走别路的子女绝情对待。虎妞的悲剧加深了祥子的悲剧:“没有,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看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这一段描写说明祥子从厌恶虎妞到对虎妞也有一定感情,说明样子即使降低了生活要求,努力的结果也是一场空,这一次打击更重,使祥子从此堕落下去。
    虎妞的复杂性,在于要看到她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思想在逐渐变化,和祥子的关系也逐渐变化,祥子对她的感情也在逐渐变化。用固定眼光看,就无法解释为何虎妞之死对祥子精神会有如此巨大的打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正确答案: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追求个性解放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她不仅有动人的外貌、优雅的风度,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第一,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第二,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首先是不幸的婚姻。安娜聪明美丽、诚实善良,受过良好教育,但封建的婚姻道德窒息了她的心灵,与比她大20多岁的彼得堡的“官僚机器”卡列宁过了8年没有一点真正爱情的家庭生活,终于冲破种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与贵族军官渥伦斯基相爱。
    其次是社会邪恶势力所致。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她的真诚行为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她不仅被拒于上流社会门外,而且成了众矢之的。
    再次是对渥伦斯基盲目的爱。渥伦斯基追求安娜主要还是出于满足其贵族的虚荣心,因此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他不能理解安娜的屈辱处境和内心痛苦,只为自己失去上流社会的地位和前程而苦恼。最初他唤醒了安娜的爱情,后来又冷落了安娜,使安娜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
    最后是安娜自身的原因。安娜毕竟是一个贵族妇女,所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采用的也是个人反抗的方式;加之她又不能完全摆脱贵族妇女的种种偏见的束缚,犯罪感、羞耻感使她痛苦不堪。当她所希求的一切终于完全失去时,只得怀着对“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的贵族社会的满腔悲愤,卧轨自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形象及其悲剧根源。

    正确答案: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经济改革、精神探索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两种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苦苦探求。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美好的素质却一直被封建婚姻束缚着。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主要兴趣在官场。对她来说,妻子不过是件附属品。安娜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那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安娜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拒绝丈夫的劝说,反抗丈夫的阻挠,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制,公开与渥伦斯基一起生活。然而,在她尽情享受爱的幸福与生活的欢乐之后,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和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逐渐使她难以忍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和危机感愈演愈烈。失去了一切的安娜想从渥伦斯基身上找回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则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的生是为了爱,她的死也是为了爱,这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会,妻子欺骗丈夫,丈夫欺骗妻子的事屡见不鲜,但只要表面上保持“体面”,即丈夫和妻子保持虚伪的“正常”关系,就算合乎常规和体统。安娜是个感情真挚的人,她不愿意过那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所以毅然离开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结合。因此,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她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敌视她、侮辱她,对她关上了社交大门。安娜在临死前恨恨地说:“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也是托尔斯泰对那个社会所作的判决。
    托尔斯泰既对安娜的不幸寄予深切同情,又对她的道德原则和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有所谴责。但同时又认为,世人无权谴责她,只有上帝才有权指责她破坏了家庭和睦,“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