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明代邸报继续发行,不同的是内容的提供者由进奏院变成了通政司和六科,之后,由各省派驻京师的提塘官按照各自所需,加工复制后发到本省。明代邸报内容更加丰富,上到皇帝谕旨,下到天象农事,采用书册式发行,逐日抄发,每日一册。
明代出现了报房,尤其是民间报房的出现,使抄报行和送报人等相关职业随之星期,使得报业初步呈现出了独立的社会行业特征。
明代后期,伴随着频繁的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新闻传播样式,主要有旗报、牌报和揭贴。
更多“明代官报的发行制度和宋代比较起来有哪些不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代官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清朝入关之后,参考明代官报发行体制,集训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邸报,即经由通政史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通政史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
    六科是发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
    提塘主要负责管保的抄传发行工作。
    清代皇权高度集中,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包括谕旨和章奏哪些应发,哪些不宜发抄,往往由皇帝作最后决定。
    清代的官报发抄活动是逐日进行的,官报的发行活动也是逐日进行的。
    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由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清代官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

  • 第2题:

    明代邸报的传递和发行主要通过哪些环节?


    正确答案:(1)通政司:是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
    (2)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由六科派人分发。
    (3)提塘:负责消息的传递。

  • 第3题:

    明代司法制度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刑部取代大理寺成为审判机关,大理寺专掌案件复核。
    (2)重特大案件的"三司会审"和"九卿圆审制"。
    (3)地方省一级设专门掌管一省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
    (4)特务组织"厂卫"直接插手与行使审判权。

  • 第4题:

    票拟制度出现于()。

    •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正确答案: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 第6题:

    "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 A、元代
    • B、宋代
    • C、唐代
    • D、明代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升舍”制度是()创立的。

    • A、元代
    • B、宋代
    • C、唐代
    • D、明代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北京、南京两套监察系统;设立纠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检校与厂卫特务组织;御史巡按地方;都察院长官巡按地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清朝政府在近代出版过哪些公开发行的官报?颁布布过哪些新闻法律?

    正确答案: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只有在政府机构内部传递的抄,没有公开发行的官报。感丰元年(1851年),有人上书建议由中央政府刊官报,受到咸丰皇帝的斥责:“识见错廖,不知政体,可笑之至。”以后遂不慑再议。直到1896年光绪皇帝才批准将强学书局改为官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又批准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但因政变发生而末能实现。到了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才率先在天津办了《北洋官报》。接着,张之洞在开昌办了《湖北官报》,江西办了《江西日日官报》,河南办了《豫省中外官报》。1906年,商部办了《商务官报》,学部办了《学务官报》。在此基础上,1907年清政府正式出版了中央官报——《政治官报》(后改名《内阁官报》)清政府创办官报的目的,是为了钳制言论。因为当局对民办报的兴起,《听之不能,阴之不可,惟妙惟肖有由公家自设官报》这一条路可走。
    清朝政府钳制言论的另一途径,是颁布布新闻法律。1906年7月,清廷颁布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共6章11款。其中规定:凡印刷出版物必须“明白印刷人姓名及印刷所在”;印刷物中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谩,或加暴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背典章国制者”,即构成“讪谤”罪,要处以10年以下监禁;还授以地方官吏以逮捕被告和封闭印刷所的权力。同年稍后,清廷又颁布布了《报章应守规则》,作为对前一法律的补充。其中规定,新开报馆必须经警察所批准,严禁报刊登载“诋毁宫廷”、“亡议朝政”、“妨害治安”、“败坏风俗”和涉及“内政外交秘密”、的文字。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布《大清报律》。
    其内容除上述各条外,还规定:报纸创刊前必须向有关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第期报纸出版前必须警察机关审查;所刊内容有违禁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登末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章奏;在国外出版的报刊有违禁者由海关没收销毁,等等。这些法律的予头主要是对准革命派报,当然也殃及了改良派报刊。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11年,到少有53家报馆被封,27个报人被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正确答案: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升舍”制度是(  )创立的。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改革太学,被称为“熙宁兴学”,他创立了“三舍法”,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三舍升补法”。“升补法”的基本原则是德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正确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清朝政府在近代出版过哪些公开发行的官报?颁布布过哪些新闻法律?


    正确答案: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只有在政府机构内部传递的抄,没有公开发行的官报。感丰元年(1851年),有人上书建议由中央政府刊官报,受到咸丰皇帝的斥责:“识见错廖,不知政体,可笑之至。”以后遂不慑再议。直到1896年光绪皇帝才批准将强学书局改为官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又批准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但因政变发生而末能实现。到了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才率先在天津办了《北洋官报》。接着,张之洞在开昌办了《湖北官报》,江西办了《江西日日官报》,河南办了《豫省中外官报》。1906年,商部办了《商务官报》,学部办了《学务官报》。在此基础上,1907年清政府正式出版了中央官报——《政治官报》(后改名《内阁官报》)清政府创办官报的目的,是为了钳制言论。因为当局对民办报的兴起,《听之不能,阴之不可,惟妙惟肖有由公家自设官报》这一条路可走。
    清朝政府钳制言论的另一途径,是颁布布新闻法律。1906年7月,清廷颁布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共6章11款。其中规定:凡印刷出版物必须“明白印刷人姓名及印刷所在”;印刷物中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谩,或加暴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背典章国制者”,即构成“讪谤”罪,要处以10年以下监禁;还授以地方官吏以逮捕被告和封闭印刷所的权力。同年稍后,清廷又颁布布了《报章应守规则》,作为对前一法律的补充。其中规定,新开报馆必须经警察所批准,严禁报刊登载“诋毁宫廷”、“亡议朝政”、“妨害治安”、“败坏风俗”和涉及“内政外交秘密”、的文字。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布《大清报律》。
    其内容除上述各条外,还规定:报纸创刊前必须向有关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第期报纸出版前必须警察机关审查;所刊内容有违禁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登末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章奏;在国外出版的报刊有违禁者由海关没收销毁,等等。这些法律的予头主要是对准革命派报,当然也殃及了改良派报刊。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11年,到少有53家报馆被封,27个报人被害。

  • 第14题:

    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监察机构有北京、南京两套系统。中央最高监察机构称都察院。
    (2)按省区划分,明分十三道监察区,设十三道监察御史110人,"主察内外百司之官邪"。除都察院,明还有专门监察中央六部,直属皇帝的一种独立监察官,称"六科给事中"。
    (3)监权多门,有主要监察机构都察院。有主要监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也有检校、厂卫特务组织,兼领对官民的司法审判和监视风闻奏事之权。
    (4)对地方监察的御史巡按制度。明代监察御史的主要职掌是奉皇帝谕旨巡察地方省府州县。这种巡察纠劾地方官员的御史称"巡按御史"。

  • 第15题:

    市舶司制度出现于宋代完善于明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正确答案: (1)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特点:
    首先,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们向自己的藩镇长官们报告朝廷信息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其次,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信息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再次,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发为定期发行。这种官报从它问世的第一天起,就是为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播经主管部门核定允许传播的信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进奏官的地位:
    “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韺门司等政府部门抄录下来的。抄录过程也是选择和采集的过程。就这一部分工作来说,进奏官带有官报记者的性质。

  • 第17题:

    “八股取士”制度始于()朝代。

    • A、宋代
    • B、元代
    • C、明代
    • D、清代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 A、元代
    • B、宋代
    • C、唐代
    • D、明代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和官报比较起来,“小报”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第二,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消息,有时难以做到十分准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正确答案: (1)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特点:
    首先,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们向自己的藩镇长官们报告朝廷信息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其次,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信息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再次,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发为定期发行。这种官报从它问世的第一天起,就是为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播经主管部门核定允许传播的信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进奏官的地位:
    “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韺门司等政府部门抄录下来的。抄录过程也是选择和采集的过程。就这一部分工作来说,进奏官带有官报记者的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清代官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清朝入关之后,参考明代官报发行体制,集训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邸报,即经由通政史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通政史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
    六科是发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
    提塘主要负责管保的抄传发行工作。
    清代皇权高度集中,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包括谕旨和章奏哪些应发,哪些不宜发抄,往往由皇帝作最后决定。
    清代的官报发抄活动是逐日进行的,官报的发行活动也是逐日进行的。
    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由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清代官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明代官报的发行制度和宋代比较起来有哪些不同?

    正确答案: 明代邸报继续发行,不同的是内容的提供者由进奏院变成了通政司和六科,之后,由各省派驻京师的提塘官按照各自所需,加工复制后发到本省。明代邸报内容更加丰富,上到皇帝谕旨,下到天象农事,采用书册式发行,逐日抄发,每日一册。
    明代出现了报房,尤其是民间报房的出现,使抄报行和送报人等相关职业随之星期,使得报业初步呈现出了独立的社会行业特征。
    明代后期,伴随着频繁的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新闻传播样式,主要有旗报、牌报和揭贴。
    解析: 暂无解析